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一课一练
展开1.在俄国历史上,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者是( )
A. 亚历山大二世 B. 彼得一世 C. 路易十六 D. 伊凡四世
【答案】A
【解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故A正确。BCD.彼得一世、路易十六、伊凡四世均与“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者”不符,故排除BCD。故选A。
2.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这主要是因为他( )
A. 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B. 改变了俄国人的生活方式
C. 取得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
D. 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答案】D
【解析】A.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故排除A。BC.这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通过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解放黑人奴隶的共同意义是( )
A. 维护了专制统治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赢得了国家独立D. 消除了国内的种族歧视
【答案】B
【解析】A.美国解放黑人奴隶是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进而维护国家统一,无专制统治。故排除A。B.据所学知,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都解放了劳动力,推动了文明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B符合题意。C.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故排除C。D.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后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依然存在,并未彻底消灭,故排除D。故选B。
4.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
A. 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 保留了农奴制度
C. 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 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A.材料指的是播下启蒙的种子,与彼得一世改革手段专横之间无联系,故A错误。B.“启蒙的种子”指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事物,与农奴制度无关,故B错误。C.材料“播下启蒙的种子”指的是彼得一世的改革的重要意义,彼得一世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故C正确。D“启蒙的种子”指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事物,与强化中央集权无关,故D错误。故选C。
5.有关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B. 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C. 都宣布废除农奴制度D.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A.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沙皇主持之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故A项正确。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并不是缓和阶级矛盾,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故B项错误。C.1861年改革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废除农奴制度,故C项错误。D.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A。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出现的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
A. 德国的未来完全掌握在人民手中
B. 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D.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一些旧制度
【答案】D
【解析】A.与材料中“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不符,故排除A。B.材料中“普鲁士军盔”代表统一后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不是军队统治,故B排除。C.题意表述是德国统一后出现的政治情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根据所学,“普鲁士军盔”代表统一后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不是军队统治,而“德国民众在帽子下面”说明德国的政治受到传统军国主义因素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D。
7.充分暴露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国内矛盾,促使俄国沙皇决心改革的事件是( )
A. 俄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B. 俄国远远落后于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C. 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D.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失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改革的背景。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的结果,俄国从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战争加深了俄国国内危机,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进行农奴制改革。故选D
8.下列对俄国废除农奴制说法正确的有( )
①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③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④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①②③④,故选A。
9.1862年的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
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民
④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彻底解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知识。农民得付出高额的赎金,才能得到一块地,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1831年某天,美国南方新奥尔良城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年他当选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抱负。
(1)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至少两点,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结合材料,说说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什么障碍?
(3)俄国通过改革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美国通过战争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人说改革好,有人说战争好,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
(2)林肯。黑人奴隶制。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俄国实行农奴制的原因,要求具备解读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依次概括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
(2)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答问题的能力。其中的人物,由材料“……美国南方新奥尔良城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年他当选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抱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林肯通过领导美国内战,最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故人物是林肯。黑人奴隶制的废除,使得资本主义发展获得自由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透过历史现象概括历史结论的能力。改革和战争,是由各国国情决定,对其评价主要看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初中历史与社会美国的诞生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a href="/lssh/tb_c950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美国的诞生达标测试</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9503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课 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训练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lssh/tb_c9502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课时作业</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明清时期文学的主流表现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