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限时训练(13份)
-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春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训练题,共9页。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农业社会阶段,制约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
B.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
C.交通、知识等社会资源
D.政策、法律等社会因素
2.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许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依赖于河流、海洋等的交通
B.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矿产资源和交通运输方式,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逐渐增强
D.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等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农业社会阶段,制约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与农业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A项正确。第2题,后工业化阶段,即新技术革命以来的时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等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D项正确。
[知识点2](2023年福建福州期中)贵州遵义正安县实施的安页1井获得四个地质层系页岩气、油气重大突破性成果,其中一个层系发现高产海相致密天然气,属我国油气新类型。开采页岩气中,国外一些国家出现了一些问题。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材料中所说的页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
B.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C.不是太阳能的间接利用
D.不存在沉积岩层里
4.大量开发页岩气过程中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不包括( )
A.消耗水量大 B.污染环境
C.影响煤电厂生产 D.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页岩气是蕴藏在页岩层里面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页岩是沉积岩,而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B项正确,D项错误;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属于太阳能的间接利用,因短期内很难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第4题,大量开发页岩气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可能会造成水资源不足,A项不符合题意;大量页岩气的开发,会破坏地表结构和植被,带来环境污染,B项不符合题意;大量页岩气的开发,煤炭发电需求减少,影响煤电厂生产,C项不符合题意;页岩气资源的开发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经济发展,D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1](2022年北京海淀区期末)稀土是镧(La)、铈(Ce)、钪(Sc)等17种元素的总称,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下图为2019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稀土资源( )
A.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B.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C.分布不均,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D.中国产量大于储量
6.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 )
A.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
B.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
C.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
D.扩大开采规模以提高价格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由材料“稀土是镧(La)、铈(Ce)、钪(Sc)等17种元素的总称,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可知,稀土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自然资源,工业化之前还没有开发利用,A项错误;稀土属于非可再生的金属资源,不是能源资源,B项错误;由2019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可知,稀土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于中国、越南、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C项正确;中国稀土储量比重小于产量比重,非储量小于产量,D项错误。第6题,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B项正确;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不现实,A项错误;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不利于资源保护,可能会出现资源枯竭,C项错误;扩大开采规模不能提高价格,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枯竭,D项错误。
[知识点2]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下图为中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阴影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 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第8题,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对其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加大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不会延长煤炭生产链。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青岛是一座典型缺水的城市。三十多年前进行的引黄济青工程,水源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为青岛市最主要的供水工程。现今,青岛市水资源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海水淡化、脱盐技术的发展为青岛市缓解水源短缺提供新方向。
(1)请说出青岛市的缺水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该市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资源型缺水。原因:青岛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产和生活对淡水需求量大;对水的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2)除海水淡化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该市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6分)
【答案】加快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的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集中、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全面建立水质监测系统,严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3)引黄济青和海水淡化对青岛市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8分)
【答案】增大了青岛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缓解了水资源供应不足产生的矛盾;缓解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拓展提升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39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地理实践力]“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2.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日益提前,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快,应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第2题,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地球资源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加大资源的开采力度,只会提前“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到来;人口合理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随意调整。
[综合思维](2023年河南周口月考)瑙鲁位于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天堂岛”之称,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千万年来,有数不清的海鸟来到这个小岛上栖息,在岛上留下了大量的鸟粪,经年累月,成为一层厚达10米的优质肥料,人们称之为磷酸盐矿,全岛3/5被磷酸盐所覆盖,只有沿岸有一窄条平地。1975年瑙鲁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是,随着磷酸盐资源的枯竭,20世纪80年代后,瑙鲁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据此完成第3~4题。
3.瑙鲁磷酸盐矿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优良,鸟类丰富
B.处在候鸟迁徙的路线上
C.面积广阔,活动空间大
D.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
4.20世纪80年代后,瑙鲁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原因不包括( )
A.磷酸盐矿的开发和出口成为该国唯一的经济支柱
B.全球海平面上升,该国国土大部分被海水淹没
C.当地人对磷酸盐矿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D.岛国居民的生活、生产物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瑙鲁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当地鸟类并不丰富,但是该岛位于南北半球候鸟迁徙路线上,大量迁徙的候鸟在此落脚,产生鸟粪较多,A、C项错误,B项正确;当地的降水对瑙鲁鸟类影响不大,D项错误。第4题,磷酸盐矿的开发和出口成为该国唯一的经济支柱,导致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所以随着磷酸盐矿的枯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A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但短时间内无法将该国大部分国土淹没,B项错误,符合题意;当地人对磷酸盐矿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同时破坏了鸟类的栖息地,鸟粪积累减少,加上长期开发,造成磷酸盐矿减少,C项正确;岛国面积小,资源短缺,居民的生活、生产物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加重了社会经济受冲击的程度,D项正确。
[综合思维](2022年四川成都期末)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水利部确定我国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据此完成第5~7题。
5.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季节(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6.下列关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合理开采地下水
B.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7.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有机物和无机盐输向海洋
B.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
C.加剧不同纬度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D.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5.B 6.A 7.A [解析]第5题,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为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很大。第6题,合理开采地下水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开源”措施,A项正确;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以及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第7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A项正确;水体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不会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B项错误;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C项错误;引起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项错误。
[区域认知](2023年云南楚雄州月考)下图为我国“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重点发展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图中基地( )
A.甲地夏季昼最长,太阳能最丰富
B.丙地位于第一阶梯,风能较丰富
C.乙地落差大,水能较丰富
D.丁地降水多,太阳能不丰富
9.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使( )
①能源生产结构优化 ②能源生产方式清洁化 ③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转变 ④能源全部输入南方地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甲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最高,夏季昼最长,但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A项错误;丙地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处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风能丰富,B项正确;乙地位于黄河几字湾,即河套平原附近,流速较慢,水能不丰富,C项错误;丁地位于金沙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太阳能丰富,D项错误。第9题,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有利于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同时清洁生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①②正确;能源生产消费格局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③错误;清洁能源基地生产的清洁能源除输入南方地区外,也提供给当地使用,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地理实践力]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往往会经历从兴起到衰退的过程。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示意图。
材料二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脉之间的黄土高原地带,是全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多集中分布在山谷、盆地,大气污染严重。煤炭开采使地下水位下降,河川径流渗漏,水质受到污染,并产生大量煤矸石(采煤、洗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炭开采还形成采煤沉陷区(采煤留下的地表下陷地区)。
(1)读材料一,根据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再生性质,解释“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进入衰退期”。(4分)
【答案】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以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被开发利用后,储量减少甚至枯竭,导致主导产业衰退,城市进入衰退期。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重复利用,但如果开采速度大于再生速度,也会递减甚至难以恢复,导致主导产业衰退,城市进入衰退期。
(2)读材料二,山西省存在的环境问题与煤炭产业有一定关联。选择其中某一个环境问题,说明这种关联,并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对策。(注意:选择某一个环境问题解答即可,多选多答不加分)(8分)
【答案】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酸雨、雾霾)。关联:煤炭开采、加工、储运、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煤烟,污染大气。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净化污染物,治理污染;制定污染物排放收费等政策、法规。
或环境问题: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关联:煤炭开采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河川径流渗漏。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节约用水;制定用水收费等政策、法规;跨流域调水。
或环境问题:水污染。关联: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有毒成分,污染地表。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水的污染,净化水体;制定用水收费等政策、法规。
或环境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关联: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含有有毒物质,污染大气和水体,并产生热辐射,占用土地。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大气、水的污染;制定污染排放、土地占用收费等政策、法规。
或环境问题:产生采煤沉陷区。关联:采煤形成采空区(采煤区地下物质减少),使地表沉陷,破坏土地和植被。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如回填土地、土地复垦等;制定污染排放、土地占用收费等政策、法规;科学规划,防治结合。
或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关联:采煤、厂矿建设破坏植被、土地。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煤炭开采,开发替代资源;植树造林,修复土地,减少破坏;制定土地占用收费等政策;科学规划,防治结合。
(任选其中一个环境问题解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测评,共7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练习,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练习题,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