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核心素养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核心素养教案第1页
    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核心素养教案第2页
    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核心素养教案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回顾反思,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是对已经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为四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包括不进位和进位)、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包括不退位和退位)、整十数;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部分,安排的是用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一个例题,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部分两个例题,例1教学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例2教学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三部分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共三个例题,例1教学不退位,例2教学退位,例3教学含小括号的;第四部分,解决问题共两个例题,例4教学同数连加,例5教学减去相同数的问题。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而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学生知道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会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口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即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注重使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算法。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算理。组织好练习,选择好的练习形式,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求实效,对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多进行口头练习。
    2.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应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经历将这些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②知识与技能: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③思维与表达: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④交流与反思: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3.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复习知识,逐步铺垫
    课件出示习题。
    教师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意图
    复习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打下基础。
    环节二:情境呈现,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62例1。
    师: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师:观察这些算式里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像这样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被称为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师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算法,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相同计数单位相加”。
    2.教师积极引导加以改正。
    学生活动:
    一共有30本书,右边有20本,左边有多少本?列式:30-20。
    活动意图
    通过主题情境图的引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环节三:探究新知,直观建模
    1.自主计算10+20。
    (1)师: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边摆边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计算方法。
    (2)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1根1根地摆?(这里都是以“十”为单位的)
    2.迁移类推,计算30-20。
    师:30-20等于多少?应该怎样计算呢?
    3.总结算法,归纳方法。
    师:观察以上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活动:
    1.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计算方法。
    2.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意图
    有了整十数加整十数计算的基础,相应的减法计算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迁移类推,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给学生展示多样化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体会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环节四: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62“做一做”和P63“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四”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并订正错例。
    3.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四”第3题。
    (1)学生独立看图列式。
    (2)师:为什么“40+3”和“40+30”的结果不一样呢?
    4.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5.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四”思考题。
    (1)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学生尝试解答。
    (3)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
    师:你是怎样解答这道题的?
    师:先确定中间数,再看其他四个数,这种方法最简便。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30-20=10
    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就是30。 3个十减2个十得1个十,就是10。
    因为1+2=3 因为3-2=1
    所以10+20=30 所以30-20=10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②知识与技能: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摆小棒等操作活动,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3.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复习知识,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习题。
    师:先独立口算,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4例1主题情境图。
    师小红和小林每天都在坚持练习写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师:“25+2”和“25+20”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教师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意图
    通过复习口算, 为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准备。创设写字的情境,引入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的知识。
    环节二:自主探究,直观建模
    1.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师:“25+2”等于多少?请你尝试计算,并和同桌交流。
    学生借助小棒摆、算,教师巡视,发现典型方法。
    (2)交流汇报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为什么两种方法都是先算“5+2”呢?
    2.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师:“25+20”又该怎样计算呢?
    师:为什么要先算“20+20”呢?
    3.比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
    师:25+2和25+2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我们在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时,必须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板书)
    教师活动:
    1.师小结:25是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要加的数2表示2个一,所以要先把5个一和2个一加起来,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2.计算25+2时,要先算5+2;计算25+20时,要先算20+20。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如:
    学生活动:
    1.学生借助小棒摆、算,教师巡视,发现典型方法。
    2.交流汇报想法。
    3.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再小组内探讨交流。
    活动意图
    在这里,借助小棒操作,在摆一摆的活动中感悟算理和算法,在相互的交流中明确算理和算法。通过对比“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中算法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
    环节三:巩固应用,内化算理
    1.完成教科书P64“做一做”。
    (1)师:说一说每一题第一步先算什么。
    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学生很快能说出第一步先算什么。
    (2)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
    (3)口述口算的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五”第1、2题。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比一比,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对!
    (2)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五”第3题。
    师: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3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②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进位”的含义,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③思维与表达: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④交流与反思: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习题。
    师:谁能又快又对地说出答案?
    2.数小棒情境图。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如果右边摆的是6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师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2.学生回答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很容易列式并算出得数:24+5=29。
    活动意图
    通过复习学过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小棒打捆来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为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算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65例2主题图。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一(1)班正在开联欢会,讲台上有一些饮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非常棒!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的问题。怎样列式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师:28+5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师:谁能把这种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用算式表示为:先算28+2=30,再算30+3=33。
    师:这种想法用算式怎么表示?
    先算8+5=13,再算20+13=33。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28+5。第一种方法就是“凑十法”,先算28+2=30,再算30+3=33;第二种方法是先把单根的小棒相加,再和两捆合在一起,即先算8+5=13,再算20+13=33。(板书)
    3.课件演示,自主表述。
    师:下面我们把刚才的计算过程用课件演示一遍,注意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把整个计算过程说一说。
    (1)课件演示方法一,然后学生试讲。
    (2)课件演示方法二,然后学生试讲。
    师:刚才两种算法都是把2捆小棒变成3捆小棒,2捆小棒是怎样变成3捆小棒的?为什么要打捆?
    师:今天学的计算需要向十位进1,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师活动:
    1.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唯一,合理就行。
    2.同桌合作操作,算出结果并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的。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学生说操作过程可能表述得不完整,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先……再……”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述。4.比较异同,体会联系。
    学生活动:
    1.学生会说:桌子上有一箱饮料,里面有28瓶,旁边摆了5瓶。
    2.交流汇报想法。
    3.同桌合作操作,算出结果并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活动意图
    这一部分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看演示,口述不同的口算方法,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重点。通过比较异同,说明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渗透“十进位值制”思想。通过比较异同,说明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渗透“十进位值制”思想。
    环节三:即时练习,深化算理
    1.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交流反馈。
    第2题:说出结果时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3.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五”第4、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订正。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先算28+2=30, 先算8+5=13,
    再算30+3=33。 再算20+13=33。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笔记
    练习课(1)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4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巩固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能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④交流与反思: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
    3.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师:算对结果就能帮小鸟找到家。
    2.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五”第5题。
    师:观察每一组算式的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第一步要先算出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
    教师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2.学生回答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活动意图
    通过两题的口算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过程不止一步,算法的关键是第一步先算什么。促使学生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
    环节二:练习指导
    1.完成教科书P67“练习十五”第7题。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教科书P67“练习十五”第8题。
    (1)师:题目要求怎样做?
    (2)以第一组(13+7和13+70)为例。
    师:这两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3.课件出示变式练习。
    教师活动:
    1.先说出得数十位上的数,再计算。
    2.学生在自主练习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几题后小组内交流。
    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活动意图
    采用对比练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先说出十位上的数, 紧接着设计对应的变式训练,既巩固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计算方法,又突出了“进位”的训练,同时渗透了估算能力的培养。
    环节三:自主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7“练习十五”第9题。
    (1)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2)同2.完成教科书P67“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桌之间交流订正。
    3.完成教科书P67“练习十五”第1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和同桌交流得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师:观察每一组的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练习课(1)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课(2)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5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强化计算方法。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
    ④交流与反思: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训练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
    3.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师:观察得数十位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
    2.听口算比赛。
    师:现在我们来举行听口算比赛。我每报一道口算题,同学们听完后迅速写出答案。准备好了吗?
    教师依次报以下口算。
    23+9=40+2=5+36=7+87=6+32=
    58+30=40+21=74+5=25+7=50+35=
    教师活动:
    1.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2.学生能够迅速完成口答。完成后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后十位上的数的变化会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
    学生活动:
    1.学生迅速口答,然后交流。
    2.报完后课件出示答案,学生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意图
    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重点强调进位。
    环节二:自主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五”第12、14、15题。
    第14题:此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把算的结果写下来后再比较大小。
    第15题:本题是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连加计算,计算时要分步,注意最好把第一步的结果写下来,这样不容易出错。
    教师活动: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动态演示。
    3.此处应注重对过程的细致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活动意图
    通过自主练习多种形式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习题,在巩固计算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环节三:练习指导
    1.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五”第13题。
    (1)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能把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五”第16题。
    (1)读题获取信息。
    师:小军和小红在玩投飞镖,我们来看看吧!
    师:根据他们投飞镖的情况,你知道了什么?
    (2)列式解答。
    师:要怎样解决呢?
    3.师生共同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五”思考题。
    (1)操作活动:摆圆片。
    操作一: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片摆两行,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10个。
    学生动手操作,摆好后不要再移动。
    师:第二行要给第一行几个圆片两行才能同样多?
    师:接着摆,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摆12个圆片,此时第二行要给第一行几个圆片两行才能同样多?
    师:想一想,如果不摆圆片,假使第二行比第一行多8个圆片,第二行要给第一行几个圆片两行才能同样多?
    师:通过刚才摆圆片,你发现了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的圆片数与第二行给第一行的圆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摆的圆片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总结规律。
    (2)师:我们再看看教科书上的思考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怎样解答?你是怎样想的?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练习课(2)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6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借助计数器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②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口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交流。
    ③思维与表达:
    ④交流与反思:通过数学学习,感受100以内的减法和20以内的减法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
    1.课件逐一呈现,学生抢答。
    2.以第一组35+4和35+40为例,全班交流算法。
    师:35+4是怎样计算的?35+40呢?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活动:
    (1)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以上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分别认识了面值是1元、1角、5角、1分、2分、5分的人民币。
    师:怎样列式?
    (2)揭示课题。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这两道题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2.借助计数器,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感悟算理。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每位同学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边拨边说自己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2)回顾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来结合计数器说一说?
    ①指定部分上台操作,边操作边说操作过程。
    ②想一想刚才的操作过程。
    ③师:35-2先算什么?35-20先算什么?
    ④学生相互说一说,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不难提出以下数学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让学生完整地将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学生能很快列出算式:35-2,35-20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或两位数减整十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活动意图
    通过在计数器上操作,初步感受“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然后通过看、想、说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二:巩固练习,深化算理
    师:比较“35-2”和“35-20”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当计算35-2时,用35个位上的“5”减去个位上的“2”;当计算35-20时,用35十位上的“3”减去十位上的“2”。
    师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板书)
    教师活动: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
    师:竖着看,每组题有什么联系?
    预设1:第1题每一组上面一题都是下面一题个位上的数相减,第2题每一组上面一题都是下面一题十位上的数相减。
    预设2:每一组上面一题的计算都是下面一题口算的第一步。
    预设3:都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学生活动:
    (1)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独立完成。
    (2)交流订正后思考各组题中的差异。
    活动意图
    通过对每一组题进行对比,进一步深刻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环节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六”第1、2题。
    计算完后集中交流订正。
    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少数不会的教师在巡视时个别指导。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7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②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应用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④交流与反思:
    2.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
    3.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习题。
    教师活动:
    师:你是怎样口算36-2的?16-9呢?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学生活动:
    学生能很快口算出答案,交流36-2和16-9的算法时,要让学生说清楚算理和算法。
    活动意图
    通过口算,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交流36-2和16-9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和“退位”的道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环节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激起冲突。
    课件出示教科书P70例2。
    师: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是什么?
    师:怎样列式?
    师:复习中的36-2会计算,那36-8会计算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是的,个位的6减8不够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够减的情况。
    2.借助小棒,理解算理。
    师:我们还是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理解。请同学们拿出3捆小棒和6根小棒,在桌上表示出36。
    师:观察小棒,6根减8根不够减,怎么办?
    师:请同学们打开1捆小棒,边动手边思考:打开1捆小棒后要怎么减?
    引导学生充分地交流,并结合小棒的数量进行汇报。
    师小结:从3捆和6根中“打开1捆后再减”,就是从36的十位退了一个10,这时可以看作是将36分成26和10,也可以看作是20和16。
    教师活动:
    整理交流,形成方法。
    师:通过刚才摆小棒,谁来说一说36-8的口算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由刚才的摆小棒到直接说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少数学生能正确、完整地说出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36分成26和10,先算10-8=2,再算26+2=28。
    方法二:将36分成20和16,先算
    16-8=8,再算20+8=28。
    活动意图
    由直观借助小棒到抽象成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小棒直观图,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然后在算式下面标注出口算过程,算出得数,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环节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P70“做一做”第1题。
    学生自主解答后,同桌之间交流算法。
    2.完成教科书P70“做一做”第2题。
    师:个位0减6不够减,怎么办?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3.完成教科书P71“练习十六”第5题。
    (1)师:观察每一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
    (2)学生独立计算,订正答案。
    (3)师:观察上下两题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再比较第二行的得数与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你又能发现什么?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括号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8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③思维与表达: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并能用数学的思维思考,表达情景图中事物的个数。
    交流与反思: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3.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五角星学具。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两步计算,回顾运算顺序。
    学生拿出口算题卡,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4+3+3=3+4+9=9-3-4=10+5-2=
    5+0+3=3+2+1=10-3+7=7-0-6=
    教师活动:
    20以内的加减混合口算学生比较容易完成,要求学生在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说出运算顺序。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口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学生活动:
    说出运算结果,说出运算顺序。
    活动意图
    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及顺序,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环节二:情境呈现,认识“小括号”
    课件呈现教科书P74例3情境图。
    动态演示:先出示10个五角星,再出示主题图,主题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欢欢和乐乐,对话内容依次出现。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根据获得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2.尝试解决,引发认知冲突。
    (1)师:求“还剩下几个五角星”,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
    (2)汇报展示。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
    师:同学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列出了不同的算式,我们来看第三种,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师:10-2+3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但是现在要先算加法,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呢?
    3.在交流中认识“小括号”。
    (1)师:先算加法,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学生尝试添符号,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给出建议。
    (2)交流汇报。
    师:谁来展示一下用的什么符号?
    (3)引入小括号。
    师:同学们创造这么多的表达方式,想象力真丰富!但是每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必须进行说明,否则别人不知道新符号的意思。所以,数学家选定了“( )”,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由此引入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4.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师:结合情境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而10-(2+3)=5又表示什么意思。
    师:计算10-2-3=5和10-(2+3)=5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过程:

    师小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活动意图
    通过情境引入,充分为现实情境提供经验支撑。问题呈现后,让学生尝试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创造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在“创造”符号与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引入小括号,明确小括号的意义与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并知道带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环节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
    (1)师:说一说每一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一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75“练习十七”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解题方法。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括号,你知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活动意图
    通过对比练习,明确先算什么,使学生对如何计算加减混合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突出小括号的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括号意义的认识,并渗透运算规律,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
    4.作业设计
    5.板书设计
    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课
    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
    课时:9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通过问题情景,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解决不同题型的基本策略。
    ②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熟练地口算本单元学习的加减法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通过练习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难点: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结构的运算。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专项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八”第2题。
    2.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八”第5题。
    教师活动:
    1.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八”第2题。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
    (2)指名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2.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八”第5题。
    (1)学生独立口算出得数,再将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师:除了可以用线连起来,还可以用哪个数学符号进行连接?
    学生活动:
    1.这是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口算中的难点问题,学生容易出错,交流时要交流算法。
    2.(1)独立做题,认真思考。
    (2)集体交流汇报。
    还可以用等号连接。
    活动意图:
    通过两道口算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抓住难点、易错点训练。通过“找朋友”的口算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等式的概念。
    环节二:练习指导。
    1.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八”第4题。
    2.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8,9,10题。
    教师活动:
    1.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八”第4题。
    (1)师:题目要求我们怎样做?
    师:不计算,该怎样比较呢?请大家尝试在教科书上做一做。
    (2)交流比较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8题。
    (1)仔细读题,获取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师:求“每个小朋友分一块,够吗”,先要知道什么?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请你尝试解答。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在黑板上呈现规范解答。
    3.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9题。
    4.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10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请大家尝试解决,然后跟同桌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
    1.(1)不计算,直接比较大小。
    2.(2)观察每一组左右两边的算式特点可直接比较大小能说出两边算式哪部分相同,哪部分大或小,从而能判断出比较的结果即可
    2.(1)仔细读题,收集完信息之后,分析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将收集到的信息有条理地说完整.
    (2)分析题意,先要求出有多少块蛋糕。根据前面的分析,学生列出算式。
    3.(1)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汇报。
    (2)第(3)题让学生自主提问,学生提出的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问题
    4.(1)读题,获取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
    (3)交流展示。
    活动意图:
    不计算直接比较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简单统计表的形式呈现条件并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据观念,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环节三:自主练习,拓展练习
    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6、7题。
    2.拓展练习。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6,7题。
    师:请大家尝试解决,然后跟同桌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学生自主解决。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教科书P80“练习十八”第6,7题并与同桌间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方法。交流后列式:7+7+7+7+3=31(天)。
    活动意图:
    通过混合运算和应用,巩固运算顺序,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在同数连加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练习课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1)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10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②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
    ③思维与表达: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优化等过程,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方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
    3.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一、复习知识,逐步铺垫
    课件出示习题。
    复习口算,进一步强化口算,同时为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打下知识基础。
    教师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意图
    复习口算,进一步强化口算,同时为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打下知识基础。
    环节二:情境呈现,揭示课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请小朋友们折了一些小星星,准备在节日期间装扮教室。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完成的情况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77例4。
    1.读懂主题图,记录信息和问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师:每人折了6个小星星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2.揭示课题。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教师活动: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信息记录在黑板上。
    2.教师积极引导加以改正。
    学生活动:
    学生说,佳佳折了6个小星星,浩浩折了6个小星星,小芳折了6个小星星。
    活动意图
    通过主题情境图的引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环节三:探究新知,直观建模
    1.自主计算10+20。
    (1)师: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边摆边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计算方法。
    (2)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1根1根地摆?(这里都是以“十”为单位的)
    2.迁移类推,计算30-20。
    师:30-20等于多少?应该怎样计算呢?
    3.总结算法,归纳方法。
    师:观察以上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活动:
    1.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计算方法。
    2.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意图
    通过主题情境图的引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环节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画图表述数量关系。
    (1)师:你能画图表示题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吗?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法?
    2.分析研究,交流算法。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观察这三个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加数相同也可以称作同数相加,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同数相加解决问题。
    3.丰富解题策略。
    (1)列表的策略。
    师:除了列算式还可以列表解决。(课件出示空表)
    师:除了列算式还可以列表解决。(课件出示空表)
    (2)画箭头的方法。
    师:除了列式、列表外,还可以用画箭头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3)比较三种方法。
    师: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一共用了哪些方法?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根据题意,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回顾反思,检验结果。
    师:解答正确吗?怎样检查?
    师:回顾一下,在解决问题时分几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哪些方法?
    教师活动:
    1.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意图
    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4.回顾反思,检验结果。通过小结回顾,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过程,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环节四: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完成教科书P77“做一做”。
    (1)学生独立分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2)全班汇报交流。课件辅助呈现方法多样的解题策略。
    2.完成教科书P79“练习十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方法一: 6+6+6=18(个)
    方法二: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整理与复习(1)
    授课时间:
    课型:复习课
    课时:11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景与问题:通过问题情景发现10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并能正确的解决此类问题。
    ②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正确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整理知识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④交流与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
    难点: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知识回顾,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一、知识回顾,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汇报: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整十数,小括号,解决问题等。
    活动意图:
    通过回顾,将本单元的知识有序清晰地呈现出来,全面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环节二:在比较中理解加减法算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1“整理和复习”第1题。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1第2题。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教科书P81“整理和复习”第1题。
    师:请同学们观察所给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反馈并注意给予恰当的评价。
    (3)师:观察题中6个算式,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请说明理由。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1第2题。
    (1)组织学生开火车口算。
    (2)师: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3)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
    (4)对比观察题中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1(1)指名学生快速算出得数。
    (2)学生举手发言:
    (3)结合题目中的第一、二组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对比57+2和75+2,用自己的话说清意思即可,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2.(1)开火车口算。
    (2)结合题目中的算式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对比57-2和75-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意思即可,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举手发言。
    活动意图:
    结合典型的口算题目,激活已有的经验;结合实例回答问题,回顾计算方法;在比较、说明理由的过程中,加深对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明确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环节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口算。
    教师任选几道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九”第1题。
    3.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九”第2题。
    限时1分钟内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
    学生活动:
    1.学生迅速写出答案。
    2.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后同桌相互订正。
    活动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复习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5.作业设计: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整理与复习(2)
    授课时间:
    课型:复习课
    课时:13课时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复习整理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计算,正确掌握两步加、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
    ③思维与表达:整理复习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知识,会根据实y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④交流与反思: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计算。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连加”和“连减”解决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结合实例,回顾整理
    1.复习连加解决问题。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1“整理和复习”第3题。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教科书P81“整理和复习”第3题。
    师:观察以上四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师:它们的运算顺序分别是怎样的?请在先算的算式下面画横线。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
    师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1“整理和复习”第4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师: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完成后交流。
    师:解答正确吗?怎样检查?
    3.复习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九”第4题。
    4.复习连减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P84“练习十九”第12题。
    师: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指正。
    5.回顾整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师:通过解决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步骤是怎样的?解决问题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
    (2)同桌互相交流。
    (3)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算的算式下面画横线
    (4)跟老师一起总结规律: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1)认真读题,获取信息,学生交流后让学生完整地说一次。
    (2)尝试解答并交流。
    (3)检查一下解答过程。
    3.(1)仔细读题,获取信息。
    (2)列式解答。
    (3)先想一想,然后同桌间交流。
    4.(1)仔细读题,获取信息。
    (2)尝试解答并交流。
    5.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运步骤和方法。。
    活动意图:
    结合实例让学生比较不含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突出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同时对运算规律有所感悟。
    环节二:自主练习
    独立完成教科书P83~84“练习十九”第5,6,、7、8,9,10,11题
    教师活动:
    1.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九”第5题。
    (1)限时1分钟完成。
    (2)同桌之间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P83“练习十九”第9题。
    3.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科书P83~84“练习十九”第6、7、8、10题。完成后全班逐一交流。
    4..完成教科书P84“练习十九”第11题。
    (1)师:谁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完成教科书P84“练习十九”第13题。
    (1)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第一行。
    (2)交流答案,汇报方法。
    (3)引导学生完成第二行。
    师:怎样填方框里的数?
    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九”第5题。
    同桌之间交流订正。
    2.完成教科书P83“练习十九”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科书P83~84“练习十九”第6、7、8、10题。完成后全班逐一交流。
    4..完成教科书P84“练习十九”第11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完成教科书P84“练习十九”第13题。
    (1)学生先尝试独立完成第一行。
    (2)交流答案,汇报方法。
    (3)集体交流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意图:
    通过“小马过河”“小动物跳伞”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有关口算内容的训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以上几题的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连减解决问题,回顾整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总结:
    本节课我得收获是…
    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
    学以致用,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各类练习。
    5.作业设计:
    必做作业:
    选做作业:
    6.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审批
    教研组/备课组
    教研室
    校级

    相关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共4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建议,八十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理旧知,构建知识网络,复习算法,形成技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深化发展,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奔主题,激趣导入,梳理归纳,建构网络,综合应用,训练提高,总结提升,积累经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