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52092/0-17097081726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52092/0-17097081726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52092/0-17097081727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答案】 ①. 音色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不同的发声体(如不同的人),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
[2]口技艺人醒木拍得越重,发声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 自然界中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答案】 ①. 汽化 ②. 凝华
【解析】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
【详解】[1]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2]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3.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太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学校操场是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在操场进行立定跳远时,向哪个方向跳成绩更好?_____(选填“向东”、“向西”或“都一样”).
【答案】 ①. 静止 ②. 都一样
【解析】
【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看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如果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和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形状、位置等都无关.
【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地球上的学校操场也是静止的,立定跳远时,跳起之前,人与地面具有相同的速度.由于惯性,跳起来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之后人依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内,人转过的距离与地面转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无论跳远运动员向那个方向跳起,结果都一样.
4. 2017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比赛受到市民的热情关注.如图所示,运动员用力蹬地后便能加速向前,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此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由于与冰面摩擦,冰刀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方式增加了冰刀的内能.
【答案】 ①. 运动状态 ②. 增大 ③. 做功
【解析】
【详解】[1]运动员用力蹬地后便能加速向前,运动员受到了地面的作用力,其速度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
[3]由于冰刀与冰面摩擦,冰刀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冰刀的内能。
5. 如图为火箭发射的场景,火箭的燃料使用了液态氢,主要是因为它的______大,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这个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答案】 ①. 热值 ②. 内 ③. 不守恒
【解析】
【分析】
【详解】[1]利用液态氢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多。
[2]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火箭发射升空时,高度和速度都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机械能不守恒。
6. 现有0.2kg的汽油,其热值为4.6×107J/kg.汽油机燃烧了其中的0.1kg汽油。如图所示为汽油机的某一冲程,该冲程通过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汽缸中气体的内能;若汽油在汽油机中燃烧得更充分,则汽油的热值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做功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图中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在这一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对其做功,使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只与燃料种类有关,燃料不变,热值不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 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直线传播B. 小孔成像C. 光的反射D. 光的色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在两种介质的表面发生折射.“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光的色散.正确选D.
8. 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故应选A.
【考点定位】生活中的透镜
9.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A. 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中学生行走一步
D. 人打一个哈欠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3秒;
B、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
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大约需要0.5秒;
D、人打一个阿欠,大约需要4~7秒;
通过比较,B最接近1秒,故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小明研究液体密度时,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甲、乙两种液体,并绘制出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则容器质量及甲、乙两种液体密度之比( )
A. 40g 2:3B. 40g 3:2
C. 60g 2:3D. 60g 3:2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液体的体积是0时,总质量是40g,这说明了容器质量是40g;当甲液体的体积是40cm3时,总质量是100g,那么甲液体的质量是
当乙液体的体积是60cm3时,总质量是100g,乙液体的质量也是
那么甲、乙两种液体密度之比是
故选B。
11. 如图是初中体育课进行跳绳训练的专用跳绳,该跳绳的重力约为( )
A. 160gB. 1.6kgC. 1.6ND. 160N
【答案】C
【解析】
【详解】跳绳的质量大约是160g,重力约为
G=mg=0.16kg×10N/kg=1.6N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如图甲,小明用4N的力把重2N的粉笔擦压在竖直黑板上静止,压力方向沿水平方向向左(图乙)。此过程粉笔擦羊毛面和黑板接触,羊毛面比背面木壳粗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板对粉笔擦的摩擦力为4N
B. 压力保持不变,若木壳摔掉一小块,则黑板对粉笔擦的摩擦力不变
C. 改用木壳与黑板接触,其他条件不变,则黑板对粉笔擦的摩擦力将减小
D. 若压力增大到6N,黑板对粉笔擦的摩擦力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粉笔被压在竖直黑板上静止,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即
f=G=2N
故A错误;
B.压力保持不变,若木壳摔掉一小块,质量减小,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依然平衡,此时黑板对粉笔擦的摩擦力
f′=G′<G
即摩擦力变小,故B错误;
C.改用木壳与黑板接触,其他条件不变,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仍平衡,摩擦力大小仍等于重力,
f=G=2N
故C错误;
D.若压力增大到6N,粉笔被压在竖直黑板上静止,在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重力与摩擦力平衡,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摩擦力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为一种新型破窗锤,紧急情况逃生时,将吸盘吸附在车窗玻璃上,然后拉长弹性绳,人离玻璃较远后松手,破窗锤在弹力作用下瞬间击碎窗玻璃而不会伤到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盘能吸附在窗玻璃上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B. 若吸盘面积太小,则拉长弹性绳时容易脱落
C. 松手后,锤头速度较大惯性就较大,击碎玻璃
D. 松手后,绳的弹性势能主要转化为破窗锤动能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挤出吸盘内的空气,是大气压把吸盘紧紧地压在玻璃上,故吸盘能吸附在窗玻璃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
B.大气压强是一定的,由公式F=pS可以看出,若吸盘面积太小,产生的大气压力较小,拉力也越小,则拉长弹性绳时容易脱落,故B正确;
C.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松手后,锤头速度较大,惯性不变,之所以能够击碎玻璃是因为其动能较大,故C错误;
D.施加拉力时,弹性绳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势能;松手后,弹性绳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
故选BD。
14. 如图所示,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通过控制伞状体的体积大小,水母实现了在水中上浮和下潜的自由。忽略一氧化碳的质量,下列有关水母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伞体缩小时,受到浮力会增大
B. 悬浮的水母,产生一氧化碳时会上浮
C. 逐渐下沉的水母,所受水的压强逐渐增大
D. 水母实现浮沉自由的原理与潜水艇的一致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水母的伞体缩小时,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知水母受到浮力会减小,故A错误;
B.水母悬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若体积变大时,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浮力变大,浮力大于重力,则水母会上浮,故B正确;
C.逐渐下沉的水母,深度增大,由可知,水母受到的水的压强增大,故C正确;
D.水母是靠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浮沉,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故D错误。
故选BC。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如图所示,用开启啤酒瓶盖的工具开启瓶盖。请在图中标出支点O的位置,画出力F的力臂。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知:起子开启瓶盖的过程中,起子绕着瓶盖左上方的固定点转动,所以这个点就是支点O;从支点O向动力F的作用线引垂线段,就是F的力臂L,如图所示:
16. 图甲为开封铁塔及其倒影的美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塔尖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塔尖”的位置。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首先找到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为塔尖,连接A和眼睛,与水面的交点O,在水面以下用虚线,水面以上用实线,并标上指向眼睛的箭头,即为反射光线,连接塔尖A’与O点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即为入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
。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5分,第18题6分,第19题8分,共19分)
17.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在云课堂上,物理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测量冰糖的密度。
(1)小明找来电子秤、喝糖浆用的量杯、大米等物品进行实验。
①把__________放在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m;
②向量杯中加入适量的大米,__________,读出体积为;
③取出冰糖,读出量杯中大米的体积为;
④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冰糖的密度__________(用m、和表示)。
(2)线上交流时,小华的测量方法和小明相同,只是小明用大米,小华用芝麻.你认为__________的测量结果误差更小,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冰糖 ②. 将冰糖完全放入米中并摇匀 ③. ④. 小华 ⑤. 芝麻的体积小,芝麻之间的空隙小,这样在测冰糖的体积时误差比较小
【解析】
【详解】(1) ①[1]首先测量冰糖的质量,把冰糖放在电子秤盘上,测出它的质量为m;
②[2]因为冰糖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所以选择大米代替水,向量杯中加入适量的大米,将冰糖完全放入米中并摇匀,读出体积为V1,为冰糖和大米的总体积。
③取出冰糖,读出量杯中大米的体积为V2,则冰糖的体积为
V=V1-V2
④[3]则冰糖的密度
(2)[4][5]小明用大米,小华用芝麻,芝麻的体积小,芝麻之间的空隙小,这样在测冰糖的体积时误差比较小,所以小华的测量结果误差更小。
18. 小林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金属块a、金属块b、大小柱形容器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小林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a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1)步骤A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根据表计算,步骤D中金属块a所受浮力__________N;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物体的浮力与深度__________(选填“无关”或“有关”);还可以更换液体密度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表中某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3)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黄称量了一下盛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2所示,其质量为__________g。
【答案】 ①. 2.7 ②. 2 ③. 无关 ④.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⑤. 0.8×103 ⑥. 124
【解析】
【详解】(1)[1][2]弹簧测力计的一大格代表1N,一个小格代表0.1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7N; 金属块a的重力是2.7N,步骤D中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0.7N,所以金属块a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27N-0.7N=2.0N
(2)[3]由实验D、E得,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则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更换液体密度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5]由实验A、E知,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由实验A、F知,金属块a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液=G-F'示=2.7N-1.1N=1.6N
同一物体浸没在水和液体中,则有V排水=V排液,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代入数据得
解得液体的密度为:ρ液=0.8×103kg/m3。
(3)[6]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00g+20g+4g=124g
19.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实验时要观察______(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两图实验,实验时通过观察______(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如图合适装置加热相同一段时间后,绘制出温度-时间图像(图丁),由图像可看出液体a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b的比热容,因此,冬天在自制暖手袋时,应选______作为供暖物质,效果更佳;(均选填“a”或“b”);
(3)若知道液体a是水,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再通过公式计算出燃料1和燃料2的热值,他的计算结果是______的(选填“不变”“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甲乙 ②. 升高的温度 ③. 甲丙 ④. 加热时间 ⑤. 小于 ⑥. b ⑦. 偏小 ⑧. 由于存在热损失,导致得到的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偏小
【解析】
【详解】(1)[1][2]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用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去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通过观察被加热物质温度变化大小比较出热值大小,故应选甲乙进行实验。
[3]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用相同的燃料加热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故应选择甲丙进行实验。
[4]相同燃料加热不同物质,加热时间相同,燃料释放的热量相同,被加热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应通过观察加热的时间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
(2)[5]由图丁得,ab升高相同温度,b被加热时间较长,b吸收热量较多,ab质量相同,由得,液体a比热容小于液体b的比热容。
[6]冬天在自制暖手袋时,应选比热容较大的液体b作为供暖物质,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温度变化相同时,b放出的热量更多,供暖效果更好。
(3)[7][8]由于存在热量损失,计算的水吸收的热量小于燃料释放的热量,而燃料完全燃烧的质量测量准确,因此他的计算的燃料热值会偏小。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 图为我国古代运送巨木的劳动情境示意图。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动到其他地方。若将巨木用细绳挂在横杆的A点,人在横杆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1。已知:B点到支架的距离为A点到支架距离的三倍,g取10N/kg。
(1)在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请你分析它有什么作用?
(2)若作用在A点竖直向下的拉力为2.1×104N,想要把巨木抬起,(忽略绳重和横杆重)求:人在横杆的B点竖直向下的压力F1至少为多大?
(3)若图中的几个人不能抬起巨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可能抬起巨木的改进方案。
【答案】(1)减小对地面的压强;(2)7×103N;(3)将支架向巨木方向移动或在B端上方安装滑轮组
【解析】
【详解】解:(1)支架下面的石块增大了与地的接触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2)横杆AB可以看做是杠杆,作用在A点竖直向下的拉力为2.1×104N看做阻力,B点到支架的距离为A点到支架距离的三倍,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3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压力F1至少为
(3)若图中几个人不能抬起巨木,说明动力太小,可以将支架向巨木方向移动,增大动力臂同时减小阻力臂,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或在B端上方安装滑轮组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答:(1)在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目的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2)若作用在A点竖直向下的拉力为2.1×104N,想要把巨木抬起,人在横杆的B点竖直向下的压力F1至少为7×103N;
(3)要抬起巨木可以将支架向巨木方向移动或在B端上方安装滑轮组。
21.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燃气灶烧水给餐具消毒。已知密闭锅内水的质量为5kg,水的初温为25℃,当水刚好烧开时,共消耗了0.05m3的天然气,该燃气灶烧水的热效率为8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3]求:
(1)0.05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2)以上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3)密闭的锅内水烧开时的温度。
【答案】(1)2×106J;(2)1.68×106J;(3)105℃
【解析】
【详解】解:(1)0.05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Q吸=cm(t﹣t0)可知,密闭的锅内水烧开时的温度为
答:(1)0.05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2×106J;
(2)以上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1.68×106J;
(3)密闭的锅内水烧开时的温度为105℃。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2
0.7
0.7
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九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关于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有的汽油,其热值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