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堂检测,共7页。
    【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碳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2:国际减排合作]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023年广东大湾区联合模拟)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量注入油层,增加原油的流动性,驱动难以开采的原油,从而提高采油率的技术。该技术既可增加原油产量,又可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在地下。近年来,我国大庆、胜利等多个油田已采用该技术进行原油生产。下图示意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利用。据此完成第1~2题。
    1.目前,我国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多应用于油田开发的( )
    A.前期B.中期
    C.后期D.全期
    2.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 )
    ①提高油田的储油量 ②提升所采原油品质 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④延长油井生产寿命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量注入油层,增加原油的流动性,驱动难以开采的原油。前期、中期开采时原油的流动性强,后期所剩原油较少,原油的流动性差,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大量注入油层,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可以促进开采,C项正确。第2题,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延长油井生产寿命,③④正确;油田的储油量、原油品质不受驱油技术条件影响,①②错误。
    [知识点1、2]“地球一小时”活动提倡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户关掉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设备一小时,以此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据此完成第3~5题。
    3.下列属于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的是( )
    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 ②二氧化碳的排放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⑤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⑥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④⑤⑥D.②⑤⑥
    4.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引起( )
    A.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B.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减少
    C.全球冰川面积扩大D.低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增加
    5.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造成生存空间丧失B.加剧自然灾害
    C.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D.加剧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3.D 4.A 5.D
    [解析]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上升,而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上升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森林遭破坏,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②⑤⑥正确。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引起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全球冰川加速融化,冰川面积减小;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可能会增加,低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可能会减少。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无法对某个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影响。
    [知识点1](2023年甘肃张掖开学考试)巴黎现有89千米长的地下冷却管道,被冷却至4 ℃的河水在城市地下冷却管道中流淌,可带走室内多余的热量。2022年入夏以来,欧洲多国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加上大范围能源短缺,许多工厂因此停电、停工。为减轻碳排放,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巴黎计划将冷却管道扩建至252千米,为此需要新建20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据此完成第6~8题。
    6.与使用空调制冷相比,冷却管道的使用对巴黎城市环境的主要意义是( )
    A.减轻热岛效应B.净化河流水质
    C.美化城市环境D.缓解全球变暖
    7.2022年夏天巴黎冷却河水最适宜使用( )
    A.水能B.太阳能
    C.石油D.天然气
    8.考虑新发电站的特点,需要给新发电站配备( )
    A.输电设施B.冷却系统
    C.净化系统D.储能装置
    【答案】6.A 7.B 8.D
    [解析]第6题,空调制冷消耗电能并产生大量废热,会产生热岛效应,冷却管道的使用可以减轻热岛效应,A项正确;冷却管道的主要作用是降温,与净化河流水质无关,也不能美化城市环境,B、C项错误;缓解全球变暖不属于对巴黎城市环境的意义,D项错误。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夏天欧洲多国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在此期间巴黎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最适宜使用太阳能冷却河水,B项正确;高温和干旱会导致蒸发加剧,河流水位下降,水能资源短缺,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冷却管道建设的目的是“减少碳排放,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使用石油、天然气不满足该条件,C、D项错误。第8题,所有发电站的电力输出都需要配备输电设施和冷却系统,与发电站自身特点无关,A、B项错误;新发电站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需要配备净化系统,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新发电站利用的是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能源受天气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需要配备储能装置,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1]9.(2022年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碳交易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4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选择是确保碳排放多少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碳市场平稳顺利运行的前提。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主要分布在发电、铁、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8个行业,其中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1)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解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机制。(6分)
    【答案】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2)说明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
    【答案】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通过出售配额,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提高节能意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获得更高配额。
    (3)推测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矿物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碳排放数据完整,便于计算统计;发电行业产品单一,配额分配简便易行。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7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综合思维](2022年重庆模拟)下图为黄河流域1960—2010年夏季0 ℃层高度年际距平变化(虚线)和夏季平均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柱状)趋势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黄河流域1960—2010年夏季近地面气温变化趋势是( )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
    C.保持稳定D.波状上升
    2.图中降水少的年份( )
    A.对流活动弱B.副高势力强
    C.冷空气活动弱D.大气相对稳定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中夏季0 ℃层高度年际距平变化(虚线)可知,在约1965年前,夏季0 ℃层高度年际距平较高,为正值,之后整体呈负值趋势;大约1996年后,夏季0 ℃层高度年际距平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因此黄河流域1960—2010年夏季近地面气温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B项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面气温的上升导致平衡大气层结构的稳定性被逐渐破坏,促使气流抬升,将底层热能输送到高层,使高层气温上升,0 ℃层高度被迫抬升,而0 ℃层高度的抬升则导致冷空气活动相对减弱,致使降水量相对减少,降水量的减少反过来又影响地面气温的升高。所以,降水少的年份对流活动强,A项错误;大气不稳定,D项错误;冷空气活动弱,C项正确;副高势力强的年份北方地区雨水多(南旱北涝),B项错误。
    [综合思维]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 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大气热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①正确;人类消费能源产生的热量相对地球表面来说很少,对近地面大气的加热作用极小,且热量容易散失,这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②错误;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温室效应,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③正确;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和影响,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④错误。
    [区域认知]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第4~5题。
    4.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
    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5.下列关于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举措,合理的有(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产业转型和升级
    ③分散非首都职能 ④推广新能源汽车 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北京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D项错误,符合题意。第5题,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不合理。
    [综合思维](2023年河南商丘联考)碳中和意味着最终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处于“碳吸收=碳排放”的平衡状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是吸收CO2的一项较为直接且有效的技术。广义的CCUS技术是指将CO2从工业生产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一系列技术的总和。CCUS技术目前在中国应用程度尚浅,且项目规模较小。据此完成第6~7题。
    6.我国大力推进CCUS技术发展的地理背景是( )
    A.能源进口渠道单一B.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C.碳排放量增速加快D.新能源发电量迅速增加
    7.CCUS技术对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为( )
    A.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时间提前B.降低废弃物的处理成本
    C.减少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D.促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多样,且能源进口渠道是否单一与发展CCUS技术没有必然关系,A项错误;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我国需要大力推进CCUS技术,B项正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进一步发展,我国碳排放量增速放缓,C项错误;新能源发电量迅速增加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不是我国大力推进CCUS技术发展的地理背景,D项错误。第7题,由材料可知,CCUS技术聚焦的是碳吸收,与碳排放没有直接关联,A项错误;要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可能会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成本,B项错误;地质灾害与碳中和的关系较小,C项错误;CCUS技术是将二氧化碳从能源利用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从而促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D项正确。
    [区域认知]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1986—2019年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A.持续升高
    B.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
    C.波动上升
    D.2019年平均气温比1986年高0.6 ℃
    9.图示气温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是( )
    A.全球各地降水减少B.扩大某些疫病流行
    C.高山冰川普遍退缩D.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答案】8.C 9.A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1986—2019年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上升;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89年;2019年的平均气温约为-1.8 ℃,1986年的平均气温约为-3.3 ℃,两年的温差约为1.5 ℃。第9题,图示气温变化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并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综合思维]10.(2023年广东珠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之一。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下图为碳循环主要途径模式图。
    (1)指出碳循环过程中主要的碳源和碳汇。(8分)
    【答案】碳源: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动植物呼吸;海洋生物呼吸。碳汇:光合作用;海洋浮游生物光合作用;降水中和。
    (2)简述全球变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答案】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渔业。
    (3)为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6分)
    【答案】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泵的过程是,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测评,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