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5 反比例函数中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展开(2)E是y轴上一点,且△AOE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E点坐标.
【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O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的长,确定出A坐标,进而求出m的值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把B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求出n的值,确定出B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2)分类讨论:当AO为等腰三角形腰与底时,求出点E坐标即可.
【解答】解:(1)∵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图象交于A与B,且AD⊥x轴,
∴∠ADO=90°,
在Rt△ADO中,AD=4,sin∠AOD=,
∴=,即AO=5,
根据勾股定理得:DO==3,
∴A(﹣3,4),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m=﹣12,即y=﹣,
把B坐标代入得:n=6,即B(6,﹣2),
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
解得:,即y=﹣x+2;
(2)当OE3=OE2=AO=5,即E2(0,﹣5),E3(0,5);
当OA=AE1=5时,得到OE1=2AD=8,即E1(0,8);
当AE4=OE4时,由A(﹣3,4),O(0,0),得到直线AO解析式为y=﹣x,中点坐标为(﹣1.5,2),
∴AO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2=(x+),
令x=0,得到y=,即E4(0,),
综上,当点E(0,8)或(0,5)或(0,﹣5)或(0,)时,△AOE是等腰三角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熟练掌握各自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A(﹣2,0),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B(a,4).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设M是直线AB上一点,过M作MN∥x轴,交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于点N,若A,O,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M的坐标.
【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A(﹣2,0),可以求得b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题意,可以求得点M的坐标,注意点M的横坐标大于0.
【解答】解:(1)∵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A(﹣2,0),
∴0=﹣2+b,得b=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B(a,4),
∴4=a+2,得a=2,
∴4=,得k=8,
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0);
(2)∵点A(﹣2,0),
∴OA=2,
设点M(m﹣2,m),点N(,m),
当MN∥AO且MN=AO时,四边形AOMN是平行四边形,
||=2,
解得,m=2或m=+2,
∴点M的坐标为(﹣2,)或(,2+2).
【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如图,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0,2),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D(m,n).以BD为对角线作矩形ABCD,使顶点A,C落在x轴上(点A在点C的右边),BD与AC交于点E.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A的坐标.
【分析】(1)根据点B坐标可以确定b的值,作DF⊥OB于F,由BE=DE,OE∥DF,推出OF=OB=2,推出点D(﹣3,﹣2)即可解决问题;
(2)求出BE的值,利用矩形的性质EA=EB,求出OA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0,2),
∴b=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B(0,2),
∴OB=2,
作DF⊥OB于F.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E=ED,
∵OE∥DF,
∴OB=OF=2,
∴n=﹣2,
∵D(m,﹣2)在y=上,
∴m=﹣3,
∴D(﹣3,﹣2),
∵点D在y=上,
∴k=6,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由(1)可知:OE=DF=,
在Rt△BOE中,BE==,
在矩形ABCD中,AE=BE=,
∴OA=AE﹣EO=﹣=1,
∴A(1,0).
【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P(m,4),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C,PB⊥x轴于点B,且AC=BC.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BCPD为菱形?如果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先根据题意得出P点坐标,把点P(3,4)代入反比例函数y=即可得出k的值,再将A、P两点的坐标代入y=ax+b求出kb的值,故可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进而得出结论;
(2)先求得y=2时,x=6,再根据菱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解答】解:(1)∵AC=BC,CO⊥AB,A(﹣3,0),
∴O为AB的中点,即OA=OB=3,
∴P(3,4),B(3,0),
将P(3,4)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2,即反比例解析式为y=.
将A(﹣3,0)与P(3,4)代入y=ax+b得:,
解得:,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
(2)如图所示,∵C(0,2),PB⊥x轴,
∴点D的纵坐标为2,
把y=2代入y=中,得x=6,得D(6,2),
则点D(6,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难度适中.
5、如图,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垂直x轴于点C,连结BC.若△ABC的面积为2.
(1)求k的值;
(2)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AB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可知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O为线段AB的中点,故△BOC的面积等于△AOC的面积,都等于1,然后由反比例函数y=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AOC的面积等于|k|,从而求出k的值;
(2)先将y=2x与y=联立成方程组,求出A、B两点的坐标,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D⊥AB时,求出直线AD的关系式,令y=0,即可确定D点的坐标;②当BD⊥AB时,求出直线BD的关系式,令y=0,即可确定D点的坐标;③当AD⊥BD时,由O为线段AB的中点,可得OD=AB=OA,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的值,即可求出D点的坐标.
【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
∴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OA=OB,
∴△BOC的面积=△AOC的面积=2÷2=1,
又∵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点,且AC⊥x轴于点C,
∴△AOC的面积=|k|,
∴|k|=1,
∵k>0,
∴k=2.
故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轴上存在一点D,使△ABD为直角三角形.
将y=2x与y=联立成方程组得:
,
解得:,,
∴A(1,2),B(﹣1,﹣2),
①当AD⊥AB时,如图1,
设直线AD的关系式为y=﹣x+b,
将A(1,2)代入上式得:b=,
∴直线AD的关系式为y=﹣x+,
令y=0得:x=5,
∴D(5,0);
②当BD⊥AB时,如图2,
设直线BD的关系式为y=﹣x+b,
将B(﹣1,﹣2)代入上式得:b=﹣,
∴直线BD的关系式为y=﹣x﹣,
令y=0得:x=﹣5,
∴D(﹣5,0);
③当AD⊥BD时,如图3,
∵O为线段AB的中点,
∴OD=AB=OA,
∵A(1,2),
∴OC=1,AC=2,
由勾股定理得:OA==,
∴OD=,
∴D(,0).
根据对称性,当D为直角顶点,且D在x轴负半轴时,D(﹣,0).
故x轴上存在一点D,使△ABD为直角三角形,点D的坐标为(5,0)或(﹣5,0)或(,0)或(﹣,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交点及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掌握图象的交点的坐标满足两个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另外第2问要分3种情况讨论.
6、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点A(m,﹣2).
(1)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两函数图象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
(2)试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kx的解集;
(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C,使△OAC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y=求出m的值,再运用A的坐标求出k,两函数解析式联立得出B点的坐标.
(2)把k的值代入不等式,讨论当a>0和当a<0时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
(3)讨论当C在第一象限时,△OAC不可能为等边三角形,当C在第三象限时,根据OA=OC,求出点C的坐标,再看AC的值看是否构成等边三角形.
【解答】解:(1)把A(m,﹣2)代入y=,得﹣2=,
解得m=﹣1,
∴A(﹣1,﹣2)代入y=kx,
∴﹣2=k×(﹣1),解得,k=2,
∴y=2x,
又由2x=,得x=1或x=﹣1(舍去),
∴B(1,2),
(2)∵k=2,
∴≥kx为≥2x,
根据图象可得:当x≤﹣1和0<x≤1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恒在正比例函数y=2x图象的上方,即≥2x.
(3)①当点C在第一象限时,△OAC不可能为等边三角形,
②如图,当C在第三象限时,要使△OAC为等边三角形,则OA=OC,设C(t,)(t<0),
∵A(﹣1,﹣2)
∴OA=
∴t2+=5,则t4﹣5t2+4=0,
∴t2=1,t=﹣1,此时C与A重合,舍去,
t2=4,t=﹣2,∴C(﹣2,﹣1),而此时AC=,AC≠AO,
∴不存在符合条件的点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点C的坐标,看是否构成等边三角形.
7、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过点A(1,0)作x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M,△AOM的面积为3.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设点B的坐标为(t,0),其中t>1.若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有一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求t的值.
【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3,可得到满足条件的k=6,于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分类讨论:当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D点与M点重合,即AB=AM,再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M点坐标为(1,6),则AB=AM=6,所以t=1+6=7;当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C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BC=t﹣1,
则C点坐标为(t,t﹣1),然后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t(t﹣1)=6,再解方程得到满足条件的t的值.
【解答】解:(1)∵△AOM的面积为3,
∴|k|=3,
而k>0,
∴k=6,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当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D点与M点重合,即AB=AM,
把x=1代入y=得y=6,
∴M点坐标为(1,6),
∴AB=AM=6,
∴t=1+6=7;
当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C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则AB=BC=t﹣1,
∴C点坐标为(t,t﹣1),
∴t(t﹣1)=6,
整理为t2﹣t﹣6=0,解得t1=3,t2=﹣2(舍去),
∴t=3,
∴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有一个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时,t的值为7或3.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xk(k为常数,k≠0);(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4)写出解析式.也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正方形的性质.
8、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射线AB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B(﹣1,a),射线AC与x轴交于点E,与y轴交于点C,∠BAC=75°,AD⊥y轴,垂足为D.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DC的长;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PE与△ACD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
∴k=﹣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过点B作BM⊥AD于M,把B(﹣1,a)代入得,
∴B(﹣1,2),
∴AM=BM=2﹣1,
∴∠BAM=45°,
∵∠BAC=75°,
∴∠DAC=75°﹣45°=30°,
∴CD=AD•tan∠DAC=2×=2;
(3)存在,
如图,∵OC=CD﹣OD=1,
∴OE=OC=,
①当AP⊥x轴时,△APE~△CDA,则:OP1=AD=2,
∴P1(﹣2,0),
②当AP⊥AE时,△APE~△DCA,∵AP1=1,∠AP2P1=90°﹣30°=60°∴
则,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点P的坐标为(﹣2,0),(﹣,0).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第一、三象限内的A(3,5),B(a,﹣3)两点,与x轴交于点C.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接写出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
(3)在y轴上找一点P使PB﹣PC最大,求PB﹣PC的最大值及点P的坐标.
解:(1)把A(3,5)代入,可得m=3×5=15,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把点B(a,﹣3)代入,可得a=﹣5,
∴B(﹣5,﹣3).
把A(3,5),B(﹣5,﹣3)代入y1=x+b,可得,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2;
(2)当y1>y2时,﹣5<x<0或x>3.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2,令x=0,则y=2,
∴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为P(0,2),
此时,PB﹣PC=BC最大,P即为所求,
令y=0,则x=﹣2,
∴C(﹣2,0),
∴.
10、如图,一次函数y=kx+b(k≠0)与反比例函数y=(a≠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B两点,A点的坐标为(m,6),B点的坐标为(2,3),连接OA,过B作BC⊥y轴,垂足为C.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在射线CB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AOD是直角三角形,求出所有可能的D点坐标.
解:(1)∵点B(2,3)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a=3×2=6,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点A的纵坐标为6,
∵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
∴A(1,6),
∴,
∴,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3x+9;
(2)如图,①当∠OD1A=90°时,
设BC与AO交于E,则E(,3),
∴AE=OE=D1E=,
∵E(,3),
∴D1的坐标为(,3);
②当∠OAD2=90°时,
可得直线AD2的解析式为:y=﹣x+,
当y=3时,x=19,
∴D2的坐标为(19,3),
综上所述,当△AOD是直角三角形,D点坐标为(,3)或(19,3)
11、如图,直线y=ax+2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与双曲线y=(x>0)相交于点P,PC⊥x轴于点C,且PC=4,点A的坐标为(﹣4,0).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若点Q为双曲线上点P右侧的一点,过点Q作QH⊥x轴于点H,当以点Q,C,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时,求点Q的坐标.
解:(1)把A(﹣4,0)代入y=ax+2,
得,﹣4a+2=0,解得a=,
故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
把y=4代入y=x+2,得,x+2=4,
解得x=4,
∴点P(4,4).
把P(4,4)代入y=,得k=16,
故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2)把x=0代入y=x+2,得y=2,
∴点B的坐标为(0,2),
∴OB=2,
∵A(﹣4,0),
∴OA=4,
设Q(m,),则CH=m﹣4,QH=,
由题意可知∠AOB=∠QHC=90°,
当△AOB∼△QHC时,,即,
解得:m1=2+2,m2=2﹣2 (不合题意,舍去),
∴点Q的坐标为(2+2,4﹣4),
当△BOA∼△QHC时,,即,
解得m1=8,m2=﹣4(不合题意,舍去),
∴点Q的坐标为(8,2).
综上可知,点Q的坐标为(2+2,4﹣4)或(8,2).
12、如图(1),正方形ABCD顶点A、B在函数y=(k>0)的图象上,点C、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当k的值改变时,正方形ABCD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1)若点A的横坐标为5,求点D的纵坐标;
(2)如图(2),当k=8时,分别求出正方形A′B′C′D′的顶点A′、B′两点的坐标;
(3)当变化的正方形ABCD与(2)中的正方形A′B′C′D′有重叠部分时,求k的取值范围.
解:(1)如图,过点A作AE⊥y轴于点E,则∠AED=90°.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D=DC,∠ADC=90°,
∴∠ODC+∠EDA=90°.
∵∠ODC+∠OCD=90°,
∴∠EDA=∠OCD,
在△AED和△DOC中
,
∴△AED≌△DOC(AAS),
∴OD=EA=5,
∴点D的纵坐标为5;
(2)作A′M⊥y轴于M,B′N⊥x轴于点N,
设OD′=a,OC′=b,
同理可得△B′C′N≌△C′D′O≌△A′D′E,
∴C′N=OD′=A′M=a,B′N=C′O=D′M=b,
∴A′(a,a+b),B′(a+b,b),
∵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a(a+b)=8,b(a+b)=8,
∴解得a=b=2或a=b=﹣2(舍去),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4),(4,2);
(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
把A′(2,4),B′(4,2)代入得
,
解得,
∴直线A′B′解析式为y=﹣x+6,
同样可求得直线C′D′解析式为y=﹣x+2,
由(2)可知△O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点A的坐标为(m,2m),点D坐标为(0,m),
当A点在直线C′D′上时,则2m=﹣m+2,解得m=,
此时点A的坐标为(,),
∴k=×=;
当点D在直线A′B′上时,有m=6,此时点A的坐标为(6,12),
∴k=6×12=72;
综上可知:当变化的正方形ABCD与(2)中的正方形A′B′C′D′有重叠部分时,k的取值范围为≤x≤72.
13、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1,a)和B两点,与x轴交于点C.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P在x轴上,且△APC的面积为5,求点P的坐标;
(3)若点P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是以AB为一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把点A(1,a)代入y=﹣x+3,得a=2,
∴A(1,2),
把A(1,2)代入反比例函数,
∴k=1×2=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2)∵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C,
∴C(3,0),
设P(x,0),
∴PC=|3﹣x|,
∴S△APC=|3﹣x|×2=5,
∴x=﹣2或x=8,
∴P的坐标为(﹣2,0)或(8,0);
(3)存在,
理由如下:联立,
解得:或,
∴B点坐标为(2,1),
∵点P在y轴上,
∴设P(0,m),
∴AB==,AP=,PB=,
若BP为斜边,
∴BP2=AB2+AP2 ,
即 =2+,
专题32 两圆相切的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2 两圆相切的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2两圆相切的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2两圆相切的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1 面积的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1 面积的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1面积的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31面积的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9 图形折叠中的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9 图形折叠中的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9图形折叠中的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29图形折叠中的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