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青玉案词牌名,分析上阙,宝马雕车香满路,元夕繁华热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做学问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让我们走进一个不一样的辛弃疾。
提问:阅读了这首词,说说你的感受。词作大致在写什么内容?是一种什么词风?婉约?豪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 元夕》:不一样的辛弃疾
在这首词里,没有辛词经常出现的金戈铁马的战场、没有密集的军事意象、没有壮志难酬的悲愤……描写的只是世俗的生活场景(元夕),但意境幽长、别有怀抱,寄托了作者别样的哀思。婉约词风
《青玉案·元夕》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课下注释以及老师讲解能够理解词作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归纳词作上阙和下阙内容的不同;分析词作的艺术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作者通过“幽独美人”的塑造,所寄托的自己的哀思。文化传承与发展:体会诗词之美,欣赏辛弃疾除豪放之外的婉约词风。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一年春”“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以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十二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
格律对照例:贺铸《青玉案·淩波不过横塘路》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淩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楼花院,绮窗朱户,惟有春知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空题断肠句。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元夕: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之夜,还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情人节”。古代未婚女子常年都是足不出户,呆守在闺房里,只有正月十五夜,父母和家人才能放她们出门观花灯。男女经常在元宵佳节相会,因此元宵节还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元夕盛会,本词的主人公在追寻一位幽独的美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花千树】:元夕之夜,树上挂满花灯,一经点燃,如同千树开花。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星如雨】:元夕之夜,燃放烟花,焰火如雨般坠落。
【宝马】:名贵、精壮的马匹。【雕车】:雕刻着精美图案的马车。(达官贵族之家)【香满路】:指女子的脂粉香气充斥着道路。 ——元夕之夜的街市,有达官贵族之家的豪华马车驰过。街道上弥漫着女子的脂粉气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凤箫】:即排箫,编竹制成,参差如同凤的翅膀,故名“凤箫”。【玉壶】:月轮。【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灯。 ——元夕之夜,天上月轮转动,地上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动。 ——元夕之夜热闹非常。
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美女云集,繁华热闹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问:作者为了描绘元夕的热闹的?词作上阙调动了哪些感官?
视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听觉:凤箫声动嗅觉:香满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古代女子的头饰,在这里是借代的修辞,代指那些元夕之夜盛装打扮的女子。【笑语盈盈】:——神态【暗香去】:这些女子在身边经过,能够隐隐约约闻到她们身上的香气。 ——但这些女子都不是主人公要寻找的女子——“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突然、猛然。【阑珊】:稀落、暗淡。名句。王国维“人生(做学问)三境界”的第三场境界。 ——元夕之夜,在众人里百般寻找那个和“我”相约的女子,正在绝望之际,“我”转过头,忽然发现,她正站在灯火的阑珊之处。在这句词里,人的心情是如何转变的?焦虑、绝望——惊喜
提问:作者=词作主人公?“那人”真实存在吗?
创作者=词作主人公(真实描写自己的经历)创作者≠词作主人公(类:小说作者不能等同于叙述者)“那人”也许真实存在,也许只是作者的艺术创作。
思考:词中的“那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那人”是和词作主人公约好在元夕相会的意中人。她远离了繁华热闹的街市与人群,独自站立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作者通过这首词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幽独的美人。她主动躲避繁华,自甘寂寞、不同于流俗。
思考:上片中写热闹景象,下片结尾却突然以清冷作结。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反衬(对比)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主角。那俗世的繁华眨眼间就淡化成了“美人”的衬托和背景。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
思考: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位美人?在这样的美人身上,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怀抱?
1.本词下片写一个不慕荣华、不同凡俗、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2.这反映作者 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仍坚持抗敌报国的政治立场。
拓展延伸:辛弃疾的另一首婉约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青玉案元夕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解读,再次诵读课文,带着问题品读,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词,相关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语文 人教版 基础模块上册 13《青玉案 元夕》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了解诗意,盛妆艳服的丽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青玉案·元夕》课件pptx、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青玉案·元夕》同步分层练习docx、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青玉案·元夕》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