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0,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0,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1
    40,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2
    40,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40,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40,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读名著,赏民俗,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yā______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所不同的是,《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yùn______含着深深的哲思。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cuì nì xié shà zéB. cuì nì xié chà zhé
    C. chuì nì jué chà zhéD. cuì nì jié chà zhé
    (2)给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汉字,请工整书写
    yā yùn
    【答案】(1)B (2)押 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精粹(jīng cuì):精美纯粹。
    细腻(xì nì):精细光滑;指文艺作品的描写或表演细致入微。
    撷取(xié qǔ):采择精华。
    刹那(chà nà):极短暂的时间。
    哲思(zhé sī):精深敏捷的思虑。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押韵(yā yùn):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
    蕴含(yùn hán):包含;内含。
    2. 古诗文默写
    秋,是文人墨客内心的苦闷,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的离别之苦、归家无期的苦涩、见秋之景的孤独凄凉;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感,是对天涯游子之悲的直接表达;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景致的融合,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是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______,应傍战场开”的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同情和对和平渴望之情的寄托。同时,秋也是文人墨客内心的一种境界,是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秋风吹起,水波浩瀚的浑然气势与雄心壮志;是谭嗣同《潼关》中“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的高云簇拥古城,异峰突起,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的寂寥与辽远;是刘禹锡《秋词(其一)》中“______”,抒发新见,对秋景的欣赏与陶醉。
    【答案】 ①.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 断肠人在天涯 ③.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 遥怜故园菊 ⑤. 秋风萧瑟 ⑥. 洪波涌起 ⑦. 秋风吹散马蹄声 ⑧. 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注意“涨、断肠、峨、萧瑟、蹄”等字的在正确书写。
    3.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所以我们要视它为圣人之言、绝对真理来信奉。
    B. 《植树的牧羊人》是英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著名的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C. 朱自清的《春》一文中,首段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仅用短短十几个字就将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连用两个“盼望着”,充分表现期待春天来临心情的殷切。
    D.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论语》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其中的精华,但不能盲目全信。此项“所以我们要视它为圣人之言、绝对真理来信奉”表述有误;
    B.《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
    D.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此项表述不全面;
    故选C。
    4.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 又可以走进自然, ,还可以体察亲情 ,更可以了解社会, 。
    ①观赏世间美景②享受温暖盛宴③感受风云变迁④品味人世百态
    A ③①②④B. ④①③②C. ①③②④D. 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第一空应该与“探访历史”相呼应,所以应该选择与历史事件、遗迹相关的句子,即③“感受风云变迁”。其次,第二空应该与“走进自然”相呼应,所以应该选择与自然景观相关的句子,即①“观赏世间美景”。然后,第三空应该与“体察亲情”相呼应,所以应该选择与家庭、亲情相关的句子,即②“享受温暖盛宴”。最后,第四空应该与“了解社会”相呼应,所以应该选择与社会现象、事件相关的句子,即④“品味人世百态”。因此,按照③①②④的顺序排列句子。
    故选A。
    综合性学习活动。(共6分)
    5. 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读书节主题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问卷调查有结论】
    七年级(1)班班委认为课外阅读非常重要,组织了一次全校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其中就获取课外读物途径、课外读书时间安排、课外阅读目的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
    (1)由此得到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得到的结论,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课代表设计了以下任务活动来反馈同学们阅读《西游记》的感想与收获,你认为不合适的两项是( )
    A. 填写《西游记》阅读问卷
    B. 开展“我的阅读心得”交流
    C. 谈谈班级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方法
    D. 布置《西游记》阅读文学角
    E. 分享“我的《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方法谈
    F. 分享“名家眼中的《西游记》”
    【答案】5. ①. 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是手机阅读。 ②. 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或假期(课外阅读都有目的)
    6. ①. 尽量购买或者借阅纸质图书阅读。 ②. 要重视课外阅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阅读。(课外阅读不能急功近利) 7. CF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
    根据获取课外读物途径的调查数据可知,手机阅读占比40.87%,网上浏览占比25.95%,购买读书占比12.79%,到图书馆借阅8.1%,去书店看占比2.21%,亲朋好友借阅占比1.14%,其他占比8.94%;据此可知,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是手机阅读。
    根据课外读书时间安排的调查数据可知,周末\假期占比38.32%,做完作业占比15.94%,睡前占比19.82%,没有时间占比3.6%,其他占比22.32%;据此可知,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或假期。
    根据课外阅读目的的调查数据可知,拓展知识占比85.13%,积累字词占比57.41%,提高学习成绩占比43.16%,其他占比25.06%;据此可知,课外阅读都有目的。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提建议。
    针对“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是手机阅读”,可提建议:重视纸质阅读,尽量购买或者借阅纸质图书阅读。
    针对“大多数同学课外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或假期”,可提建议:利用假期进行阅读,最好制定计划。
    针对“课外阅读都有目的”,可提建议:课外阅读不能急功近利。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C.“谈谈班级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方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营造班级良好阅读风气”,而不能“反馈同学们阅读《西游记》的感想与收获”;
    F.“分享‘名家眼中的《西游记》’”是名家阅读《西游记》的感受,而不是“同学们”;
    故选CF。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②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③“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④“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⑤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⑥“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⑦“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⑧“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⑨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⑩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⑪“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⑫“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⑬“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⑭“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选自《皇帝的新装》)
    【文本二】
    一切足以成为人类的羞辱的行为和现象,都会引起安徒生的憎恨。他一生的创作都在为人民大众、为整个人类呼唤着真善美,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里。
    “皇帝的新装”原本是从西班牙民间故事移植而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也曾在其戏剧中运用过这个素材。塞万提斯创作的戏剧结局是那个国王光着身子在朝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大家都噤若寒蝉,不吭一声。而在安徒生笔下,____________。
    安徒生如此创作,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在拿破仑战争中失败后,丹麦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艰苦。大地主和贵族所形成的统治阶级不仅把战争的负担加在人民身上,而且还更加紧了对人民的剥削,以保持他们穷奢极侈的生活。这种不公平的怪现象在安徒生的很多童话中得到广泛的反映,所以安徒生的作品有着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摘编自《安徒生的童话创作》)
    6. 请在【文本二】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内容完整。(要求:至少包括对【文本一】故事结局的概括,及对其主题的理解。)
    7. 揣摩【文本一】⑫⑬⑭段的划线句,三句话是什么关系?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8. 【文本一】第⑭自然段是如何表现皇帝心理的?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9. 《皇帝的新装》成功地绘出一幅群丑图。请根据【文本一】中愚蠢大臣们的表现,分析作者是怎么运用夸张和合理的想象讲故事的。
    【答案】6. 故事结局也是国王光着身子巡游,但在一个孩子的带领下,人民终于敢说真话;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既讽刺了愚蠢虚荣的统治者,又寄托了对于人民大众、对于未来的信心。
    7. 三句话是递进关系,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也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最后所有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8. 作者用生动的描写表现皇帝的心理:该段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又通过“有点儿发抖”的动作,间接表现皇帝心中的恐惧;还运用神态描写,“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表现皇帝掩饰内心的恐慌,不愿承认自己被骗,自欺欺人的心理。
    9. 示例一:皇帝带去一群最高贵的骑士在皇帝试穿衣服前,极力附和骗子对衣服优点的评价,“都说‘一点也不错’”;皇帝试穿衣服时,在场的“大家”齐声赞美衣服和皇帝穿上的效果。这些言语极尽夸张,但因为对衣服特性有了合理想象,有了安徒生对故事细节的描述,夸张的故事也显得很合情合理了.示例二:典礼仪式上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集体做出极尽夸张的动作,“东摸西摸”“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这样的夸张因为“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的合理想象,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连同结尾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都在夸张又合理地讲着故事。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结合题干“至少包括对‘文本一’故事结局的概括,及对其主题的理解”,可知:补写内容要概括“文本一”的故事结局,以及其主题内容。
    结合“文本一”第⑪段“‘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第⑬段“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第⑭段“‘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可知:“文本一”的故事结局是“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衣服”这句真话是从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来的,最后这句话得到大家的认可。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可见他们的心虚,生怕出丑,揭示了统治者们的虚伪和愚蠢,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昏庸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意味,同时也表现人们逐渐认识真相,敢说真话,表现作者对人们以及对祖国的未来——孩子充满信心。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
    结合“文本一”第⑩段“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第⑪段“‘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第⑫段“‘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第⑬段“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第⑭段“‘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可知:因为大家由于私心都不愿意说真话,这个真相首先是由一个天真的孩子说出来的,然后小孩爸爸的说话表现他开始怀疑自己,认可孩子说的这句真话。然后写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现他们还有疑惧;最后则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表明市民解除了心理压力,勇敢地说出真相。所以这三句话是递进关系。“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表现人们在孩子的启示下,慢慢认识真相,接受真相的过程。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心理描写。
    结合第⑭段“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可以看出,此处“皇帝有点儿发抖”运用动作描写,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以后,“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间接表现皇帝心中的恐惧;却又心里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直接心理描写,“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神态描写,写出了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故作姿态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在已经识破骗局的老百姓面前,装作确实穿着美丽的新衣,硬把裸体游行的丑剧表演下去来保住皇帝的尊严,表现出他自欺欺人的心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结合第③段“‘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第⑥段“‘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可知:这些语言描写体现人们虽然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怕别人说他们不称职,所以就异口同声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皇帝身上是如何漂亮,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通过合理想象,讽刺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结合第⑤段“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第⑨段“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第⑭段“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可知:骗子假装为皇帝穿上新装,在皇帝穿新装时,内臣阿谀逢迎并装模作样地帮忙,展新装时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皇帝知道真相后,虽然有点害怕,但依旧自欺欺人,这些夸张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这些老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让故事的讽刺色彩更加浓厚。
    (二)(共14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诗意前行
    王良杰
    ①一日,我到老城一个理发店去理发。老城因近几年的拆迁,常住人口不多,像这种只理发无其他业务的店,自然门可罗雀。
    ②因与理发师熟悉,我就和理发师聊了几句。她说近期她正在画山水画。“你还有这爱好?”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我来她家理发也有近10年了,对她家情况也略有了解。她的两个孩子中的老大曾是我的学生,现正读大学,老二上私立高中,丈夫在厂内当保安。女理发师纯朴本分,在老城独自打理理发店,店面不大,业务不多,家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这10年来,我常来她这儿理发,从未听她说过会画画。“是啊,我特别喜欢山水画。”说这话时,她的语气明显带有骄傲的口吻,透过镜子,看到她拿推子的动作也更加舒展自如。她说这也是她幼时的一个爱好。前几年天天忙家务和店里的生意,没有多少时间拿起画笔。近两年孩子大了,闲暇之时,她就铺纸弄墨,工笔细描起来。讲到这些时,我透过镜子,看到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兴奋而又愉悦的神情。
    ③她说不图自己的画卖钱,只为圆儿时的一个梦,希望将来能在小范围的展览中看到自己的作品就行。当说到这些时,她的语气中也略显自信,我也从镜子里看到了她那害羞的表情,但是听完她的这个故事,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天天忙于谋生的家庭妇女,四十年来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手执烟火的同时,心怀诗意,坚持前行。这是何等的毅力与追求啊!我和她说,期盼她的作品能早日展览,圆她儿时的梦,她笑起来说:“好!我再努力学学。”我鼓励她说:“相信你的作品肯定会成功展览。”
    ④女理发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身边许多类似的人与事。他们家境并不富裕,常常为了谋生不得不四处打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疲惫的身躯难得片刻的歇息,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与爱好,或苦练书法,或背诵诗词,或勤习武术……这些梦想与爱好,虽不能当金钱,抵温饱,但它们却正如生活中的鲜花,美了眼,醉了心,诗意了生活。在如今物质化的花花世界中,他们不忘其梦,毅然坚守那份初衷,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啊!他们.懂得,人间烟火是底色,浪漫情怀是情趣。一半焰火为谋生,一半诗意为谋爱。
    ⑤如今,我们的生活已迈入全面小康,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不应丢了那朵生活的鲜花,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也要有仰望星空的诗意,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诗意,精致生活,来日可期,如约而至。
    (有删改)
    1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③段的内容。
    11.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2.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兴奋而又愉悦的神情。
    13. 结合语境,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但它们却正如生活中的鲜花,美了眼,醉了心,诗意了生活。
    14. 阅读本文后,请谈谈你对“我们每个人都不应丢了那朵生活的鲜花,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也要有仰望星空的诗意”的理解与认识。
    【答案】10. 一位女理发师四十年来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近期又在练习画山水画。
    11. 插叙。补充交代了女理发师的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及其品性,为下文写女理发师不忘其梦想仍坚持作画做铺垫,并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2.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女理发师在坚守梦想时流露出的兴奋与愉悦,流露出作者对女理发师心怀诗意、毅然前行的赞美。
    13. 这句话中运用“诗意”一词,名词用作动词,不仅使语句优美,内涵丰富,更生动巧妙地表达了梦想与爱好给生活带来的无限美好。
    14. 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努力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让梦想与爱好成为生活中的“鲜花”,使我们的生活更具诗意,更充实,更美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本题的题干要求简洁地概括第①—③段的内容。在概括时,需要把握这三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即主要人物、事件和结果。主要人物是“一位女理发师”,事件是她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并在近期练习画山水画。结果则体现在她的态度和行为上,即她对画画的热爱和投入。
    示例:讲述了一位女理发师虽然生活繁忙,但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近期更是在练习画山水画的故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在给出的第②段的句子:“她的两个孩子中的老大曾是我的学生,现正读大学,老二上私立高中,丈夫在厂内当保安。女理发师纯朴本分,在老城独自打理理发店,店面不大,业务不多,家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这部分信息是在叙述女理发师对画画的热爱和梦想之前插入的,是回忆往事,因此是插叙。这种插叙的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补充交代了女理发师的家庭背景信息,包括她的家庭成员情况(两个孩子和丈夫的职业)以及她的家庭经济状况。这些信息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背景了解,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女理发师的生活环境和她的生活态度。其次,这种插叙为后文女理发师在忙碌的生活中仍不忘梦想并坚持作画提供了情感铺垫。尽管她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店面不大且业务不多,但她依然能在闲暇之时拿起画笔,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坚韧和毅力在插叙的家庭背景信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令人敬佩。
    综上所述,通过引用原文句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画横线的句子采用插叙的记叙顺序,不仅补充了女理发师的家庭背景信息,还为后文她的坚持和毅力提供了情感铺垫,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神态描写是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眼神、姿态等细节的描绘,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性格特征。在这句话中,作者通过描写女理发师“始终洋溢着兴奋而又愉悦的神情”,展现了她对绘画这一梦想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兴奋和愉悦的神态,不仅体现了女理发师在追求梦想时的快乐和满足,也反映出她内心的坚定和自信。同时,这句话也流露出作者对女理发师心怀诗意、毅然前行的赞美。通过神态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物形象,使得这位女理发师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综上所述,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的手法,成功地表现了女理发师在坚守梦想时的兴奋与愉悦,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诗意”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具有诗歌般美感和意境的事物或状态。在这里,作者将“诗意”用作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梦想与爱好如何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它们就像生活中的鲜花,不仅美化了我们的视觉,也让我们的心灵陶醉其中,为生活增添了诗意般的意境。这种用法不仅生动巧妙,而且富有感染力。它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梦想与爱好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综上所述,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诗意”的表达效果是:通过名词用作动词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梦想与爱好给生活带来的无限美好,使语句更加优美、内涵更加丰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和认识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在阅读完本文后,对“我们每个人都不应丢了那朵生活的鲜花,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也要有仰望星空的诗意”这句话进行理解与认识的分析。题干的核心在于探讨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应如何平衡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以及如何保持对梦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示例:我们应该不仅致力于构建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务实的精神去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要珍视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与梦想。这些梦想和爱好就如同绚烂的“鲜花”,点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诗意的色彩。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充实和满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在追求梦想和热爱中,我们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感受每一个细微的感动,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这种平衡的生活方式,既体现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真态度,也展现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读名著,赏民俗。
    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5. “抛绣球”是古代一种民俗。《西游记》中有提及,请选择一处概括相关情节。
    【答案】示例:天竺国时,广寒宫的玉兔精假扮公主结彩楼,抛绣球,欲招唐僧为驸马,被孙悟空识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唐僧师徒途经天竺国时,恰遇到广寒宫的玉兔精假扮公主结彩楼,抛绣球,欲招唐僧为驸马,唐僧误接了绣球,被留在宫中成亲,非常着急,但妖精却被孙悟空识破,为了救师傅,两相打斗起来,在孙悟空正要擒住妖精的时候,月宫之神太阴星君下界向孙悟空讲述玉兔下界的渊源,并把玉兔收回到月宫中,唐僧和真公主都得救了。
    16. 民俗学家史耀增认为“传承民俗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请结合下面文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民俗文化,哪些应“取”,哪些应“去”。《阿长与<三海经>》 《五猖会》 《无常》
    【答案】示例:《阿长与<三海经>》中“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等风俗是封建糟粕,应该“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应该“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结合这三部名著中提到的民俗文化,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
    示例:《五猖会》中“祷雨而迎龙王”的民俗是封建糟粕,应该“去”。《阿长与<三海经>》中过年吃福橘,早上醒来第一句话要说恭喜的民俗,表现了普通民众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应该“取”。
    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太丘①诣②荀朗陵③,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④,季方⑤持杖后从。长文⑥尚小,载箸车中。既至,荀使叔慈⑦应门,慈明⑧行酒,余六龙⑨下食。文若亦小,坐箸膝前。于时⑩太史奏:“真人东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陈太丘:陈寔(shí),东汉人,曾作太丘长。②诣:拜访。③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④将车:驾车。⑤季方:陈寔次子陈谌。⑥长文:陈群,为陈纪(元方)子,陈寔孙。⑦叔慈:荀靖,荀淑的儿子。⑧慈明:荀爽,荀淑的儿子。⑨余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余六龙是指其他六个儿子荀俭、荀锟、荀焘、荀汪、荀肃、荀旉。⑩于时:当时。
    17.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元方入门不顾( )
    (3)季方持杖后从( ) (4)既至( )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后乃至 乃使元方将车
    B. 当斯之时 桂树焉知泰山之高
    C. 相委而去 而荷天下重名
    D.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下为渊泉所润
    1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
    20. 【甲】文中的陈元方和【乙】文中的陈季方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他们又有何共同点?
    【答案】17. ①. 约定 ②. 回头看 ③. 跟随 ④. 已经 18. B
    19. (1)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2)陈太丘去拜访荀淑,(太丘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
    20. 陈元方明理懂事。陈季方谦虚善言。二人都表现出了机智聪慧、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②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③句意: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从,跟随;
    ④句意:已经到了。既,已经。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乃:副词,才/连词,于是;
    B.之:都是助词,的;
    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为:动词,替/介词,被;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尊君,你的父亲。不,同“否”。
    ②重点词有:诣,拜访。俭,勤俭。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甲文中,“待君久不至,已去”可以看出陈元方有礼貌;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元方用无信和豳来对父亲的客人进行斥责,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可见他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能言善辩;
    乙文中,“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陈季方运用比喻巧妙地回答客人,把自己的父亲比作泰山山脚的桂树,既不失轻重,避免了儿子炫耀父亲之嫌,巧妙委婉地回答了客人的问话,又突出了父亲的学问和德行,可见他是一个敬重父亲且机智的人。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太丘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元方赶着车,二儿子季方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长文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叔慈到门口迎接,六儿子慈明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当然我的父亲也不会知道这功德是有还是无。”
    (二)(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
    2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 “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 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 全诗奔放雄浑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
    22. 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答案】21. A 22. “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僵卧孤村不自哀”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诗人即便是身处孤寂荒凉的乡村,也不为自身处境感到悲哀,体现了诗人的乐观、豪迈、宽广的心胸;“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表述有误;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炼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僵”字是直挺挺的意思,写出了诗人年迈,肌骨衰老,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尚”是“还”的意思,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但他还心存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
    五、作文(50分)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23. 作文
    史铁生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震颤了我们的内心;莎莉文老师一个紧紧的拥抱,温暖了读者的心灵;植树的男人淡然平和的表情,让我们内心变得祥和宁静:劳伦兹一句不管不顾的呼喊,笑中又多出几分感动……有时候,只是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种表情,我们便可读懂一个人。
    请以“我读懂了你”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通过外貌描写,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②选择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例:③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④不少于 600 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我读懂了你
    淡淡清风,抚着枯焦的心;丝丝暖意,缕缕芬芳,渗入了心的长河;潺潺流水,柔顺清波,记忆的浪,又翻动着……那样美妙,我读懂了,我读懂了那抹微笑。
    清晨,点点阳光透过窗纱,缓缓地进入房间。我已坐在桌前,翻阅着,琢磨着那本厚厚乐谱。几天前,我得知了要参加钢琴比赛的事,有些忐忑,心似潮水般起伏着。但内心也有种隐隐的兴奋,只是那股力量并不强大,它散着微弱的光芒,让我有些无助。我轻轻抬头,窗外的电线杆上,立着几只鸟儿,它们叽叽地鸣啭着,城市也回荡着妙曼的鸟鸣声。鸟儿尚且刻苦练习音乐,我又岂能落后?我将曲谱放上琴架,开始练习了。
    密密麻麻的音符给我带来了不少压力,我飞快地按着琴键,但效果总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叮咚”,门铃一响,我的好朋友来了,她也是要比赛的,我俩便一起为比赛做起准备。比赛日如乘了时光机,转眼就到了,我的信心,随着那夕阳,渐渐地,在黑暗中褪去……
    又是崭新的晨,只是不一样了,今天是我的比赛日,不安又从心底向上漫,我拉着好朋友的手,坐上车,来到了现场。一踏进去,我不由倒吸了一口气,乖乖,大厅里座无虚席,评委严肃的面容吓得我脸色苍白。比赛开始不久,很快就轮到我了。我颤抖着走上台去,望着观众,她去哪了?我悄悄一瞥,穿着华丽的演出服,努力地躲在音箱后面,看着我呢!她头上的蝴蝶发卡展翅欲飞,她线条分明的脸上,带着微笑,阳光般灿烂,双眸里似乎闪烁着某种东西,让人陡生一股力量。那一刻,我读懂了,那是她对我的期望,对我的鼓励。我心底的那股力量,渐渐强大起来,那感受,从未有过的温暖……指尖有力地在键上跳跃,跌宕起伏,优美的音韵,回荡在整个大厅,我能感受到,她,一直微笑着,站在我身后,如那股坚守的力量!那抹微笑,我读懂了,甜美中,藏着心灵相通的情谊。
    皎洁的月光下,柔和的轻风中,那抹微笑,也随着舒展开来,如春花,开在记忆的芬芳中,一切的美好,皆因那抹微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
    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关键字是 “读懂”“你”。“读懂”,就是理解的意思,说明之前没懂或者是不理解,有误会,后来突然明白了,明白“你”的心思,理解“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你”,是第二人称单数的代词,通过对提示语“通过外貌描写,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选择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例”的解读,我们就能知道“你”指具体的人,具体的“人”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比如亲人、老师、同学、朋友或陌生人等,也可以是历史上的人物。
    2.构思选材。
    作文构思上,可以先从回忆开始写起,先写对“你”不解,误会,过程要有环境、心理等渲染,然后无意间发现了“你”的真实举动或听到了“你”的真实想法,让我恍然大悟,改变了对你的看法,然后表达了对“你”的理解、敬意,过程最好要始终贯穿环境描写,显得首尾呼应。“我读懂了你”这是本次的作文题目,要求我们从生活中的实际着手,通过外貌描写,突显人物的独特之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我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我们的观点、想法时常与父母、长辈、老师发生冲突,以至于我们厌倦他们的管教、他们的唠叨,不理解他们喋喋不休的说辞,我们产生了种种逆反心理。面对着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少的家长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生活的压力可能使他们无暇照顾我们的生活,可能使他们关注我们的减少了。因而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他们不爱我们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理解了他的用心呢?写这篇文章拟题的角度易小。要注意写清“读”的过程和“懂”的内容。让人感到这中间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情节要有一定的曲折性。“懂”的内容,不能留于肤浅,应有更深的感悟、体验、理解,写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要建立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
    24.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读了以上几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有这样友情真好
    友情,一个温暖的词汇。它犹如汩汩的清泉,在心间缓缓地流淌;它犹如雪中的暖炭,在寒冷中给予心灵的温暖;它犹如美丽的蝴蝶,给予视觉以及心灵上的满足。有这样的友情真好!
    友情是心与心的遇见与相交,它无关风月,无关金钱,无关权利,只看默契。友情不在乎朋友的多少,只在乎这个人知不知我。都说知己,知己,知道自己,这样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我就有一位知己,她是一个思想较成熟的人。但是却很幽默,还十分见多识广。我很喜欢和她聊天,她让我见识到了学习之外的世界。有这样的友情真好!
    同时,她也很苦恼,她说:她每天摆着一张冷脸,除了我和一些她的熟人以外,其他同学都有一点怕她,不敢接近她。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说:“你是一个幽默的人,只要再开朗一点,别人肯定会很喜欢你的。”说着就对她做了个鬼脸。果然不出我所料,她被我逗笑了。我说:“就是这样。”她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我们俩相视一笑,心下了然。
    通过和我一段时间的相处,她的表情更生动了,不再是一张臭臭的面瘫脸,她会笑,会怒,会难过。这些变化我都看在眼里,心里着实替她高兴。我想调侃一下她,说:“孺子可教也,不亏是为师的弟子。”她扑哧一笑,也装样子说:“是是,您老教得好。”说完我们都笑了。
    这就是我们的友情,并不如介子推重耳一般热烈轰动;并不如伯牙绝弦一般高山流水;并不如廉颇蔺相如一般事关家国,只是简简单单的相视一笑默契恒生。有这样的友情真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材料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含义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同时也点明“志同道合”才是真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司马牛问孔子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经常反省自己;司马牛见到师兄子夏后忧愁地说自己没有兄弟;子夏安慰他说君子和人交往态度恭瑾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强调了与朋友交往要态度恭瑾而合乎礼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为: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意思是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据此可立意:要广交天下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交朋友要交心,要态度恭瑾,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朋友之间要互相促进提高;朋友间要直言劝谏;朋友之间要坦诚;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友有“益友”、“损友”之分,结交“益友”则德才日进,事业有成,结交“损友”,不但不能长进有成,反而可能狼狈为奸,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等。
    2、构思选材。这四则材料都谈到了“朋友”,所以文章应围绕“朋友”来写。朋友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平常的一部分,很多作文都会写,要想写得出色,选材必须精心。可以写成议论文,要求有明确的观点,填充丰富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对于论据,记叙要简练,一定要选用说服力强的名人事例,最好能从正反两方面选取事例,论证观点。如,通过写一些名人事例来论证自己的交友观“一定要结交益友,万不可结交损友”。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文要选择那些小的事件、细节,越是小的内容,写起来越是具体,越是能够展现生活的真实性,越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或者可以写成记叙散文,抓住小的细节,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写和朋友交往的一件事来表现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好处,也可以通过反面事例来表现损友不可交。总之,写记叙文,文中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
    相关试卷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读名著,赏民俗,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