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7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前预习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永久性,定居地,国内人口迁移,北美洲和大洋洲,劳务输出,内地和边疆,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就业机会较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2.国际人口迁移(1)人口流向及变化。
巧归纳: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想一想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吗?为什么?【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并不都是往发达国家迁移。20世纪70年代,西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石油收入大增,由于缺乏劳动力,西亚等产油国吸引了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大批外籍工人迁入,这属于发展中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
新视点:我国的“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1)民工潮: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大量农民工涌向东部沿海城市,引发“民工潮”。(2)民工荒: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乡镇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民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引发“民工荒”。
想一想2:人口迁入地只有拉力因素而没有推力因素吗?【答案】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一般来说,迁入地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迁出地推力因素大于拉力因素。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环境质量好、科技教育先进等是拉力因素,生活压力大则是推力因素。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名旅客的谈话,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游览世博园。”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D.丁说:“我去上海采购。”【答案】B
【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形式。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采购,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改变;而乙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属于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下列地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A.欧洲B.拉丁美洲C.西亚和北非D.北美【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西亚和北非由于石油的开采,成为人口迁入地区。北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资源C.经济收入D.国家政策【答案】C【解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故吸引了大量民工迁入,这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4.成都被称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居城市,因此每年都有很多退休老人迁居成都。影响退休老人迁居成都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B.社会文化C.政治D.经济【答案】A【解析】退休人口迁居成都,主要是因为成都纬度低,气候温暖且湿润,自然环境优越,适宜生活, A项正确。
5.历史上,李姓人口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得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分布较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C.政治D.社会文化【答案】B【解析】历史上,李姓人口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019年7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美墨边境第三国移民避难申请资格。这意味着抵达美墨边境的绝大多数中美洲移民将无法申请避难。此外,美国政府14日还启动非法移民“清退”行动,抓捕并驱逐部分非法移民。尽管美国公布的新规定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移民,但是受影响最大的是来自中美洲国家的移民,也包括少部分来自非洲、古巴和海地的移民。
(1)15世纪发现“新大陆”后,到达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哪两个大洲?【答案】一类移民来自欧洲,另一类移民来自非洲。(2)材料中提到的中美洲国家始终是人口迁出地吗?【答案】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国际人口迁入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为国际人口迁出地。(3)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地,现今,其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欧洲移民逐渐减少,拉丁美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大大增加。
【情境探究2】“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下图示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1)1949—1986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从东部和中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二是从东部和中部地区流向东北地区。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20世纪80年代后的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人口迁入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3)“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类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答案】“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民工潮”是自发的。
1.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国内行政区界线的人口迁移为国内人口迁移。如右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从A1到B2、从B2到C1常被称为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从C1到C2是在区域内流动,常被称为人口流动。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考向1:人口迁移的判断]1.(2022年重庆长寿期末)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下列情形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暑假外出旅游B.出省务工10年C.长期在国外留学D.某国接收他国难民【答案】A【解析】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暑假外出旅游,很快就会回到原本居住地,所以人口居住地没有发生长期或永久的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 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2022年广东湛江期末)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从农村到城市B.从第二产业到第一产业C.从平原到山区D.从南部省区到北部省区【答案】A【解析】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从农村迁往城市,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山区迁往平原地区,从北部省区迁往南部省区,A项正确。
[考向2:国际人口迁移]
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图中箭头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读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流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北美洲的三大移民来源是亚洲、欧洲、南美洲,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A项说法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民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B项说法正确;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欧洲南部和中部地区, C项说法错误;人口流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D项说法正确。第4题,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考向3:国内人口迁移](2023年广东茂名期末联考)某村总人口为125人,人均耕地1.2亩,水田、旱地各0.6亩。下表为某校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关于该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表。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村最可能位于( )A.湖南省B.安徽省C.河北省D.贵州省6.该村外出务工的男性与女性分别主要从事的工种最可能是( )A.餐饮服务,交通运输B.外企管理,家政服务C.软件开发,工程承包D.建筑施工,服装制造【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江苏,则该村最可能位于江苏周边的省份,安徽省紧邻江苏省,B项正确。第6题,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学历主要是初中及以下,学历较低,多从事体力劳动,最可能男性从事建筑施工,女性从事服装制造,D项正确。
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我家祖籍是山东,清代同治年间来到东北地区开垦田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是我爷爷就带着全家来到长江三峡一个尚未开垦的山区。听妈妈说,她和爸爸相遇在1968年,当时她是来自上海的“上山下乡”知青,后来便有了我。虽家境贫寒,我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2000年春,我们全家在“三峡移民潮”中搬迁到江苏盐城,开始了他乡的新生活。第二年秋天,我如愿以偿地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年。2005年,我又在异乡——广东深圳,开始了全新的教学生涯,伴随我的还有与我风雨同行的女友,一位来自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女孩。
(1)小马老师的家庭从山东→东北地区→长江三峡,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答案】经济;战争。(2)和小马老师的妈妈一样,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乡村返回城市,这是受哪种因素影响?【答案】国家政策。(3)小马老师全家搬迁到江苏盐城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什么?【答案】生态环境。(4)小马老师和女友南下深圳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答案】经济。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迁入地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迁出地拉力因素小于推力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总结如下。
[考向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23年四川眉山开学考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我国划定了14个贫困片区,人口流动是影响贫困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流动活跃区指人口流入或流出量绝对值较大的区域。下图为某年我国14个贫困片区人口流动情况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该年人口流动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入最活跃的区域为漠桂黔石漠化区B.人口流出最活跃的区域为武陵山区C.人口流出最活跃的区域为大别山区D.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区域为新疆南疆三地州
2.下列关于该年贫困片区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A.大别山区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近,流出现象明显,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B.罗霄山区经济较落后,人口流出量大,劳动力流失多,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C.乌蒙山区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流入,利于区域第二产业发展D.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人口回流,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大别山区流出量的绝对值最大,人口流出最活跃,C项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罗霄山区经济落后,人口易外流,人口外流造成劳动力流失,但在一定程度缓解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改善,B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和全国最长寿的地区(平均寿命80岁)。三亚市别称鹿城,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据此完成第3~4题。3.春节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海南三亚,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4.近年来,迁入海南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因素B.历史因素C.政治因素D.宗教习俗【答案】3.D 4.A【解析】第3题,人口迁移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居住地发生变更,二是时间跨度一般在1年以上,三是跨过了行政区界线。春节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海南三亚,只是短时间旅游,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第4题,海南纬度低,冬季温暖,空气清新,环境质量好,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A项正确。
[考向2: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第5~6题。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误;无法判断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故D项错误。第6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其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13页 探索政策因素。山西人口大量减少,人口迁入地区的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分布更加分散;全国人口分布趋向于均衡。
教材第14页 思考1.主要迁出地有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的东亚、南亚等;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2.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为总趋势,包括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劳务输出、发展中国家的难民迁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才移民等。3.经济发达的大国为接纳移民的主要国家;美国一直是最大移民接纳国,其次是德国;2015年位居第三、第四的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5年后两国位置互换;2015年和2020年位居第五的都是英国。
教材第15页 活动历史上引发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战争、政局变动、自然灾害、边疆开发等。教材第17页 思考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有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文化教育发达、医疗条件良好、政治安定、生态环境良好等;影响人口迁出的因素有就业机会较少,经济收入较低、文化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战乱、生态环境恶化等。
教材第19页 思考1.原居住地生态脆弱,不适宜居住,恶劣的自然环境存在可能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隐患,或者正在发生着某种生态问题,所以要将该地区人口迁移至适宜居住的异地安置,即生态移民。2.迁出区要尽快进行生态修复,还原自然环境;迁入区需要解决移民安置就业问题,发展经济,促进迁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教材第20页 作业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体现了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迁移规模加大等特点。2.主要影响因素有战争、饥荒、瘟疫和政策。3.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无统一答案)
人口流动调查(1)通过对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数量调查,了解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变化。(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3)通过调查所在省区人口流动特征,了解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二 右图为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方向示意图,图中箭头粗细代表流动规模大小。
[思考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答案】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答案】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答案】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带来一些城镇化问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本概念,不是是人口流动,随堂练习,国际人口迁移,二组家族访谈组,国内人口迁移,战争自然灾害,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成果展示思维导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背景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在家学习攻略,自然因素土壤,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展,文化传统因素,民族和政治因素,随堂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