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后限时训练(23份)
2024春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综合检测卷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共9页。
第一章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23年6月浙江选考)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表1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2题。表1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 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2.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 B.乙—安徽C.丙—浙江 D.丁—吉林【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省际产业转移增加,省区之间发展差距减小,是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第2题,四个省区中浙江经济最发达,需劳动力最多,人口净流入人口最多,对应乙;新疆地广人稀,石油资源丰富,由于资源开发,成为人口净迁入区,人口流入量规模较少,对应丙;安徽为人口大省,经济欠发达,为四个省中,人口流出规模最大的,对应甲;吉林位于东北地区,重工业衰落,为人口净迁出区,迁出规模较小,对应丁。(2022年广东江门月考)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据此完成第3~4题。3.我国放开“三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口死亡率增加 B.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降低C.我国人口外迁较多 D.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4.在此政策影响下,预计2040年以后,我国可能出现( )A.升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家庭养老负担加重C.劳动力人口减速放慢 D.外籍人口将大量增加【答案】3.D 4.C【解析】第3题,我国放开“三孩”政策的目的是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因此D项正确。第4题,“三孩”政策实施后将会出现生育高峰,2040年以后升学和就业压力将会增大,A项错误;老龄化问题会得到缓解,家庭养老负担会缓和,B项错误;出生率将会提高,劳动力人口减速会放慢,C项正确;“三孩”政策并不会影响外籍人口迁入,D项错误。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读某年份重庆市部分区域的面积与常住人口表(表2),完成第5~6题。表25.在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四区中,人口最稠密的区域是( )A.渝中区 B.沙坪坝区C.九龙坡区 D.北碚区6.对现代社会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B.开发时间长短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D.人口素质高低【答案】5.A 6.C【解析】第5题,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经计算可得,渝中区约为2.82万人/千米2,沙坪坝区约为0.29万人/千米2,九龙坡区约为0.28万人/千米2,北碚区约为0.10万人/千米2,人口密度最大的为渝中区。第6题,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其主要制约因素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社会,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其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即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图1)、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和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图3),完成第7~8题。图1 图2 图37.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西部高原地区 B.大陆内部地区C.大自流盆地 D.东南沿海地区8.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候因素 B.交通因素C.开发历史 D.矿产分布【答案】7.D 8.D【解析】第7题,从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8题,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绝大部分为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加上临海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这里,故人口较稠密。与图中其他地区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2021年陕西汉中期末)截至2019年12月,叙利亚内战已导致46.5万人丧生,四分之三的叙利亚人(约1 35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500万叙利亚人出逃沦为难民,进而引发了欧洲难民危机。约旦虽然全国人口只有600万,当地政府却已接纳50万叙利亚难民。据此完成第9~10题。9.影响叙利亚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10.促成叙利亚难民向约旦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答案】9.A 10.C【解析】第9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所以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项正确。第10题,由材料“约旦……政府却已接纳50万叙利亚难民”可知,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政策扶持,C项正确。(2023年海南天一联考)目前我国常住人口超过1亿的省级行政区为广东省和山东省。表3为两省基本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1~12题。表311.与山东省相比,广东省( )A.人口规模较小 B.省外迁入人口量较少 C.人地矛盾更尖锐 D.人口增长较慢12.要缓解山东省的人口压力,应该( )A.引导人口大量外迁 B.大幅扩张耕地面积C.加强矿产资源开发 D.提升人口文化素养【答案】11.C 12.D【解析】第11题,读表可知,广东省人口多,但是耕地面积较小,因此人地矛盾更尖锐,故C项正确。第12题,提升人口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增加人口承载力,减轻人口压力,故D项正确。图4示意2017年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来源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的32.38%来自这些城市。据此完成第13~14题。13.从图中可以看出( )A.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单一 B.人口来源地都集中在大城市 C.吸引人群应以中老年为主 D.该现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14.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优美 B.城市人口众多C.经济发展迅速 D.文化底蕴深厚【答案】13.D 14.C【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很多,A项错误;人口来源地既有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湛江、茂名等中小城市,B项错误;人口迁入深圳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就业机会,吸引人群以青壮年为主,C项错误;人口迁移发生在国内城市之间,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项正确。第14题,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高,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的环境人口容量。随着上海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487.09万人,超过了估算的环境人口容量。读上海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表(表4),完成第15~16题。表4图415.按照表中数据的增长速度,估算的上海市2020年综合最大环境人口容量达到实际中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约需要( )A.70年 B.75年C.80年 D.85年16.根据表中信息,今后提高上海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④限制高消费,适当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5.D 16.B【解析】第15题,从表中数据可知,上海市综合最大环境人口容量的增长速度大约是每10年增长65万人,据此计算可知,从估算的上海市2020年综合最大环境人口容量1 935万人增加到实际中2020年的常住人口2 487.09万人,大约需要85年。第16题,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应开源节流,②正确;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③正确;控制人口增长可以降低环境的压力,但不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①错误;降低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虽然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但会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错误。(2022年湖南部分市区联考)受生活成本和工作负担等因素影响,在一线城市接纳众多外来人口的同时,也不断出现“逃离北上广深”的现象。图5示意2020年“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工作地点的选择情况。据此完成第17~18题。图517.“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可能主要考虑( )①产业发展水平 ②对外交通条件 ③与家乡之间的距离 ④与一线城市的距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8.厦门虽然环境优美,但吸引的“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较少,主要是因为厦门( )A.地理位置偏僻 B.自然灾害较多C.经济规模较小 D.基础设施落后【答案】7.A 18.C【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选择的城市多为二、三线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能够在此找到合适的工作,①正确;我国交通事业已经有了很大飞跃,大部分地区对外交通条件都比较优越,②不是主要因素;很多人会出于探亲方便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在离家乡较近的省会城市而不是一线城市工作,③正确;虽然排名前几位的迁入城市均离一线城市较近,如东莞、苏州、佛山,但这不是该类人口流入这些地区的主要原因,流入这些地区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当地产业发展水平较高,④错误。第18题,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较好;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小;厦门经济发展快,环境优美,城市基础设施不可能落后;与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及省会相比,厦门城市规模小,经济体量相对有限,C项正确。(2023年陕西咸阳月考)2022年8月,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对发掘老年人力资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全社会已充分意识到老年群体中蕴含着丰富潜能和广阔市场,促进低龄老年(60~69岁)人口再就业已经从理念转化为实际探索。据此完成第19~20题。19.以下最适合低龄老年人口再就业的职业是( )A.会计师 B.档案员C.工程师 D.推销员20.低龄老年人口再就业( )①有利于促进老年群体“银发红利”的实现 ②会降低全年龄群体就业市场的活跃度 ③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④会削弱中华民族“老有所养”的优良文化传统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③【答案】19.B 20.D【解析】第19题,低龄老年人由于年龄相对较大,体力和精力有限,因此不适合做过多消耗体力和精力的相关工作,档案员工作内容较简单、轻松,比较适合低龄老年人再就业,B项正确。第2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可以满足老年人一部分的经济需求,利于促进老年群体“银发红利”的实现,①正确;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为社会增加了劳动力,同时也减轻了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③正确;低龄老年人口再就业并不会降低全年龄群体就业市场的活跃度,②错误;低龄老年人口再就业可以增加这部分老年人的价值获得感,减少对子女的依赖,但并不会削弱中华民族“老有所养”的优良文化传统,④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2013—2018年贵阳市人口增长情况表(表5)。表5材料二 图6示意某年份贵阳市常住外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占比。图6(1)描述贵阳市2013年以来人口增长变化特点。(4分)(2)贵阳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可能给贵阳市带来哪些影响?(4分)(3)贵阳市常住外来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4分)(4)调查发现,贵阳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贵阳市人口流入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___。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5)人口流动及迁移(迁入)对贵阳市有何影响?(4分)【答案】(1)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先下降后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先慢后快;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先快后慢。(2)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青壮年负担重。(3)务工经商 经济(4)夏季 原因: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气候较凉爽,适宜夏季避暑。(5)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会加剧贵阳市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增加贵阳市的就业压力。22.(2022年广东茂名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我国计划通过制定相关移民法律将潜在移民分成若干类别,如熟练工人、工作移民和投资移民等。材料二 美国人口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新出生人口的自然增长,同时也有国际移民的因素。从2001年以来,每年大约有近88.4万外国人移民美国,每26秒就有一名新移民踏上美国领土。图7示意美国人口及各类消费品占全球的比重。图7(1)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4分)(2)结合我国国情,说明我国通过移民法律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4分)(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入国,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有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试运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8分)【答案】(1)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2)有利于我国合理引进人才;降低国内环境压力。(3)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美国教育产业发达,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美国老年人口较多,劳动力相对短缺;等等。(4)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数量呈正相关,而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人口基数大的特点若再与人口快速增长相结合,必然会出现庞大的人口增长总量;若再与高消费水平相结合,会给美国和全球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小。省(区)流入人口/万人流入率/%流出人口/万人流出率/%甲155.12.51 152.118.9乙1 618.725.1236.23.7丙339.113.160.32.3丁100.24.2241.410.0项目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面积/km223396431751常住人口/万人64.95113.39118.6978.62省区2022年人口数量/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省域面积/km2耕地面积/hm22010年2020年广东省12 656.807.798.93179 7253 147 374.62山东省10 162.797.157.19155 8006 461 867.80项目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环境人口容量/万人1 535.951 705.681 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环境人口容量/万人1 460.991 543.031 596.84综合最大环境人口容量/万人1 8701 9352 000年份人口数量/万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2013452.210.74.95.87.82015462.210.25.05.29.32018488.213.14.58.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