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限时训练(15份)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练习,共8页。
【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知识点2:设立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023年山东菏泽期中)2023年3月,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首批、省内首个拥有“户口本”的生态空间。此次“登记上户”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在国土空间上予以精准落地,清晰界定了生态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以及不同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下表为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资源统计情况表。据此完成第1~2题。
1.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应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中的类型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水域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地质遗迹类型
2.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在自然保护区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是( )
①摸清自然资源分布和数量 ②提高保护区的监管效率 ③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④利于保护工作的分类施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在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类资源中,森林面积最大,对应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中的类型是森林生态系统,A项正确。水域面积、草原面积较小,材料中没有信息显示当地有地质遗迹,B、C、D项错误。第2题,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在自然保护区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是摸清自然资源分布和数量、提高保护区的监管效率、利于保护工作的分类施策,①②④正确;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宣传教育,与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关系不大,③错误。
[知识点1]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是用来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
B.在自然保护区内可建设旅游设施
C.可作为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D.无法起到维持环境稳定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自然保护区可保护生态系统、濒危物种和自然遗迹;只有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才可以建设旅游设施;自然保护区内涵盖的森林、湿地等能够起到维持环境稳定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知识点1]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区可以发展旅游
B.缓冲区可以发展旅游
C.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D.缓冲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5.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
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
C.保护鸟类栖息地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
【答案】4.C 5.C
[解析]第4题,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不可发展旅游,A、D项错误;缓冲区只准从事科研活动,不能发展旅游,B项错误;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C项正确。第5题,发展生态旅游主要是在实验区,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不现实,A项错误;核心区不可发展旅游,游客不能进入,B项错误;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保护鸟类栖息地,C项正确;缓冲区需要重点保护,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会破坏环境,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理念不符,D项错误。
[知识点2](2023年福建厦门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朱鹮主要栖息于低山疏林地带,常在附近的稻田、河塘觅食,曾因环境恶化等原因一度濒临灭绝,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1年,科研人员在秦岭南麓的陕西省Y县深山中发现了当时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当地随即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2002年,该地建立朱鹮自然保护区,并开始实施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2008年,位于浙江省北部的D县依托当地的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朱鹮繁育基地,并将驯养的朱鹮放归自然。截至2023年10月,陕西省朱鹮种群数量已恢复至7 000余只。据此完成第6~8题。
6.20世纪80年代Y县对野生朱鹮以就地保护为主,主要是由于( )
A.当地居民环保意识较强B.当地朱鹮天敌数量较少
C.当地朱鹮食物供给较充足D.当地朱鹮生存环境较适宜
7.与D县朱鹮繁育基地相比,Y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应注意( )
A.增加冬季食物供给B.栽植高大乔木
C.严禁开展任何活动D.防范伏旱威胁
8.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地( )
①自然保护区类型与规模 ②基本农田面积 ③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 ④物种繁育技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6.D 7.A 8.B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1年科研人员在秦岭南麓的陕西省Y县深山处发现了当时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当地选择建立保护站进行就地保护,说明本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野生朱鹮的生存,D项正确。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繁育基地相比,就地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较少,主要靠野生朱鹮自我生存、自我繁育,但秦岭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时气温较低,需要增加冬季食物供给保证野生朱鹮的生存,A项正确;Y县深山处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需要保护原有植被,不需要栽种高大乔木,B项错误;Y县自然保护区分为人工迁地保护和野生种群重建,应适当开展一些教育活动,C项错误;秦岭南麓存在伏旱现象,但影响程度较小,D项错误。第8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野生朱鹮种群重建区域,需要考虑各个地方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规模以及历史时期朱鹮分布状况,根据朱鹮曾经的生存自然环境找到合适的生存环境,进行规模有大有小的朱鹮种群重建,①③正确;一个地区基本农田面积对种群重建影响较小,②错误;野生朱鹮种群是自然繁殖,不需要使用人工物种繁育技术,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2]9.(2023年河北保定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自然保护地是国际公认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1978年,甘肃省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历经40余年的实践和发展,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完善,已建立了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发展中存在资金、科研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下图示意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下表示意甘肃省各类自然保护区分类与数量。
(1)描述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特征。(6分)
【答案】2009年以前自然保护区总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后总数量变化稳定;1979—1989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长数量高于省级自然保护区增长数量;1990—2009年省级自然保护区增长数量高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长数量。
(2)推测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6分)
【答案】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保护区管理水平不高,科研监测工作滞后。
(3)针对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提出合理建议。(8分)
【答案】政府给予充足的资金;加强自然保护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培训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加强科研监测工作。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3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分区(如下图)。据此完成第1~3题。
1.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C.生态农业观光园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2.在缓冲区( )
A.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
B.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可进行旅游和物种驯化繁殖
D.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3.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 )
①遏制生态恶化 ②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③提供污染监测和科研基地 ④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C 2.B 3.B
[解析]第1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人为制造的旅游地,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C项正确。第2题,在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中,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B项正确。第3题,自然保护区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②正确;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但不能提供污染监测,③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④正确。
[区域认知](2023年福建福州期末联考)海南长臂猿(如下图所示)是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20世纪70年代末,海南长臂猿仅存不到10只。为保护海南长臂猿,海南于1980年建立霸王岭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目前,海南长臂猿有5个家庭群,总数超过30只。据此完成第4~5题。
4.20世纪70年代末,海南长臂猿仅存不到10只,最可能是因为( )
A.水土流失严重B.自然灾害频发
C.遭遇病毒感染D.雨林遭到砍伐
5.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主要体现在( )
A.种群数量增加,已摆脱灭绝风险
B.进行人工繁殖,丰富物种基因库
C.保护雨林系统,改善栖息地环境
D.维护生态安全,限制天敌的发展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类大量砍伐和开垦雨林,导致海南热带雨林面积锐减,海南长臂猿生存空间变小,食物来源减少,加之非法捕杀盗猎,使得海南长臂猿数量急剧下降,D项正确。第5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设立有利于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改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环境,使其种群数量增加,但目前数量仍较少,仍处于濒危状态,尚未摆脱灭绝风险,C项正确,A项错误;人工繁育主要受当前技术条件及海南长臂猿自身习性的限制,B项错误;国家公园致力于保护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提高物种自身生存能力,不应限制海南长臂猿天敌的发展,D项错误。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该保护区位置。据此完成第6~7题。
6.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水质B.调蓄洪水
C.涵养水源D.发展航运
7.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6.A 7.A
[解析]第6题,长江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故选A项。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排除B项。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意义不大,排除C项。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排除D项。第7题,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取决于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取决于河水径流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入海径流量最小,长江口水位最低,海水最容易侵入,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故选A项。
[人地协调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因此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据此完成第8~9题。
8.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冰川、湖泊萎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
B.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C.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
D.野生动物锐减,虫害、鼠害肆虐
9.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立即停止开发,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C.增加草场载畜量,大力发展畜牧业
D.要积极营造人工林,恢复森林植被
【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气候变暖后雪线会上升,A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第9题,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不现实,A项错误;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B项正确;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剧生态退化,C项错误;植被恢复应以恢复天然植被为主,该地由于海拔较高,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故恢复森林植被不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2017年7月7日,我国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可西里这片“净土”将得到更好保护。
材料二 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简图。
(1)简要说明可可西里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原因。(4分)
【答案】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2)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却成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优良栖息地。试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
(3)简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众多冰川和湖泊的生态价值。(6分)
【答案】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类型
面积/公顷
森林
11 572.54
河、湖
268.15
湿地
0.43
草原
25.06
荒地
535.19
其他
557.23
类别
类型
数量/处
面积/万公顷
面积占比/%
自然生
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
18
242.0
28.10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0
0
0
荒漠生态系统
7
155.2
18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5
60.0
7
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0
0
0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
23
374.7
43.60
野生植物
0
0
0
自然遗
迹类
地质遗迹
2
28.2
3.28
古生物遗迹
1
0.2
0.02
合计
56
860.3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测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巩固练习,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复习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