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 八年级开展“我心中民俗风情画卷”学习交流活动,请你阅读下面同学们摘录的部分文字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古人们为了在漫长的冬季消磨时间,从冬至开始,用每日涂红花瓣,或填充描红笔画的形式,记录时间的流逝,数九过冬,这便是“九九消寒”的习俗。
[乙]春节,是中华大地上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其他节日都是单项的,过的是“日”,而春节是综合的,过的是“年”,且犹嫌不够,叫“过大年”。同时,各地也都有“拜大年”的风俗,一般从初二开始,人们依照礼数,挟带礼物,出外拜年。
[丙]有些农彦,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便出自距今两千余年的汉朝桓宽的《盐铁论》中“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
(1)给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流逝_______ ②礼数________
(2)[乙][丙]两段文字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应改为_____ ②_____应改为_____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了“溯”字有两个义项,你认为该字在[丙]段文字中的意思是( )
A.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B. 往上推求或回想
2. 八年级(2)班的小冀和小文结成学习小组,共同漫步于古诗苑,请你也参与其中,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小冀在“品古诗”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诗都有诗序,比如《桃花源记》就是《桃花源诗》的序。品读《桃花源诗》,小冀发现,“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男女衣着,_____________。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所描绘的景象十分相似。
[乙]小文“辑古诗”时拟定了两个专题,分别为“思恋”和“别离”。其中,《子衿》因尾章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强烈地表现出了思念之情,而被收入“思恋”专题。被收入“别离”专题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因诗人对友人“无为”“沾巾”的劝慰,更显得独树一帜。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2)乙段文字中加线部分描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文段中,有两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燕赵大地上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构成中华文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②要传承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必须加强知识建设和媒体宣传。③从这个意义上讲,河北考古必须“热”起来,也应当“热”起来。④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考古系列报道”可以说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⑤“考古系列报道”采用大型全媒体报道加每期配发短视频的形式,契合了年轻群体的阅读和审美需求。
(1)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参与八年级(3)班开展的“低碳生活,你我做起”语文实践活动,解决下列问题。
(1)同学们准备把搜集到的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分成四个栏目,制作成宣传材料。请你帮他们再设计两个栏目,写在下面横线空缺处。
栏目一:趣读低碳标语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四:畅言低碳建议
(2)下面是宣传材料“趣读低碳标语”栏目中的三则标语,请你找出这三则标语的一个共同特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第二部分(5~21题50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 《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________三类,《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都属于其中的“______”,都是当时的民歌。
6. 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戒坛山,西山幽邃处。入山二十余里,始见山门。有高阁,可望百里。浑河①一带,晶晶槛楯②间。阁后有轩,庋③岩上。出轩右行数百步,乃达戒坛。
坛在殿内,甃石为之,坛周回皆列戒神。阁前古松四株翠枝穿结覆盖一院。月写④虬影,几无隙⑤地。最可喜者,松枝粗于屋柱,去地丈许。游人持杯行行其上,如履平道。时王则之、黄昭素、顾升伯、丘长孺诸公,俱坐松丫中看月。从下观者,闻咳笑声,皆疑鹳鹤之宿树杪⑥矣。
(袁宗道《戒坛山一》)
①浑河:即今永定河。②槛楯:指栏杆。③庋(guǐ):放置。④写:摹画。⑤隙:空。⑥杪(miǎ):指树枝的细梢。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B. 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乃达戒坛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D. 最可喜者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8.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阁前古松四株翠枝穿结覆盖一院。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松枝粗于屋柱,去地丈许。
10. 甲文是按照怎样游览顺序来写的?
11.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你从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说说作者运用比喻修辞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上加霜,并非灾上加灾
①最早源自宋代《景德传灯录》的成语“雪上加霜”,是比喻人们连续遭受灾难、打击,处境难上加难、生活苦上加苦的意思。大体与成语“祸不单行”同义,使用相当频繁。
②不过很有趣,如果从气象学看“雪上加霜”,却并非灾上加灾。而且,这种现象在自然界还是平常事一桩。
③首先,在自然界,“雪上加霜”并不意味着连续遭受重大灾害。
④当然,雪和霜都是古代穷苦农民的灾难。大雪意味着严寒,意味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霜则主要是庄稼的大敌,往往一场严霜断送了大部分收成。但是,雪上再加霜,实际上并非意味着另一场大灾,雪上的霜,甚至连灾都算不上。因为大雪多发生在冬季,而冬季中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或者是能够留在地里越冬的(例如华北冬小麦),因而再有多少场霜,对庄稼和农民生活都没有直接影响。反而,当夜间水气凝华成霜时还能放出凝结潜热,减缓气温下降;次日晴暖的阳光,则有利于白天升温迅速化霜,因为有一句俗语,叫“浓霜毒日头”。
⑤有人问,如果严重霜灾后再来场大雪,即“霜上加雪”,又如何呢?这在节气顺序上是可能的,因为一般霜在先,雪在后。这样一来,庄稼全毁在地里,灾后连剩余都收不回来,那就真成了文学意义的“雪上加霜”了。不过,在自然界里,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霜后多晴天,上午都化完了;而雪一般是下一次天气过程的序幕,哪可能加在这场霜上呢?
⑥其次,“雪上加霜”在自然界实际上是经常出现的。因为降雪过后,当地逐渐进入高气压中心区控制,风静云散,晴夜中雪面的辐射冷却又特别强烈,再加上雪面多少有点水气,因此雪面上是经常会出现白霜的。我国高山地区和北方冬季,许多气象站观测报表的天气现象栏中,常常都是积雪和白霜并记的。
⑦那么,古人为什么还要组“雪上加霜”这个成语呢?
⑧我认为,首先,在古代形容人连续受到重大打击,莫过于用农民视为身家性命的庄稼连续受到重大自然灾害作比喻;第二,在双重自然灾害打击中最重的莫过于连续遭受同类重大灾难,这会使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霜、雪就属于这样的灾害;第三,雪是白色,霜也是白色,双重白色叠加,在组词上有一种美感。雪和霜可以说是天生的最佳同类灾害名词的组合,所以我国古代成语中霜雪连用的例子有很多,例如“霜凌雪妒”“雪压霜欺”“卧雪眠霜”“傲雪凌霜”等。
⑨实际上,古人组“雪上加霜”类成语,取“霜“雪"作要素也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自然灾害中只有“冰”“寒”和“风”等可以代替雪或霜字连用,但都难能组出“雪上加霜“"这样朗朗上口、广泛流传、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
⑩当然,成语属于文学范畴,组成成语的目的常常是以事物喻人,喻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即用气象名词组成的文学成语喻社会的人和事。因此文学成语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客观实际,倒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雪上加霜”这种例子在成语里还是很常见的。
12. 下列说法中,完全符合选文原意的一项是( )
A. “浓霜毒日头”是因为白天霜融化时散热,气温迅速上升。
B. 霜降节气在前、小雪节气在后,“霜上加雪”的情况经常出现。
C. “雪上加霜”的现象对庄稼和农民生活没有直接影响。
D. 成语是约定俗成并广泛使用的,必须要符合科学道理、客观实际。
13. 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大体”能否删去?为什么?
14. 选文第④段“例如华北冬小麦”这句话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15. 选文第⑧段说明古人组“雪上加霜”这个成语的原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有怎样的好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风一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我喜爱这样的苇花。
③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
④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在江西读书的学生,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⑤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呼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⑥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⑦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儿时的老家,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随便拍拍,轻描淡写。
⑧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褥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褥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⑨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贪穷年代,苇花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⑩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6.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引用,与下文作者眼前的苇花形成了对比。
B. 第⑤段虽然短短数语,却在文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 这是一篇借物说理类的文章,作者借苇花表达了不能忘记过去的贫苦生活的道理。
D. 苇花帮助人们度过贫穷的年代,同时苇花具有团结精神,这些都让作者喜欢。
17. 阅读选文,概括作者围绕苇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18.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
19. 阅读全文,说说选文为什么取题为《温暖的苇花》。
阅读下面从《经典常谈》中摘录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摘录: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孔传,是很费了心思的。……他是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多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以合于东汉儒者如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篇数。所增各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
20. 上面摘录文字中,体现出了朱自清对待传统典籍、传统文化怎样的态度?
21. 《经典常谈》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从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比如《论语》或李白、杜甫的诗,说一说书中朱自清所“谈”的内容使你产生的对经典的新认识。
第三部分(22题5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成一事,事不在大,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不在乎轰轰烈烈,而在乎精心行之,踏实而为,有始有终。阅读一本书,就读懂一本书的要义,去粗取精;游览一处风景,就谛听自然的呼唤,心随景动;经历一次挫折,就展露一种胸怀,坦然面对……
请根据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以“日成一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倡导低碳,让地球不再低叹
草木茂,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标语一
标语二
节能低碳意义大,行动落实靠大家,关灯节水多步行,绿水青天将你迎
标语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答案解释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