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5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7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课件,共28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诗词课题总览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竹里馆王 维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王维之语。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代表作品有《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观猎》等。诗句解读竹里馆王 维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 啸。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幽深的竹林。篁,竹林。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这里指“幽篁”。【诗意】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在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后两句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陪伴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全诗格调幽静闲远,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诗句解读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故乡,家乡。笛子的美称。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诗意】 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萌发思乡之情呢?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诗词鉴赏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起句从笛声落笔,深夜时分,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笛声,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暗”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飞”字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次句着意渲染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阳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针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蓄势。“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曲名《折扬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乡思,为全诗点睛之笔。“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运用反问句式,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逢入京使岑 参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诗歌题材多样,想象丰富,尤以边塞诗见长。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诗句解读逢入京使岑 参故 园 东 望 路 漫 漫, 双 袖 龙 钟 泪 不 干。 马 上 相 逢 无 纸 笔, 凭 君 传 语 报 平 安。回京城长安的使者。沾湿的样子。路途遥远的样子。请求,烦劳。捎口信。【诗意】 向东远望故乡长安,只觉路途遥远,(思念远方的亲人)两袖已经沾湿,泪痕仍然没干。骑着马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没带纸笔,劳烦您替我给家人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其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诗词鉴赏 首句写眼前的实景。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望”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龙钟”“泪不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诗的后两句正面写与回京使者相逢的场景:走马相逢,没有纸笔,顾不上写信了,就劳烦您给我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吧。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全诗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晚 春韩 愈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散文《师说》《马说》等。诗句解读晚 春韩 愈草 树 知 春 不 久 归, 百 般 红 紫 斗 芳 菲。 杨 花 榆 荚 无 才 思, 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飞。指柳絮。才气、才情。懂得,知道。指榆钱,榆树的果实。【诗意】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纷纷争妍斗艳。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描写“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同时寄寓着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间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诗。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春将归去,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如雪花般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体物入微,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动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感受为主动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草木”本属无情物,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而且“才思”还有高下有无之分,想象奇特,富有意趣。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