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多份(附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4:鉴赏诗歌形象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4:鉴赏诗歌形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指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所谓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指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所谓诗歌中诗人自身的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是极其丰富的,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傲视权贵的形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忧国忧民的形象,孟浩然《过故人庄》的里钟情田园的形象,龚自珍《已亥杂诗》里爱贤惜才的形象,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里儿女情长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里报效国家的战士形象,贾岛《寻隐者不遇》里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等等。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解题思路】
把握人物形象,要抓住诗歌中关于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一些表现进行分析和概括。本题中,由展示诗人生活环境的“竹轩”“柴门”“狭径”等可知,诗人远离尘俗,宁静自在;通过诗人“倦卧”“闲吟”等行为,可以看出他的淡泊洒脱;而“竹”、“雪”、“梅”等意象的选择,更衬托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将以上内容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技巧点击】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时,一要关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境遇,做到知人论世;二要关注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及生活环境等。作答此类试题,一般有可以采用如下步骤:①明确诗中的人物形象是谁或是什么、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②结合诗句,从诗中找出证据来证明为什么这一形象具有这样的特征;③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即诗歌通过、借这一形象的塑造或以这一形象自喻、自况、自比抒发了……的感情。
二、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俗称物象,即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诗歌中的事物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二是抒情诗中借托的物象。前者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后者如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中的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借原上草的形象,讴歌抗争精神,传达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思想认识。
古典诗歌中一些物象常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惜别怀远;杨花、柳絮、飞蓬、孤雁——飘零相离;明月——思念愁绪;夕阳——思乡怀亲;子规——悲苦哀愁;菊花——脱俗旷达;莲花——洁身自好;梅花——孤芳自赏、性格坚强;浮萍——身世漂泊、居无定所;落花流水——伤春惜春、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凄楚悲凉;巴山夜雨——悠悠离情;鸿雁、青鸟——思乡、信使;鹧鸪——思乡、凄清;红豆——无尽相思……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少年游
晏殊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本词吟咏了怎样的对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事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本诗描写的主要事物,注意分清重点对象和烘托意象以及环境描写的关系,如词中西风、庭树、朱阑等物象就是环境的构成要素,它们对塑造木芙蓉十分重要,但不是主要描写对象。在明确主要描写对象为木芙蓉之后,找出描写木芙蓉的词语,如妖艳、新、斜、淡、明媚等,并据此概括木芙蓉的特征,继而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本词吟咏了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木芙蓉形象。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在清霜明月之下,微斜的红花和淡黄的小蕊,鲜明美丽,仿佛要叫春天回转。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技巧点击】
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首先要抓住物象的自然属性,分析其的外在特征,如形态、色泽、和环境特点;进而据物象的自然属性思考其社会属性,即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寻找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思考塑造此形象的意义,即体现作者的怎样的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怎样的向往或追求。答题步骤一般为:(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可结合表现手法进行;(3)点出形象的意义,即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剪裁、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如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如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音响描写等。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喜爱之情。
景物形象鉴赏的常见命题方式有:(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萧皋别业竹枝词
青黄梅气暖凉天,红白花开正种田。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景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出主要景物,分析其特点,然后再分析作者寄托在画面里的思想情感。梅子青黄时节,乍暖还寒,不冷不热,气候宜人;红白花开,农耕正忙,环境宜人;春雨如烟,鹁鸠啼鸣,燕子筑巢,恬静和谐。在这幅恬淡、和谐、优美的画面里,无疑寄托着作者对江南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农耕图:梅子青黄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花儿竞相开放,人们正在播种,春雨如烟,鹁鸠啼鸣,燕子筑巢。画面恬淡、和谐、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技巧点击】
鉴赏景物形象,就是鉴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品一首诗,首先要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感情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凉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诗歌景物描写鉴赏,一般可按下面三个步骤进行:(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跟踪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淮竹枝词①
纪映淮②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③白雪香。
[注]篆烟:①按此诗的内容,诗题应作《秦淮柳枝词》。②纪映淮:清代女诗人。③谢女:东晋才女谢道韫,曾以飞絮比雪,后世遂用“咏絮才女“称之。
1、诗中热情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试分析首句中“点”字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人,曾两次北游,联络反清志士,力图恢复大明,此诗写于北游途中。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4、请具体分析本诗借景抒情的特点。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5、这首词的吟咏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6、这道词在表达技巧上有怎样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7、本诗写了早秋的哪些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请分析“空伴夜泉清”中“清”字的含义。
附答案:
1、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清高孤傲、不合世俗的才女形象。秋柳萧瑟疏落,主人公却偏爱之,显示其清高孤傲;常人以柳赠别,主人公却不与之合,表现其不合世俗;而末句自比谢女,表现其才女气质。
2、寒鸦栖息在秦淮河边的柳树上,秋水缓缓流过淌,这些景象点染成一片秋色。用一“点”字,既显示了寒鸦的稀少,又表现了流水的舒缓,一字兼有对两种景象的描述作用,体现了环境的清冷萧瑟,用字极为工巧。
3、本诗描写了一位抗清战士的形象:在一个呀落鸟鸣的秋夜,他心事重重,听着屋外的声响,一夜未眠;天还未大亮,他就早早起床,计划又一次远行。
4、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第一、二两联描写秋天的树林一夜落叶萧萧,鸟儿不能安眠,主人公也以为外面风雨交加,暗示主人公一夜未眠,衬托出主人公不能平静的心情。第三联写主人公开门来到外面,看到潭水空明,松林积翠,反映出主人公心思渐明,流露出淡淡的喜悦之情。
5、这是一首吟咏蝴蝶的词。通过对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情景的描写,表现出蝴蝶天性轻狂的特点;通过描写它“才伴游蜂”“又随飞絮”,表现了它对情爱不专一的特点。
6、这首咏蝴蝶的词,以拟人手法,将蝶加以人格化,通过何郞傅粉与韩寿偷香的典故,把蝶与人的“天赋与轻狂”“长是为花忙”的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惟妙惟肖。
7、诗歌描写的早秋景色:天气冷了,早上有了霜气,但天气晴朗,窗外还能看到太阳;树叶凋零,池塘中秋水涨满;野果从树上掉下来,地上的树叶干枯了;泉水潺潺。此诗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环境的喜爱之情和恬淡自适的心情。
8、“清”字,一指泉水清澈,二指泉水在寂静的夜晚发出清脆的声音,三指诗人的心境纯净空明。
对点训练
Ⅰ.物象综合练
(一)(2021·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朱 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 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小松
[唐]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小 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本是“一岁一枯荣”,而《题小松》却说小松“一年几变”,夸大其遭遇之艰,突出其成材之难。
B.《题小松》以桃李盛时对比小松孤秀,以桃李摇落对比小松青葱,表现出小松的刚劲挺拔、生机勃勃。
C.《小松》第二句中的“出”字,承前是“刺”的结果,启后是“凌云”的先兆,表现出小松由小变大的变化过程。
D.《小松》通过刻画小松的成长,赞美出身寒微之人的坚强成才,慨叹目光短浅之人不关心人才成长。
4.两首诗中小松的形象特点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人物形象综合练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遣悲怀三首[注](其一)
元 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之意。
B.“百事乖”指韦氏做任何事情都听从丈夫的,这是对韦氏婚后性格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C.中间四个叙述句用笔干净,刻画人物传神,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以及怀念的深情。
D.尾联写诗人虽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和妻子共享的遗憾,传达出极其悲痛凄苦的内心感情。
6.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东 望
赵嘏[注]
楚江横在草堂前,杨柳洲西载酒船。
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
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注 赵嘏:楚州山阳(今江苏淮阴)人,唐文宗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落第,滞留长安。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楚江”“草堂”“洲”“船”皆是想象中的故园风景物事。
B.“两见梨花”即在长安两次见梨花开放,暗示作者离家已经两年。
C.此诗写于寒食节,颈联中的“微绿”正是早春山川草木萌发之景。
D.尾联写出了同郡故人中第后,拿着自己的诗作望空吟诵的欣喜之情。
8.《唐才子传》说赵嘏为人“豪迈爽达”,有人认为这首诗不能体现其“豪迈爽达”的性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案: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
1.C [“‘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是说梅花天生具有不同寻常的韵致,与“风露冰雪”无关。]
2.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3.A [“说小松‘一年几变’”“夸大其遭遇之艰”错。《题小松》写桃李“一年几变”,是夸大桃李变化之易,突出小松成材之难。]
4.(1)相同点:①都遭遇艰难困苦,默默忍受,坚韧顽强;②都被人冷落忽视,独耐寂寞;③都志向远大,未来可期,必将有百尺凌云的姿态,可堪柱石之功。
(2)不同点:《题小松》中,小松挺立庭院中,枝叶纤细柔韧,令人爱怜;《小松》中,小松淹没在深草里,刺头努力向上,锐不可当。
5.B [“指韦氏做任何事情都听从丈夫的,这是对韦氏婚后性格的简括”错。“百事乖”是说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艰苦生活的简括。]
6.①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②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③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7.D [“望空吟诵的欣喜之情”错,此处是说诗人沉浸在落第后的失意中。]
8.同意。①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写于诗人落第后滞留长安时,抒发出落第后的悲伤失意以及思念故园之情,情感低回婉曲,不能体现其“豪迈爽达”的性格。②颔联中的“归不得”“潸然”直接抒发思乡之情,其情感并非“豪迈爽达”。③颈联中的“斜阳”“山当寺”“月满川”等意象,渲染出寂寥落寞的氛围,不能体现其“豪迈爽达”的一面。④面对同郡故人中第的场景,诗人内心没有乐观旷达,而是沉浸在落第后的失意中,也不能体现其“豪迈爽达”的性格。
对点训练(意象与意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湘 妃
李 贺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①盖江水。
蛮娘②吟弄③满寒空,九山④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⑤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注 ①神娥:这里指湘妃。②蛮娘:南方的姑娘,这里指湘中村女。③吟弄:吹奏由斑竹制成的箫笛一类乐器。④九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山海经》记载:“舜死,葬于九嶷山。”⑤烟梧:烟波浩渺的苍梧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托物起兴,借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之特性来表明时间之久,用语看似夸张,实写爱情能量巨大。
B.第四句“蛮娘吟弄满寒空”以动喻静,通过耳之所闻的笛声形容舜之葬地九嶷山的高大宽广、深邃寂静。
C.颈联借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典故,想象湘妃与舜帝心心相印、情感相通,能够在苍梧与湘水之间自由往来。
D.全诗仿《楚辞》歌咏古事以抒怀,构思精巧,用词典雅,色调清冷,画面灵动,极具清幽之气而又有浪漫之感。
2.“湘妃”作为具有暗示性的情感符号,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渊源已久。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湘妃”意象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②,诸将已承恩③。
惆怅孙吴事④,归来独闭门。
注 ①翻:同“反”,反叛。②安边书:安边的策略。③承恩:受了奖赏,因而再也无心于边事。④孙吴事:孙武、吴起用兵之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沙漠”“塞垣”等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具有边城特点的图画。
B.“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运用了白描手法。
C.诗人用质朴而冷静的语言写了一次边塞经历,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D.诗人虽有安边之策,但边塞诸将无平虏之心,致使诗人只能空怀孙武、吴起之才。
4.本诗运用了“白日”的意象,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运用了“白日”的意象。两首诗中,“白日”意象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绿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②从此始。
注 ①广陵客:琴师。②云山:代指归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和演奏者,“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B.铜炉熏染,华烛熠熠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
C.“皆静”写出人们专注着迷的神态,愈言其静,愈烘托出琴师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D.末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规划的人生:从此要告别归隐生活。
6.“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玉蝴蝶
柳 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①风月,屡变星霜②。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 ①孤:同“辜”,辜负。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处”三句是写即目所见之远景,疏朗的清秋之景中流露出独自倚阑远望的忧思。
B.“晚景”两句,意思是人到晚年,眼中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的感叹。
C.“故人”两句,情与景交织在一起,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可看作全词的主旨。
D.“难忘”二字唤起对往事的回忆,“海阔山遥”一句表明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
8.请结合意象的运用,赏析“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案(意象与意境)
1.C [写的是不能相见的悲苦,而非能够自由往来的欢乐。]
2.①爱情的伟大。湘妃与舜的爱情坚贞长久,诗中“千年”“长伴”“老不死”说明时间的久长而爱情之花永不凋谢,是爱情生死不渝的历史凭证。②故事的悲剧意义打动人心。舜死后,湘妃泪洒斑竹,痛哭而亡。舜葬苍梧,妃死湘水,两地峰峦隔阻,两心却“遥相通”,这种相爱不相伴的痛苦与感伤深入人心。
3.C [“冷静的语言”错。由“边城何萧条”“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惆怅孙吴事”等可知,诗歌的语言壮烈,情感浓郁。]
4.①本诗中,诗人通过“白日”渲染了边城凄凉、萧条的氛围,寄寓了诗人无以御敌的忧愁。②王诗中,诗人通过“白日”描绘了辽阔、壮观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5.D [“从此要告别归隐生活”错,最后一句是说诗人萌生了强烈的归隐愿望。]
6.(1)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
(2)作用:①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②为下文写弹琴做了铺垫。
7.B [“人到晚年”错。词中“晚景”指傍晚之景,不是“人生暮年”。]
8.①词人捕捉最典型的水风、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②词人借助这些意象营造出萧疏衰飒、凄清沉寂的意境氛围。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导学案:鉴赏诗歌的形象(全国通用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演练,2020·全国Ⅲ卷,参考答案,读懂诗歌考点精讲,鉴赏形象考点精讲,对点训练,读懂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形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金题,规律总结,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