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课前 | 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小提醒]聚落形态与交通线之间的关系。(1)聚落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流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2)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3)交通线的衰落影响聚落形态的演变,使其发展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 名 师 助 学 】想一想1:现代交通运输有什么特点?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特点:运输工具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变化:货物运输向多种运输方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综合化方向发展。影响: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
想一想2:有人认为:“交通运输只会促进城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的发展。”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不正确。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应从发展和变化、整体和局部的角度入手。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会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但也有可能造成其他运输线路上城市的衰落。当某一种运输方式的地位或能力在该地区下降或减弱时,沿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想一想3: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何会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答案】交通运输通过改变空间的通达性,从而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产生影响,使城市发展的空间扩大。城市的功能结构改变,进一步使城市的空间形态发生变化。
小拓展:平原地区聚落形态与河网密度的关系(1)地势平坦开阔且河道较少的平原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2)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往往沿河道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
课堂 | 关键能力 · 探究提升
【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二 海南环岛高铁(如图)是世界首条环岛高铁客运专线,该线路的开通使旅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
(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交通运输方便。(2)根据材料一,判断该城市新工业区的主要区位优势。【答案】接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3)分析海南环岛高铁开通运营对区域的有利影响。【答案】促进岛屿内部交通发展,可以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岛屿内部的交流,加快海南省的经济发展。
【 整 合 提 升 】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学 以 致 用 】[考向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2年湖北荆州期末)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以机动车为主导的“宽马路、大路网”城区交通体系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小街区、密路网”是城区规划常采取的一种道路模式,它疏通了城区道路的“毛细血管网”,保障绿色出行空间,激活街区活力。
下图为两种模式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推测“小街区、密路网”中“路”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缩短机动车等待红绿灯时间B.保障机动车辆通过的快速性和直达性C.解决城区机动车停车难问题D.满足非机动车、行人及社区巴士的通行2.与“宽马路、大路网”模式相比,“小街区、密路网”的优势是( )A.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比重B.促进城市CBD等级提升C.促进小区街巷商业活动D.减少居民职住出行的距离
【答案】1.D 2.C【解析】第1题,“小街区、密路网”中十字路口更多;路网更密且更窄,这种布局不适合机动车的快速行驶;“小街区、密路网”并不能满足机动车停车需求,主要是为了方便社区巴士、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第2题,对比两幅图中居住区的面积,在同等面积下,“小街区、密路网”模式下的道路更多,因而居住区的比重相对下降;CBD等级提升涉及城市经济总量、辐射范围人口数量等因素;职住出行距离是居住区与工作区的距离,材料中主要表现居住区的改造,没有涉及职住距离变化;“小街区、密路网”可以增加底层临街商铺的数量,同时利于社区巴士、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因此促进了街巷商业活动,故C项正确。
[考向2:交通运输站点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定项选择题](2023年江苏南京六校期初调研)市郊间轨道交通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右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间轨道交通与市内轨道交通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市内轨道交通相比,市郊间轨道交通通常( )A.发车频次高B.日客运总量小C.修建在地面以上D.站点间距离大4.市郊间轨道交通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B.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C.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D.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答案】3.BCD 4.BC
【解析】第3题,为了避免干扰市区地面交通,减轻市区交通压力,市内轨道交通一般修建在地下,而市郊土地资源较丰富,交通线路较为稀疏,故市郊间轨道交通通常是修建在地面以上,C项正确;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所以市内轨道交通的日客运总量更大,发车频次更高,站点间距离更小,市郊间轨道交通则相反,A项错误,B、D项正确。第4题,市郊间轨道交通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间分工合作,并使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A项错误,B、C项正确;市郊间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缩短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运输时间,但不能缩短与外围城镇的空间距离,D项错误。
[考向3:“一带一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3年广东佛山模拟)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兰州国际陆港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是我国第一批陆港型物流运输枢纽,也是“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物资集散地。据此完成第5~6题。5.兰州建设国际陆港可以( )A.缩短兰州与海洋的距离B.提升兰州城市等级C.扩大兰州的服务范围D.改变兰州城市形态
6.兰州建设国际陆港应( )A.扩大水陆联运规模B.完善兰州的港口基础设施C.建设独立物流网络D.加快多通道运输方式建设【答案】5.C 6.D【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兰州建设国际陆港,可以扩大兰州的服务范围,但不能缩短兰州与海洋的距离,也不能提升兰州城市等级或改变兰州城市形态。
第6题,兰州位于内陆地区,且水运条件较差,距海较远,距通航河段较远,应完善陆地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航空等,重点发展陆陆联运,A、B项错误;互联互通是物流业的发展基础,建立独立物流网络难度高,操作性差,不利于国际陆港建设发展,应依托于国际物流,打造高效、高质的物流服务,C项错误;建设国际陆港,物流需求增多,道路运输压力增大,加快多通道运输方式建设是国际陆港建设发展的必要保障,D项正确。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 情 境 探 究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如图为沪宁杭地区简图及该地区代表性聚落景观图。
(1)“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是对该区域代表性聚落景观的描述。简析该区域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答案】该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聚落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2)“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答案】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3)19世纪中期以后,许多江浙古城纷纷衰落。影响该区域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该区域经济优势衰退。
【 整 合 提 升 】1.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的位置交通枢纽、沿江、沿海往往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的发展变化(1)形成原因。
(2)典例: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
3.对乡村聚落进行合并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
【 学 以 致 用 】[考向1: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的形成]下图为某市城区扩张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其城区随时间扩张的方向及范围。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市城北古商业码头区的兴起所依靠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海洋运输D.内河运输2.影响该市城区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河流C.经济D.地形
【答案】1.D 2.A【解析】第1题,该市城北古商业码头区是在河流交汇处发展起来的,所依靠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内河运输。第2题,城市先是沿河流方向扩展,之后随着铁路、火车站的出现,城市向铁路沿线和火车站方向发展,交通变化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考向2: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的发展变化](2023年福建宁德月考)区域交通运输发展与城市区域扩张相互影响。
某县级城市临近长江,历史悠久,早期城区扩张缓慢,20世纪90年代后扩张迅速。右图示意该城市1990年城区范围(老城区)及现今主要交通线分布,其中火车站建于1934年,高铁站建于2020年。据此完成第3~5题。
3.相对于1990年城区,现今该城市扩张面积最小的区域最可能出现在( )A.东侧B.南侧C.西侧D.北侧4.现今的皖赣线及其火车站可能会( )①促进城区沿东西方向扩张 ②退化为以货运为主 ③增加新城区规划建设难度 ④妨碍高速公路通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新建高铁站选址在老城区南侧主要是考虑( )A.公路走向B.科技水平C.地形起伏D.区域发展【答案】3.C 4.B 5.D【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990年城区面积较小,西侧紧临青弋江分布,说明早期城市选址主要受河流因素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受全面改革开放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更为高效、快捷的公路、铁路等运输线路的修建,河流、普速铁路运输地位不断下降,且河流横亘阻隔,增加城区扩张建设难度,故新建城区向西发展面积最小,C项正确。
第4题,皖赣线及其火车站修建年代早,分布在1990年城区南侧边缘,但1990年后城区扩张迅速,故现今其应位于城区内部,会增加新城区规划建设难度,故③正确;由于早期修建的铁路运输效率、速度、舒适度等方面远不及汽车、高铁,故其客运地位不断下降,客运功能逐渐弱化,②正确;也正因此,新建城区更多会选址在公路沿线、高铁站附近,而非沿老旧铁路发展,①错误;皖赣线修建早于高速公路,考虑车辆通行速度和效率,修建高速公路时会以修隧洞或架桥的形式避开铁路线,故对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影响较小,④错误。第5题,对于该城区而言,商合杭高铁属于过境高铁线,在该城设立高铁站主要是为了兼顾区域发展,D项正确。
拓展 | 素养提升 · 增效培优
【 教 材 疑 难 助 解 】教材第87页 导入大运河的航运使扬州“二分明月”达1 000多年。近代海洋运输和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以及京杭大运河航道淤积,通行不畅,致使其航运地位下降,扬州因此而衰落,繁华不再。教材第88页 思考1.凭祥是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2.地处边境,接近越南红木产地;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我国市场需求旺盛。
教材第90页 活动1.主要分布于东部、中部地区,沿线多为平原地区;从三大干线(京沪、京哈、京广)提速开始,逐渐扩展至其他干线。2.这些干线沿线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沿线多穿越平原地区,技术改造较容易。3.铁路提速,可以提高经济要素运转速度,节省运转时间,提高运转效率;速度提高了,同一条线路可以加开班列,增大运力。因此,铁路提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 课 外 实 践 探 究 】仙霞古道——遗落在大山深处的商旅通道仙霞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古称江浦驿道、浙闽官道,是历史上的军事要道、重要驿道。仙霞山脉横亘在江山和浦城境内,连接着闽浙,也隔断了闽浙。自唐以来,古代浙江通往福建主要靠两条通道,其中一条就是仙霞古道。据清代古书记载:“凡自浙入闽者,由清湖渡舍舟登陆,连延曲折,逾岭而南至浦城县城西,复舍陆登舟,以达闽海。”
也就是说,当时浙江盛产的大量丝绸、瓷器等物资通过船运,由钱塘江逆流而上,到清湖因水枯而舟受阻,清湖码头成了仙霞古道上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站。大量的物资从船上卸下来后,再由庞大的挑夫队伍一担担挑往福建浦城,鼎盛时期,每天有千万根扁担上路。挑夫们脚穿草鞋,腿缠绑带,用扁担、担柱和箩筐,翻山越岭,每天行走二三十千米,四五天一个来回,源源不断将物资运送到浦城。挑夫们的汗水浸湿了百里古道,那时的古道不仅是浙闽重要陆上通道,还是万商云集、十分繁忙的商道。
下图示意衢州通航河段与仙霞古道。
[思考探究](1)说明明清时期仙霞古道的经济意义。【答案】明清以来,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福建沿海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之一,仙霞古道是沟通钱塘江流域与福建闽江流域的陆路连接线,有着显著的经济意义;沿线的发展会促进交通运输业、商业、手工业等现代经济形式的兴起,摆脱单一农业经济模式,形成沿线经济带。
(2)明清时期,清湖镇的聚落沿河、沿码头呈现点轴聚居的形态。分析这样布局的好处。【答案】沿河便于生活用水取水;沿河可以方便灌溉;清湖作为区域转运节点,码头对聚落的发展举足轻重,近码头可以方便务工等。(3)分析清湖码头成为仙霞古道上重要的物资转运站的原因。【答案】清湖码头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内河通航的起点;位于钱塘江水路与仙霞岭陆路的转接点,是三省交界处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客运中心;各地经商者、务工者经由清湖码头涌入,促使清湖码头成为仙霞古道上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站。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时空距离,发展水平,原材料,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互利合作,京杭大运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突破•储素养,合理化,经济效益,适度超前,2社会经济因素,素养培优•提技能,课堂小结•理脉络,随堂巩固•测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课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时空距离,发展水平,原材料,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开放,互利合作,集散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