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能理解诗中一个本体、多个喻体的比喻;
能理解诗中有动有静,点面结合的手法;
能背诵三首诗歌。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能理解文中的多个比喻;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能理解有动有静,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动有静、点面结合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①请学生提前熟读课文,能背诵最好;
②网上查阅“水墨画”的含义及代表画作;
网上查阅“水葫芦”是什么?
网上查阅:除文中的三首诗歌,另外几首是什么?
老师准备:课件《童年的水墨画》PPT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揭示课题:
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美好的、无忧无虑的。作者张继楼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把童年写得非常美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标题中的“水墨画”是一种怎么样的画?(它是水和墨所作的画,是中国的国画。)显示课件(含义、代表画作)。
朗读全文,整体把握:
依次展示6张图片,全班齐读诗歌,并请大家思考三首诗歌依次写了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
第一首诗歌《溪边》主要写溪边钓鱼;
第二首诗歌《江上》主要写江上游泳;
第三首诗歌《林中》主要写林中采菇。
精读《溪边》——老师讲解。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诗歌《溪边》。
1.这首诗歌共有几句?(3句)每句话都是几行诗?(2行)
2.前两句共有四行诗,每行写的各是什么景物?
学生回答:第一句写的垂柳和山溪,使用的比喻修辞,把溪水分别比作了镜子和绿玉带。
溪水像梳妆的镜子、像平静的绿玉带。
第二句写的是人影、钓竿和红蜻蜓。
①“给”可以换成一个什么字?(“被”)。换成被字读读。
②溪水又为什么是绿色的?是被柳树的影子染绿的吗?(其实溪水是无色的,不信你去舀一碗看看)
③这两句诗共四行,重点突出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静)
3.第三句诗该怎么断句?
忽然 / 扑腾一声 / 人影碎了,
草地上 / 蹦跳着 / 鱼儿和笑声。
4.扑腾是什么意思?(跳起来又落下去,形容鱼儿跳出水面的样子。)能换成“扑通”吗?(东西很重,声音很大。不能。)
5.第一、二句诗重点突出了一个“静”字,那第三句诗突出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动)这就是我们描写景物时常用的方式,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精读《江上》——学生自由阅读,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理解、
汇报:
A.网上查阅“水葫芦”是什么?
B.学生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C.老师课件展示,汇总。
①《江上》使用了面点结合的写法,也是整体与局部结合的写法;
②作者把儿童比作鸭子;
③“水葫芦”本是一种水鸟,这里指正在游泳的孩子,暗示孩子是个水里游泳的能手;
④“两排银牙”指孩子刚钻出水面张嘴吸气,露出两排银白色的牙齿;
⑤温馨提示:游泳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私自下河、下塘、下渠洗澡。
按要求自学《林中》。
自由朗读《林中》,展示自学要求。
①这首诗歌共有几句诗?(3)共有几行?(6);
②每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请用一个词概括。
第一句重点写松树 <松>
第二句重点写蘑菇 <菇>
第三句重点写儿童 <人>
文中有两个比喻很有意思,把A比作B,把B又比作A。找出来。(蘑菇和斗笠)
分组朗读(左、中、右)三句,朗读(每组读2遍)。
备用:听《童年》歌曲,朗读《童年的水墨画》。
小结:
这组诗把儿童生活比作山水画,分别描写了溪边垂钓、江上游泳、林中采菇三个画面,采用了有动有静、面点结合的写法,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最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查查张继楼另外6首《童年的水墨画》,看看作者的童年还有哪些具体画面?想想自己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如果让你描述自己的童年,你又会怎么写?最后祝同学们身心健康,学习天天进步!
板书设计:
1.朗读节奏
忽然 / 扑腾一声 / 人影碎了,
草地上 / 蹦跳着 / 鱼儿和笑声。
2.比喻句:1.把溪水比作 镜子
绿玉带
2.把儿童比作 鸭子
比作
水葫芦
3.蘑 菇 斗 笠
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 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