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问题解决复习(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问题解决复习(一)教学设计,共6页。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问题解决复习(一)第12 课时教材分析《问题解决复习(一)》是北京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总复习》,第一小节“数与代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享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在交流反思中梳理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能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学情分析整个小学阶段,每个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个知识领域的学习也都离不开问题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掌握了画图、列表、列方程、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等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累了问题解决的经验。但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往只停留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部分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对问题解决步骤和方法进行整体性回顾和系统性的梳理。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如画图、列表、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列方程等。2.在梳理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3.能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教学重点在交流分享中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如画图、列表、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列方程等。教学难点在梳理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回顾 交流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回顾问题解决的步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回忆一下,你在问题解决的时候是怎么做的?预设:问题解决时,首先我们要读懂题目中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并解决,最后,还要检验并进一步思考,结果是否正确,过程是否合理。2.在问题解决时有哪些好的方法呢?预设:同学想到画图、列表、列方程、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问题、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把课前搜集的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和大家分享。【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搜集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回忆小学阶段学习并应用了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让学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应用的理解和体会。(二)分享交流1.画图(1)实物图预设:大猴子摘12个苹果,小猴子摘苹果的个数是大猴子的1/3,小猴子摘了多少个苹果? (2)示意图预设:明明有5本故事书,红红有11本故事书,要使两个人的故事书同样多,红红要给明明几本故事书? (3)线段图预设:学校举行歌咏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比赛结果是:获一、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预设提问:获二等奖的在图中的哪呢?观察3个用画图解决的问题,思考: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提问:我们还用到了那些问题解决的方法?2.列表预设1:我们还经常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24米长的绳子围成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绿地,怎样围面积才能最大?(长、宽或边长取整米数) 预设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用到列表的方法: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共有26条腿,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 小结:我们发现,围绿地和鸡兔同笼问题,在列表时通过假设、尝试、调整,不但解决了问题,找到了答案,回顾反思列表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横着、竖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有序思考,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解决问题。3.从已知条件或问题入手分析问题预设:某建筑工地用汽车运水泥,第一次运来12车,每车运4.5吨,第二次运来了45吨。这些水泥30天恰好用完。这个工地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吨?提问:你们是怎样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预设:从已知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1)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问题 (2)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4.列方程预设:王叔叔修整一块草坪,每分钟修整5.6平方米,40分钟可以修整完。如果要用32分钟修整完这块草坪,平均每分钟应修整多少平方米?提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先阅读理解数量关系,通过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最后一定要检验是否正确。【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享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使学生对所运用的方法进行深度的反思、归纳、梳理,让学生经历过程,梳理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顾和整理,让我们回忆起画图、列表、从已知条件入手或者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体验练习1.请你试着解决下面这个问题。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比是4:1,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和其中一个底角各是多少度?BAC 2.分享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列表、画图、列方程。提问:通过今天的梳理,说一说对于问题解决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在运用中体会并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感悟到要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的多角度、多情境、多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五)回顾反思布置作业1.教材第69页“练习十七”第4题2.继续寻找在问题解决中你还用到过哪些方法?思考这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画图、列表画枝形图:1.从已知条件入手2.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享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在交流反思中梳理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能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课后反思整个小学阶段,每个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个知识领域的学习也都离不开问题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掌握了画图、列表、列方程、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等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累了问题解决的经验。但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往只停留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部分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问题解决复习(一)第12 课时教材分析《问题解决复习(一)》是北京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总复习》,第一小节“数与代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享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在交流反思中梳理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能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学情分析整个小学阶段,每个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个知识领域的学习也都离不开问题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掌握了画图、列表、列方程、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等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累了问题解决的经验。但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往只停留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部分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对问题解决步骤和方法进行整体性回顾和系统性的梳理。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如画图、列表、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列方程等。2.在梳理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3.能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教学重点在交流分享中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如画图、列表、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列方程等。教学难点在梳理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回顾 交流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回顾问题解决的步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回忆一下,你在问题解决的时候是怎么做的?预设:问题解决时,首先我们要读懂题目中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并解决,最后,还要检验并进一步思考,结果是否正确,过程是否合理。2.在问题解决时有哪些好的方法呢?预设:同学想到画图、列表、列方程、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问题、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把课前搜集的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和大家分享。【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搜集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回忆小学阶段学习并应用了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让学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应用的理解和体会。(二)分享交流1.画图(1)实物图预设:大猴子摘12个苹果,小猴子摘苹果的个数是大猴子的1/3,小猴子摘了多少个苹果? (2)示意图预设:明明有5本故事书,红红有11本故事书,要使两个人的故事书同样多,红红要给明明几本故事书? (3)线段图预设:学校举行歌咏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比赛结果是:获一、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预设提问:获二等奖的在图中的哪呢?观察3个用画图解决的问题,思考: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提问:我们还用到了那些问题解决的方法?2.列表预设1:我们还经常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24米长的绳子围成一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绿地,怎样围面积才能最大?(长、宽或边长取整米数) 预设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用到列表的方法:鸡和兔一共有8个头,共有26条腿,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 小结:我们发现,围绿地和鸡兔同笼问题,在列表时通过假设、尝试、调整,不但解决了问题,找到了答案,回顾反思列表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横着、竖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有序思考,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解决问题。3.从已知条件或问题入手分析问题预设:某建筑工地用汽车运水泥,第一次运来12车,每车运4.5吨,第二次运来了45吨。这些水泥30天恰好用完。这个工地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吨?提问:你们是怎样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预设:从已知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1)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问题 (2)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4.列方程预设:王叔叔修整一块草坪,每分钟修整5.6平方米,40分钟可以修整完。如果要用32分钟修整完这块草坪,平均每分钟应修整多少平方米?提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先阅读理解数量关系,通过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最后一定要检验是否正确。【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享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实例,使学生对所运用的方法进行深度的反思、归纳、梳理,让学生经历过程,梳理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顾和整理,让我们回忆起画图、列表、从已知条件入手或者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体验练习1.请你试着解决下面这个问题。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比是4:1,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和其中一个底角各是多少度?BAC 2.分享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列表、画图、列方程。提问:通过今天的梳理,说一说对于问题解决有哪些收获呢?【设计意图】在运用中体会并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感悟到要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的多角度、多情境、多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五)回顾反思布置作业1.教材第69页“练习十七”第4题2.继续寻找在问题解决中你还用到过哪些方法?思考这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画图、列表画枝形图:1.从已知条件入手2.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分享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在交流反思中梳理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能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问题解决的一些方法。课后反思整个小学阶段,每个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个知识领域的学习也都离不开问题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掌握了画图、列表、列方程、从已知条件或者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等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累了问题解决的经验。但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往只停留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部分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