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已知的燃烧热为890.31,则
B. 在稀溶液中: ,则稀盐酸与稀氨水反应生成1m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C. 一定条件下, ,则该条件下分解1ml HI吸收的热量为7.45kJ
D. 同温同压时,等物质的量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H2+Cl2=2HCl,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烧热是101kP时,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产物时的反应热,常见元素的稳定产物:C→CO2(g)、H→H2O(l), 已知的燃烧热为890.31,则 ,A错误;
B. 在稀溶液中: ,该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l水时所放出热量,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则稀盐酸与稀氨水反应生成1m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B错误;
C.反应的焓变=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故反应“逆转时,焓变数值不变、符号相反”。已知一定条件下, ,则 ,即该条件下分解1ml HI吸收的热量为7.45kJ,C正确;
D.焓变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过程无关,物质状态相同,△H相同,故同温同压时,等物质的量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不管是光照或点燃,热效应相同,D错误;
答案选C。
2. 废液中在好氧菌和厌氧菌作用下能转化为和,其转化示意图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两池中加入固体,有利于的生成
B. 反应Ⅰ中消耗(标准状况)转移的电子数为
C. 当好氧菌池和厌氧菌池投放废液的体积比为时,理论上能完全转化为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两池中加入固体,,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不利于的生成,A错误;
B.反应Ⅰ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电子转移为,消耗(标准状况下为1ml)转移的电子数为,B正确;
C.由反应Ⅰ、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好氧菌池和厌氧菌池投放废液的体积比为5:3时,理论上能完全转化为,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可知,Ⅰ+Ⅱ得反应:,则焓变为。D错误。
故选B。
3. 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含的酸性废水,右侧电极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端是直流电源的正极
B.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电解时,通过离子交换膜从左侧移向右侧
D. 每转移电子,左侧电极上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右侧Pt电极被还原生成N2,则该Pt电极是阴极,b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a为正极,左侧Pt为阳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b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a为正极,A正确;
B.该装置是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C.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H+从左侧向右侧移动,C正确;
D.左侧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转移1ml电子时生成0.25ml O2,其质量为0.25ml×32 g·ml-1=8g,D错误;
故选D。
4. 用催化还原法消除氮氧化物,发生反应: ,相同条件下,在3L恒容密闭容器中,选用不同催化剂,产生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
B. 增加反应物的量,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 当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D. 若反应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当K值不变时,说明已达到平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的活化能越低,所以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a(A)
C.没有说明反应为正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温度会升高,则K会减小,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D正确;
故选D。
5.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绝热容器指该容器可阻止热量的传递,散失,对流)中通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反应在c点达到反应进行的限度
②浓度:a点小于c点
③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④,ab段的消耗量小于bc段的消耗量
⑤混合物颜色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⑥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当正反应速率不变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由图可知,c点正反应速率开始减少,所以C点不是平衡点,故①错误;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所以SO2浓度a点大于c点,故②错误;③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③正确;④时,,根据图象可知,ab段反应物浓度变化小于bc段,则ab段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小于bc段,由于反应初始物质的量相等,所以N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故④正确;⑤混合物颜色不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不再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⑤正确;⑥在绝热条件下,温度改变,则该反应压强也发生改变,故体系压强不再变化,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⑥正确。
由此可知,正确的说法有4个,故选C。
6. 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已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80℃时,测得某时刻、CO的浓度均为,则此时v(正)>v(逆)
B. 25℃时,反应的逆反应平衡常数为
C. 80℃达到平衡时,测得,则的平衡浓度为
D. 上述生成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80℃时,测得某时刻、CO的浓度均为,,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此时v(正)
C.80℃达到平衡时,,的平衡浓度为,C正确;
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正确;
答案选A。
7. 二元弱酸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某温度下,其电离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升高温度后,、均增大
B.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HX固体,减小
C. 该温度下的溶液中
D. 向溶液中加水稀释过程中,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元弱酸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均增大,A项正确;
B.,加入KHX,平衡向左移动,减小,B项正确;
C.,因、,故,C项正确;
D.,加水稀释过程中,减小,故增大,D项错误;
故选D。
8. 已知℃时,溶液的,的HA溶液中,则的H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时,溶液的,由于,Kw=10-(a+2),的HA溶液中,因此溶液中=,也等于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详解】A.的H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等于溶液中=,A错误;
B.由分析可知,=,B错误;
C.由分析可知,=,C正确;
D.由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C。
9. 常温下,下列有关各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醋酸分子
B. 的醋酸钠溶液与的盐酸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C. 醋酸的,的醋酸的,则
D. 已知酸性,pH相等的与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醋酸钠溶液显碱性,pH>7,其中醋酸根水解会生成少量醋酸分子,A错误;
B.两者发生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浓度的醋酸、氯化钠和醋酸钠,混合后溶液显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正确的关系为,B错误;
C.0.1 ml/L的醋酸的pH=a,0.01ml/L的醋酸的pH=b,0.1 ml/L的醋酸的pH=a的溶液中溶质浓度稀释10倍,若不考虑平衡移动,pH为b=a+1,但醋酸是弱电解质稀释促进电离,所以a+1>b,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在NaF溶液中,在溶液中,由于两溶液的pH相等,因此有,D错误;
答案选C。
10. 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溶液和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B. 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
C. 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D. 滴定过程均可选择酚酞做指示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点①和点②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一半的点,①为物质的量相等的HCN和NaCN、②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和CH3COONa,点③为pH=7的点,溶液呈中性,点④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液呈碱性;二种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呈碱性,故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据此回答。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c(Na+) + c(H+) =c(CN-) + c(OH-),点①时溶液呈碱性,故c(Na+) > c(CN-);同样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 + c(H+) =c(CH3COO-) + c(OH-),点②时溶液呈酸性,故c(Na+)< c(CH3COO-) ,又因点①和点②处钠离子的浓度相同,故c(CH3COO-) >c(CN-) ,A正确;
B.点③处溶液的pH=7,此时c(Na+)=c(CH3COO-) > c(H+) = c(OH-),,点④是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液呈碱性,此时c(Na+)>c(CH3COO-) > c(OH-)>c(H+) ,B错误;
C.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则,C正确;
D.二种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呈碱性,故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D正确;
故选B。
11. 已知25℃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为:FeS:Ksp=6.3×10-18;CuS:Ksp=1.3×10-36;ZnS: Ksp=1.6×10-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
B. 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
C. 0.01mlCuSO4完全溶解在1L 0.023ml/L的Na2S溶液中,Cu2+浓度为1.0×10-34ml/L
D. 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一定不产生FeS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A.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但Ksp的大小不能体现溶解度的大小,对于相同数目离子组成的难溶物,Ksp越小越难溶,Ksp相差较大时,Ksp小的难溶物的溶解度小,<,所以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A项正确;
B.<,CuS比FeS更难溶,含有Cu2+的工业废水中加入FeS做沉淀剂,能发生反应,除去Cu2+,B项正确;
C.Na2S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为0.023ml/L×1L =0.023ml,与0.01mlCuSO4发生反应,从该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关系可知S2-过量,剩余S2-物质的量为0.023ml-0.01ml=0.013ml,,,C项正确;
D.在ZnS的饱和溶液中,加入FeCl2溶液,当时(忽略体积变化),可以有FeS沉淀生成,D项错误;
答案选D。
12. 液体锌电池是一种电压较高的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强、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其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Zn(OH)2+2OH-=Zn(OH)。
②KOH凝胶中允许离子存在、生成或迁移。
A. 放电过程中,H+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 放电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MnO2+4H++2e-=Mn2++2H2O
C. 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Zn(OH)+2e-=Zn+4OH-
D. 充电过程中,凝胶中的KOH可再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放电过程中,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为:+2e- =Zn +4OH−,阳极反应式为:Mn2++2H2O-2e−=MnO2+4H+。
【详解】A.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H+由负极向正极迁移,A项正确;
B.放电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项错误;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2e- =Zn +4OH−,C项正确;
D.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2e- =Zn +4OH−,氢氧根与钾离子组成氢氧化钾,,D项正确;
答案选B。
13.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电子排布式如下:①;②;③;④。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 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 电负性:④③②①D. 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价电子电子排布式四种元素分别是硫、磷、氮、氟。
【详解】A.一般地,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非金属性:④>③>②>①,但是由于磷的3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较稳定状态,致使磷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硫,所以第一电离能:④>②>③>①,A正确;
B.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②①③④,B错误;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④>①>③>②,所以电负性:④>①>③>②,C错误;
D.般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是氟由于非金属性最强而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②=③,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书写成,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②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书写成,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③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书写可能是,则该原子一定不是基态硼原子
④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违背了洪特规则
A. 4项均正确B. 只有3项正确C. 只有2项正确D. 只有1项正确
【答案】A
【解析】
【详解】轨道只能容纳2个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书写成,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故①正确:
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写成,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故②正确:
基态硼原子电子排布式为,电子排布式为一定属于激发态,故③正确;
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 违背了洪特规则,故④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8分。
15. 化学的符号表征是化学交流与传承的基础。关于C、N、O、Cl、Fe、Cr六种元素有关的问题,完成下列填空。
(1)可以正确描述碳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____。
A. 原子结构示意图:B.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云图像
C. 碳-12原子:CD. 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2)基态原子Cl核外电子总共有___________种能量,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___________。
(3)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4)上述六种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其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AB (2) ①. 5 ②. 3p
(3) ①. N>O>C ②. 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在增大,但是N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与O相比,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故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第一电离能较大
(4) ①. 铬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A.C是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为,A正确;
B.C原子核外能量最高是2p能级,电子云图像为哑铃型:,B正确;
C.碳-12原子:,C错误;
D.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错误;
故选AB。
【小问2详解】
①氯原子有17个电子,其中有1s、2s、2p、3s、3p这5种能量的电子;
②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3p能级;
【小问3详解】
①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C;
②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在增大,但是N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3,N与O相比,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故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第一电离能较大;
【小问4详解】
①C未成对电子数为2,N未成对电子数为3,O未成对电子数为2,Fe未成对电子数为4,Cr未成对电子数为6,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铬;
②其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16. 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是“零碳甲醇”,这是一种利用焦炉气中的和工业废气捕获的生产的绿色燃料。两者在适宜的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下发生返反应:
(1)已知:
①则___________(用含和的代数式表示);
②实验测得(记作)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___________0(填“>”“<”或“=”)。
(2)从焦炉气中提取氢气,需净化原料气,尤其要脱除其中的含硫杂质。除了从环保角度考虑外,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3)250℃,在甲(容积为4L)、乙(容积为2L)两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和,在适宜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合成甲醇的反应,容器内总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其中B曲线对应___________容器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填“甲”或“乙”);
②利用图中数据计算250℃该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___________(结果用分数表示)。
(4)研究合成甲醇的催化剂时,在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催化剂种类的情况下,对反应器出口产品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在以上催化剂中,该反应选择的最佳催化剂为___________。
(5)实际上工业制备甲醇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ⅰ.
ⅱ.
在一定压强下,按照投料,平衡时,CO和在含碳物种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及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
已知:的选择性=×100%。
①图中曲线m代表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为同时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和的选择性,可以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低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高温、低压
③解释300~400℃范围内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
(2)防止催化剂中毒 (3) ①. 甲 ②.
(4)
(5) ①. ②. c ③. 在300~400℃范围内,升高温度使反应ⅰ逆向移动的程度小于反应ⅱ正向移动的程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与相加得到,所以K1 =K2K3;
②由图可知,温度升高,lnK在减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小问2详解】
没净化原料气,会导致产生二氧化硫等杂质,使催化剂中毒;
【小问3详解】
①由图像可知A的起始压强比B的起始压强大,甲的容积为4L,乙的容积为2L,温度和起始投料相同,因此A对于的是乙,B对于的是甲;
②由曲线乙可知反应前的压强为4MPa,平衡压强是2.8MPa,根据三段式
,
,则x=1.2,所以平衡时分压为P(CO2)=0.4MPa,P(H2)=1.2MPa,P(CH3OH)= P(H2O)=0.6MPa,;
【小问4详解】
由图像可知,ZnZrOx对应的CO的含量最小,目标产物甲醇最大;
【小问5详解】
①反应i为放热反应,而反应ⅱ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i逆向移动,CH3OH减小,反应ⅱ正向移动,CO增大,故m曲线代表CH3OH在含碳物种中的物质的量分数;
②加压可以使反应i正向移动,既提高CO2的转化率又增加CH3OH的产率,降温可以使反应ⅱ逆向移动,可以降低CO的产率从而提高CH3OH的选择性,故同时提高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选择性的条件为低温、高压,选c;
③300~400℃范围内C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在300~400℃范围内,升高温度使反应i逆向移动的程度小于反应ⅱ正向移动的程度。
17. 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能了解它的存在形式。
(1)已知部分弱酸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①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H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将过量通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二元弱酸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
[,X为、或]。
则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_。
(3)常温下,用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盐酸滴加至时与氨水恰好完全中和(d点,pH约为5)。
①依据变色pH范围判断下列试剂不适合作该实验终点指示剂的是:___________。
A.甲基橙(变色pH范围3.1~4.4) B.甲基红(变色pH范围3.4~6.2)
C.酚酞(变色pH范围8.2~10.0) D.刚果红(变色pH范围3.0~5.2)
②___________(填序号)溶液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滴定法常用于物质含量的测定,以下为测量市售食醋总酸含量的方法(食醋总酸含量=,单位g/L)。
取市售食醋(假设其中酸均为醋酸)配成溶液。每次取于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在碱式滴定管中装入的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三次滴定的消耗氢氧化钠体积平均值为,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求算食醋总酸含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2)
(3) ①. C ②. B
(4) ①. 滴入最后一滴溶液,溶液由无色转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②. 60
【解析】
【分析】(2)由图可知,根据H2D的电离,H2D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HD-的物质的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D2-的物质的量分数会增大,pH为1.2时H2D的浓度与HD-相等,可以求Ka1,pH为4.2时HD-的浓度等于D2-,可以求Ka2;
(3)由图可知,c点为中性点,d点恰好完全反应,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①由电离常数可知,常温下HA、H2B、H2C的酸性依次减弱,等浓度的三种酸溶液中H2C的氢离子浓度最小,溶液pH最大,所以三种pH相等的三种酸溶液中H2C的浓度最大;
②由电离常数可知,常温下电离程度的大小顺序为H2B>H2C>HB-,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过量H2C溶液与Na2B反应生成NaHC和NaH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C+B2−=HC−+HB−;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溶液中HD−离子浓度与D2−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pH为4.2,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H2D 的二级电离常数Ka1(H2D)==c(H+)=1×10−4.2;
【小问3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常温下,用0.100ml/L的盐酸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氨水,盐酸滴加至20.00mL时与氨水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为酸性,则酚酞做指示剂的变色pH范围与终点溶液pH误差较大,不能作该实验终点指示剂,故选C;
②由电荷守恒可知,的溶液中,溶液呈碱性,由图可知,b点溶液pH大于7,溶液呈碱性,则b点溶液中,故选B;
【小问4详解】
①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时,滴入最后半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三次滴定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4.98mL、25.02mL、26.94mL,第三次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则滴定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mL,则被氢氧化钠滴定的食醋的物质的量为0.1000 ml ⋅ L − 125.00L=2.5ml,食醋总酸含量。
18. 某油脂厂废弃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
某温度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中的作用除了去除催化剂表面的油脂外,还具有作用是___________(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为回收金属,通常用稀硫酸将“滤液①”调为中性,生成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滤液②”中含有的金属离子除了“”,还有___________。
(3)“转化”中加入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的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不用化简)。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浓度为,则“调pH”应控制pH范围:___________(填数值)。
【答案】(1) ①. 2Al+2NaOH+6H2O=2NaAl(OH)4+3H2↑或Al2O3+2NaOH+3H2O =2NaAl(OH)4 ②. Al(OH)3
(2)Fe2+、Fe3+
(3)2Fe2++H2O2+2H+=2Fe3++2H2O
(4) ①. 10-5×(10(8.7-14))2或0.01×(10(7.2-14))2 ②. 3.2~6.2
【解析】
【分析】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先与氢氧化钠反应,除掉油污和铝及铝的化合物,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硫酸溶解,过滤出不溶性杂质,再向滤液中加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沉淀铁离子,过滤,将滤液控制pH值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镍晶体,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根据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则“碱浸”中NaOH的作用是除去油脂,溶解铝及其氧化物,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2NaOH=2NaAlO2+H2O。为回收金属,滤液①中主要含有偏铝酸钠,用稀硫酸将“滤液①”调为中性,发生反应:[Al(OH)4]-+H+ =Al(OH)3↓+H2O,生成沉淀Al(OH)3,故答案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或Al2O3+2NaOH+3H2O =2NaAl(OH)4;Al(OH)3;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滤渣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镍等,因此“滤液②”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Fe3+和Ni2+、Fe2+,故答案为:Fe2+、Fe3+;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H2O2作用是氧化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小问4详解】
由上述表格可知,Ni2+完全沉淀时的pH=8.7,此时c(H+)=1.0×10-8.7ml⋅L-1,则c(OH-)=10(8.7-14)ml/L,Ni2+浓度为0.01ml/L时,Ni2+开始沉淀时的pH=7.2,此时c(H+)=10-7.2ml/L,则c(OH-)=10(7.2-14)ml/L,则Ni(OH)2的Ksp=c(Ni2+)×c2(OH-)=10-5×(10(8.7-14))2=0.01×(10(7.2-14))2;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ml⋅L-1,为避免镍离子沉淀,此时c(OH-)==ml/L=10-7.8ml/L,则c(H+)=1.0×10-6.2ml⋅L-1,即pH=6.2;Fe3+完全沉淀的pH为3.2,因此“调节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3.2≤pH<6.2,故答案为:10-5×(10(8.7-14))2或0.01×(10(7.2-14))2;3.2≤pH<6.2。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2
化学式
HA
电离常数K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7.2
3.7
2.2
7.5
沉淀完全时()的pH
8.7
4.7
3.2
9.0
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