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59529/0-17097975503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59529/0-17097975504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459529/0-170979755042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表,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4、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景导入:观察四大发明图片,观察古代的一些化学器具。
讨论交流:其中哪些发明与化学有关,了解化学史。
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活动与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讨论交流:【观看图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
说出对蜡烛有哪些认识?(多角度)
合作学习:
学生提出自己对蜡烛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互相解答。
自主学习:
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可以按课本第12页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并对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记录,填写表格。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将你填写的表格与同学们交流,比一比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谁的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展示提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
【实验】: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
【例题】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解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现象,千万别轻易忽略这些细节,许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自实验中发生的与期望不符合的现象或数据。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就是从类似的意外发现中,不断地探究进而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我们也应该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实验和观察外,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也同样是获得证据的重要方式。因此A、B、D的做法都是可取的。
【答案】C
达标体验:
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 ( )
A、均匀的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2.蜡烛是由 和 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 ,形状 。硬度较 ,气味是 ,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 (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 变化又发生了 变化,火焰分 层, _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 部分温度最低。将干燥的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 生成,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 和 两种物质。
4.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推理
课堂小结:
活动探究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拓展提升:
1.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2.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住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液化石油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2.自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了人民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 目前有些蜡烛生产厂家宣传的广告词“不流泪的蜡烛”──即蜡烛熔化后不会从周围流下,你相信吗?说明原因。
(选做题)
3.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某同学用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过一会儿,火焰逐渐减弱,移开烧杯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没有水珠出现,火焰仍然逐渐减弱。
(1)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探究报告进行修改并使之完善的能力。
知识准备:
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组内交流)
情景导入:
我们人既吸入气体也呼出气体,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一样吗?
讨论交流:
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含有氧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和尘粒等,而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需要的,呼出的气体中它可能没有或很小。从生物学中我们已经道人和动物呼出大量的__________,所以我们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它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是湿润的,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__________。
【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
2、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__________;
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自主学习:用3分钟阅读课本P14页相关资料: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__________,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_____。
自主学习:
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4--16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
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过程】: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1】: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入到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空气中,木条持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
【结论】:空气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
【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现象】: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水雾出现。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含水量_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
完成探究报告:
对人体吸收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完成探究报告或自制报告)
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报告,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精讲点拨:
【例题1】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解析】要检验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可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
【答案】
【例题2】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_______生成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状态),该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镁带燃烧前是银白色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粉末,所以该过程生成了其他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2)注意:不要将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结论等相混淆。例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应直接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才是实验现象。
【答案】(1)银白色金属,白色固体粉末,化学变化(2)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达标体验: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净水 D.蔗糖水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熄灭、b变旺 B. a变旺、b熄灭 C.都变旺 D.都熄灭
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6.填表:
课堂小结:
1.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得出:
(1)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较少的氧气;(2)空气中有较多的氧气,较少的二氧化碳和水;
2.可以设计实验证明上面的结论。
拓展提升:
1.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 ( )
A、比较 B、归纳 C、理性思维分析 D、实验分析
2.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 ;还可以使燃着的小木条 。
4.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的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展血管、增强记忆的作用。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选做题)
2.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1)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_________。
(2)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验证方法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的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篇化学日记:我用实验证明了自己呼出气体的成分。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
燃着时 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和 图1-11实验
熄灭后 进行图1-12 实验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探究报告
探究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品(可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现象
分析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___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_________________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氧气
21%
15%
二氧化碳
0.03%
3.68%
水
0.06%
5.44%
其他
0.91%
0.8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堂练习题,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品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测评,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