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447783/0-17096897056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447783/0-17096897057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447783/0-17096897057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撒哈南以南的非洲》的内容。本节教材在设计上打破了前面章节关于区域地理的传统学法,三个专题都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实际上本节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知识拆分并糅合在人文地理知识中,尤其体现在教学设计“活动”中。如在“黑种人的故乡”部分,介绍黑种人及其独具活力的文化时,又介绍了本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又如结合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特点,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传统居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区域特征的整体把握。
本节教材既是对前面区域地理传统学法的一个承接,又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一种创新,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这部分内容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讲解,进行种族平等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对区域地理知识框架的建构已经基本掌握,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内容是区域地理,一是描述位置特征,二是说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征,三是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但有时候还不全面、不系统,需要老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点拨。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
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地区”的课程内容有4条,本节课内容可以承载以下: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基于课程标准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
1.读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综合思维:
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通过探究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对当地自然规律、生产生活影响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
1、通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非洲黑种人文化、风俗的讲解,树立种族平等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能运用地图与其他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活动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结构清晰。以《狮子王》电影片段作为情境导入,引出本节课主题“撒哈拉以南非洲”,从电影里主人公辛巴着手,以《一起走进辛巴的故乡——撒哈南以南非洲》为主线,设计四个活动“辛巴故乡地理位置”、“辛巴故乡地形河流”、“辛巴故乡气候特点”、“辛巴故乡人文环境”四个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通关中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设计结构清晰,从课前预习——预习反馈—-情境引入—展示提升-—总结感悟—当堂检测,在这六个环节中运用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都扮演课堂的主导角色。传统课堂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二)教学实践过程:
①课前预习,体现“先学后教”。本节课在课前设计导学案推送给学生在课前完成,难度由浅到深,第一题是填空题,学生结合课本即可完成知识填写,考察学生对课本预习能力;第二题是画图题,让学生在课本P61页图8.26撒哈南以南非洲中找过关键地形区、河流等,考察学生通过地图获取知识能力;第三题是读图题,提供“非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完成对非洲气候类型判读,考察学生阅读地图(图例)的方法和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初步掌握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②课堂展示,体现“深度学习”。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都扮演课堂的主导角色。如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通过老师给出导学单,在老师方式方法的指引下,自主完成课堂的知识点学习,形成知识储备基础。在小组合作环节,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小组智慧共同完成任务,共享学习的快乐,共同提高。在展示环节让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做评价补充。在学生的展示中,课堂知识点一步步呈现,课堂疑虑一步步解开,最终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终。
③课堂活动,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结合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区域”教学建议,本节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一起走进辛巴的故乡——撒哈南以南非洲)、设计有驱动性的地理问题(四个活动“辛巴故乡地理位置”、“辛巴故乡地形河流”、“辛巴故乡气候特点”、“辛巴故乡人文环境”)和具体任务(热带草原动物大迁徙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像、信息技术等工具,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让学生上台展示探究成果。老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率和主动性。并且由于设置小组加分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积极性。整节课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④课堂评价,多元化评价丰富课堂。本节课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多元化评价,包括自评、他评、组评以及师评等等,让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得到反馈。学生可以评价别的同学的回答情况,也可以评价同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情况,组员更加可以评价其他组员的学习情况,评价内容可以从知识点准确度、回答声音仪态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加分评价。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让其他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展示学生身上,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思考发现其他同学展示时的优缺点。
(三)教学方法:
基于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环境下,结合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区域”教学建议,采用“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法(课前推送导学单给学生提前自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一起走进辛巴的故乡——撒哈南以南非洲)、设计有驱动性的地理问题(四个活动“辛巴故乡地理位置”、“辛巴故乡地形河流”、“辛巴故乡气候特点”、“辛巴故乡人文环境”)和具体任务(热带草原动物大迁徙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像、信息技术等工具,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将评价嵌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效果:
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目标顺利达成,课堂效果良好。
(五)技术工具应用:
本节课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前预习,通过平板推送导学案夯实学生学习基础;预习反馈,利用互动报告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情境引入,通过平板推送电影片段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展示提升,平板时时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层层递进;当堂检测,时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技术应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六)不足地方:
课堂中没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本节课尽管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设置任务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但还是有极个别同学课堂上处于游离状态。2、课堂过渡比较生硬。本节课课堂语言组织较为不连贯,知识点的过渡较为生硬,课堂环节间的过渡也很生硬。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资源
(含平台与工具)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狮子王》片段
设置导学单
观看电影,完成导学单
教师发送导学单,学生完成作答
通过电影里的片段,初步建立学生对本区的印象,带着兴趣完成预习,建立课堂学习基础
预习反馈
发送学生预习互动报告,并分析讲解
查看班级作答情况,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
教师发送预习互动报告
通过预习反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情境导入
《狮子王》电影歌曲画面(1分钟),引出活动主题:电影场景发生在哪个地区?哪个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出课堂教学主题
教师推送电影给学生
通过电影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过渡
活动“一起走进辛巴的故乡”,黑板上板书版图(撒哈拉以南非洲轮廓)
了解课堂活动,做好活动准备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一起走进辛巴的故乡——撒哈南以南非洲)、设计有驱动性的地理问题(四个活动“辛巴故乡地理位置”、“辛巴故乡地形河流”、“辛巴故乡气候特点”、“辛巴故乡人文环境”)完成本节课教学重点。
展示提升
活动一:辛巴故乡地理位置
(配电影中非洲动物画面):我的故乡有很多动物,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邀请学生总结出:
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特点
抢答/随机体答
或者学生讲
通过图表及资料,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热带大陆”
活动二:辛巴故乡地形河流
(配电影中高原山地画面)
(小时候,我常常和父亲雄立山头,这里有赤道雪山奇观和世界第一长河
邀请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贴主要地形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
邀请学生总结出:
地形地势特点
补充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和两条河流(刚果河、尼罗河)
抢答/随机体答
或者学生讲
通过图表及资料,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河流)——“高原大陆”
活动三:辛巴故乡气候特点(配电影中角马迁徙画面)
我的故乡有世界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
学生回答:
有哪些气候类型?
分布最广的是?
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结合图片和降水量柱状图的信息,总结非洲动物迁徙有何规律? 为什么要迁徙?
课堂互动“讨论”功能
通过图表及资料,让学生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四:辛巴故乡人文环境
(配电影中非洲音乐)我的故乡同时也是黑种人的故乡,这里有独特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化。
说出本区黑种人比重高达90%以上
举例黑种人文化
通过图表让学生知道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能够描述本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总结感悟
结合板书版图总结
学生总结
辛巴故乡地理位置
辛巴故乡地形河流
辛巴故乡气候特点
辛巴故乡人文环境
通过总结概况,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并且在此过程中掌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当堂检测
选择题、填空题等
学生完成练习
完成并分析完成情况
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课例呈现,课堂小结,分享收获,知识网络图,梳理关系,随堂检测,巩固提升,课堂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