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文课件ppt
展开学校、书籍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是当今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1.文化传承有多种载体。通过学校教育、书籍出版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我们得以了解世界各地文明的成长与发展,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2.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工业化、现代化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文化遗产不断遭受破坏。世界各国采取了种种措施,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标导航·明晰目标】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知识归纳 | 识记理解
学校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
3.现代中国的学校教育。
印刷书的诞生
【易错易混】 东汉蔡伦制成了价廉物美的“蔡侯纸”,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该纸质地粗糙,且成本高,数量少,不普及。到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较之前有所提高,逐渐得到普遍使用。
图书馆的成长
【归纳总结】 推动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因素:西方传教士建立图书馆,维新变法时期建立公共藏书楼,知识分子成为藏书楼的主要读者。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
探究点一 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材料 汉武帝实施尊崇儒术的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并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隋唐开始,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隋文帝开皇年间,奖励学术,重儒兴学。唐代的学校教育异常兴盛,教育行政机关也有系统可寻,较前代进步。
北宋时期,统治者为了更直接地控制教育,一方面大力兴办官学,另一方面推重科举。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到了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断,虽设立较多的教育机构,如中央的国子监、宗学、武学、医学和地方的府学、州学、县学等,但政府以科举入仕为奖励,社会人士趋之若鹜,于是学校等于虚设,名存而实亡了。——摘编自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培育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答案】特点:政府重视、主导;与科举做官联系紧密;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从逐渐完善到走向衰落。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教育为封建统治服务;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要点总结】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与评价
探究点二 近代博物馆的发展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作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
[问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培育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答案】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
材料二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带来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后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
[问题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培育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答案】发展趋势: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演变为展示历史文物;向独立和专业发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加强;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要点总结】 现代博物馆的社会职能(1)为公众提供有益的文化产品是现代博物馆最基本的社会职能。(2)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现代博物馆必需的社会职能。(3)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是现代博物馆社会职能的关键。(4)博物馆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机构,坚持公益性原则是必不可少的责任。
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
随堂小练 | 素养达成
1.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太学建立博士弟子制度,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由此可见当时( )A.太学生经考试合格才可到政府任官B.选拔太学生的权力由官方掌握C.太学生的教育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D.太学生拥有一定政治经济特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可知,选拔太学生的权力由官方掌握,故B项正确。
2.拿破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体系,他创立的法国“大学区”制度在经历数番政权更迭后依然屹立不倒,完整保留下来的“大学区”制度奠定了当代法国教育管理制度的基础。据此可知( )A.“大学区”制度推动了法国教育的发展B.法国教育因循守旧,日趋落后C.“大学区”制度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D.法国大学日趋商业化【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完整保留下来的‘大学区’制度奠定了当代法国教育管理制度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推动了法国教育的发展,故A项正确;法国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调整改革,并非因循守旧,排除B项;德国人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大学商业化的信息,排除D项。
3.15世纪,西欧的书籍生产事业从抄写者的案头移至印刷商的作坊,称得上是图书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 )A.“新一代的书籍”被催生B.英国人引领了图书出版潮流C.现代工厂制度逐渐确立D.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诞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西欧的书籍生产事业从抄写者的案头移至印刷商的作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印刷术的发展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故A项正确。
4.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 )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B.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公民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各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故B项正确。
5.公元前29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并出版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设立有利于( )A.保护自然遗产B.传承希腊文化C.推动科学革命D.促进启蒙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博物馆建立后,出版了诸多古希腊学者的著作,这有利于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故B项正确。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课堂探究,随堂检测·强化落实,读史思辨·视野拓展,国子监,地方官学,学在官府,古代典籍,分科教育,大学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发展历程,白鹿洞,大学区,世俗化,3国内大学,戊戌维新,分科教育,蔡元培,新文化,国家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要点,目录索引,培养•史学思维,分科教育,蔡元培,近代化,全面发展,高考制度,现代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