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发展趋势,加深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通过识读“明朝形势图(1433年)”,了解明朝疆域范围和北方存在的政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明太祖实录》的记载,了解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4.历史解释:通过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强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顺应民主、自由与开放的潮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出身贫寒,从小以给地主放牛为生;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但他有胆有识,最终站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巅峰,成为一代王朝的开国帝王。他是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传奇人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展示“朱元璋像”:
2.教师讲述: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学生回答: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阅读教材“朱元璋强化皇权”一目,归纳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学生回答:①在中央: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③军事方面: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④司法方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
2.教师提问:朱元璋对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学生回答: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材料展示:
材料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教师提问: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学生回答:防止大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
4.教师补充“宋濂请客”的故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教师提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学生回答:朱元璋为了监视官民,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5.教师提问:联系现实,根据你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这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1)侵犯的权利: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2)①积极影响: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消极影响: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教师提问:科举考试开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学生回答:科举制开创于隋朝(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
2.教师提问:明朝科举考试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1)原因:为了加强思想控制。(2)变化的内容:①科举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录取。③考生答卷格式要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3.展示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二 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
——鲁迅
教师提问:这两则材料说明明朝的科举考试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目标导学四:经济的发展
1.学生阅读课本后列表归纳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2.向学生展示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和丝织品、瓷器等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明朝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权,表明封建王朝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其统治,只得依靠极端手段来镇压人民和控制思想,说明封建制度已日趋衰落。同时,明朝经济持续发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图片、材料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但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还是较弱,之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这方面的锻炼。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成为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草根创业——明朝的建立,巩固家业——强化皇权,成果一览——经济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介绍,新课导入,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二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