![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45710/0-17096557392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45710/0-17096557392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45710/0-17096557393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45710/1-17096557401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45710/1-17096557401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445710/1-17096557401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
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docx、02《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理解背默题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
8、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
9、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
10、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
二、词语解释题
(1)答谢中书书 ( )
(2)五色交辉 ( )
(3)四时俱备 ( )
(4)夕阳欲颓 ( )
(5)沉鳞竞跃 (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7)实是欲界之仙都 ( )
三、翻译句子题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四、内容理解题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五、比较阅读题
(一)《答谢中书书》与《滇游日记》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又五里,则北山忽断如中剖者,下陷如深坑,底有细流,沿石底自北而泻于南峡。路乃转北而下,历悬石,披仄崿①获窄的山崖,下抵石底,践②流稍南,复攀石隙,上跻③东崖。由石底北望,断崖中剖,对夹如一线,并起各千仞,丛翠披云,飞流溅沫,真幽险之极观,逼仄之异境也。 (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
[注]①仄崿:倾斜的山崖。②践:踩,踏。③跻:登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3)复攀石隙 复:
(4)丛翠披云 披: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又五里,则北山忽断如中剖者,下陷如深坑。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川之美,但其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二)《答谢中书书》与《极乐寺纪游》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节选自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③黄思立: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⑤挂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辉 辉:
(2)晓雾将歇 歇:
(3)沉鳞竞跃 鳞: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
(5)思立亦以为然 然: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3.【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
4.【甲】【乙】两文画线句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答谢中书书》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甲】文题目“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题目中的“醉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义。(4分)
(1)四时俱备 备__________ (2)晦明变化者 明_________
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 __________。
4.对【甲】【乙】两文中四时之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_________(3分)
A.【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抓住了各自的景物特点。
C.【甲】文中四时之景在于不变,而【乙】文中的景在于变。
D.【甲】【乙】两文中的四时之景都表达领悟美景后的自豪。
(四)《答谢中书书》与《天目》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天目①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②,可二十余里。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③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六绝也。头茶之香者,笋味类绍兴破塘④,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 (选自袁宏道《天目》,有删改)
【注释】①天目: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北。②由庄至颠:从山脚下的双清庄到山顶。③县:同“悬”,悬挂。④破塘:浙江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3分)
山 树 大 者 几 四 十 围 松 形 如 盖 高 不 逾 数 尺
2.甲乙两文在描写美景时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写作手法,甲文中“_________
_____”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乙文作者通过写看到的石头、寺庙、云彩、树木和听到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闻到的茶香,表现出天目山的________________。(3分)
3.下表是小西同学的批注,请你结合选段内容补全其批注。(3分)
4.拓展设问
结合乙文,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五绝”的画面。(3分)
文章内容
相同点批注
1、高峰入云,清流……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天目盈山皆壑……无逾此者。
内容上: 。
情感上: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8《出师表》知识点检测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8《出师表》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docx、08《出师表》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检测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docx、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知识点全面检测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docx、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