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有以下有机反应与反应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本题3分)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5.0ml•L-1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56LCl2(标况下),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4O5B.Fe3O4C.Fe5O7D.Fe2O3
2.(本题3分)、、、、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基态原子所含个能级中电子数均相等;的基态原子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原子的相同;与位于同一周期;和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第一电离能:
C.的最高正化合价为D.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3.(本题3分)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该分子中键与键的个数比为
A.B.C.D.
4.(本题3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5.(本题3分)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激光笔照射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可以制备胶体
C.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D.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6.(本题3分)已知有以下有机反应(图1)与反应装置(图2):
其中A,B,C,D的百分含量随着X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D相比于物质C在该反应中更稳定
B.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的活化能
C.增大B气流的流速,处的比值不变
D.若需提高物质C的产率,可将管道的出口设计相对更远
7.(本题3分)一种清洁、低成本的三步法氯碱工艺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步中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
B.第一步生产的总反应为
C.第二步为原电池,正极质量增加,负极质量减少
D.第三步外电路上每转移电子,电解池中就有被电解
8.(本题3分)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此过程看不到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变浑浊,加入的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FeCl3溶液B.AlCl3溶液C.Na2S溶液D.AgNO3溶液
9.(本题3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1)I-、ClO-、、H+
(2)K+、、、OH-
(3)、、Cl-、OH-
(4)Fe3+、Cu2+、、Cl-
(5)H+、K+、、
(6)Ca2+、Na+、、
A.(1)和(6)B.(3)和(4)C.(2)和(5)D.(1)和(4)
10.(本题3分)当不考虑水的电离时,在氢硫酸溶液中,下列的离子浓度关系中正确的是
A.c(H+)=c(HS-)+2c(S2-)B.c(H+)=c(HS-)+c(S2-)
C.2c(S2-)=c(H+)D.c(S2-)=c(HS-)
11.(本题3分)沙丁胺醇是目前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丁胺醇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B.该分子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完全相同
C.该物质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D.该物质分别与足量的反应,消耗两者的量分别为
12.(本题3分)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3.(本题3分)C是维生素的重要组成元素。工业上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单质C并获得副产品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势:石墨电极电极
B.A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阳极反应式:
D.外电路中通过时,阴极室溶液质量减轻59g
14.(本题3分)为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和,得到精制食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B.步骤i、ii的顺序可以互换
C.滤液2中有四种离子:、、、
D.步骤iv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15.(本题3分)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16.(本题6分)由N2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4,取此混合气体0.5ml充入密闭容器中,使之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已知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相同条件下反应前压强的0.6倍,求:
(1)反应前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体积比 ;
(2)平衡混合气体中NH3和H2的物质的量 ;
(3)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 。
17.(本题6分)卫生部发出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等食品添加剂。和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完成下列问题:
(1)属于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单质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 。(用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3)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
(4)请综合上述题目,分析为何卫生部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等食品添加剂。
18.(本题20分)I.金属镁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反应,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推测Mg也能在NO2中燃烧,可能产物为MgO、N2和Mg3N2.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反应产物(夹持装置省略,部分仪器可重复使用)。已知:NO2气体能被NaOH溶液吸收,Mg3N2极易与水反应。
(1)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顺序为A (填字母);装置B的作用是 。
(2)用来检验N2的实验装置为 (填字母)。
(3)设计实验证明产物中存在Mg3N2: 。
Ⅱ.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不稳定,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10%就可能发生爆炸,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ClO2易溶于水但不与水反应,其水溶液在温度过高时有可能爆炸。某小组按照如图实验装置制备ClO2并验证其某些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时A装置需要控制温度为60~80℃,则A装置加热的方式是 。
(5)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 。
(6)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用来吸收ClO2,则C中液体宜选用 (填序号)。
①热水②冰水③饱和食盐水
(7)D装置中ClO2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钠盐,其中一种为NaClO2,D装置中生成这两种钠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饱和NaClO2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a. ;b. ;c.洗涤;d.干燥。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二氧化氯具有永久的漂白性: 。
19.(本题23分)1,6己二酸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在高分子材料、医药、润滑剂的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实验室利用图中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以环己醇和硝酸为反应物制备1,6己二酸。反应原理为:
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实验步骤如下:
Ⅰ.向三颈烧瓶中加入0.03 g NH4VO3固体和18 mL浓HNO3(略过量),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6 mL环己醇
Ⅱ.将三颈烧瓶放入水浴中,电磁搅拌并加热至50℃。移去水浴,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活塞滴加5~6滴环己醇,观察到三颈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时,开始慢慢加入余下的环己醇。调节滴加环己醇的速度,使三颈烧瓶内温度维持在50~60 ℃之间,直至环己醇全部滴加完毕
Ⅲ.将三颈烧瓶放入80~90 ℃水浴中加热10 min,至几乎无红棕色气体导出为止。然后迅速将三颈烧瓶中混合液倒入100 mL烧杯中,冷却至室温后,有白色晶体析出,减压过滤,___________,干燥,得到粗产品
Ⅳ.1,6-己二酸粗产品的提纯
(1)仪器A的名称为 ,其作用是 。
(2)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其中一种产物为亚硝酸盐)
(3)若步骤Ⅱ中控制水浴温度不当,未滴加环己醇前就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生成,原因为 ,滴加环己醇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可用冷水浴冷却维持50~60 ℃,说明该反应的ΔH 0(填“>”或“c(S2-),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11.D
【详解】A.该物质苯环上较长取代基中连有醇羟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分子中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A错误;
B.该分子中,C原子有和两种杂化方式,N原子采取杂化,B错误;
C.该物质含有苯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该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C错误;
D.羟基都能与反应,酚羟基又可以与反应,该物质分别与足量的反应时消耗两者的量分别为,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NO2能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故选A;
B.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碳酸氢钠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故不选B;
C.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故不选C;
D.二氧化碳不溶于不含碳酸氢钠溶液,HCl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不选D;
选A。
13.BD
【分析】该装置为电解池,左侧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右侧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2++2e-=C,A为阳离子交换膜,阳极室的H+移动向产品室,B为阴离子交换膜,阴极室的Cl-移动向产品室,在产品室获得盐酸,据此解答。
【详解】A.石墨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C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因此电势:石墨电极>C电极,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A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
C.阳极反应式:,故C正确;
D.外电路中通过时,有1mlC2+转化为C,有2mlCl-从阴极室移动向产品室,则阴极溶液减少1mlCCl2,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选BD。
14.C
【分析】粗盐水中先加入氢氧化钡(或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得到溶液A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钡和钙离子,再加入试剂为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和钙离子,沉淀为碳酸钙和碳酸钡,滤液中加入HCl,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根离子,得到精制食盐水,结晶得到氯化钠。
【详解】A.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A正确;
B.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或氯化钡)溶液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是除去镁离子,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钡离子,则加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或氯化钡)溶液的顺序可以调换,但是加入碳酸钠必须在加入氢氧化钡(或氯化钡)溶液之后,B正确;
C.滤液2中除了四种离子:、、、,还含有过量的钡离子,C错误;
D.滤液中加入HCl,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为、,D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2∶1的比例脱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白色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项正确;
B. 浓硫酸脱水过程中释放大量热,此时发生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产生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B项正确;
C. 结合选项B可知,浓硫酸脱水过程中生成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项错误;
D. 白色固体变黑,过程中发生的反应,D项正确;
故选C。
16.(1)2:3
(2)n(NH3)平=2×0.1=0.2ml;n(H2)平=0.3-3×0.1=0ml
(3)α(N2转)=10.1/0.2×100%=50%
【详解】(1)N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设氮气为xml,氢气为yml,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4,则=12.4,解得x:y=2:3,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体积为2:3。
(2)由(1)可知,0.5ml该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分别为0.2ml、0.3ml,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相同条件下反应前压强的0.6倍,则=0.6,解得x=0.1ml,平衡时n(NH3)平=0.2ml-0.1ml=0.2ml;n(H2)平=0.3ml-3×0.1ml=0ml。
(3)氮气的转化率为×100%=50%。
17.(1) 离子化合物 1:1
(2) 2
(3) B
(4)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反应放热可能导致危险;
【详解】(1)由Ca2+和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由反应可知生成1ml氧气时转移2ml电子即2;
(3)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由反应特征可知,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反应放热可能导致危险;另外禁止添加过氧化钙能减少不必要化学品摄入,有利于身体健康。
18.(1) BCBED 在C的两侧防止水蒸气进入C中
(2)D
(3)取C中少量反应产物,加入到水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水浴加热
(5)降低ClO2的浓度(或减小ClO2的体积分数),防止爆炸
(6) 安全瓶,防止倒吸 ②
(7) 2ClO2+2NaOH=NaClO2+NaClO3+H2O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8)取少量品红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氯,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已褪色的溶液,溶液不恢复红色
【分析】I.装置A中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2,用装置B干燥剂干燥,通入硬质玻璃管C与镁粉发生反应,用E装置除去多余的 NO2,装置D用排水法收集N2,为防止E中的水分进入装置C使氮化镁水解,在E装置前也要连B装置干燥,故连接装置的顺序为 ABCBED;
Ⅱ.A装置制备ClO2,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B装置为安全瓶,C用于吸收C1O2,为避免温度过高,可用冷水,D装置观察氮气的通入速率,防止装置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D装置吸收尾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装置A中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NO2,用装置B干燥剂干燥,通入硬质玻璃管C与镁粉发生反应,用E装置除去多余的 NO2,装置D用排水法收集N2,为防止E中的水分进入装置C使氮化镁水解,在E装置前也要连B装置干燥,故连接装置的顺序为 ABCBED;根据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在C的两侧防止水蒸气进入C中;
(2)根据分析可知用来检验N2,的实验装置为D
(3)氮化镁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则检验氮化镁的实验操作为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加入到水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4)实验时A装置需要控制温度为60~80℃,则A装置加热的方式是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5)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故答案为:降低ClO2的浓度(或减小ClO2的体积分数),防止爆炸;
(6)B装置为安全瓶,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C用于吸收C1O2,为避免温度过高,可用冷水,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②;
(7)装置D中C1O2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钠盐,其中一种为NaClO2,另一种为NaClO3,装置C中生成这两种钠盐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2NaOH=NaClO2+NaClO3+H2O
,饱和NaClO2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则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a.蒸发结晶; b.趁热过滤; c.洗涤;d.干燥 故答案为:2ClO2+2NaOH=NaClO2+NaClO3+H2O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8)二氧化氯可使品红褪色,检验是否具有永久漂白性,可取少量品红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氯,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已褪色的溶液,溶液不变红色,故答案为:取少量品红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氯,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已褪色的溶液,溶液不变红色。
19.(1) 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减少反应物损失,导出气体
(2)2NO2+2OH-=NO+NO+ H2O
(3) 浓硝酸在加热时分解生成N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