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展开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名句,熟读课文并背诵。
2.学习移步换景、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自然之美,陶冶审美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方法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意。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逼真。
3.感悟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小石潭”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发现的胜景之一,点明了地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和文体。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代表作有《三戒》捕蛇者说》等。
背景资料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为排解内心的忧伤凄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第四篇。
文体常识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苦闷之情的散文。其中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锝潭记》《钴锝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八记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若断若连,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作品展现了永州城郊的一幅幅山水胜景。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抑郁苦闷的心情,山水之美就是作者人格美的艺术写照。
古今异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影布石上(古义:映。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住的地方,住所)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一词多义
清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环
如鸣珮环(名词,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围绕)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自,由)
从隶而从者(动词,跟随)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久居(动词,可以)
为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坻,为屿(动词,成为)
以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潭西南而望(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如鸣珮环(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如珮环鸣”)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
(2)省略句
心乐之(句首省略主语“我”)
影布石上(“石上”前省略介词“于”)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发现小谭:西行-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特写镜头
潭水:清澈(侧面描写)
潭中景物
游鱼:敏捷 欢快(动静结合)
景色优美
溪身:斗折蛇行(比喻)
小石潭记
形象比喻
岸势:犬牙差互(比喻)
谭边气氛: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寓情于景)
记同游者
主题点睛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游踪为序,描绘了小石潭的水、石、树、鱼,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摆脱的凄凉落寞的心境。
疑难突破
1.课文第4段描写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一段描写了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清幽,这种清幽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里去。作者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凄清的意境。在这种意墙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反映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痛苦心情。
2.课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这二者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娱情山水的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所以,一乐一忧,都体现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3.这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逼真传神,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示例一:如写潭边和岸上的景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意,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只用二十几个字,就把潭中怪石交错、岸上枝蔓交织的景象形象地概鋱茶括了出来。
示例二:描写潭水中游鱼的部分尤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鱼在水中游动,仿佛在空中游动一样,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描写游鱼,动静结合:“俗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十几个字就写出了游鱼的特点,勾勒出一幅游鱼戏水的图画。
写作借鉴
1.移步换景。
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在移动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在读者面前逐渐展开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2.动静结合,生动描绘。
文章第2段,作者抓住游鱼静与动的姿态进行传神描绘,“俗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游鱼自由自在的特点,而且突出了游鱼的活泼可爱,笔法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3.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处处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自己“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对作者心境的凄清是个有力的衬托,它衬托出了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山东济南月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考点: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河北石家庄质检)给“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断句。(考点:断句)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题技巧】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理解句子的内容、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江苏苏州模拟)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源流时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考点:景物特点修辞手法)
作者描写小石潭源流时抓住了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岸的形状比作北斗星的形状、蛇爬行的样子以及狗的牙齿的形状,生动地写出了小溪蜿蜒曲折的形状和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核舟记优秀教案</a>,共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应对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0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口语交际 应对一等奖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大雁归来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答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