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明_______;
b图表明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发生_____,同时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3.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___m。
5.将矿泉水瓶遗弃野外易引起山火,是因为瓶中的水相当于________,可会聚太阳光引燃干草或枯枝。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具体描述像的性质);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水滴________(选填“靠近字、远离字”或“面积增大”)。
6.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纪念币的密度是________。可见,这枚纪念币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 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上升,汽油的密度会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夏季每升(每立方分米)汽油的价格应比冬季的价格_________(选填“上调”或“下调”).
二、实验题
8.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如图乙所示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开,它们分别说明什么物理知识。
(1)图甲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图乙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
(3)如果在月球上进行乙图这个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则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不会弹开,不会听到声音,这说明________。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如下:方格纸、带支架的玻璃板和平面镜、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方格纸铺于水平桌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________(选填“玻璃板、平面镜”)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________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________形成的;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断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________;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__关系。
10.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的光具座,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________,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2)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放置,要得到明亮、清晰的像,他应该把光屏放在65cm刻线处至________cm刻线处之间的某个位置;此时的应用是________。
(3)小红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线处,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此时她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会变得模糊,要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左/右)移动,这是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__(会聚/发散)作用;
(4)小虎同学将蜡烛和透镜固定,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11.小明同学在“测量矿石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的位置,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找出: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小明纠正错误后,测得矿石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密度是________。
(4)若他先测矿石的体积,再测矿石的质量,那么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原因是________。
三、单选题
12.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B.
C.D.
1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1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15.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
A.旗杆B.天安门C.升旗手D.五星红旗
16.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景物在镜中成像
C.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17.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18.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9.小丽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她想测出该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然后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的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已知水的密度为,则金牌的密度为( )
A.B.C.D.
四、多选题
20.下列验证性小实验中,错误的是( )
A.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说明气体液化放热
B.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发现球恢复原状,说明温度升高使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能在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在花样游泳项目中,运动员可以在水下听到水中音响所发出的动听的音乐,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21.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B.如图所示是水和煤油的实验图象,其中图线a表示煤油
C.最多能装1kg水的瓶子,也能装下1kg的酒精
D.体积之比为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质量之比为
五、作图题
22.如图所示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做是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23.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计算题
24.如图甲所示的无人驾驶汽车,其沿直线行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AB段汽车行驶的速度多大;
(2)汽车以此速度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5.寒假,小赵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求: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赵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参考答案
1.答案: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得越快;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就越快
解析:由图a可以看出,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多,运动越快。
由图b可以看出,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路程相等时,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答案:汽化;液化;放出
解析: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通过发热给水加热,使水汽化为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发生液化现象,变为液态,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从而把馒头蒸熟。
3.答案:直线传播;甲
解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4.答案:反射;虚;5
解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水中的“白鹭”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5m。
5.答案:凸透镜;虚;远离字
解析:矿泉水瓶中的水,中间厚,两边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此时薄膜上的水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若要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此时应该在一倍焦距的范围内增大物距,即应让水滴远离字。
6.答案:8;不是;不变
解析:纪念币的密度
由于纪念币的密度小于纯金的密度,则纪念币不是纯金制作的。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将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不变。
7.答案:变小;下调
解析: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的体积变大,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根据公式可知,相同体积的汽油质量变小,所以每升汽油价格下调。
8.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法;(2)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析:(1)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泡沫塑料小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运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3)月球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小球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9.答案:(1)玻璃板;垂直;反射;(2)虚;(3)相等;(4)距离
解析:(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物块的像,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物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使玻璃板垂直方格纸放置;把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通过玻璃板表面成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反射形成的,像是虚像。
(2)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从而得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0.答案:(1)同一高度;光屏中央;(2)80;照相机;(3)等大;左;会聚;(4)物距小于焦距;见解析
解析:(1)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实验观察。
(2)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是50cm,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像距应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离凸透镜距离应大于15cm,小于30cm,即光屏的位置应在65cm刻线和80cm刻线之间。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
(3)蜡烛在20cm刻线处时,此时物距等于30cm,大于二倍焦距,则此时应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远视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使得像距变小,故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即把光屏向左移动。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故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或者蜡烛放在焦点上,此时不成像;或者光具座太短,像成在光具座以外。(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1)右;(2)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测量过程中调平衡螺母;(3)77.4;;(4)偏大;若他先测矿石的体积,由于将矿石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所测矿石的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知,所测密度会偏大
解析:(1)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左端下沉,右端上翘,为使天平在水平位置,要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即图中的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同时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图中的操作是错误的。
(3)由图像可知物体的质量是
由丙图可知,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
(4)若他先测矿石的体积,由于将矿石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所测矿石的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知,所测密度会偏大。
12.答案:B
解析:A.图中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使用符合操作规范,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无法确保与直径对齐,故C错误;
D.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B正确;
C.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
D.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快把耳朵震聋了,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变成了气体挥发了,属于升华,故A符合题意;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因为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以旗杆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景物在镜子中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看起来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D光路图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项,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即A项正确,故不选择A项。
B项,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被照者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即B项正确,故不选择B项。
C项,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地图应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即C项错误,故选择C项。
D项,阳光水平射向凸透镜,调整放大镜与纸屑之间的距离,光线会聚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光斑处温度很高,长时间照射可将焦点处的纸屑点燃,利用的是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即D项正确,故不选择D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B
解析:金牌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牌的体积等于金牌溢出水的体积,由于知道空烧杯的质量,再知道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则烧杯中水的质量:,烧杯中水的体积:,由于金牌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所以金牌的体积:,金牌的密度:,故选:B。
20.答案:BC
解析:A.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先液化,液化过程放热,故A项与题意不相符;
B.乒乓球中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乒乓球能恢复原状,是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B项与题意相符;
C.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发现在地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C项与题意相符;
D.在花样游泳项目中,运动员可以在水下听到水中音响所发出的动听的音乐,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故D项与题意不相符。
21.答案:AD
解析:A.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但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密度不同,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相同体积的a和b相比,a的质量大,所以,a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故图线a表示的物质是水,图线b表示的物质是煤油,不符合题意;
C.由可知,质量相同的酒精和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水的体积小于酒精的体积,所以能装1kg水的瓶子,不能装下1kg的酒精,不符合题意;
D.体积之比为3:4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质量之比为
符合题意.
22.答案:
解析:先延长AB,然后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O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23.答案:
解析: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24.答案:(1)15m/s;(2)9000m
解析:(1)由图象可知,汽车在AB段的路程
对应的时间
那么AB段汽车的速度
;
(2)汽车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
。
25.答案:(1);(2);(3)
解析:(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2)材料的密度等于壶盖的密度,这种材料的密度
(3)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纯水
冰
煤油
铝
酒精
铜
水银
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25,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5,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1),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