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1. 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的药物需要经过②进入组织细胞
B. 血浆蛋白进入②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C. 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④组成
D. ①②④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媒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淋巴液)。
【详解】A、①血浆中的药物需要经过②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A正确;
B、血浆蛋白进入②组织液,会造成组织液浓度升高,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内环境由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淋巴液)组成,C错误;
D、①②④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媒介,D正确。
故选C。
2. 树突状细胞(也称DC细胞)是由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拿大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和它功能相似的是巨噬细胞,而T细胞和B细胞不具备这些功能
B. 它属于免疫细胞,是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C. 它既可以参加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加特异性免疫
D. 它的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②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除了树突状细胞外,还有B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的功能相似,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A错误;
B、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是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B正确;
C、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属于吞噬细胞的范畴,吞噬细胞既可以参加非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可以参加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树突状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说明它的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3. 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途径①可参与血糖调节,神经元②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
B. 途径②可参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C. 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D. 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激素A由胰岛B细胞分泌,表示胰岛素;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使人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则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D为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详解】A、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
B、途径②是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
C、抗利尿激素D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可参与水盐平衡调节,C错误;
D、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A。
4. 如图是某地实行“退耕还林”后,此地狼尾草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狼尾草初始种群密度大于 0,退耕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 若长期维持在 B-C 时间段对应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维持恒定不变
C. A-B 时间段内狼尾草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种内竞争加剧
D. C-D 时间段内由于灌木的竞争,狼尾草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退耕还林”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说明种群密度在增大。3、K值是相对值,种群达K值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K值上下波动而不是恒定不变。
【详解】A.狼尾草初始种群密度大于0,说明退耕后该地保留有原来的土壤条件和部分植物,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正确;
B、B-C时间段内,狼尾草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若长期维持在B-C时间段对应的条件下,狼尾草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种群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B错误;
C、A~B时间段内,狼尾草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加,说明狼尾草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B时间段内由于其种群数量增多,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故其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
D、图中在C时出现灌木,灌木和狼尾草竞争阳光、养分和生存空间等资源,会使狼尾草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正确。
故选B。
5. 高身形的长颈鹿能耐受其他哺乳动物2倍以上的血压,这与其心血管发育相关的FGFRL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7个特异氨基酸突变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身形使长颈鹿能采食高处的树叶,这降低了与其它草食动物的生态位竞争
B. 为了将血液输送到大脑,长颈鹿的心血管系统和高身形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C. 高身形诱导产生的FGFRL1基因突变,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
D. 基因组学能解析长颈鹿耐受高血压的机制,为生物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草食动一般 采食低处的植物,所以高身形使长颈鹿能采食高处的树叶,这降低了与其它草食动物的生态位竞争,A正确;
B、协同进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为了将血液输送到大脑,长颈鹿的心血管系统和高身形之间并不是发生了协同进化,B错误;
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FGFRL1基因突变不是由高身形诱导产生的,C错误;
D、化石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基因组学能解析长颈鹿耐受高血压的机制,为生物进化提供有力的证据,D错误;
故选A。
6.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 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D.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人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稳态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激素也会出现在内环境中,A正确;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C错误;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D错误。
故选A。
7. 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一个人从常温环境进入0℃寒冷环境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进入寒冷环境后会不自觉发生颤抖,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 与常温环境相比,人在0℃寒冷环境中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
C. 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
D. 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中,人体只靠神经、体液调节就能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人进入寒冷环境后会不自觉发生颤抖,产热增加,该过程是先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与常温环境相比,人体在0℃寒冷环境中由于散热增加通过调节导致产热量会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只要体温恒定,产热就等于散热,B正确;
C、感受环境温度降低的冷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当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C正确;
D、极端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还需要采取措施升高环境温度,D错误。
故选D。
8. 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示意图中涉及了4个神经元,其中2个是运动(传出)神经元
B. 抑制性神经元不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对后续的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C. 伸肌的收缩通过反射弧抑制了屈肌舒张
D. 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涉及4个神经元,1个传入神经元,1个中间神经元,2个传出神经元。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涉及到了4个神经元,其中有2个是运动(传出)神经元,A正确;
B、 抑制性神经元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对后续的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B错误;
C、伸肌的收缩通过反射弧抑制了屈肌的收缩,C错误;
D、兴奋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A。
9.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两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岛上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 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C. 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D. 黄鼠狼的捕食是导致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唯一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由图可知,两岛社鼠数量超过最高点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最高点上下波动。5~6月,甲岛社鼠的种群数量是增加的,所以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5~6月,乙岛社鼠的种群数量是降低的,所以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详解】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不生活在一起,不存在共生关系,A错误;
B、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B错误;
C、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正确;
D、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包括黄鼠狼的捕食,另外还包括竞争等,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所示,图1、2、3表示对胚芽鞘所作的不同处理,图4为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内放置一胚芽鞘,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图5表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得到的结果。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直立生长是因为玻璃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 图2、图3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
C. 若将图4中纸盒和胚芽鞘一起置于一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则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
D. 图5中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
【解析】
【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往背光侧,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余向光侧,导致背光侧比向光侧长得快,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A、图1胚芽鞘尖端中央放置了玻璃片,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图1直立生长是因为玻璃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A正确;
B、图2弯曲生长是因为其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图3胚芽鞘的尖端被切除,左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使得图3胚芽鞘尖端下部向光侧(左侧)生长素含量多余背光侧(右侧),图3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若将 图4 中纸盒和胚芽鞘一起置于一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则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C正确;
D、由图5可知,浓度为Y时,生根数和根长度高于其他组,浓度Z的作用效果低于对照组,为抑制作用,且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因此浓度 Z属于高浓度,浓度X的作用效果为促进作用,但小于浓度Y的作用效果,因此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为Y
11. 生长激素是一种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的重要激素,能与其它激素共同作用加速脂肪和矿物质代谢,科学家发现生长激素还对动物产奶、产肉量等性状的改善有着显著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1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过程中可以同时合成多个生长激素分子
B. 人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C.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D. 生长激素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其本质是蛋白质,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1个生长激素基因可以经过多次转录形成多个mRNA分子,这些mRNA分子可以在细胞质中同时翻译出多个生长激素分子,A正确;
B、人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B错误;
C、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还对动物产奶、产肉量等性状的改善有着显著影响,体现“一因多效”,例如人的身高则有多种基因的作用,体现“多因一效”,C正确;
D、生长激素基因能直接控制生长激素的合成,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封闭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种群呈“J”型增长,乙种群呈“S”型增长
B. 限制甲种群增长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环境阻力
C. 乙种群的数量在t0~t2阶段增加,t2~t3阶段种群数量不变
D. 若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N,则t1时乙种群的数量为N/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坐标曲线可知:在一定时间内甲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是大于1的恒值,所以增长速率是大于1的恒值,种群呈“J”型增长。乙种群在t0~t1阶段出生率/死亡率的值从1逐渐增加,所以增长速率逐渐增加,t1~t2阶段出生率/死亡率的值逐渐减小到1,增长速率逐渐减小,t2~t3阶段出生率/死亡率的值是1的恒值,种群数量不变,所以种群在t0~t3阶段呈“S”型增长。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种群呈“J”型增长,乙种群呈“S”型增长,A正确;
B、甲种群的数量始终在增长,呈“J”型增长,所以没有环境阻力,B错误;
C、乙种群的数量在t0~t2阶段增加,t0~t1阶段增长的快,t1~t2阶段增长的慢,t2~t3阶段种群数量不变,所以呈“S”型增长,C正确;
D、若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N,则t1时乙种群的数量为N/2,因为t1时增长速率最大,所以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D正确。
故选B。
13.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往往需在一定时期内接种多次,并且相邻两次接种需间隔一定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次接种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 若提前进行下次接种,疫苗会与体内抗体结合而被吞噬消化
C. 已接种疫苗者感染新冠病毒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 给新冠肺炎患者注射康复者血清提取物与注射疫苗的作用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详解】A、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次接种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
B、疫苗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若提前进行下次接种,疫苗会与体内抗体结合而被吞噬消化,减弱疫苗的效果,B正确;
C、已接种疫苗者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感染新冠病毒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C正确;
D、给新冠肺炎患者注射康复者血清提取物注射的是抗体,而注射疫苗相当于是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D。
14. 过敏原刺激机体免疫过程中,释放的组织胺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进而产生过敏症状。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原进入体内就会引发过敏反应
B. 发生过敏反应时,会导致血浆含量增加
C. 过敏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树突状细胞有关
D. 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详解】A、由分析可知,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内时,不会引起过敏反应,A错误;
B、过敏反应时,组织胺的释放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加,血浆减少,B错误;
C、过敏反应主要是与体液免疫有关,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组织细胞表面,与树突状细胞无关,C错误;
D、组织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D。
【点睛】
15. 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
B. 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
C. 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的释放
D. 长期缺碘会影响T4的分泌
【答案】D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由图示可知,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TSH,A错误;
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作用于垂体,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
C、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T4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T3后才能作用于垂体,抑制TSH的释放,C错误;
D、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16. 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萘乙酸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
B. 棉花生长中期可喷洒赤霉素合成促进剂,防止植株过高
C. 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
D. 机械化采收前喷洒细胞分裂素类物质防止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6、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用于促进或抑制发芽、生根、花芽分化、开花、结实、落叶等植物生理机能的人工合成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生理效应进行分类,大体上可分为生长促进剂、生长延缓剂、生长抑制剂和激素型除草剂等。
【详解】A、低浓度萘乙酸能促进细胞生长,棉花生长早期可喷洒细胞分裂素,破坏顶端优势,从而增加侧枝数量,A错误;
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棉花生长中期喷洒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而不是赤霉素合成促进剂),可防止植株过高,B错误;
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C正确;
D、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从而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某位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刺激c点,如果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③的指针能发生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
B. 刺激a点,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而电表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刺激b点,电表①和②的指针均能发生两次偏转
D. 图中共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a在最左侧神经元上,b、c、d在同一神经元上,e在最右侧神经元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详解】A、刺激c点,如果电表①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表③的指针能发生偏转,说明兴奋能传到下一个神经元而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刺激a点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到电表①的两侧,但是先后经过电表②的两侧,所以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可以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刺激b点,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共有三个神经元和两个突触,D正确。
故选C。
18. 芽苗菜(示意图如下)是用各种谷类、豆类等的种子培育出供食用为主的兼具药用和保健功能的大众化蔬菜。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NBR)处理黄豆, 得到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使用的NBR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其作用效果不稳定
B.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所用浓度的NBR对黄豆种子发芽、胚轴伸长均有促进作用
C. 初步推测NBR抑制黄豆胚根生长,但不能完全排除它对幼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D.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NBR能提高黄豆轴根比,可有效提高芽苗的品质和产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
2、据表分析,NBR浓度为0,是实验的对照组。
【详解】A、天然油菜素内酯(NBR)不是人工合成的,不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特点,A错误;
B、实验所用浓度的NBR作用下,黄豆种子发芽率、胚轴长度均大于对照组,表明实验所用浓度的NBR对黄豆种子发芽、胚轴伸长均有促进作用,B正确;
C、实验所用浓度NBR作用下,黄豆胚根长度大于对照组,初步推测NBR抑制黄豆胚根生长,但其他浓度的作用效果未知,不能完全排除它对幼根生长有促进作用,C正确;
D、据表可知,使用NBR黄豆轴根比大于对照组,可有效提高芽苗的品质和产量,D正确。
故选A。
19.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柿子成熟快,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
C. 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树枝易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D. 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可能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详解】A、将成熟木瓜放在未成熟的柿子里会促进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木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故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乙烯,A正确;
B、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赤霉菌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B错误;
C、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长素,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住枝条,可促进生根,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原理,这和植物激素有关,C正确;
D、持续高温降雨,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种子内脱落酸含量降低,抑制发芽的作用减弱,导致种子在穗上发芽,D正确。
故选B。
20. 如图为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诱导的生长和细胞壁酸化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在60min内随IAA作用时间的增加,曲线Ⅱ表示的“长度”持续增加
B. 图乙中IAA作用的时间不同,胚芽鞘的生长速率可能相同
C. 若用中性缓冲液处理胚芽鞘,则会抑制生长素诱导的生长
D. 若抑制细胞膜上H⁺外排的转运蛋白,则有利于细胞伸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在胚芽鞘生长10min后,用IAA处理胚芽鞘,由曲线Ⅰ可知,胚芽鞘细胞壁酸化速率先快后减慢,由曲线Ⅱ可以看出,随着IAA作用时间的延长,胚芽鞘长度逐渐增加,且生长速度加快。分析图乙,IAA处理后,胚芽鞘生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详解】A、由图可知,在60min内随IAA作用时间的增加,曲线Ⅱ持续上升,其表示的“长度”持续增加,A正确;
B、图乙中在C点两侧,IAA作用的时间不同时,胚芽鞘的生长速率可能相同,B正确;
C、由图甲曲线Ⅰ可知,生长素处理后pH逐渐减小,而胚芽鞘长度不断增加,且生长速度加快,可推测酸性缓冲液可能引起生长加快,而中性缓冲液可能抑制生长素诱导生长的作用,C正确;
D、若抑制细胞膜上H+外排的转运蛋白,不利于细胞壁酸化,不利于细胞伸长,D错误。
故选D。
21. 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 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 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时先滴酵母菌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D. 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因起始数量少而导致生长缓慢,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可预测转速150r/min时,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无论培养初期还是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22.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 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 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作用到垂体,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详解】A、引起渗透压升高的因素主要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A正确;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含有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B正确;
C、图中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D、渴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
故选D。
23. 习惯性叹气、过度紧张焦虑,可导致身体排出过多的CO2,从而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出现肢体麻木、头晕、胸闷甚至抽搐等症状,患者可通过面罩吸氧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体内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过度紧张焦虑是由交感神经控制引起的应激反应
C. 患者的血浆pH在7.35~7.45左右,主要与缓冲对HCO3-/H2CO3有关
D. 面罩吸氧可提高血液中的CO2浓度,CO2刺激呼吸中枢,不属于激素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错误;
B、过度紧张焦虑属于情绪表现,而情绪是有大脑皮层控制的,交感神经只是传出神经,B错误;
C、患者呼吸性碱中毒,pH高于正常范围(7.35~7.45),C错误;
D、面罩吸氧避免CO2释放至外界,可提高血液中的CO2浓度,CO2刺激呼吸中枢,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D。
24. 科学发现可以应用于生活实践,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激素的发现也是如此。下列关于激素的分泌、作用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婴儿时期如果缺乏甲状腺激素,大脑发育会受影响,长大后可通过补充该激素进行有效治疗
B. 蚕作茧之前数日,在桑叶上适量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蚕吃后能推迟几天作茧,吐丝更多
C. 在养殖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时,人们给雌、雄亲鱼饲喂或注射性激素类药物,就能促使亲
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D. 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临床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内必须维持在适当的水平,过多过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蛋白质、脂质和氨基酸衍生物等,蛋白质类激素可被蛋白酶降解,因而在使用时不能口服(饲喂)。
【详解】A、婴儿时期如果缺乏甲状腺激素,大脑发育会受影响,长大后即使补充该激素,也不能得到有效治疗,A错误;
B、蚕作茧之前数日,在桑叶上适量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蚕吃后能推迟几天作茧,吐丝更多,B正确;
C、在养殖青、草、鲑、鲸四大家鱼时,人们给雌雄亲鱼饲喂或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C错误;
D、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如Ⅱ型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D错误。
故选B。
25.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谚语,意思是春天气温刚上升时不要急于脱了棉衣,秋天气温稍降时不要增添过多衣物,适当多穿或少穿有益于身体健康。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捂”会影响机体向外散热,从而使体温明显升高
B. 低温环境中下丘脑产生冷觉,机体产热量增加
C.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 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等,可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咱们老祖宗们总结下来的一句养生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到冷的时候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详解】A、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中,“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A错误;
B、低温环境中产生甲状腺激素增多,机体产热量增加,在大脑皮层中产生冷觉,B错误;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C错误;
D、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汗腺分泌汗液的方式进行,D正确。
故选D。
二、解答题(共50分)
26. 如图表示胰岛 B 细胞在较高的血糖浓度下分泌胰岛素的部分调节机制,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胰岛 B 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 ATP,此时 的 ATP 不仅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还可以导致“ATP 敏感的 K+ 通道” 关闭,进而触发___________ ,使胰岛 B 细胞兴奋,此时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为 ___________。
(2)胰岛素释放后,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像这样,一个系统 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____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 。
(4)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与卵巢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方式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5)某药物可以关闭 K+通道,据图分析可知,该药物可以__________ (填 “促进”或“抑制”) 胰岛素的分泌。
【答案】 ①. Ca2+通道打开 ②.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③. 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④. 信息 ⑤. 反馈调节 ⑥. 胰岛素和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 ⑦. 促进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
【详解】(1)结合题图信息可知,ATP 能可以导致“ATP 敏感的 K+ 通道” 关闭,进而触发 Ca2+通道打开;Ca2+带正电荷进入细胞,导致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
(3)系统本身产生的某种物质能够作为信息反过来作用于系统本身,称为反馈调节。
(4)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为胞吐;而雌性激素的本质为固醇,卵巢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与卵巢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方式不同。
(5)据图分析,若某药物可以可以关闭 K+通道,则会导致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判断能力和识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 关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生长素角度设计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切取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并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种类、生理状况等均相同)的一侧,并测量甲乙弯曲的角度,结果如图2所示:
(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是由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据图可知,胚芽鞘乙弯曲的角度大于胚芽精甲,从生长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本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在单侧光下,植物的向光性除了和生长素分布不均与有关,还可能与______(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
(4)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与动物体类似,在植物体内也存在着节律时钟,节律时钟控制很多生理过程,如向光性和光合作用等。向日葵的幼苗白天表现出向光性,但在夜间却能重新转向东方。为了揭示该生理现象的机理,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设:①环境昼夜交替引起该现象(外因);②植物自身存在昼长和夜长均恒定的生物时钟(内因)。下列实验设计有助于区分上述两种假设的是______。(多选)
A.在温度不同的暗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B.在装有全天候定向光照的温室内观察是否出现节律性转向
C.在若干个光照强度不同的温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D.在夏至(昼长夜短)和秋分(昼夜等长)夜间分别测定大田幼苗顶芽转向速率
【答案】 ①. 色氨酸 ②. 由于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B琼脂块生长素含量大于A,促进作用更强 ③. 不能 ④. (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抑制物质 ⑤. BD
【解析】
【分析】生长素主要合成部分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对于植物的向光生长目前有争议,一般认为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在单侧光照射下,茎中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植物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有些学者认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根据题干分析,单侧光照射玉米胚芽鞘导致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含量多于向光侧,即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多于琼脂块A。将琼脂块A、B分别放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乙顶端的一侧,B中生长素含量多促进作用强,A中生长素含量少促进作用小,所以甲的生长慢于乙,甲的弯曲角度小于乙。
【详解】⑴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⑵单侧光照射玉米胚芽鞘导致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多于向光侧,导致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多于琼脂块A,B的促进作用大,乙的弯曲角度大于甲。琼脂块A、B中生长素都对胚芽鞘起促进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⑶植物向光性除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还可能与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
⑷根据假设分析,若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昼夜交替有关,则在无昼夜交替的环境中,植物则不表现出向光性。可设置全天候的定向光照的温室进行实验;若植物自身存在昼长和夜长均恒定的生物时钟,则可在昼长和夜长不等的环境与昼夜等长的环境中进行对照实验,分别检测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如在夏至(昼长夜短)和秋分(昼夜等长)时检测大田幼苗顶芽转向速率。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全天候光照和昼夜长短因素外,其余因素适宜且相同,即BD。
【点睛】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植物产生茎向光性、根背地性的原因。影响横向运输的因素有单侧光、重力等因素。
28. 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不小心被针刺,引起缩手反射,感受针刺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但在医院针刺手指采血过程中,却不会缩手,这说明__________。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
(2)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刺激时,可在②处记录到电位变化,但未产生痛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
【答案】(1) ①. ⑤ ②. 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③. 突触 ④.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⑤. 神经调节
(2)⑥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感受针刺的部位是图中的⑤感受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局部电流 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在突触(③)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在医院针刺手指采血过程中,不会缩手,说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小问2详解】
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刺激时,可在②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说明反射弧完好。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相应中枢产生的,受刺激后未产生痛觉,说明其受损部位可能是⑥。
29.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有限,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水平。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__________和食物条件。
【答案】 ①. B ②. 食物和空间(或资源) ③. 增长型 ④. N/2 ⑤. 样方 ⑥. 阳光 ⑦. 栖息空间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B图。
②t2时,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所以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③t1时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④由于N/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此时捕捞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样方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河流遭到恶性污染后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破坏。材料
NBR浓度(mg/L)
发芽率(%)
胚轴长(cm)
胚根长(cm)
轴根比
黄豆
0
73.3
5.57
5.82
0.96
0.05
98.3
11.75
3.97
2.96
0.10
96.7
9.70
4.72
2.06
0.20
91.7
8.13
5.23
1.56
0.30
83.3
6.94
5.68
1.22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