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展开课程标准
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学目标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起因,知道维新变法运动所起到的启蒙作用。
知道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1896年,谭嗣同 《感事诗》
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满腔悲愤,忧心忡忡……
《感事诗》中的“事”指的的什么事?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马关条约》的
签订,中华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中国
人就要沦为亡国奴了。
解读引言和标题:维新、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区别。
活动环节
序幕——公车上书
由于古代读书人进京参加科举要由公家用车接送,所以“公车”成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有为等是举人,这次上书也就称为“公车上书”。
阅读书本第102页和第103页第1段,完成各个历史要素。
背景、时间、领导人、主要内容、结果、影响等。
发展——维新思想的宣传
“公车上书”失败,康有为认为,欲实行变法维新,必先”合群“以开风气,即结成团体,扩大维新思想的宣传。阅读书本第103页,结合图册第79页,用实例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哪些活动宣传维新思想。
1.立学会
定期集会讲演,议论时政,
宣传维新变法。
2.办报刊
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
在《时务报》上发表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梁启超
在《国闻报》上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
他特别强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他认为,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由弱转强,这样才符
合进化的规律,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3.建学堂
万木草堂(康有为)
时务学堂(谭嗣同)
京师大学堂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
影响:启发民智、制造舆论
传播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维新变法新局面形成
三、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形势迫在眉睫,再不变法,国亡民危!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1898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所以这次变法又被成为“戊戌变法”。
资料1 变法的主要措施
资料2 康有为认为,日本能够强走起来,是因为它实行了君主立宪。中国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实现富强,不能只在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学习西万,曲颁像日本那样,在政治上也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小结: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他们有没有相同点?如有,你知道是什么吗?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四、失败——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五、影响和启示
1、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它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的前奏。
启示: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不能救中国,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
课堂训练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国闻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
2、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D. 训练新式军队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 光绪帝宣布变法
C. 是一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 又称“百日维新”
课堂总结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3.向贫困宣战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15906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向贫困宣战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5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四课 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9886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 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四课 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a>,共4页。
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下册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1001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a>,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