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件(27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城镇建设,土地景观,空间集聚,空间地域,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逆城市化,名古屋,老龄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一、城镇化的概念1.内涵
[小提醒]注意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城镇
三、城镇化的利弊1.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想一想1:为什么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答案】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数量已超过了发达国家,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城镇人口数量大不代表城镇化水平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小归纳:郊区城镇化和逆城市化(1)郊区城镇化: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2)逆城市化:城市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逆城市化不是城镇化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趋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
小科普:城市“空心化”城市“空心化”指在一些大都市,由于都心地带(相当于中国的特大城市建成区)经济承载量过大而造成人均基础设施费用过高、人均生活费用过高、商务费用过高、闲暇时间损失过高等弊端,使一部分都心居民、机构和企业逃离都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经济资源的浪费。
想一想2:下面两幅图反映出的城镇化问题分别是什么?
【答案】“龟车赛跑”反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看海”反映城市地面硬化、积水问题。
1.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指标是( )A.城镇人口规模B.城镇用地规模C.城镇人口比重D.城镇GDP总量【答案】C【解析】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表现是( )A.起步早,发展慢B.起步晚,发展快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答案】B【解析】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表现:城镇化起步晚,发展快,城镇化水平低;乡村人口向城镇移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 991 162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 787 562人,占36.11%。据此完成第3~4题。3.目前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是(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无法判断
4.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城镇化所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镇化水平高,城镇人口增长趋缓B.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增长缓慢C.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速度加快D.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答案】3.B 4.C【解析】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期阶段,此阶段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大。
5.个别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难以见到“蓝天碧水”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横流D.城市工业生产及交通排放出废气(尾气)造成大气污染,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污染【答案】D
【解析】部分城市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如城市工业生产及交通排放出废气(尾气)造成大气污染,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污染,导致“蓝天碧水”在城市中很难见到。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当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时,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以及该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答案】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答案】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两类特殊的城镇化(1)虚假城镇化。①概念: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镇化、超前城镇化。②特征及影响:城镇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③典型地区: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如巴西。
(2)滞后城镇化。①概念: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②特征及影响: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镇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③典型地区: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考向1:城镇化的内涵和标志]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2题。
1.表格显示的现象中,不能直接反映城镇化进程的是( )A.甲B.乙C.丙D.丁2.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表中甲表示城镇数目增多,能反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丙表示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丁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三者都能直接反映城镇化进程。工业总产值变化不能直接反映城镇化进程。第2题,读表可知,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城镇人口和城镇人口比重升高很快,因此最有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促进了城镇化,C项正确。
[考向2:世界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读1950—2010年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知( )A.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发达国家的少B.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速度逐渐放缓C.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D.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4.图示城镇化发展期间( )A.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逐渐降低B.发达国家的城市规模有所缩减C.发展中国家非农业人口数量增加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就业压力减小【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970年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少,1970年后反超,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呈直线式上升,速度快且无放缓的趋势,B项错误;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比发展中国家高,但速度比发展中国家慢,C项错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所以增长速度较慢,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不会逐渐降低,A项错误;发达国家的城市规模不会因城镇化水平高而有所缩减,B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发展中国家非农业人口数量增加,C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就业压力增大,D项错误。
[考向3: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1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右图示意2012—2018年山东、江苏、四川及全国城镇化水平变化。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中示意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是( )A.甲B.乙C.丙D.丁6.城镇化的推进( )①减少了对自然界的干扰 ②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 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④造成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2018年山东省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知乙是全国平均水平,丙是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江苏属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比内陆四川高,可知甲代表江苏省,丁代表四川省,故A项正确。第6题,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会加大资源的开发,加剧了对自然界的干扰,故①错误;城镇化促进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故②正确;城镇化的推进会吸引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故③正确;城镇化的发展,会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升高,故④错误。
材料一 生态城市模式下,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城市病”诊断书》。
(1)图中“城市病”有哪些表现?【答案】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堵、资源短缺。
(2)分析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答案】城镇化速度快,城镇规模过大,与经济发展不协调。(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答案】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1.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城镇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及治理措施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①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和产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②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③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④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城市的“五岛”效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的“五岛” 效应。(1)“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2)“热岛”——市区气温比郊区高。(3)“干岛”——白天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含量低于郊区。(4)“湿岛”——夜晚市区近地面的水汽含量高于郊区。(5)“雨岛”——市区局地气流辐合上升,降水量多于郊区。
[考向1: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长白岛是沈阳市在浑河上建成的人居岛。经过治理,昔日的臭水沟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颗耀眼的城市“水上明珠”。岛上环境优美,各类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小岛和深入水中的半岛是居民的亲水平台。下图示意长白岛地区昔日和如今景观对比。据此完成第1~2题。
1.长白岛地区景观的变迁可体现( )A.城市道路立体化B.第二产业水平高C.服务业比重下降D.城镇化水平提高2.目前长白岛地区已成为沈阳市宜居生活区,这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A.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B.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C.通过修建设施、增加绿化,改善居住环境D.导致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
【答案】1.D 2.C【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经过治理,长白岛从昔日的臭水沟成为一颗耀眼的城市“水上明珠”,这种景观的变迁,意味着郊区城镇化,可体现城镇化水平提高,D项正确。第2题,目前长白岛地区已成为沈阳市宜居生活区,这说明城镇化过程中通过修建设施、增加绿化,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C项正确。
[考向2:城镇化对人文环境的影响](2023年山东济南开学摸底测试)广州市人民南路为历史风貌街区,1987年该路段建成全国第一条城市高架路。建成后,沿线居民对高架路带来的噪音、遮阳、污染等问题意见很大。在最新规划中,市政府准备对此高架路进行整治。下图为人民南路高架路所在街区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高架路建成之初,广州市人民路直接被改变的是( )A.建筑密度B.街区尺度C.用地功能D.房屋风格4.从长远来看,该路段高架路最合理的整治方式为( )A.搭建隔音棚B.修建公园C.改为步行街D.整体拆除【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由图,高架路建设在原有城市道路之上,占据了街道空间,高架路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缩小,直接影响建筑密度,A项正确。第4题,整体拆除可以解决噪音,污染,遮阳的问题,也有利于保护古建筑。从长远来看,理顺片区交通的前提下,整体拆除最为合理,D项正确。
[考向3:城市问题的解决措施](2022年四川成都期末)2021年7月14-16日,成都出现2021年入汛以来最强的降雨天气。受强降水影响,成都市区内涝严重,出现“城内看海”的现象。专家指出,路面硬化是导致成都市区内涝严重的重要原因。据此完成第5~6题。5.路面硬化导致成都市区内涝严重,主要是因为路面硬化后( )A.暴雨数量增多B.地表径流减少C.地下径流增多D.雨水下渗减弱
6.为缓解“城内看海”现象,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①硬化河床堤坝 ②改造排水设施 ③铺设透水路面 ④营造湿地公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 路面硬化最直接的结果是使下渗减弱,造成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从而导致市区内涝,D项正确,B、C项错误;路面硬化对降水基本没有影响,A项错误。第6题, 缓解城市内涝的直接方式就是减少城区地表径流量。改造排水设施、铺设透水路面和营造湿地公园都能起到减少城区地表径流的作用,②③④正确。硬化河床堤坝对缓解城市内涝作用不大,①错误。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47页 探索城镇化。深圳快速城镇化受经济发展、政策、产业引进、人口迁入等因素共同影响。教材第48页 思考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教材第49页 思考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目前水平高、速度放缓;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目前水平低、速度快。
教材第51页 活动1.发达国家城镇化开始早,目前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放缓;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开始晚,目前水平低、速度快;中国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城镇化快速发展,之前水平低于发展中国家均值,而后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均值。2.城镇化都经历初期起步,中期快速发展,成熟期速度放缓、稳步变化的过程。
教材第51页 思考1.成都市整体上向外扩张,不同时期扩张的方向、速度有差异。2.成都市扩张后,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及周边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周边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成都市发展后,其经济、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和传播。教材第52页 思考产生环境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
教材第52页 思考略。教材第54页 思考1.大城镇少,小城镇多;分布均匀;城镇化水平高。2.产业发展、社会资源均衡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没有出现过分集中的局面,人口迁移流向呈多向性;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推进。
教材第54~55页 作业题1.(1)我国城市群沿海多、内陆少,东部多、西部少,集中分布在高速铁路线交会地带。(2)当今经济的主体是第二、第三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主要依托城市而存在,所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群多;城市群需要高速铁路网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高速铁路网密集地带,城市群也多。2.大城市数目少、小城市数目多,这是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一等级城市数目持续增加,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扩张。
探究城市的“多岛效应”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浊岛”等。
[探究活动]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在夏季午后气温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 风自郊区吹向市区(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某同学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以此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是否合理?请判断并简要说明依据。【答案】合理。如生态林位置处于城市环流范围之内,由郊区流向市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改善大气质量。
(3)试解释城市被称为“浊岛”的原因。【答案】城市居民燃烧矿物燃料排出烟尘,工矿企业排放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这些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导致大气能见度较低,晴天少。
(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以下基本研究思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pptx、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精品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完美版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