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新知拓展,新知讲解,新知探究(一),展示正确答案,新知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复杂多样的地形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山脉、平原和丘陵的位置,并能说出各地形区的特点。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各阶梯海拔、主要地形区。
过程与方法:
1.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的地形区;结合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2.分析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学习,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复杂多样的地形和西高东低的地势
难点
探究“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 “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 课
【新知导入】歌曲《大中国》
发现其中有哪些“中国符号”?
观看视频并记忆“大中国”的符号有哪些?
学生回答:长城、黄河、长江、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
利用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地理感知,更利于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
1.(1)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①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②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③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④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2)在”我国的地形“图上指认:
①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②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③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④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新知拓展】(1)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
四大盆地的地形特征
2.读”我国的地形“图:
(1)指认主要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祁连山
南北走向:贺兰山 横断山
【新知讲解】“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探究(1):各地形区的周围的山脉
探究(2):各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新知探究(一)】结合”中国人口分布“图:
1.我国人口东密西疏的特点与地形分布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海南琼中,便文村王秀尾家的民宿、农家乐接连开门迎客:“山区耕地少,过去收的粮食只够口粮,现在吃上‘旅游饭’每月能挣3000多元!”。
材料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琼中还培育了深山养蜂、林下养山鸡等生态农业。
材料三:鞍山、马鞍山、攀枝花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基地。
材料四: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481人遇难,财产损失巨大。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二、地势西高东低
【新知导入】看《地理中国》“三级阶梯”视频欣赏,发现并在“中国的地形”图上标注各阶梯:
(1)分界线
(2)主要地形区
读“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和“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
【展示正确答案】
【新知探究(二)】 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
(1)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① 水运:
② 水能:
1.自学(2分钟):读书,标划知识点
并记忆;
2.小组合作(1分钟):小组内核对答案;
小组展示(2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1.自学(2分钟):读书,在“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上标划山脉,并记录名称
2..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学生在图上找出,并回答,
读图,找出各地形区周围的山脉。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昆仑山—天山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明确“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1.自学(2分钟):(1)在“中国的地形分布”图,标划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2.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并回答
学生结合“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的地形分布”图,
得出:
我国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少而稀疏。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材料和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
1.独立探究(1分钟);
2.小组合作(2分钟):小组内核对答案;
3.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有利影响:
(1)地形复杂多样,可发展多种农业;(2)山区可发展旅游业;(3)山区矿产资源丰富。
不利影响:
(1)平原面积小,不利于种植业;(2)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3)山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自学(2分钟):读“中国的阶梯分布”图上,标划;
2.小组交流(1分钟);
3.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4.学生整理表格知识
小组展示(1分钟):学生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水运: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水能: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使我国大多数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富含水力资源。
引导读图指认发现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小组合作:知识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责任感。
新知拓展
让学生对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形”有更形象的认识。
本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通过自己探究的结果,印象更深刻,强化对我国山脉分布的直观认识。
让学生读图找出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周围的山脉,引导探究出: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
本活动: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强化“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
让学生自主读书,发现知识。
新知探究(一)设计:“温故而知新”,建立中国地形与中国分布的联系。培养发现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客观分析:中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地形的利与弊,学会趋利避害,更好的建设祖国家园。
视频:引出“我国西高东低的的地势”的感知,激发对我国壮美河山的热爱。
自主学习:增进学生对“地势西高东低”的认知培养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降水、水运、水能的影响,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课堂检测
1.下列对我国地形的之”最“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B.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C.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有最大的沙漠
D.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2. 我国各地形区的“美誉”正确的是 ( )
A.四川盆地—“聚宝盆”
B.柴达木盆地—“天府之国”
C.东北平原—“北大仓”
D.华北平原——“鱼米之乡”
3.将下列盆地与特征连线
4.山区不包括的地形类型 ( )
A.平原 B.崎岖的高原
C.山地 D.丘陵
5. 我国地形特征及影响正确的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交通建设
C.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东流,增加东部降水
D.在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适于水力开发
认真读题,当堂完成
课堂小结
让知识更形象,让记忆更系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阅读,指认并记忆,活动探究一 ,活动探究二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人文地理)下册第一框 复杂多样的地形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5课 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导入,知识梳理,材料分析,自主探究,小试牛刀,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