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钦差(qīn) 直窜(chuàn) 滑稽(jī) 浑为一谈(hùn)
B. 粗犷(guǎng) 鄙薄(bó) 芙蓉(fú) 畏罪潜逃(qián)
C. 憔悴(cùi) 徇职(xùn) 慷慨(kǎi) 怪诞不经(dàn)
D. 荫蔽(yìn) 哺乳(bù) 温训(xùn) 随声附和(h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认。
A.直窜(chuàn)——cuàn,浑为一谈——混;
C.憔悴(cùi)——cuì,徇职——殉;
D.荫蔽(yìn)——yīn, 哺乳(bù)——bǔ,温训——驯;
故选B。
2. 选成语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就是一壶茶,盛进欢乐,却倒出悲凉。只要用心,也会 。每个人,都不能 ,但是,每件事都可以做到___________。人生,在于波折与曲折,因为一条平稳的直线,不具有延伸的力量,只有波动的曲线,才具有生命的张力。
人生有浮沉,有成败,才 。关键是,在浮沉中,感受生命的暗涌,在成败中,体验人生的无常。最终,你便会懂得,人生,不过就是一场精神的盛宴,亦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A. 同甘共苦 无怨无悔 心安理得 合情合理
B. 苦尽甘来 事事如总 问心无愧 合情合理
C. 苦尽甘来 事事如意 心安理得 义无反顾
D. 苦尽甘来 无怨无悔 问心无愧 义无反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第一空: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同甘共苦: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苦尽甘来: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在此形容用心生活,生活就会好起来,应使用“苦尽甘来”。
第二空:
无怨无悔:没有懊恼和怨恨。事事如意:做什么事都顺心。
在此形容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得偿所愿,应使用“事事如意”。
第三空:
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愧对人的地方。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很坦然。
在此形容每件事都能做得没有愧对人的地方,应使用“问心无愧”。
第四空:
合情合理:符合情理。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在此形容人生有浮沉,有成败才符合情理,应使用“合情合理”。
故选B。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阅读过程中,既然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②阅读一本书,拿到书的第一件事,应是做“快速通读”。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 第①句有语病,应将“既然”改为“即使”。
B. “同意”是动词,“同意”和“反对”是一对反义词。
C. “价值”“原则”是名词,“快速”“细节”是形容词。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⑤③④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C.有误,“细节”是名词,不是“形容词”。
故选C。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B.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圆的节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老人节。
D. 《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蚊子和狮子》选自《列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表述有误。《蚊子和狮子》出自《伊索寓言》,而非《列子》。
故选D。
5. 阅读名著选段,在文后按要求填空。
他从袖子里把唐僧拿出,缚在正殿檐柱上;又拿出他三个,每一根柱上,绑了一个;将马也拿出拴在庭下,又道:“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铁钺,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众仙急忙取出一条鞭,原来是龙皮做的七星鞭,着水浸在那里。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行者闻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顿鞭打坏了啊,却不是我造的业?”他忍不住,开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大仙笑道:“这泼猴倒言语普烈。这等便先打他。”大仙道:“照依果数,打三十鞭。”行者恐仙家法大,睁圆眼瞅定,看他打那里,原来打腿。行者就把腰扭一扭,叫声“变!”变作两条熟铁腿,小仙打了三十。大仙又吩咐道:“还该打三藏训教不严,纵放顽徒撒泼。”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大仙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也有些孝意,既这等,还打他罢。”小仙又打了三十。
这段故事选自__________,通过故事内容可以看出孙悟空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答案】 ①. 大闹五庄观 ②. 孝顺仗义;机智勇敢(敢作敢当)。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
大闹五庄观:唐僧一行人来到万寿山,山中有一座“五庄观”,师徒四人便上观走动。观中仙人镇元子是唐僧老友,故让观中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吃。唐僧善心没敢吃,结果被观中弟子吃了。八戒听说后便告知悟空此事。悟空拿了工具潜入花园偷摘。可奇怪的是,人参果一掉到地上就不见了。最后终于取了三个分与八戒、悟净吃。观中弟子知道人参果让唐僧徒弟给偷吃、糟蹋了,便辱骂唐僧,悟空气不过,将人参果树给砍了。镇元子回观,气得将唐僧四人捉了起来。悟空只得到南海将观音请来,使人参果树复活。
根据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可知,此情节是“大闹五庄观”。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行者闻言,心中暗道:‘我那老和尚不禁打,假若一顿鞭打坏了啊,却不是我造的业?’他忍不住,开言道:‘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和“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大仙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也有些孝意,既这等,还打他罢。’”可知,孙悟空孝顺仗义;
根据“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和“行者恐仙家法大,睁圆眼瞅定,看他打那里,原来打腿。行者就把腰扭一扭,叫声‘变!’变作两条熟铁腿,小仙打了三十”可知,孙悟空机智勇敢(敢作敢当)。
6. 古诗文默写
(1)我们本学期学过的描写月的诗句有许多,如曹操《观沧海》:“__________,若出其中。”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描绘了边城月色,凄神寒骨;李白《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展现了月映江中的美景。
(2)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日月之行 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 ③. 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 博学而笃志 ⑤. 乡书何处达 ⑥. 归雁洛阳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降、峨眉、笃、归雁”等字词易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7.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淮上①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②我向秦③。
【注】①淮上:扬州。②潇湘:指今湖南一带。③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作者通过想象,移情于明月,表达了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B. 【乙】诗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直接抒发了与朋友分别而产生的无限愁绪和绵长思念。
C. 【甲】【乙】两诗首句均是写景兼点明时令。
D. 【甲】【乙】两诗中出现的“杨花”、“子规”、“杨柳”和“离亭”都是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它们皆可烘托离别之愁绪。
【答案】B
【解析】
【详解】B.【乙】诗三、四两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意思是: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交代二人在各自去向,两人分隔两地,间接表达离别之愁绪、思绪;“直接抒发”表述有误;
故选B。
(二)(14分)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③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④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⑤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⑥,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陈谏议教子》)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控制。③啮:咬。④贾人:商人。⑤遽:马上,赶快。⑥直:同“值”,价值。
8. 翻译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不见是马: (4)汝为贵臣: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多不接世 尊君在不B. 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陈谏议之子也 下车引之D. 夫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10.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11.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和陈谏议在教育儿子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概括【甲】文内容。
【答案】8. (1)致:到达;
(2)治:修养;
(3)是:这;
(4)汝:你。 9. D
10. (1)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
11. 诸葛亮和陈谏议都教育儿子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
【甲】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珍惜时间。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到达;
(2)句意为: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3)句意为:没看到这匹马。是:这;
(4)句意为:你是朝中重臣。汝:你。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A.不:不能/同“否”,相当于“吗”;
B.行:品行/行走;
C.之:助词,的/代词,指元方;
D.夫:都是发语词,不译;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
(2)重点词语:急:急忙。贾人:商人。偿:归还;抵补。直:同“值”,价值。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
根据甲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乙文“是移祸于人也”(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可知,诸葛亮和陈谏议都教育儿子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
第二问:
根据甲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根据甲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概括为:勤学立志;
根据甲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概括为:不要轻慢放纵和草率急躁;
根据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概括为:要珍惜时间。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游戏用户规模约6.66亿人。过去几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如今好玩的网络游戏多如牛毛,少数青少年游戏成瘾,精神颓萎、身体赢弱、学业荒废,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行为。因而,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这是亟待破解的公共卫生课题。
材料二: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低龄化“00后”甚至“05后”被称为“数字化原住民”,一些经营者在设计、运营成瘾性电子游戏时倾向于针对低龄群体。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孙紫阳说,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使其获得巨大快感。边缘化成瘾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如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等。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陈振宇介绍,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农村、县城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
材料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庭亲情冷漠或过度约束,激起“青春叛逆”,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网络游戏;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游戏迷”,为孩子树立起反面“榜样”。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游戏上瘾,要么粗暴地拔掉电源、没收终端,要么简单地将孩子送到“网瘾戒除学校”,事实证明,类似做法效果十分有限。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上台阶的过程,当他们眼界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游戏的吸引力也自然会减弱。
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成瘾性电子游戏影响的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边缘化两大特征。
B. 临床发现农村、县城留守儿童成为游戏上瘾的重灾群体。
C. 戒除青少年网游成瘾可以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培养孩子多元爱好等途径
D. 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中年人成为游戏主力军。
1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原因都有哪些。
14. 如何防止青少年游戏成瘾?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答案】12. D 13. ①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②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③不少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14. 示例:①游戏开发商要有责任有良知,规制游戏“副作用”,不能一味趋利,要主动优化设计内容,转型升级;②青少年本身也要加强自控力,提升辨识能力,培养多元的爱好;③政府部门加强法治监管,整顿游戏市场乱象,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④家庭关爱充分,家庭教育恰当,父母做好榜样;⑤公共卫生医疗部门也可根据世卫组织的新规定,加强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材料一“过去几年,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54亿,而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可知是青少年成为游戏主力用户之一,而非“中年人”成为游戏主力军。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二“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可知,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是青少年游戏成瘾原因之一;
根据材料二“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农村、县城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可知,现实世界社交面窄、少有其他获取娱乐的途径是青少年游戏成瘾另一重要原因;
根据材料三“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可知,青少年游戏成瘾还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或建议。
根据材料二“业余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往往比专业选手更容易对游戏成瘾,因为缺乏辨别力,游戏的设计能持续给他们以精神刺激,获得巨大快感”这一内容,可提出建议:游戏开发商要有责任有良知,规制游戏的“副作用”,不能一味趋利,要主动优化设计内容,转型升级;
根据材料二“临床发现游戏上瘾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存在感,一定程度上这是农村、县域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及材料三“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可提出建议:青少年本身也要加强自控力,提升辨识能力,培养多元的爱好;
根据材料二“一定程度上这是农村、县域留守儿童成为重灾群体的原因”结合自己的理解可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加强法治监管,整顿游戏市场乱象,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根据材料三“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与其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可提出:家庭关爱充分,家庭教育恰当,父母做好榜样;
另外,还可根据自己理解提出如“各部门齐抓共管、学校要加强引导、公共卫生医疗部门也可根据世卫组织的新规定,加强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等建议。
(二)(17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背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姐,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一位作家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5. 文章多处将父亲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请写出其中三组对比。
16.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17. 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
18. 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义。
19. 本文中的父亲曾经帮“我”辅导功课,是“我”的依靠。现实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者你希望你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谈一谈你的观点。
【答案】15. ①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钝;
②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③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16. 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心情,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做铺垫。
17. 示例:把父亲比作“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写出了父亲的老迈,排比句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怜惜之情,有淡淡的忧伤。
18.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和沧桑的,唯一不变的是亲情,它就像是“雪中的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是“锦上的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
19. 示例:我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每到新年前父亲就会给我带回各种新奇的饰物,还会带回我最期待的新衣服,虽然衣服有时大了有时小了,但是我心里仍然暖暖的。我的父亲是不善言辞的,是深沉地爱着我的一个人。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及对比的手法。。
结合第①段“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第③段“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与第④段“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将说话缓慢,反应迟钝的父亲与年轻时伏案设计图纸,辅导“我”高等数学的父亲进行对比;
第①段“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与第④段“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将走路缓慢,一不小心会摔倒的父亲与年轻时健步如飞的父亲形成对比;
第⑤段“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与第6段“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将幼时“我”依恋父亲与现在的父亲像个孩子一样依恋“我”进行对比。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是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联系后文“父亲大踏步地走着……仰着头说,不冷”等语句可知,画线句中“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也烘托出“我”内心的愉悦之情;环境虽然寒冷,但是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一路温暖着我,一“寒”一“暖”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爱戴之情,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用“黄昏”“暮色”“倦鸟”写出了父亲的老迈与苍老;连用三个“回忆”构成了排比句式,写出了年迈的父亲在面对衰老时的无奈以及淡淡的忧伤,对逝去年华的追忆、不舍和留恋,以及“我”对父亲逐渐衰老的无奈和怜惜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
“雪中的炭”“锦上的花”化用了成语“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亲情给予我们帮助、关爱,如同“雪中的炭”;或者在美好的时刻,亲情又帮助我们分享快乐,如同“锦上的花”。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重亲情,善待亲人。父母与子女生命的重合时光很短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爱父母。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表现父亲对自己的关怀与爱即可。
示例: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但他总是在我遇到困难时选择和我一起面对,并用鼓励的目光让我勇敢地坚持下去,他给予我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爱护家人、能够给予我正确引导和支持的人。
(三)(1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春的脚步
赵丽宏
(1)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暖风里花儿吐蕊。
(2)寒风还在呼啸,春天的脚步就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响起。此刻,我窗下的两棵腊梅正在开花。金黄的花朵吐出一缕又一缕幽香,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荡。绽开在严寒中的腊梅,是春姑娘的莞尔一笑。春天的序幕,就在这清新的微笑中被悄悄拉开。
(3)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
(4)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录。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
(5)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殷红……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我起床,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
(6)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廊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晚上,在宿舍里就着手电筒的微光看书,在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
(7)一天上午,有同学跑到宿舍里告诉我:“快去看,你的长诗在报上发表了!”我走到文史楼下的报栏前,只见很多人围在那里看。长诗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上,很醒目。
(8)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
(9)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樟树,不管春夏秋冬,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鸣唱,有时还会飞到窗台上,隔着玻璃窗,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窥视坐在书桌前的我,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10)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去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在世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也见识了大自然对生灵无微不至的关照。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
(11)《树孩》的尾声,足一只黄鹂鸟在这棵树上歌唱。且让我也用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日,有改动)
20. 文章以“春的脚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1. 品味第(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
22. 文章(4)~(8)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插叙了两件事:(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插叙这两件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了春天是生命的启迪和希望的原因,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抒发了______________,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23. 《春的脚步》与朱自清的《春》一样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请用你的妙笔也写一段有关“春”的语句,展现你对春天的感受。(字数不少于100字。)
【答案】20. 春的脚步,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美丽的春天会如期而至;也指作者的有关春天人生经历,感受生命的美好;春的脚步运用拟人的手法,亲切自然。表达了作者永远要心怀希望和憧憬,热爱美好的生命的情感。
21. 裹着是指紧紧地包着,我用被子紧紧地包着自己,表现了天气的寒冷,条件艰苦,环境恶劣。
22. ①. “我”在崇明岛时桃花敲打我窗户的事情 ②. 改革开放后1978年春天“我”写了一首长诗,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 ③. 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
23. 示例: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绽开了笑脸,红红的光束扑射过来,照的人全身暖暖的。春天的风是轻柔的。春风拂柳,柳枝舞动曼妙的身姿在春天舞蹈;轻风拂面,像母亲柔软的手,轻轻在你的脸上抚摸。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就内容看,依次描写了“我”与春天的三个故事:做“知青”时桃树枝敲窗,“我”与春天邂逅;恢复高考,“我”在春天去大学报道;疫情防来临的春天,“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这里的“春之脚步”,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会如约而至,又指作者在春天的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文章抒发了“我”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感慨与珍爱之情。就结构看,这篇优美的散文以“春的脚步”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就表达效果看,“春的脚步”运用拟人的写作方法,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先理解词语本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语境义及表达效果。
“裹着”是指紧紧地包着,根据第④段中“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可知,“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描写了“我”当年在故乡“插队落户”时夜晚天冷难以入睡、用被子紧紧包着自己的情景,表现出当时天气的寒冷,突出环境恶劣。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插叙作用。
第⑤段“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早晨,有人轻敲我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可以概括为:“我”在崇明岛时桃花敲打我窗户的事情;第⑦段“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后1978年春天“我”写了一首长诗,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根据全文内容及结尾段“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可知作者感情为: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题。按照要求描写春天的景物,突出人物感受。可以描写春天有代表性的事物,春水、春风、春雨、春苗,表达赞美之情。注意字数不要少于100字。
示例:我打开了窗户,诱人的花香扑面而来,我不得不出去好好地欣赏一下。小草从地里害羞地探出半个小脑袋,但还是那么的翠绿;花朵也为大地衬托出不少美丽,有郁金香、油菜花、芍药、迎春、白玉兰、结香、桃花、樱花、含笑、山茶、牡丹等,它们都展现着自己不同风采。就连杨柳也想一展风采,秀出自己绿油油的长发,让它在微风下飘扬,还真是“绝世美人”。小鸟也不忘为春天的来到喝彩,那清脆的歌声在回响,大地活跃了起来,正是宁静之中的美丽。
四、写作(5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名和人名。
【答案】范文
我学会了尊重
有人说:“尊重是一株芝兰,清香四溢,感染你我他。我说,尊重是空气,永远不能逝去它。
但是,年幼时,“尊重”这个词不曾在我的脑海里活跃过。直到有一次——
一天傍晚,我和朋友一起有说有笑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前面走着一位打扮时尚的小青年,不远处有一位身着破旧衣裳的老奶奶,她手上戴着一双因污垢而有些发黑的白手套,左手拿着一个黑色的大麻袋,右手拿着一个长夹子在垃圾堆里翻搅。当那位小青年即将经过垃圾堆时,老奶奶猛的一转身,和小青年撞了个满怀。小青年连忙闪到一旁拍抖着身上的衣服,抬起头,像一只恼怒的狮子,大声吼道:“你这死老太婆,没长眼吗?”老奶奶一脸歉意地不停地点头,不停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可小青年不为所动,怒目圆瞪,继续凶道:“真是有够脏,有够臭,有够恶心……。”老奶奶呆愣原地,嘴唇稍稍动了动,好像要说些什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小青年一眼。最后,小青年露出一脸鄙夷的神情,丢下一声“哼”,头也不回地走了。老奶奶挪动步子似要离开,只见她一愣,低下头,弯下腰捡起了一个东西,然后抬起头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小青年,你的钱包掉了。”小青年顿时停下脚步,手慌忙往两边裤袋一按,迅速调头走到老奶奶的面前,从老奶奶脏兮兮的手中接过崭新的钱包,没有留下一声“谢谢”,转身就走。
回到了家,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着刚才的那个场景,顿时觉得胸口闷闷,,因为对于捡破烂的人,我也曾避而远之;对于父母的循循教诲,我也曾报以顶撞;对于同学、朋友的善意提醒,我也曾不予理之……
我突然好想对那位老奶奶说:“谢谢你!”,因为你让我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人并无贵贱之分。从那天起,我学会了尊重。
尊重像夏日里的蒲扇,送给你一阵清凉;尊重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带给你一丝温暖。让地球上每个人在每个时候、每个地方都沉浸在尊重的美好中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学本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且,无论你学习哪样本领都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就能学会的,它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写学会了某种本领的文章,常见的写作顺序有:(1)学习的时间、地点、起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怎样解决的→之后的反复练习→感受或收获。(2)不会某种本领的情景→学习的时间、地点、起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怎样解决的之后的反复练习→掌握了本领的情景。当然除了学习本领,还可以学会“尊重、理解、坚强”等,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从中反思自己,学会优秀的品质。以此类推,按合适的顺序来写自己的文章就可以。
25. 写作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将春天生机盎然的画面定格在了眼里;“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史铁生将母亲坚强的画面定格在了脑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莫怀戚将温馨散步的画面定格在了心中……
请以“定格的画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答案】例文:
定格的画面
生活的长河中,有许多画面记忆犹新。但唯有车站那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那一天,我来到公共汽车站时,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椅子上急促地喘着气。我以为她和我一样是因为跑到站台而累得喘气,便移开了视线,靠在站牌上,静静地等待公共汽车的到来。
不一会儿,我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小,小姑娘。”我掉过头,疑惑地指了指自己,那位老奶奶吃力地点了点头。“小姑娘,带手机了吗?”手机?我倒是带了,可旁边还有一个男孩子,她为什么不向他借呢?这时,报纸、电视、电脑讲述的被人骗取财物的一幕幕,在我眼前闪过。算了,我可不想被骗呢,于是赶紧说了句:“没带。”一瞬间,老奶奶眼中的恳切不见了,眼神随之黯然。
我忽然觉得我用一盆冰冷的水浇灭了一份期望与责任。不,不要想,有时欺骗也会扮演得很真实。我尽量提醒自己不要被她那失望的眼神打倒。两分钟过去了,我看看老奶奶也没向他人借,刚刚自责的天平霎时回到了原点。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一下子清醒过来。
老奶奶鼓足了勇气向一位走过的大姐姐借手机,大姐姐很大方地借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打好电话便把手机还给了大姐姐,并不住地表示感谢。我似乎看到了她原来恳切的眼神……
我的心似乎被针刺了一下,我是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像大姐姐一样呢?老奶奶真的需要帮助啊,而且她所需要的帮助是那么微小。而我,连这么一点微小的帮助都拒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真的那么难吗?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老奶奶那诚恳、失望的眼神时时闪现在我眼前,时时敲打着我在现实中渐渐冷漠的内心,让我反省,让我改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画面”本题是图画、银幕、屏幕等上面呈现的形象。结合材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将春天生机盎然的画面定格在了眼里;‘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史铁生将母亲坚强的画面定格在了脑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莫怀戚将温馨散步的画面定格在了心中”可知,本题指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定格”本意是泛指确定在某种状态、格式、标准上。结合材料可知,本题指印象深刻,牢记在心中。定格的画面,其实就是写一次记忆深刻的事情或场景,通过这次事情你内心发生了什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产生了什么感情。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确定“画面”的具体内容,如妈妈雨中送伞的情景、老师给我竖起大拇指的瞬间、运动会上运动员跌倒爬起后努力冲刺的样子、风雨中交警指挥交通的标准姿势等等。然后叙写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对自己的影响或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75,辽宁省阜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