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六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一六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一六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安徽省合肥一六八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N14 O16 Al27 Si28 P31 Ti48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铁比熟铁质地更软,延展性稍差
B. 碳素钢与生铁的组成元素相同
C. 现代工业主要通过热还原法制备铁单质
D. 该法与近代往生铁水中吹空气炼钢异曲同工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铁比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故A错误;
B.碳素钢与生铁都是铁碳合金,组成元素相同,只是碳含量不同,故B正确;
C.现代工业主要通过高炉用CO热还原法制备铁单质,故C正确;
D.该冶炼方法和近代往生铁水吹空气炼钢,都是利用空气中氧气氧化碳元素,其原理基本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 下列化学用语与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B. 淀粉和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香蕉与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在一起可以保鲜
D. 冬奥场馆建筑应用了新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和镉均属于过渡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C原子的直径比O原子的大,故A错误;
B.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乙烯,因此香蕉与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在一起可以保鲜,故C正确;
D.碲元素位于VIA族,属于主族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B. 在足量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C.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硅中键数为
D.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键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的溶液中,,则H+的数目为0.1NA,故A错误;
B.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所以在足量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60g二氧化硅物质的量为1ml,其中键数为4NA,故C错误;
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在标况下可能为液态,无法计算中键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 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将过量气体通入溶液中:
B. 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SO2具有还原性,ClO-具有强氧化性,过量SO2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Cl-,故A正确;
B.硅酸钠溶液与过量CO2反应生成和,故B正确;
C.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S、SO2,故C正确;
D.铅酸电池在充电时阳极失电子,为不溶物,应写化学式,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 硫化镉(CdS)难溶于水,常做颜料、油漆的添加剂。以镉铁矿(主要成分是、及少量的和)为原料制备高纯度的流程如下:
已知溶于酸生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粉碎过筛”的目的是增大酸浸时的反应速率
B. “还原镉”时每断裂键,生成
C. “氧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
D. 上述流程中有多次过滤操作,实验室在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3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粉碎过筛”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酸浸时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依题意,CH3OH被氧化成CO2,被还原成,离子方程式为,反应物中含链的物质为CH3OH、H2O,断裂键,生成,故B错误;
C.“氧化”时将转化以便在“调”时除去Fe,故C正确;
D.实验室在进行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3种,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 对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B. 用图2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氢氧化钠一次性快速加入,测定的中和热数值误差更小
C. 图3中通入干燥的可验证干燥的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D. 由图4可证明图示条件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为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键能应该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分批加入,会造成热量的散失,误差较大,应一次性全部加入,故B正确;
C.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正确;
D.从图可以看出稀释相同倍数,HA的pH变化更大,说明HA的酸性更强,更大,证明图示条件下,故D正确;
故答案:A。
7. 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成的乙炔中混有硫化氢等,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乙炔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远小于水,所以析出,故B错误;
C.氢氧化铜碱性条件下才能氧化醛基,需先将溶液调成碱性,故C错误;
D.向蓝色的稀溶液中加入食盐,,加入食盐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溶液颜色与、相对量多少有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 汽车尾气脱硝催化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是催化剂
B. 该反应包含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C. 由状态②到状态③,铜元素被还原
D. 循环体系中铜的配位数未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脱氮反应机理图可以看出,参与了整个反应,而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催化剂, A正确;
B.反应过程中有氧气、NO参与反应,有氮气、H2O生成,故包含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B正确;
C.由状态②到状态③,铜元素的化合价从,被还原,C正确;
D.由图可知,在①、④中铜的成键数目为2,在③、⑤中铜的成键数目为3,在②中铜的成键数目为4,所以该催化循环中Cu的成键数目发生了变化,D错误;
故选D。
9. 一种新型钠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位于同一短周期的主族元素,核外电子总数满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顺序为
B. 中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C. 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比的低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一元弱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核外电子总数满足,可推断出W、X、Y、Z为应为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结合阴离子团成键数目可推测出W、X、Y、Z分别为F、B、O、C。
【详解】A.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A正确;
B.为,B化合价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3,两者之和为6,则其中B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
C.W的简单氢化物为HF,Y的简单氢化物为,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HF分子间也可形成氢键,但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目多于HF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所以HF的沸点比的低,C正确;
D.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为一元弱酸,D正确;
故选B。
10. 二氯化二硫()是一种金黄色液体(沸点),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植物生长激素、除草剂、橡胶硫化剂等。已知遇水分解生成S、和,热稳定性较差,能被氧化为(沸点)。实验室采用下述装置模拟工业生产,把氯气通入熔融硫黄制备(夹持、加热仪器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EBFC
B. C装置的作用只是用来吸收多余的氯气
C. 为提高的纯度,只需控制好温度就行
D. 最终所得粗产品还需经过蒸馏进一步提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应该为AEDBFC,在氯气的除杂过程中应该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
B.C装置的作用除了吸收多余的氯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装置导致产品分解,故B错误;
C.温度较低时硫黄熔化不好,反应不均,易吹出硫粉;温度过高产物易分解,产率降低。该制备实验中能被氧化为,如果滴加浓盐酸过快,会导致B中过多,生成,故C错误;
D.最终出来的粗产品中混有,可利用沸点差异采用蒸馏法进一步提纯产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 下列性质与解释中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4与NH3均为杂化,NH3含孤电子对,所以键角更小,故A正确;
B.H2O与H2S结构相似,O半径小于S,所以键长更短,更稳定,故B错误;
C.为离子晶体,微粒间作用为离子键,为分子晶体,熔点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一般离子键作用力强于分子间作用力,故C正确;
D.由于电负性,为吸电子基,使得羧基上的羟基极性增强,氢原子更易电离,酸性增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为结构示意图,该物质加热时首先失去
B. 图2晶体磷化硼晶胞沿z轴方向上的投影图为
C. 图2晶胞参数为,则晶体的密度为
D. 图3为晶体的晶胞示意图,填充在由构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1为结构示意图,中心原子铜与氮原子、氧原子间形成配位键,由结构可知两个水分子距离Cu2+较远,因此先失去水,故A错误;
B.磷化硼晶胞沿z轴方向上的投影图为,故B错误;
C.该晶胞中,B的个数为4,P的个数为,该晶体的密度为,故C正确;
D.图4为CaF2晶体的晶胞示意图,F-填充在位于一个顶点、三个面心的Ca2+构成的正四面体空隙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 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直接氧化法制的反应为:。在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分别等于1:1、4:1、7:1时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平衡常数
B. 曲线Z对应的进料浓度比为7:1
C. 相同条件下,进料浓度比越大,的转化率越大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能使曲线Y与曲线X重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中曲线可知,温度升高,HCl的平衡转化率变小,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即升高温度,K值变小,因此K(300℃)>K(400℃),故A说法正确;
B.进料浓度比4∶1、7∶1,可以看作在1∶1基础上,通入HCl,HCl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曲线Z在相同温度时HCl的平衡转化率最低,因此曲线Z对应的进料浓度比c(HCl)∶c(O2)=7∶1,故B说法正确;
C.c(HCl)∶c(O2)比值越大,HCl转化率越低,O2转化率越大,故C说法正确;
D.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HCl的平衡转化率,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14. 纳米碗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可以由分子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其中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中的碳氢键和碳碳键的键能分别为和,键能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历程中涉及的中间体中的C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B. 图中基元反应均为吸热反应,步骤②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C. 反应的
D. 增大压强既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增大生成的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C40H19'结构中左上角有个C原子形成了4个单键,C原子杂化方式为,故A错误;
B.由反应历程可知,步骤②中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高,为放热反应,其中步骤③的活化能最大,反应速率最小,为决速步骤,故B错误;
C.由和的结构式和反应历程可以看出,中断裂了2个碳氢键,形成了1个碳碳键,所以的,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正向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反应逆向进行,降低了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和氧化性几乎相同。某小组探究被氧化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向等量的铜粉和的固体混合物中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溶液,实验现象如下:
(1)已知:实验Ⅱ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为(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Ⅱ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___________,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①步骤a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b发生的两步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实验Ⅱ,推测实验Ⅰ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取洗涤后的白色沉淀,加入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物质a是___________;溶液b是___________;电势:a电极___________石墨电极(填“”)。
【答案】(1) ①. 或苯 ②. ③.
(2) ①.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②.
(3) ①. 铜 ②. 与溶液混合液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物质的结构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名校、师大、铜陵、马鞍山、合肥名校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二期中化学试卷3docx、高二年级上期中化学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化学PDF版含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