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5份)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快速增长,环境条件,医疗卫生,答案增加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量,人口数量,承载力,生活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小提醒]人口增长中的“增长”并不一定是人口增加人口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可以是正增长,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在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是一种常态;而亚非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1.资源环境限制性原因
2.资源环境限制性的表现
【答案】过度开发 过度放牧 土地沙漠化 大气、水环境
小拓展1:图示法记忆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想一想: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有什么异同点?【答案】(1)异:人口容量是“最多养活多少人”,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合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最佳值。(2)同:二者影响因素相同,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一般环境人口容量大的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小拓展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重点是要理解其对一个地区或国家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人口合理容量看似是一个人口问题,实质是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我们应以人口合理容量为核心,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并思考应对措施。
小拓展3: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如右图所示。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右图示意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的关系。
(1)随着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人类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答案】开垦新耕地,扩大耕地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科技水平,进而提高粮食产量。(2)在人口增长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开荒,但是耕地资源总量却在减少,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城市、工矿建设用地增加,土壤污染、荒漠化、水土流失造成耕地的破坏。(3)若要解决图中矛盾,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答案】控制人口增长。
2.资源的重要性及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考向1:世界人口的增长](2023年河南南阳期末)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人口数量在19世纪初首次达到10亿,20世纪20年代达到20亿。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口增长加速,从20世纪70年代的40亿到2011年达到70亿,再到今天的80亿,所用时间越来越短。“这个最新增长的10亿人口是一个更‘老’的10亿”,我们达到这个数字的唯一原因是人类寿命比以前更长了。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第1~2题。
1.由材料可知近10亿人口的增长主要取决于( )A.战争和灾难减少,粮食充足B.人类能利用的资源增多,环境人口容量增大C.现代医学的发展,婴儿成活率提高和人类寿命逐渐延长D.人口迁移规模变大,机械增长量大2.结合材料和实际情况推测,全球人口下一个10亿所需的时间间隔( )A.变长 B.不变C.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1.C 2.A[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我们达到这个数字的唯一原因是人类寿命比以前更长了”可知,近10亿人口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婴儿成活率提高和人类寿命逐渐延长,C项正确;“战争和灾难减少,粮食充足”没有在材料中体现,A项错误;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不是人口增长的原因,B项错误;人口迁移不能增加全球人口数量,D项错误。第2题,从世界人口增长图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全球人口下一个10亿所需的时间间隔会变长,A项正确。
[考向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2023年云南期末统考)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出现资源承载问题的时间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4.图中e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资源濒临枯竭 B.消费水平提高C.人口老龄化严重D.环境质量提高【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a、b、c三个时间点人口消耗资源量都是在环境供给资源量以下,故没有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d时间点的环境供给资源量和人口消耗资源量达到了平衡,此点过后人口消耗资源量超过环境供给资源量,会出现资源短缺问题,D项正确。第4题,图中e阶段表示人口消耗资源量超过了环境供给资源量,会导致该地区资源濒临枯竭,A项正确;该阶段的人口消耗资源量超过了环境供给资源量,造成资源供给不足,会造成消费水平降低,同时由于过度开发资源,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D项错误;人口老龄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不大,C项错误。
某管理学家提出的木桶“短板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中装的水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揭示了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2)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答案】水资源。原因: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3)资源的数量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1.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考向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2023年陕西西安期中)下表示意2020年某岛屿环境与人口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第1~2题。
1.2020年该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A.100万人 B.60万人C.80万人 D.60~80万人2.若2020年该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用X表示,实际人口数量用Y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X>Y>Z B.X<Y<ZC.X>Z>Y D.Z>X>Y【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应表中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因此2020年该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00万人,A项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环境人口容量对应该地区所能供养人口的最大值,故Z是100万人;人口合理容量对应表中最适宜的人口数,故X是60万人;实际人口数量(Y)是80万人。因此得出X<Y<Z,B项正确。
[考向2: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2023年江西吉安开学考试)下图示意人地关系变化的“支点”概念模型。通过人口数量的增减适应生存资源的变化,称为“量变平衡模式”;通过增强社会韧性适应生存资源的变化,称为“质变平衡模式”。据此完成第3~4题。
3.“量变平衡模式”下,区域可容纳的人口数量与( )①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②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③资源存有数量呈正相关 ④资源存有数量呈负相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维持“质变平衡模式”主要依赖( )A.资源B.科技C.政策D.外贸【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量变平衡模式”下,区域可容纳的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资源存有数量呈正相关,②③正确。第4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待开发的资源越来越少,生活消费水平越高,可容纳的人口越少,A项错误;随着各地区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韧性逐渐增强,能容纳的人口增多,B项正确;政策对可容纳人口数量影响较小,C项错误;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外贸增加,可容纳人口数量增加,但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项错误。
[考向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2022年天津和平区学业水平模拟)《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里指出,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 450平方千米以内,天津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 350万人以内。这“1 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第5~6题。5.天津市提出的“1 35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资源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6.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天津市今后应该( )A.鼓励生育,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挖掘资源潜力,扩大生产规模C.鼓励人口迁入,弥补劳动力不足D.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天津市提出的“1 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天津市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人口合理容量,B项正确。第6题,鼓励生育及鼓励人口迁入会造成天津市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使天津市的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天津资源短缺,扩大生产规模会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应当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基础上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D项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17页 探究1.池塘生态系统中,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量有限,会影响鱼的数量。受限制因素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2.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会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超过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会导致本地区的资源短缺以及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还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教材第19页 活动1.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依次为100年、30年、14年、13年、12年、12年。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进一步导致自然增长率升高。2.略。
教材第21页 活动1.(1)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2)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提高,可以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一些过去没有被列入资源范畴的物质,现在以及将来可以被广泛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虽然资源的总量是巨大的,但终究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科技进步只能增加资源的可采量。
(3)观点一:会。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面临崩溃。观点二:不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不断丰富、改善。可通过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教材第22~23页 活动1.略。2.多数人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结合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也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教材第24~25页 活动1.(1)严格遵循计划生育规定,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2)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实际状况。
2.(1)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可承载人口量多;北温带、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可承载人口量少。原因: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较优越,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大,年生物量大,可承载人口多;北温带、青藏高原区热量条件较差,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小,可承载人口少;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但面积较小,可承载人口量较小;干旱及半干旱区水源条件较差,可承载人口量较小。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及其地理分布有制约作用。(2)不一定。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承载人口也将会发生变化。
下面为某地理学习小组搜集到的资料。请结合材料,小组交流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数量为19 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数量猛增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材料二 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美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口。材料三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材料四 西藏自治区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总人口仅为360多万,人口密度约为3人/千米2,地广人稀的特征十分明显。材料五 深圳从2016年起增辟存量人口“居住+社保”入户渠道,提高户籍人口比重,2022年常住户籍人口达到583.4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3.0%。深圳是我国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也是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
[思考探究](1)中国人若有少吃粮食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答案】中国人若多吃肉,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会变小,人口数量可能会变少。(2)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答案】英、美、日等国若闭关锁国,开放性降低,只依靠本国资源,其环境承载量会大大降低。
(3)如果全球所有国家都达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消费水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会如何变化?将产生哪些影响?【答案】如果全球所有国家都达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消费水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会变小,而按现在的人口数量,势必对环境、资源产生极大的压力,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和严重的环境问题。(4)分析材料,想一想,能否向西藏大规模移民,为什么?【答案】不能。西藏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难以承受过多人口带来的环境压力,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断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人均消耗量,良性循环,持续利用,持续发展,过度开发,人地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人口容量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认知·自主学习,生产力,自然资源,人均消耗量,矿产资源,人口数量,最适宜,开放程度,消费水平,能力形成·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