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春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春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
    2024春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复习题,共8页。
    【A基础培优练】
    时间:40分钟 总分:54分
    (知识点1:人口分布及其特点。知识点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文明历史悠久
    B.②地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C.③地为高原,夏季凉爽
    D.④地气候湿冷
    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湿热B.⑥—干热
    C.⑦—干旱D.⑧—高寒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①②分别位于东亚和南亚,是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③④分别位于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⑤位于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⑥位于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湿热;⑦位于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是其主要特征;⑧位于青藏高原,高寒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知识点1]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例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显示( )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千米2的地区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例也越大
    4.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300人/千米2的区域。第4题,K地区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大,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也较小,应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知识点1、2](2023年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调研考试)人口密度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示意2001—2020年我国全国、东部、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率(正值表示人口密度增大,负值表示人口密度减小)。读图,完成第5~7题。
    5.2001—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的自然增长B.人口的机械增长
    C.经济的持续发展D.医疗条件的改善
    6.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年变化率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经济
    C.地形D.政策
    7.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会导致( )
    A.迁入人口数量增加B.幼儿和养老产业扩大
    C.人口年龄结构改变D.劳动力成本下降
    【答案】5.A 6.B 7.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20年间我国人口密度趋于增大,直接原因是人口数量增加,而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A项正确。第6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增速最大,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年变化率最高,B项正确。第7题,在我国人口正向自然增长的前提下,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趋于减小的主要原因为人口负向机械增长,青壮年减少,老龄人口增多,故会改变人口年龄结构,C项正确。
    [知识点1、2](2021年江苏连云港期中)人口分布受地形因素(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下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图中显示( )
    A.海拔8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
    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
    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
    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
    9.海拔1 0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较适宜 ②土壤较为肥沃 ③交通较为便利 ④经济较为发达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8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并没有都超过300万,A项错误;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多,B项错误;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C项正确;人口数量总体上随坡度增大呈下降趋势,随海拔和起伏度则先变大后变小,D项错误。第9题,贵州纬度较低,海拔1 000~1 400米的区域气候较适宜,①正确;土壤是否肥沃、交通是否便利与海拔关系不大,②③错误;经济较为发达,可以吸引人口迁入,④正确。
    [知识点1](2022年河北唐山期末)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人口总数为14.4亿人,较第六次普查,人口总量增长了约1亿;分区域看人口所占比重,东部地区上升2.15%,中部地区下降0.79%,西部地区上升0.22%,东北地区下降1.20%;从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依据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推测,新增加的1亿人口( )
    A.全部是0~10岁儿童B.二胎占比有所增加
    C.来源于东、西部地区D.以60岁及以上为主
    1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说明东部较其他地区( )
    A.人口出生率高B.医疗技术好
    C.户籍政策灵活D.就业机会多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我国从2016年起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所以与第六次人口全国普查(2010年)相比,二胎占比有所增长,B项正确。第11题,东部地区是属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人口迁移的拉力作用强,人口比重上升,D项正确。
    [知识点1、2](2023年山东济南月考)乌江上游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核心部位,经济及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积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积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直线(见图甲中绝对均衡线)。图甲为贵州乌江上游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图乙为人口数量随海拔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

    甲 乙
    12.乌江上游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说明该地区( )
    A.高人口密度区为人口主要承载区
    B.人口分布不均衡
    C.面积与人口数量匹配均衡
    D.人口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3.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 400米的区域,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地形相对平坦B.热量充足
    C.水源充足D.土壤厚度大
    【答案】12.B 13.A
    【解析】第12题,读图甲可知,乌江上游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距离绝对均衡线较远,说明该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B项正确。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贵州乌江上游喀斯特地貌显著,海拔低处峡高、谷深、坡陡,导致海拔低处平地面积少,而高原面上地平坡缓,导致土地面积集中于中海拔地区,A项正确。
    [知识点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第14~15题。
    14.影响图中乙地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资源D.矿产资源
    15.图中甲地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
    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答案】14.C 15.A
    【解析】第14题,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第15题,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知识点1、2](2023年山东济南月考)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辽宁省,总人口性别比(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正常范围为102~107)由2010年的102.54下降为2020年的99.70,远低于同期全国总人口性别比的105.07,成为我国人口性别比洼地。该省人口持续减少,10年间人口减少115万,年平均增长率为-0.27%。下图为辽宁省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造成该省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加剧B.产业结构单一
    C.环境承载力下降D.经济增长缓慢
    17.推测该省总人口性别比下降且成为洼地的因素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B.产业优化
    C.就业观念D.经济水平
    18.应对该省人口现状采取的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A.限制人口外迁B.完善养老设施
    C.调整产业结构D.放宽落户政策
    【答案】16.BD 17.BCD 18.CD
    【解析】第16题,由材料可知,该省10年间人口减少115万,年平均增长率为-0.27%,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人口外迁,人口负增长,B、D项正确。第17题,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性别比下降关系不大,A项错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工业比重下降,女性就业人数增加,女性迁入人口增加,性别比下降,B项正确;就业观念转变,使得一些工作不一定必须需要男性工人,女性工人增加,女性迁入人口增加,C项正确;经济水平衰退,使得男性工人流失较多,性别比下降,D项正确。第18题,为了应对该省人口现状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回流,放宽落户政策,吸引人口迁入,C、D项正确;限制人口外迁,不符合我国人口流动政策,A项错误;完善养老设施对人口吸引较小,B项错误。
    【B素养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年河北秦皇岛月考)西藏自治区的“一江两河”地区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和拉萨河中部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选项中人口聚居地面积最大的是( )
    A.3 500~3 599米B.3 600~3 699米
    C.3 700~3 799米D.3 800~3 899米
    2.“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高低B.气温高低
    C.植被多少D.降水多少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区域人口总数为区域聚居地面积和人口密度的乘积,区域聚居地面积=区域人口总数÷人口密度。通过计算可知,3 500~3 599米人口聚居地面积约为1 000平方千米;3 600~3 699米人口聚居地面积约为925平方千米;3 700~3799米人口聚居地面积约为1 000平方千米;3 800~3 899米人口聚居地面积约为2 600平方千米,D项正确。第2题,区域内人口分布多少,受地势、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多种因素影响,但地势高低和起伏状况决定了其他要素的形成,所以“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低,A项正确。
    二、综合题
    3.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试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试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3)简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
    (2)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3)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下列平原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后作业题,共7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