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期末试题汇编-14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经典常考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期末试题汇编-14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经典常考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0下·湖南株洲·四年级统考期末)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3米,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9米,( )。
A.小东一定比小刚高B.小东可能比小刚高
C.小东可能比小刚矮D.B、C说法都有可能
2.(2022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个数的平均数是12,这3个数的和是36
B.几个数中再加入一个数,平均数定会发生变化
C.小红家4口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他们4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25岁
D.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2米,说明有一半的队员身高大于1.62米,另一半则小于1.62米
3.(2020下·湖南常德·四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参加五门功课的测试,数学成绩公布前,他四门功课平均分是89,数学成绩公布后,他平均成绩是90,小明的数学得了( )分。
A.95B.90C.94
4.(2020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计算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要把末位对齐。
B.林林身高150厘米,到平均水深140厘米的水塘里游泳肯定不会有危险。
C.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D.因为0.6与0.60大小相等,所以计数单位也相同。
二、填空题
5.(2022下·湖南衡阳·四年级统考期末)小红语文、英语总分181分,数学95分,她的平均成绩是( )分。
6.(2022下·湖南郴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小红在一次考试中三门功课平均92分,其中语文95分,数学87分,那么英语是( )分。
7.(2022下·湖南郴州·四年级统考期末)观察统计图,再填空。
(1)小强家第( )季度电费最少,是( )元。
(2)小军家第( )季度电费最多,是( )元。
(3)小军家2021年平均每季度用电( )元。
8.(2020下·湖南株洲·四年级统考期末)一组数:35、38、41、44、47,它们的平均数是( )。
9.(2022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为参加运动会,小军、小林、小明三名同学坚持进行了三个月的100米短跑训练,并把训练前后的成绩制成了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的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
(1)训练前,( )的成绩最差。
(2)训练后,( )的成绩最好。
(3)经过训练,( )的成绩进步最大。
(4)从图中读取信息,三人训练后100米短跑的平均成绩是( )秒,比训练前大约提高了( )秒。
10.(2022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6月份,直饮水公司两个安装队为社区用户安装直饮水,下面是他们前4天安装户数统计图。根据图中数据回答问题。
(1)甲队第( )天安装户数最少;乙队4天一共安装了( )户。
(2)总体上看,( )队安装的速度更快。
(3)这4天,甲队平均每天安装了( )户。
11.(2020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上次期末检测,小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86分,语文考了81分,数学88分,英语应该是( )分。
三、判断题
12.(2022下·湖南湘西·四年级统考期末)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1cm,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1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1cm。( )
13.(2022下·湖南永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是153,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51。( )
14.(2022下·湖南娄底·四年级统考期末)四1班的数学测试平均分数是85分,所以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
15.(2022下·湖南郴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某地2022年5份平均最低温度为19℃,该地2022年5份每天最低温度一定不会低于19℃。( )
16.(2021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某小组4名同学的身高分别为139cm、140cm、146cm、143cm。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2cm。( )
17.(2020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四(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m,说明他们班没有身高超过1.4m的同学。( )
18.(2021下·湖南娄底·四年级统考期末)10人平均身高1.6米,其中一定有人身高低于1.5米。( )
四、解答题
19.(2022下·湖南衡阳·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某小学四至六年级男、女生参加篮球社团活动统计表。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哪个年级参加篮球社团活动的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参加篮球社团的人数最少?
20.(2022下·湖南娄底·四年级统考期末)矿泉水瓶是可回收物,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实验小学组织同学们回收矿泉水瓶,四年级两个班的回收情况如下表。
(1)根据表格补全条形统计图。
(2)实验小学四年级( )月份回收矿泉水总数最多。
(3)如果四(1)班3—7月份平均每个月回收35个矿泉水瓶,那么,四(1)班7月份回收了( )个矿泉水瓶。
21.(2020下·湖南娄底·四年级统考期末)某商店三、四月份出售某品牌各种规格的电视机如下表。
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商店经理,再进货时有何打算?
22.(2022下·湖南湘西·四年级统考期末)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1)这个路口在7:20~7:30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车辆中,( )最多,( )最少。
(2)这个路口在10:00~10:10这段时间内,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辆车?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23.(2022下·湖南衡阳·四年级统考期末)张丽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成绩是95分,已知张丽语文考了90分,英语考了98分,数学考了多少分?
24.(2022下·湖南娄底·四年级统考期末)新宇文具店三天里两种文具的销售情况如表。
新宇文具店两种文具的销售情况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日记本平均每天销售( )个,笔袋平均每天销售( )个。
25.(2020下·湖南株洲·四年级统考期末)英才小学四年级学生电脑打字速度情况如下图。
(1)文文8分钟打了176个字,她属于哪一等呢?( )
(2)男生总人数是女生总人数的2倍,四年级共有( )人。打字个数在30个及以上的女生有( )人。
(3)请将打字速度达到A等的女生的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上补充完整。
26.(2020下·湖南株洲·四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家和小红家2018年各季度电费情况如下图:
(1)小明家平均每季度电费为395元,他们家第四季度电费是( )元。请根据小明家第四季度电费数据在条形图上补充完整。
(2)小红家平均每月电费是( )元。
(3)第三季度用电最多,为什么?说说你的分析。
27.(2021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海域小学四年级学生1分钟跳绳成绩如下表:
(1)根据以上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男、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在120次(含120次)以上共有( )人。
(3)男生超过127次(含127次)为“优秀”。男生成绩在120-126次有6人,男生跳绳成绩为“优秀”的共( )人。
28.(2020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某商场今年1~4月份两种手机的销售情况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4个月一共销售B品牌手机( )台。
(3)( )月份,两种品牌手机的销售量最接近。
(4)仔细看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29.(2020下·湖南常德·四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一家超市今年2~5月份卖出冰淇淋和面包箱数统计图。
(1)冰淇淋卖出最多的是( )月份,最少的是( )月份。
(2)这四个月平均每月卖出10箱面包,那么四月份卖出( )箱。
(3)在统计图上添画出四月份卖出面包箱数的直条。
30.(2021下·湖南娄底·四年级统考期末)四年级(1)班某小组同学两次跳绳测试成绩如下图。
(1)与第一次测试相比,第二次测试谁的进步最大?
(2)你还能看出什么?
31.(2020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手工课上,第一小组4名同学共折了140只千纸鹤,第二小组5名同学共折了130只千纸鹤。平均每名同学折了多少只千纸鹤?平均每个小组折了多少只千纸鹤?
32.(2020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幸福里小区1~3月份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数量如表:
(1)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请算出这3个月平均每月产生厨余垃圾多少吨?
(3)根据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3.(2021下·湖南长沙·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希望小学四至六年级近视人数统计图。
(1)近视人数最多的是( )年级。
(2)三个年级的近视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 )人。
(3)这三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 )人近视。
(4)你还有什么发现?
34.(2020下·湖南永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是2020年5月永州市某小学四年级向湖北省黄岗市新冠肺炎疫区捐款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将上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 )班的男生捐款数最多。
(3)根据上面图表中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5.(2020下·湖南永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周丽在一次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是96分,其中语文92分,数学97分,周丽的英语考了多少分?
21英寸
25英寸
29英寸
34英寸
三月
18
45
36
20
四月
20
35
24
12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厨余垃圾(吨)
5
10
12
其他垃圾(吨)
7
9
15
参考答案:
1.D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知道小东和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并不能确定小东、小刚的身高是多少,小东可能比小刚高,也可能比小刚矮,还可能两人身高相同。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平均身高并不能反映某个同学的身高。
2.A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12×3=36,原说法正确。
B.几个数中再加入一个数,如果加入的数等于平均数,平均数不发生变化,原说法错误。
C.假设4人的年龄分别是2岁、24岁、26岁、48岁,平均年龄是25岁,但没有一个人是25岁,原说法错误。
D.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2米,不能说明有一半的队员身高大于1.62米,另一半则小于1.62米,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89分乘4,求出4门功课的总成绩,然后两用加上数学成绩后的平均分乘5,求出5门功课的总成绩,用5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4门功课的总成绩,即可求出数学成绩
【详解】90×5-89×4
=450-356
=94(分)
小明的数学得了94分。
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总成绩=平均分×总科数,求出总成绩,再进一步求解。
4.C
【分析】先对每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分析并判断,然后选择正确的一项即可。
A.计算整数加、减法时,是将末尾的数对齐,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是将小数点对齐。
B.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表示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C.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依此判断。
D.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依此判断。
【详解】A.计算整数加、减法时,是将末尾的数对齐,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是将小数点对齐;即原说法错误。
B.林林身高150厘米,到平均水深140厘米的水塘里游泳可能会有危险;即原说法错误。
C.在钝角三角形中,假设钝角是91°,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是:180°-91°=89°,89°是一个锐角,则另外两个角肯定都是锐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为9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之和是:180°-90°=90°,90°是一个直角,则另外两个角肯定都是锐角。
在锐角三角形中,有三个锐角;由此可知,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即原说法正确。
D.0.6=0.60,0.6的计数单位是0.1,0.60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0.6与0.60的大小相等,但计数单位不同,即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平均数的意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小数的性质、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认识。
5.9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语文、英语的总分+数学的成绩=三科的总成绩,三科的总成绩÷3=三科的平均成绩,依此计算。
【详解】181+95=276(分)
276÷3=92(分)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94
【分析】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3=三门功课的总成绩,三门功课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总成绩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92×3=276(分)
95+87=182(分)
276-182=94(分)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先计算出三门功课的总成绩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1) 二 130
(2) 三 210
(3)155
【分析】(1)小强家哪一个季度对应的条状最短,则小强家这个季度电费最少,再根据对应的数据填空。
(2)小军家哪一个季度对应的条状最长,则小军家这个季度电费最多,再根据对应的数据填空。
(3)先计算出小军家2021年四个季度的总电费,然后用小军家2021年四个季度的总电费除以4即可。
【详解】(1)根据统计图可知,小强家第二季度电费最少,是130元。
(2)根据统计图可知,小军家第三季度电费最多,是210元。
(3)135+210+115+160=620(元)
620÷4=155(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法,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应熟练掌握。
8.41
【分析】用这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它们的平均数。
【详解】(35+38+41+44+47)÷5
=205÷5
=41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求法,需要先确定总数。
9.(1)小林
(2)小明
(3)小林
(4) 16 4
【分析】(1)100米短跑,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成绩越好。通过观察统计图的白色直条的高低,即可得出训练前,谁的成绩最差;
(2)同理,通过观察统计图的灰色直条的高低,即可得出训练后,谁的成绩最好;
(3)统计图中小林的两个条形图高度相差最多,所以经过训练,小林的成绩进步最大;
(4)平均成绩等于总成绩除以人数;求提高了多少秒用减法。
【详解】(1)训练前,小林的成绩最差。
(2)训练后,小明的成绩最好。
(3)经过训练,小林的成绩进步最大。
(4)(17+16+15)÷3
=48÷3
=16(秒)
(18+20+18)÷3
=56÷3
≈60÷3
=20(秒)
20-16=4(秒)
三人训练后100米短跑的平均成绩是16秒,比训练前大约提高了4秒。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0.(1) 二 76
(2)甲
(3)21
【分析】(1)白色直条最短那天安装户数最少;把乙队4天安装的户数相加即等于乙队4天一共安装的户数。
(2)白色直条总体上比黑色直条长,所以甲队安装的速度更快。
(3)把甲队4天安装的户数相加的和再除以4,即等于甲队平均每天安装的户数。
【详解】(1)23+15+24+14
=38+38
=76(户)
甲队第二天安装户数最少;乙队4天一共安装了76户。
(2)总体上看,甲队安装的速度更快。
(3)(25+18+19+22)÷4
=84÷4
=21(户)
这4天,甲队平均每天安装了21户。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以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11.89
【分析】用三科的平均分乘3,求出这三科的总分,再分别减去语文、数学的分数即可。
【详解】86×3-81-88
=258-81-88
=177-88
=89(分)
所以,英语应该是89分。
【点睛】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分析】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所以排球队队员的身高可能是比161cm高,也可能比161cm矮,不一定都是161cm,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排球队队员的身高不一定都是161cm,可能是比161cm高,也可能比161cm矮,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点睛】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不代表其中的哪个数据。
13.×
【分析】用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除以3,求出中间的自然数,因为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中间自然数+1=最大的自然数,据此分析。
【详解】153÷3+1
=51+1
=52
所以,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是153,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52;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要明确,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不能反映每个具体数据的大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四1班数学平均分数是85分,可能有人不及格,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5.×
【分析】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在一组数据中,有的数据可能会大于平均数,有的数据可能会小于平均数,有的数据可能会等于平均数。
【详解】某地2022年5月份平均最低温度为19℃,该地2022年5月份每天最低温度可能会低于19℃;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性质和特点,要熟练掌握。
16.√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将4名同学的身高加起来,求出身高总和,再除以4,即可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139+140+146+143)÷4
=568÷4
=142(cm)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2cm,题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求法的掌握。牢记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7.×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四(1)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m,说明他们班有身高超过1.4m的同学。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有10人平均身高1.6米,其中可能有人身高低于1.5米,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1)见详解
(2)六年级;四年级
【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的特点完成统计图即可;
(2)分别计算出每个年级的总人数,用这个年级参加篮球社团活动的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
(2)四年级:25+10=35(人)
五年级:30+15=45(人)
六年级:45+20=65(人)
65>45>35,即六年级参加篮球社团活动的人数最多,四年级参加篮球社团的人数最少。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1)见详解
(2)6;
(3)63;
【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补全统计图即可。
(2)分别计算出四年级每月回收矿泉水的数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3)先根据“3—7月份平均每个月回收矿泉水瓶的个数×7=四(1)班3—7月份回收矿泉水瓶的总个数”计算出四(1)班3—7月份回收矿泉水瓶的总个数,再计算出四(1)班3—6月份回收矿泉水瓶的总个数,然后用四(1)班3—7月份回收矿泉水瓶的总个数减去四(1)班3—6月份回收矿泉水瓶的总个数即可。
【详解】(1)
(2)24+25=49(个)
26+27=53(个)
28+30=58(个)
34+32=66(个)
66>58>53>49,因此实验小学四年级6月份回收矿泉水总数最多。
(3)7-3+1=5(月)
35×5=175(个)
24+26+28+34=112(个)
175-112=63(个)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法,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应熟练掌握。
2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见详解。
(1)见详解
(2)见详解
【分析】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即可。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写出自己的发现即可,答案不唯一。
(2)写出自己的合理意见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统计图如下:
(1)从统计图中,我发现25英寸的电视机销量较好。(答案不唯一)
(2)如果我是商店经理,再进货时要多进25英寸的电视机。(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先从统计表中读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统计图,再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2.(1)摩托车;汽车
(2)5辆
(3)见详解(答案不唯一)
【分析】(1)这个路口在7:20-7:30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车辆中汽车通过25辆,摩托车通过34辆,自行车通过32辆,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摩托车通过的最多,汽车通过的最少;
(2)可将在10:00-10:10时间内通过的所有的车辆相加,再除以10即可得到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车辆,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3)可以提出数学问题: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摩托车通过的数量相差多少?列式解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这个路口在7:20-7:30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25辆,摩托车通过34辆,自行车通过32辆。
25<32<34
所以摩托车最多,汽车最少。
(2)(20+16+14)÷10
=50÷10
=5(辆)
答:这个路口在10:00-10:10这段时间内,平均每分钟通过5辆车。
(3)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摩托车通过的数量相差多少?
34-16=18(辆)
答: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摩托车通过的数量相差18辆。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和解释即可。
23.97分
【分析】三科的平均成绩乘3等于三科的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的分数,即等于数学的分数。
【详解】95×3-90-98
=285-90-98
=195-98
=97(分)
答:数学考了97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实际应用,要熟练掌握。
24.(1)见详解;
(2)39;51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的填充;
(2)用日记本三天的销量之和除以3,求出平均每天销售日记本的个数;同理,求出平均每天销售笔袋的数量。
【详解】(1)统计图如下:
(2)(55+42+20)÷3
=117÷3
=39(个)
(28+55+70)÷3
=153÷3
=51(个)
所以日记本平均每天销售39个,笔袋平均每天销售51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5.(1)B等
(2)105;6
(3)见详解
【分析】(1)文文8分钟打字的个数÷8=文文1分钟打字的个数,依此计算并比较。
(2)先计算出四年级男生的总人数,将每个等级的男生人数加起来即可,然后用男生的总人数除以2,即可得到四年级女生的总人数,再用男生的总人数加女生的总人数,即可得到四年级的总人数。
用四年级女生的总人数减B、C、D等的女生总人数即可。
(3)根据A等的女生人数,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将统计图上补充完整即可。
【详解】(1)176÷8=22(个)
22个>20个,即文文8分钟打了176个字,她属于B等。
(2)12+21+32+5=70(人)
70÷2=35(人)
70+35=105(人)
35-(10+11+8)
=35-29
=6(人)
即男生总人数是女生总人数的2倍,四年级共有105人。打字个数在30个及以上的女生有6人。
(3)画图如下: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1)385;画图见详解
(2)98
(3)第三季度为7月、8月、9月,因此第三季度用电最多,是因为第三季度天气比较热,开空调的时间比较多。
【分析】(1)小明家平均每季度的电费×4=小明家四个季度的总电费,小明家四个季度的总电费-第一、二、三季度的总电费=小明家第四季度的电费,依此计算,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即可。
(2)一年为12个月,因此先用加法计算出小红家四个季度的总电费,然后用小红家四个季度的总电费除以12即可。
(3)一年中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第一季度为1月、2月、3月;第二季度为:4月、5月、6月;第三季度为7月、8月、9月;第四季度为10月、11月、12月;可以围绕天气来进行解答。(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1)395×4=1580(元)
405+230+560=1195(元)
1580-1195=385(元)
即他们家第四季度电费是385元。画图如下:
(2)316+215+410+235=1176(元)
1176÷12=98(元)
即小红家平均每月电费是98元。
(3)第三季度为7月、8月、9月,因此第三季度用电最多,是因为第三季度天气比较热,开空调的时间比较多。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平均数的求法。
27.(1)见详解
(2)70
(3)24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复式条形统计图填补完整即可。在填补统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例。
(2)将1分钟跳绳成绩在120次以上的人数加起来,即可解答。
(3)先用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在120-159次的人数减去120-126次的人数,再加上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在160次以上的人数,即可算出男生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
【详解】(1)
(2)20+28+10+12
=48+10+12
=58+12
=70(人)
答:男、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在120次(含120次)以上共有70人。
(3)20-6+10
=14+10
=24(人)
答:男生跳绳成绩为“优秀”的共24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掌握。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熟练进行数据分析。
28.(1)见详解
(2)2350
(3)2
(4)4月份两种品牌手机的销售量相差最多。(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补全统计图即可。
(2)将每个月销售B品牌手机的台数加起来即可。
(3)哪一个月对应的两个条状相差最少,则这个月两种品牌手机的销售量最接近。
(4)观察统计图进行解答,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画图如下:
(2)400+500+650+800=2350(台)
即4个月一共销售B品牌手机2350台。
(3)根据统计图可知,2月份,两种品牌手机的销售量最接近。
(4)根据统计图,我发现4月份两种品牌手机的销售量相差最多。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1)五;二
(2)12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找到每个月份冰淇淋卖的箱数,然后比较即可;
(2)用10×4即可计算出这四个月总共卖出面包的箱数,然后用总数分别减去其它三个月的箱数即可;
(3)将问题(2)中计算出四月份卖的面包的箱数绘制在条形统计图上即可。
【详解】(1)28>10>6>5,所以冰淇淋卖出最多的是五月份,最少的是二月份;
(2)10×4=40(箱),
40-11-8-9
=29-8-9
=21-9
=12(箱)
所以四月份卖出12箱。
(3)如图所示: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
30.(1)小军;
(2)小方第二次比第一次测试的成绩差。
【分析】(1)观察统计图并与第一次测试相比可知,小军、小强和小兰都进步了,并计算出他们三人两次测试的差,再比较可知,第二次测试小军的进步最大;
(2)根据统计图可知,小方第一次的成绩是148个,第二次的成绩是140个,比较可知,小方第二次比第一次测试的成绩差。(答案不唯一)
【详解】(1)131-115=16(个)
125-124=1(个)
150-148=2(个)
16>2>1
答:与第一次测试相比,第二次测试小军的进步最大。
(2)148>140
答:可以看出:小方第二次比第一次测试的成绩差。
【点睛】关键是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正确解题问题即可。
31.30只;135只
【分析】将两个小组折的千纸鹤数量相加,求出千纸鹤总数量。将两个小组人数相加,求出总人数。用千纸鹤总数量除以总人数,求出平均每名同学折千纸鹤数量。用千纸鹤总数量除以2,求出平均每个小组折千纸鹤数量。
【详解】(140+130)÷(4+5)
=270÷9
=30(只)
(140+130)÷2
=270÷2
=135(只)
答:平均每名同学折了30只千纸鹤,平均每个小组折了135只千纸鹤。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除法的包含意义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根据问题判断千纸鹤被平均分成几份。
32.(1)见详解
(2)9吨
(3)每个月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的吨数都在上升;我建议减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保。(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补全统计图即可。
(2)先计算出这3个月产生厨余垃圾的总重量,然后用这3个月产生厨余垃圾的总重量除以3即可,依此计算。
(3)观察统计图进行解答,言之合理即可。
【详解】(1)统计图如下:
幸福里小区1~3月份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数量统计图
(2)5+10+12=27(吨)
27÷3=9(吨)
答:这3个月平均每月产生厨余垃圾9吨。
(3)根据统计图可知,每个月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的吨数都在上升,我建议减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保。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平均数的求法。
33.(1)六;
(2)18;
(3)28;
(4)年级越高,近视的人数就越多。(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六年级女生和男生都比其它年级的女生和男生近视的人数多,依此填空。
(2)分别计算出三个年级男生、女生近视的总人数,然后再计算出男生、女生近视的人数差即可。
(3)先计算出三个年级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然后用三个年级的总人数除以3即可。
(4)直接观察统计图进行解答,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近视人数最多的是六年级。
(2)男:14+17+20=51(人)
女:8+11+14=33(人)
51-33=18(人)
即三个年级的近视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18人。
(3)51+33=84(人)
84÷3=28(人)
即:这三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28人近视。
(4)我还发现:年级越高,近视的人数就越多。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平均数的求法。
34.(1)见详解;
(2)四(2);
(3)四(1)班一共捐款多少元?135元;(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补全统计图即可。
(2)哪一个班的男生对应的条状最高,则这个班男生的捐款数最多。
(3)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符合题意即可。例如:四(1)班一共捐款多少元?计算时用四(1)班的男生捐款数加女生捐款数即可。
【详解】(1)图如下:
(2)根据统计图可知,四(2)班的男生捐款数最多。
(3)四(1)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75+60=135(元)
答:四(1)班一共捐款135元。
【点睛】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5.99分
【分析】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平均分×3=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总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总分-(语文的得分+数学的得分)=英语的得分,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96×3=288(分)
288-(92+97)
=288-189
=99(分)
答:周丽的英语考了99分。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法,先计算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总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期末试题汇编-15鸡兔同笼(经典常考题)-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期末试题汇编-13图形的运动(二)(经典常考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期末试题汇编-04运算律(经典常考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整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