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时作业(17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图中的区域类型属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②区的主要野火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区域的特征
下图为中国某流域古代与现代水系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题。
1.该流域水系的变化体现了区域特点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动态性
2019年江苏圆满完成南水北调8.44亿立方米调水出省任务,2020年完成7.03亿立方米的调水出省任务并保障省内用水不受影响。据此完成2~3题。
2.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严重缺水,这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动态性D.关联性
3.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动态性D.关联性
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和新三大经济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 )
①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②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③增加了辽宁省 ④减少了福建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到新三大经济带的变化,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动态性
知识点二区域的类型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上图中的区域类型属于( )
A.地形区B.行政区
C.自然区D.工业区
7.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级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9.下列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生态大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②生态环境都非常脆弱 ③边界是明确的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题区]
关键能力综合练
十三五以来,重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两江新区重点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推动建立内陆通关和口岸监管新模式。下图为重庆两江新区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明显区位特征
B.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C.与其他区域无联系
D.内部自然环境一致
2.重庆市划分两江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人口流动
B.加强区域联系
C.因地制宜开发
D.扩大城市规模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下表为2009年与2019年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的区位商。据此完成3~4题。
3.该省可能为( )
A.江苏省B.广东省
C.黑龙江省D.山西省
4.针对第二产业区位商的变化,目前该省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B.关停采掘工业,治理环境污染
C.利用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
D.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文化产业
李白在诗中曾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巫山山脉的险峻。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巫山一线东西两侧的“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有明确的界线
C.气候类型一致D.地形单元一致
6.划分“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统筹布局,实施统一管理
B.施加政策影响,确保经济水平一致
C.划定区域界线,明确区域归属
D.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加以开发
青贮玉米是在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其经切碎、加工、发酵可以制成饲料。美国高产奶牛的日粮配方中,青贮玉米一般占粗饲料的80%。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据此完成7~9题。
7.划分美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有( )
①自然条件②环境质量
③人口素质④产业结构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8.美国青贮玉米大规模种植区最有可能分布在( )
A.乙和丙B.乙和丁
C.丙和丁D.甲和丁
9.美国种植青贮玉米农户直接与牧场对接,实行订单生产,其主要目的是( )
A.共同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B.共同监管种植过程,保证产品的品质
C.采用科技手段,提高劳动效率
D.适应市场需要,避免盲目生产
野火泛指发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火,包括自然火和人为火(包括计划火烧)。计划火烧指在严密的措施控制下,有目的、有组织地点火燃烧规划范围内的植被。下图示意以年平均着火面积为指标划分的野火空间分布格局。据此完成10~12题。
10.②区的主要野火类型是( )
A.常绿林火B.落叶林火
C.针叶林火D.草原火
11.野火年平均着火面积最小的区域是( )
A.①区 B.③区C.⑥区 D.⑦区
12.③④⑤⑥区近年实施计划火烧的共同目的有( )
①调控林区面积 ②增加农耕土地面积
③减少野火面积 ④改善林区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答题区]
核心素养升级练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一场“灾难级”的山火肆虐。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等地山火,直到“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才熄灭。下图是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澳大利亚各行政区( )
A.依据单一指标划分
B.有明确的边界和地理位置
C.植被类型基本相同
D.人口合理容量均保持一致
2.本次暴雨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网密度增大,城市供水系统被破坏
②居民迅速迁移,影响人口数量和分布
③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阻碍交通出行
④将山火灰烬冲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下表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南昌、北京、福州、郑州)四季多年平均天数,表中的季节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读表,完成3~5题。
3.表中①②③④城市依次为( )
A.南昌、福州、北京、郑州
B.郑州、北京、福州、南昌
C.北京、郑州、南昌、福州
D.福州、南昌、郑州、北京
4.①城市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为( )
A.冬季河流无结冰期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降水集中在12、1月
D.春季多沙尘天气
5.④城市冬天天数远少于③城市的主要原因是④城市( )
A.冬季降水丰富B.海拔高度低
C.受大陆影响显著D.冬季风影响较弱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完成6~8题。
6.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7.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
8.从区域尺度来看,该区域属于( )
A.大尺度区域B.中尺度区域
C.小尺度区域D.以上都不对
读区域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上图圈中两个国家级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界线有的明确有的模糊
B.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区域发展水平
D.区域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10.有关区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要素具有差异性的特征
B.区域与其他区域有差异性,区域内部无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因此是独立存在并与其他区域无联系的
D.区域间的相似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也是区域联系的前提
[答题区]
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A
解析:该流域水系是位于该河流域之内,区域内部以相似性为主,图中水系的变化整体不大,差异性不是主要特殊性,B错误;图中西卡拉罕溪逐渐改道,原因是丙处河流的溯源侵蚀导致的,主要体现了一个要素改变,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A正确;没有体现区域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C、D错误。故选A。
2~3.答案:2.B 3.D
解析:第2题,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不同,降水量差异较大。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B正确;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错误;南北水资源差异没有体现动态性和关联性,C、D错误。故选B。第3题,南水北调是水资源区域之间的流动,说明了区域之间具有关联性,没有体现整体性和差异性、动态性,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5.答案:4.A 5.D
解析:第4题,对比两图可知,新三大经济带中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中的东部地带相比,增加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减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①②正确,故本题选A。第5题,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到新三大经济带的变化,体现了区域的动态性特性。变化是动态性,跟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无关,故本题选D。
6~7.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该图反映了非洲部分地区植被在南北方向的地域分异,是按照植被特征进行划分的,故划分的区域类型属于自然区,C正确;不属于地形区、行政区、工业区,A、B、D错误。所以选C。第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A错误;植被分布具有过渡性,因此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B错误;四区域属于同一层级,C错误;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植被类型各不相同,D正确。所以选D。
8~9.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分布范围可知,四个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异,与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据此可知,划分依据是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③④正确,①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9题,四个生态大区是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划分的,其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①正确;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的生态环境较好,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②错误;各生态大区之间的边界不十分明确,具有过渡性,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区域都具有明显的区位特征,A正确;重庆市两江新区属于行政区,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错误;区域不是独立存在发展的,是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错误;区域内部自然环境有差异,D错误。故选A。第2题,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所以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体现区域差异性,重庆市划分两江新区的主要目的是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C正确,并不是为了增加人口流动、加强区域联系、扩大城市规模,A、B、D错误。故选C。
3~4.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省份第一产业区位商较大,说明该地区第一产业较为发达,在选项的四个省份当中,只有黑龙江省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多,土地肥沃,所以农业发达,因此该省最有可能为黑龙江省,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由于该省为黑龙江省,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区位商由2009年的1.11降低到2019年的0.69,说明该省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于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其劣势产业。黑龙江省以传统产业为主,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可以改造传统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A正确;黑龙江以传统产业为主,关停采掘工业对其工业产值影响更大,B错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是交通运输线路的末端,其交通优势不明显,发展服务业区位优势不明显,C错误;黑龙江省经济衰落,应该推动产业转型,但发展文化产业无明显区位优势,D错误。故选A。
5~6.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划分指标是地形特征,A错误;自然地理界线是过渡性的界线,B错误;两侧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一致,C正确;地形单元西侧是盆地,东侧是平原,D错误。故选C。第6题,划分“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加以开发,D正确;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不能实施统一管理,也不能确保经济水平一致,A、B错误;自然地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不能明确区域归属,C错误。故选D。
7~9.答案:7.B 8.A 9.D
解析:第7题,观察美国本土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结合美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甲为西部海岸山脉;乙为大平原及其北部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为东南沿海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丙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①正确。依据环境质量与人口素质无法划分出甲、乙、丙、丁四块区域,②③错误。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甲区域农业发展林业、畜牧业;乙区域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种植玉米和小麦;丙区域为乳畜业;丁区域以棉花带和混合农业为主,④正确。故选B。第8题,结合玉米带分布的位置,可以推测出玉米种植区分布在乙、丙地区,A选项正确;丁区域以棉花带和混合农业为主,B、C选项错误;甲区域以林业和畜牧业为主,D选项错误。故选A。第9题,种植青贮玉米以订单为主,需求多少生产多少,减少浪费,青贮玉米与正常玉米本就是同一作物,在不同阶段收获,并未提升土地利用效率,A错误;农户与牧场对接重点是满足需求而非监管过程,B错误;对接需求不能提高劳动效率,C错误;通过订单能够适应市场需要,避免盲目生产,保证粮食安全,D正确。故选D。
10~12.答案:10.D 11.A 12.D
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②区主要为我国内蒙古高原,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D正确;该地区没有常绿阔叶林,所以不会出现常绿林火,A错误;落叶林、针叶林的森林面积很小,主要的野火类型不会是落叶林火、针叶林火,B、C错误。故选D。第11题,①区是我国的新疆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植被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年平均着火面积最小,A正确;③区为我国东北林区、⑥区为我国的东南林区,⑦区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这些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可燃物丰富,发生野火的频率高,过火面积较大,B、C、D错误。故选A。第12题,计划火烧是在森林燃烧天气等级较低的时候进行的,其燃烧强度低。除了烧掉林地和林缘的一些死、活地被物以外,对树木本身没有影响,并不能实现调控林区面积,①不符合题意;也不会减少林地面积来增加农耕土地面积,②不符合题意;实现计划火烧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减少林内可燃物积累,防止或减轻森林火灾,而且作为经营森林的工具和手段,在育林、野生动物管理、放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并获得效益,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各行政区是有明确的边界和地理位置的,B正确;行政区一般是根据自然和人文指标划分的,不是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A错误;各行政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有差异,植被类型会有差异,C错误;各行政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差异,人口合理容量也有差异,D错误。故选B。第2题,本次暴雨一般会使河流水量增大,不会使河网密度增大,①错误;暴雨期间居民会安全转移,但灾后会重返家园,不会影响人口数量和分布,②错误;暴雨一般会使河流水量增大,形成洪涝灾害,阻碍交通出行,③正确;暴雨将山火灰烬冲入河流,会造成河流水体污染,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5.答案:3.C 4.D 5.D
解析:第3题,四个城市纬度差异明显,纬度越高的城市冬季时间越长,夏季时间越短;纬度越低的城市冬季时间越短,夏季时间越长;读取表中数据对比可知,①②③④城市对应的纬度由高到低,因此对应的城市依次为北京、郑州、南昌、福州。故选C。第4题,①城市为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河流有结冰期,A错误;地形以平原为主,B错误;降水集中在7、8月份,C错误;春季气候干燥,多大风沙尘天气,D正确。故选D。第5题,③城市为南昌,纬度较高,地形平坦,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持续时间较长;④城市为福州,纬度较低,且受武夷山的阻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弱,气温较高,低温天数持续时间短。故选D。
6~8.答案:6.C 7.D 8.C
解析:第6题,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因此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C项正确。读图可知,流域新垦区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不一致,A项错误;区域内部农业生产都靠近水源地,B项错误;新垦区与非农垦区河流是相互联系的,D项错误。故选C。第7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行政中心为点状;岛状是指面积较小,被分割成一块块的,而图中新垦区则为面状,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8题,大尺度区域一般指全球或全大陆;中尺度区域一般指较大地区或较大面积国家;小尺度区域一般指局部地区。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新疆境内的一个新垦区,因此应为小尺度区域。故A、B、D错,本题选C项。
9~10.答案:9.D 10.A
解析:第9题,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主要考虑了区域内的相似性和连续性,D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影响,C错误;区域划分和区域界线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A、B错误。故选D。第10题,区域是按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分的特定地理空间单元,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的特性,A正确;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也存在,B错误;区域的差异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也是区域联系的前提,D错误;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区域之间发生联系,形成开放性的特点,C错误。故选A。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9
1.64
1.11
0.75
2019
3.27
0.69
0.9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春
夏
秋
冬
①
55
102
50
158
②
56
107
66
136
③
66
137
56
106
④
94
158
108
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一课一练,共10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课堂检测,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达标测试,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