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课 西北地区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课题
草原风情
单元
六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初步了解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当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之间的关系。
2.体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体验牧民因地制宜的生产生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当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之间的关系。
重点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
难点
自然条件对蒙古族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内蒙古草原风光》
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
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
寻找草原:出示内蒙古在中国位置
结合图片,提出问题:内蒙古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小结:1.内蒙古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2.降水量几乎都在400毫米以下,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追问:内蒙古地区都适合牧草的生长吗?为什么?你觉得牧草主要生长在哪里?
小结: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较丰富,水草丰美,越往西降水越少,越不利于牧草生长,甚至出现了大面积的沙漠。
提出问题:内蒙古的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哪类农业?
二、独特的生活方式
追问: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出示组图《草原风情》及视频《赛马》
小结:
衣: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于抵御风寒──草原
食:奶茶和肉类──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饲养牛羊──草原
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
行:马,勒勒车──便于游牧生活──草原
承转:现在,草原上的人们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展示:草原上的今天
承转:草原上的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巨大变化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提出问题:
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低见牛羊”,你认为如今内蒙古草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你有什么良策帮助牧民治理草原退化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内蒙古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小组合作探究: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点。
小组充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回答:畜牧业
合作探究: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内蒙古草原区人们的生活习俗。
学生搜集资料,体验草原上人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草原上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通过读图,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让学生感受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爱国豪情。
通过探讨学生能够感悟和理解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课堂小结
板书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779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新知拓展(一),新知拓展(二),新知拓展(三),新知拓展(四),新知拓展(五),新知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778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课 山川秀美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新知拓展,新知讲解,新知探究(一),展示正确答案,新知探究(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1138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第2课时教案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找邻居,说简称,记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