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一段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段敲击一下,如果把耳朵贴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则传来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  )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 D.水、铁管、空气2.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3.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  )A.减弱声音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响度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为了美观、好看4.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 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过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过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6.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  )A.牙科医生用声波清洁牙齿 B.蝙蝠回声定位C.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 D.预报海啸、台风7.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 B.司机集中精力驾驶汽车,没有感觉到 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不能感知到 D.有汽车玻璃窗隔着,所以听不到8.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9.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丙10.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能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张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11.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小睿认为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B.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调低于20Hz,为________________波,而海豚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________________波。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________听见(“都能”或“都不能”)。14.“抖音”App软件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忽略温度的影响,则此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的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大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16.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17.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如图所示,用手捂住耳朵可减小对听力的损害,这是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我们能够判断出远处传来的声音是鞭炮声还是锣鼓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行辨别的。18.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_________(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有时,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0.4秒后,听到笛声的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车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___米。19.汽车鸣笛是由于扬声器_________产生声音:如下图是道路两侧的“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城市一些道路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8.8dB,这个数值反映该路口处噪声的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20.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小华在玻璃瓶中装入不等量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通过敲击“水瓶琴”,小华可以演奏简单的“乐曲”。请你根据上述情境,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某海域海水深3000m,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则经过_________s后才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2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0分)23.(3分)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_。(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_________(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6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此实验通过乒乓球的现象来探究声音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在月球上做乙实验乒乓球________________弹起(选填“会”或“不会”)(4)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受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m.(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25.(4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6分)为了做好南海海域的开发,我国的科考船对南海海域进行了测绘,在某次测量海水深度时,用到了声呐系统。假如声波信号发出后经过10s被声呐系统接收到,请问:(1)海水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2)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两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7.(9分)长度为200m的动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司机在动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6s后,动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20s后,车尾驶过桥尾。(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1)动车的速度;(2)大桥的长度;(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28.(9分)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36km/h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多少?(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29.(6分)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_。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4)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则此时声速约为多少m/s。30.(7分)阅读下面的短文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人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①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6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m? 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答】解:声音会分别沿着固体水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固体水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B。【解答】解:A、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B、当拨动琴弦振动时,吉他会发出声音,同时会将弦上的小纸片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C、小号属于管乐器,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不合题意。D、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所以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能听到声音。不合题意。故选:B。3、A。【解答】解: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选:A。4、D。【解答】解:男中音的声带振幅较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但声带振动频率小,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女高音的声带振动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但声带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故选:D。5、B。【解答】解: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故选:B。6、D。【解答】解:因为超声波用能传递能量和信息,可用来进行回声定位、探测鱼群、清除污垢等,所以选项A、B、C的说法符合超声波的应用,不能选。预报海啸、台风,利用的是次声波,不属于超声波。故选:D。7、C。【解答】解: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司机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故选:C。8、A。【解答】解:AD、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距离远,听到的声音振幅小,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故A正确,D错误;BC、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声音频率相同,故BC错误。故选:A。9、A。【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相同的是乙、丁。同时,甲、乙、丙振幅相同,丁的振幅较小,故甲、乙、丙响度相同。综上所述,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是甲和乙。故选:A。10、C。【解答】解:A、摩托车安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在太空中不能够发挥作用,故B错误;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D、在橡皮筋的松紧、长度相同时,其越细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细的橡皮筋是高音弦,故D错误。故选:C。11、B。【解答】解:A、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声,但不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B、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简单可行,故B符合题意;C、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可以在生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解答】解:A、汽车上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不是利用次声波,故A错误;B、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因为在空气中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计时会推迟,使得测量的时间偏短,故C正确;D、剧院四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次声;超声;都不能。【解答】解: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海豚能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答案为:次声;超声;都不能。14.音调;不变。【解答】解: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故答案为:音调;不变。15.振动;不能;大象。【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图象可知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Hz~20000Hz,频率大于20000Hz就是超声波,所以大象不能听到超声波;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而人和海豚听觉频率都不在此范围内,所以大象最先感觉到。故答案为:振动;不能;大象。16.音色;响度;音调;440;能。【解答】解: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增大音量,是指增大了声音的响度;男低音歌手中的低指音调低;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440Hz;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故人能听得见;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440;能。17.人耳处;音色。【解答】解:用手捂住耳朵可减小对听力的损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由于鞭炮声还是锣鼓声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进行辨别。故答案为:人耳处;音色。18.减少;柔软多孔;68。【解答】解: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笛声传到山崖的时间t=×0.4s=0.2s,由v=可得,车到山崖的距离:s=vt=340m/s×0.2s=68m。故答案为:减少;柔软多孔;68。19.振动;声源;响度。【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汽车鸣笛是由于扬声器振动产生声音: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噪声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监测器测定的48.8dB是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振动;声源;响度。20.音调高低与瓶内水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解答】解:由图可知,相同的瓶子中装有质量不同的水,通过敲击“水瓶琴”,小华可以演奏简单的“乐曲”,说明每个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是不同的,所以利用图中器材可以探究音调高低与水量多少的关系,提出的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为:音调高低与瓶内水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故答案为:音调高低与瓶内水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1. 4。【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s=2×3000m=6000m,由v=可得,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到收到回波的时间:t===4s。故答案为:4。22.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空气能传递声音;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解答】解: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传递声音;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答案为: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空气能传递声音;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0分)23.(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答案为:(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4.(1)物体的振动;响度;转换法;(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不会;(4)3000。【解答】解:(1)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越大,即响度越大;音叉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的跳动说明音叉的振动,采用的物理方法是转换法;(2)由于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仍然会振动,所以会弹起,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乙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4)根据题意由于经过4s后收到回波,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4s=2s,因为v=,所以海底的深度为s=vt=1500m/s×2s=3000m.故答案为:(1)物体的振动;响度;转换法;(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不会;(4)3000.25.(1)B;D;(2)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解答】解:(1)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BD;(2)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1)B;D;(2)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26.解:(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声音传播的时间t=10s;由v=可知,声音传播的路程:s=vt=1500m/s×10s=15000m;海水的深度:h=s=×15000m=75000m;(2)月球的表面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声呐技术在月球上测量两物体间的距离。答:(1)海水的深度是7500m;(2)不能用声呐技术在月球上测量两物体间的距离;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7.解:(1)动车的速度:v车===50m/s;(2)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2=v车t2=50m/s×20s=1000m,则大桥的长度:L桥=s2﹣L车=1000m﹣200m=800m;(3)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1=340m/s×6s=2040m;鸣笛时,动车头与山崖的距离:s=(s声﹣s1)=×(2040m﹣300m)=870m。答:(1)动车的速度50m/s;(2)大桥的长度800m;(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870m。28.解:(1)由v=可得,5s内,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5s=1700m;(2)v汽艇=36km/h=10m/s,s′=0.4km=400m,由v=可得,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t′===40s;(3)汽艇通过的路程:s汽艇=v汽艇t=10m/s×5s=50m,喊话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875m,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0=s﹣s汽艇=875m﹣50m=825m。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2)汽艇匀速行驶0.4km所花的时间是40s;(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825m。29.(1)0,(2)不变,(3)B,(4)此时声速约为333m/s。【解答】解:(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故时间差也会减少;(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由题意知:t2﹣t1=1.8×10﹣3s,所以﹣=1.8×10﹣3s⇒v=≈333m/s故答案为:(1)0,(2)不变,(3)B,(4)此时声速约为333m/s。30.(1)高于20000Hz;(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该处海洋的深度为4500m。【解答】解:(1)根据原文内容: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2)根据原文内容: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剥落。(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4)由v=得:s=vt=1500m/s×6s=9000m,这是声音往返走的路程,单程是海洋的深度,所以海洋的深度h=s=×9000m=4500m。故答案为:(1)高于20000Hz;(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该处海洋的深度为4500m。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