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46419/0-17096831456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46419/0-17096831456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46419/0-17096831456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业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和化学试卷共8页。物理满分70分,化学满分50分,共计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
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为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空气中最多的成分,体积分数为78%,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气不属于空气的成分,故选项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也是空气的成分,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检验氧气的最简便方法是
A. 观察颜色B. 闻气味C.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 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是无色气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氧气无气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氧气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无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鉴别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鉴别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取B. 称
C. 闻D. 洗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选项A正确;
B、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选项B错误;
C、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少量气体闻气味,选项C正确;
D、试管的洗涤方法:向试管内倒入水,振腕,如果洗不干净,再用试管刷刷洗,选项D正确。
故选B。
4.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工业生产金属钛的过程中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H2SO4B. SO2C. H2SO3D. 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Ti、F、H、S、O原子个数分别为1、4、4、2、8,生成物中Ti、F、H、S、O原子个数分别为1、4、4、0、2,故2X中有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即X中有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SO3,故选D。
5.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4个氢原子:H4
B. 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
C. 2个碳酸根离子:2
D. 2个氮分子:2N
【答案】C
【解析】
【详解】A、4个氢原子表示为4H,A错误;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B错误;
C、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C正确;
D、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D错误。
故选C。
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紫红色铜在空气中加热,变成了氧化铜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紫红色的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氧化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B错误;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C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 一个化学反应只能有一种催化剂
C.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D.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几种催化剂,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也可以是硫酸铜、氧化铁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有毒气体,在排气管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空气污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D. 丁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2=1:1,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同学们点燃一根蜡烛,将铁丝网对折后插入蜡烛火焰中,发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铁丝燃烧消耗氧气B. 蜡烛着火点降低
C. 铁丝网隔绝了空气D. 铁丝网导热降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铁丝在空气中是不能燃烧的,所以火焰熄灭不是因为铁丝燃烧消耗氧气,根据铁丝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传导热量使温度降低,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会观察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故A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所以蜡烛的着火点也不会随铁丝网的插入而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丝网为网状结构,空气仍然可以通过,所以铁丝网并不能隔绝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由于铁丝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传导热量使温度降低,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会观察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用磁铁吸引金属片B. 将金属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
C. 将金属片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D. 将金属片放入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磁铁吸引金属片,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铝片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将金属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镁比铝、铁活泼,铝和铁均与氯化镁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将金属片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铝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有黑色固体析出,说明是铝,无明显现象,说明是铁,不符合题意;
D、将金属片放入稀盐酸中。铝、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且铝比铁活泼,故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快,铁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慢,故反应剧烈,说明是铝,反应速率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是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比赛共设40个大项,精彩纷呈。
(1)游泳:亚运会的游泳馆新增了尿素有机物分解器,不需要换水就可使尿素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节省了大量的水。此分解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田径:长跑运动员赛后需要补充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举重:运动员赛前会在手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答案】11. 化学变化
12. 离子 13. 价
【解析】
【小问1详解】
此分解器中,尿素有机物会分解,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小问3详解】
碳酸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碳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3=0,解得x=+4。
12.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1)图Ⅰ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上述五种微粒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原子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上述五种微粒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微粒符号是______;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由图Ⅱ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答案】(1) ①. BD##DB ②.
(2)35.45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五种微粒中,B、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C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A粒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填:BD;
②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A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该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原子序数,2号元素是氦元素,故该粒子是氦原子,表示为:He;
【小问2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13.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两个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
(1)图Ⅰ中的实验,所表示净水操作的名称是______,该方法得到的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图Ⅱ实验装置中D为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将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如图Ⅲ所示,则由图看出,A气体是______。
【答案】(1) ①. 蒸馏 ②. 软水
(2) ①. 负 ②. 氢气##H2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实验Ⅰ所表示的净水操作的名称是蒸馏;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是软水;
【小问2详解】
实验Ⅱ为电解水实验,在电解水实验中,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故D为电源的负极;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根据图Ⅲ可知,A气体为氢气(H2)。
三、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4. 某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处的作用之一是______。
【答案】(1)
(2)检验有生成或除去(吸收)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所以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Cu+CO2。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处的作用之一是:检验有生成或除去(吸收)。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氯气(),常温常压下为①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②有毒气体;③密度比空气大;④可溶于水,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⑤可用作强氧化剂;⑥在温度低于时,氯气液化为绿色油状液体;⑦当氯气中混有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爆炸;⑧氯气能与有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⑨氯气在早期作为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1)氯气和氧气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______;
(2)氯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3)属于用途的是______。
【答案】15. 分子构成(种类或结构)不同
16.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17. ⑤⑨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构决定性质,氯气和氧气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小问2详解】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小问3详解】
属于用途的是⑤⑨。
16.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金刚石,石墨是最常见的碳单质,它们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是由于______;
(2)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在第一次使用前,必须事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目的______;
(3)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火时发生爆炸(合理即可)
(3)在不断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两者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小问2详解】
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火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在第一次使用前,必须事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
小问3详解】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17. 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
(2)B实验中,试管______(填“①”或“②”)中的铁钉会生锈;
(3)C实验中,试管②内反应更剧烈,说明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① (3)酸的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小问2详解】
①中铁钉和氧气、水共同接触,会生锈。
小问3详解】
试管②中的盐酸浓度更大,反应更剧烈,则说明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与酸的浓度有关。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2分)
18. 化学兴趣班的同学准备分组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实验,实验员准备了以下仪器,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请写出上图中对应字母编号为“e”的仪器名称______;
(2)甲小组的同学准备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得较多量的氧气,同时便于添加液体试剂,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填字母)来组成发生装置;
(3)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利用上图仪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还缺少的是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beh (3) ①. ②. 铁架台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e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固液常温装置,若想制取较多氧气,应选锥形瓶,且分液漏斗能随时添加液体,则发生装置选beh。
【小问3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则除了需要c试管、f酒精灯、i导管外,还需要铁架台。
19. “304不锈钢”和“高锰钢”是电热水壶内胆常用的材料,兴趣小组对两种钢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1】两种钢的成分有什么区别?
【查阅资料】食品级“304不锈钢”成分中含铬18%~20%、镍8%~15%、锰低于2%、碳低于0.08%及其他非金属元素;高锰钢的成分中含铬2%、镍3%~5%、锰10%~15%、碳0.9%~1.5%及少量Si、S、P等元素。
【交流讨论】
(1)从物质类别看,“304不锈钢”和“高锰钢”都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提出问题2】锰的金属活动性怎么样?
【查阅资料】锰是一种灰白色金属,氯化锰硫酸锰溶液均为粉红色。
【进行实验】
(2)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小组同学得出铝、锰、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交流】
(3)①初次实验时,实验3中未出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②某兴趣小组只选用三种试剂,两支试管,就证明了铝、锰、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三种试剂是______;
【拓展应用】
(4)生活中使用“304不锈钢”和“高锰钢”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 ①. ②. 强
(3) ①. 铝片未打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片表面不洁净等,合理即可) ②. 铝片、铜片和硫酸锰溶液(合理即可)
(4)避免与酸接触(不盛放酸性物质或不盛放波尔多液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304不锈钢”和“高锰钢”都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现象知,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①填:。
铝片表面有松散的固体出现,锰被铝置换出来,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锰强,故②填:强。
【小问3详解】
铝片未打磨,其表面会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干扰实验,故①填:铝片未打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片表面不洁净等,合理即可)。
可以选用铝片、铜片和硫酸锰溶液,将铝片、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硫酸锰溶液试管中,一段时间后,插入铜片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插入铝片的试管中铝片表面有松散的固体出现,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则证明了铝、锰、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②填:铝片、铜片和硫酸锰溶液(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由于锰能与酸反应,则使用“304 不锈钢”和“高锰锯”时,应避免与酸接触,故填:避免与酸接触(不盛放酸性物质或不盛放波尔多液等,合理即可)。
五、计算题(共6分)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2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4.4 (2)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前固体总质量为95g,反应后固体总质量为90.6g,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总质量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减少的质量为逸散到空气的气体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见答案。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锰片表面出现大量气泡,溶液变为粉红色。
锰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2
无明显现象。
铜和稀盐酸不反应。
实验3
铝片表面有松散的固体出现,溶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锰______(选填“强”或“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亚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1,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共17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口前镇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卷,共9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