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__以我国上海为例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达标测试,共17页。
    知识点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有学者把邻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外围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称之为“大都市阴影区”,其范例在中国不在少数,如京津冀城市群临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中心城市显著落后,北京北部的城市张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贫困带。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图,完成1~2题。
    1.张家口、承德成为“大都市阴影区”主要是因为与中心城市( )
    A.交通联系不便
    B.信息交流较少
    C.产业部门类似
    D.产业联系较弱
    2.今后,京津冀地区发展应注重促进中心城市( )
    A.服务范围拓展B.服务功能转移
    C.服务职能增加D.服务对象转变
    知识点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辐射理论认为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辐射双方在合理分工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速度。下图示意天津市理论辐射区空间结构,最外围为理论范围边界。据此完成3~5题。
    3.天津市的理论范围、产业辐射范围、交通辐射范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交通辐射范围大多是产业辐射范围
    B.产业辐射范围大多是交通辐射范围
    C.理论范围是交通辐射范围和产业辐射范围之和
    D.产业辐射范围与交通辐射范围是割裂的
    4.天津市理论范围、产业辐射范围、交通辐射范围的关系说明( )
    A.邻近核心城市的小城镇一定会得到优先发展
    B.核心城市全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C.小城镇竞争力一般大于核心城市
    D.核心城市周边区县有可能产生发展滞后的现象
    5.交通辐射范围与产业辐射范围的城镇化差异主要是( )
    A.交通辐射范围城镇化速度快
    B.产业辐射范围城镇化速度快
    C.产业辐射范围都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
    D.交通辐射范围都与交通用地规模的扩张相关
    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进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据此完成6~7题。
    6.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承担“重要节点”的是( )
    A.上海B.天津
    C.深圳D.合肥
    7.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周围城镇群结构优化
    B.改变城市地域形态
    C.改善周围城镇群环境质量
    D.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知识点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重庆市虽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 )
    A.产业带动功能最弱B.都市核心功能最弱
    C.交通枢纽功能最弱D.金融服务功能最弱
    9.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市弱,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距离C.经济 D.科技
    10.目前,长江经济带一切经济活动发展的前提是( )
    A.大力开发干支流水能资源
    B.加强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C.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D.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
    [答题区]
    关键能力综合练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2年2月24日,长株潭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下图为城市群发展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城市群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
    B.城市群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C.中心城市应当加快市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市群发展由强核阶段进入外溢阶段
    D.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较稳定
    2.为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应促进区域内城市( )
    A.同质化B.同城化
    C.均衡发展D.行政合并
    3.长株潭都市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个优势( )
    A.有色矿产B.政策倾斜
    C.产业基础D.土地价格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发挥重庆、成都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八大要素结构图和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强同等级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②加强信息设施建设
    ③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动
    ④重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教育和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⑤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成渝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渝城市群水能资源丰富
    B.成都比上海的经济腹地大
    C.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
    D.成渝城市群不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城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读图,完成6~7题。
    6.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其作用表现在( )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7.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镇化质量。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可以说明上海市( )
    A.城镇化质量高B.第一产业密度大
    C.城镇化速度快D.地形平坦开阔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岳阳和衡阳列为省域副中心。从强省会模式到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再到建设省域副中心,体现了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上的最新变化。下图示意湖南省行政区划。据此完成8~10题。
    8.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 )
    ①地理位置 ②经济水平 ③人口数量 ④资源禀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省会城市交通压力
    B.承接省会城市的产业转移
    C.实现省域经济协调发展
    D.辐射带动全省域经济发展
    10.与株洲相比,衡阳建设湖南省副中心城市的突出优势是( )
    A.经济水平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D.基础设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在开通铁路之前,郑州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县城。清朝末期,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郑州城市地位逐渐提高。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目前,郑州已成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读中原城市群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1954年之后,郑州作为省会,其城市辐射功能增强,表现在( )
    ①城市腹地范围扩大 ②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 ③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 ④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下列关于中原城市群建设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
    ②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 ③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④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题区]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别称江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如下图)。
    材料二 下图为武汉市城市功能分区。
    (1)指出武汉城市圈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位置优势。
    (2)简述沪汉蓉高速铁路修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促进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列举武汉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说明促进其发展需采取的措施。
    核心素养升级练
    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
    B.云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
    C.连云港处于以农业为主体的初级阶段
    D.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
    2.关于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龄化水平迅速提高
    B.近年来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
    C.高新技术产业向全省发散
    D.深圳、广州经济辐射作用巨大
    山西中部城市群已形成以能源、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旅游、物流、商贸、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汇集了全省80%以上的创新资源,是山西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山西省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国家规划,作为该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山西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读山西中部城市群区域图,完成3~4题。
    3.与山西省其他地区相比,山西中部城市群崛起的突出优势有( )
    ①资源禀赋
    ②地理区位
    ③政策优势
    ④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优势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为进一步提高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下列措施中不可采取的是( )
    A.完善基础交通网络
    B.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C.重点发展高耗能产业
    D.发挥太原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区)城市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下图为江苏省各地市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图中的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六普人口)/六普人口。读图,完成5~6题。
    5.盐城、淮安、泰州等地人口负增长,可能的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人口死亡率高
    B.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强度小
    C.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下降
    D.经济发展慢,人口大量迁出
    6.苏州地区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说明该城市( )
    A.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B.受到上海的强辐射带动
    C.尽享改革开放优惠政策
    D.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图1)。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图2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eq \(\s\up7(),\s\d5(图1))
    eq \(\s\up7(),\s\d5(图2))
    7.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
    A.人口素质较高B.城镇体系完备
    C.农业历史悠久D.工业部门齐全
    8.关于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
    B.统筹解决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
    C.统筹解决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
    D.统筹解决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问题
    下图为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各方式货运量排名图。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上海辐射带动能力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相对其他城市较弱的是( )
    A.航空运输B.海洋运输
    C.陆路运输D.内河运输
    10.从货物运输量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中游地区
    [答题区]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可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都位于古蜀道要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地位明显高于省内周边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01家。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城”之一,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肩负的一项重大国家使命,就是要加强对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析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成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为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群,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张家口、承德与北京有众多的公路和铁路相连,因此可知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交通联系是比较方便的,A错误;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因此张家口、承德与北京信息交流较少是不正确的,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北京的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张家口、承德以第二产业为主,这些区域的产业结构大不相同,C错误;由于产业部门差别较大,北京和张家口、承德的产业联系较弱,因此在张家口以及承德一带形成“大都市阴影区”,D正确。故选D。第2题,北京和天津等中心城市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城市职能集中于某几个中心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将这些城市的一些服务功能转移到其他区域(建设卫星城等),来减轻本区的压力,B正确,C错误;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没有明显改变,A、D错误。故选B。
    3~5.答案:3.B 4.D 5.B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进行分析,图中西部和南部地区交通辐射范围较广阔,但是产业辐射范围较小,A错误;产业辐射范围大多和交通辐射范围相连接,由此可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持,故产业辐射范围大多是交通辐射范围,B正确;图中理论范围有一部分空白是无交通、无产业辐射范围,不能说理论范围是交通辐射范围和产业辐射范围之和,C错误;根据图示分析,产业辐射范围与交通辐射范围是相连接的,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图示分析,图中心有部分空白的无交通、无产业辐射范围,且与天津相邻,说明核心城市并未带动这类地区优先和全面发展,A、B错误;小城镇基础设施、科技等各项水平均不如核心城市,故其竞争力小于核心城市,C错误;图中临近核心城市天津的部分地区,有无交通、无产业辐射范围的地区存在,有可能产生发展滞后的现象,D正确。故选D。第5题,交通线的修建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但这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不能立刻加速城镇化;而具有产业辐射范围的地区由于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使城镇化速度较快,由此可知A错误,B正确;不是所有的产业发展都扩大了城市用地范围,有的只是某些产业的某个方面有生产领域的联系,不一定扩大城市用地,C错误;交通范围的扩大有可能利用了原有的道路设施贯通其他道路,不一定扩大交通用地规模,D错误。故选B。
    6~7.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据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而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经济较落后,不能作为重要节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对周围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A正确;重要节点主要是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不能改变周边城镇的地域形态,对城市人口的变化没有影响,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8~10.答案:8.D 9.B 10.C
    解析: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上海市的经济总量进入了全球第六、国际金融进入了全球第三,上海市的金融服务功能最强,武汉市、重庆市与上海市相比,金融服务功能最弱,D正确;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对区域的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虽然较上海弱,但也都比较强,A、B、C错误。故选D。第9题,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弱,主要影响因素是距离,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长江上游地区遥远,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弱。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强,B正确;上海市的交通条件、经济实力、科技力量都比重庆强,A、C、D错误。故选B。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地区围湖造田,流域水污染问题突出,使得长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因此长江经济带一切经济活动发展的前提是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C正确;大力开发干支流水能资源、加强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都是经济活动,A、B、D错误。故选C。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D 2.B 3.C
    解析:第1题,城市群阶段,周边的城市已经在中央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发展出一定规模,此时是共同发展,A错误;外溢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B错误;市内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等情况,C错误;城市群阶段,中央城市发展成熟,周边城市也进入发展强势阶段,形成了产业规模,产业带动就业,情况稳定,D正确。故选D。第2题,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在加快发展阶段,同城化发展最为有利,B正确。城市同质化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A错误。均衡发展和行政合并不一定适合城市群发展,C、D错误。故选B。第3题,长株潭都市圈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定位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差异化和多样性的产业结构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三大产业具有较强优势和竞争力,工程机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位列全国首位,航空航天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活力,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C正确;长株潭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技术类、资金密集类产业,矿产资源的优势体现不明显,A错误;对于都市圈的发展,政策倾斜程度差不多,B错误;长株潭在湖南省内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土地价格相比较高,D错误。故选C。
    4~5.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多年建设,大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实质性改善,但大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加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加强中小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非加强同等级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①错误;中心城市经济水平更高,人才更多,为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可加强信息设施建设,促进各产业、各地域交流,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动,②③正确;借助中心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教育和文化方面发展,带动周边地域协同发展;加强地域性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创新,④⑤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第5题,成渝城市群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成都位于内陆,上海位于沿海地区,成都比上海的经济腹地小,B错误;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先聚集,然后辐射带动作用,C错误;成渝城市群通过长江和上海联系,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D错误。故选A。
    6~7.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可知,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①②⑤正确;上海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不仅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是商品供应地,促进周边地区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其城镇化,③错误;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区域间联系,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促进周边地区城镇化,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7题,根据题干“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二者之比可以反映土地城镇化质量”可知,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差值极大,说明上海市城市产业的GDP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比人口密度高,上海的经济规模大于人口规模,城镇化质量高,而不是速度快,A正确,C错误;上海市城镇化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低,二三产业较发达,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地形平坦开阔,城市用地较为完整,对上海市用地经济密度与用地人口密度影响相同,与题意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8~10.答案:8.A 9.C 10.C
    解析:第8题,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一定的人口规模等。岳阳市位于湖南北部,位于长江沿岸,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衡阳位于湖南南部,发挥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即湖南省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①②正确,A正确;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还需一定的人口规模,但不是人口数量越多,发展越快,③错误,B、C错误;资源丰富,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但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④错误,D错误。故选A。第9题,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设立省域副中心的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快速发展,再造经济增长极,减轻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压力。湖南省在北部和南部都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是为了实现省域经济协调发展,C正确;省会城市发展速度过快,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市内交通堵塞严重,房价不断攀升,经济运行成本大幅增加,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再造经济增长极,吸引一定人才到副中心城市,缓解省会城市交通压力,但不是其设立的主要目的,A错误;省域副中心城市会承接省会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甚至是国内外的,但不是其设立的主要目的,B错误;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C。第10题,副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人口规模;距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太远。衡阳位于湖南南部,建设为湖南省副中心城市,区域辐射范围大,株洲离长沙太近,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辐射范围,而这是副中心城市成立的前提,C正确;衡阳和株洲都是湖南的大城市,经济水平都比较高,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两城市对比,衡阳的优势不是非常突出,A、B、D错误。故选C。
    11~12.答案:11.D 12.C
    解析:第11题,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省内最大的交通枢纽。1954年之后,郑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腹地范围扩大,城市综合性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功能增强,①④正确;郑州的辐射功能表现在带动周边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不会促进周边乡村农业用地增加,②错误;郑州的辐射功能表现在促进周边不同城市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但不能促进周边所有城市等级提升,③错误。故选D。第12题,目前把中原城市群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的条件尚不成熟,也不现实,③说法不正确;城市群建设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建成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支撑中部崛起,①②④说法正确。故选C。
    13.答案:(1)武汉城市圈位于长江干流中游地段,是沟通东西的交通枢纽,航运地位高;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是长江经济带东西经济合作的纽带。
    (2)沪汉蓉高速铁路沟通长江三大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加快核心城市的发展,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高速铁路速度快,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3)金融、商贸、行政管理、科教文化、信息咨询等部门。合理规划,发展第三产业,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健全公共设施,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中心城区城市服务效率;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解析:本题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武汉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区位条件、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第(1)题,读材料一的图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位于长江中游,是联系上游和下游的中间枢纽;一方面通过长江水运,沟通上游和下游的东西交通;另一方面,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是上游经济带和下游经济带东西合作的纽带。第(2)题,读图可知,沪汉蓉高速铁路东起上海,西至成都,串起了长江经济带中的6个省市、三大城市群;增强了长江经济带的资金、技术、人才的跨区域快速流通,加快了核心城市的发展;扩大了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提高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运输效率,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等。第(3)题,读材料二的图可知,武汉中心城区位于城市中心,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应该发展无污染、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部门,如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物技术、科教文化、信息咨询等部门。为促进产业的发展,需要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完善中心城区的功能;需要加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交通道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
    核心素养升级练
    1~2.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首要的是资源,其次还有经济发达程度、科技水平、人口文化和消费水平等综合因素,因此不能由图推断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A错误;云浮的国内生产总值最低,但不知道云浮的人口数量是多少,所以不能推断人均收入水平,因此也不能推断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B错误;连云港处于工业化为主的阶段,C错误;由图计算可知,广东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江苏省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迁入的劳动力人口比较多,因此老龄化水平较低,老龄化水平提高速度缓慢,A错误;近年来出现产业转移,佛山、东莞、惠州、珠海等地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提高,因此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在缩小,B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核心区向全省发散,高新技术产业还是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区,C错误;广州和深圳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形成广东省两大核心城市,经济辐射作用巨大,D正确。故选D。
    3~4.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与山西省其他地区相比,山西省中部城市群崛起的突出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地理区位条件好,②正确;“山西省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国家规划,作为该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图彰显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说明有政策支持,③正确;图中未体现中部地区具有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势,①④错误。C正确,故选C。第4题,由材料“山西中部城市群已形成以能源、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旅游、物流、商贸、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可知该城市群发展的重点是高新产业,不只发展高耗能产业,且城市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应该越高,因此今后提高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不能把重点只放在发展高耗能产业,C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对外合作和发挥太原的龙头带动作用,都是可采取的措施,A、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5~6.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多种原因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于苏北的徐州和连云港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苏南的无锡、苏州等城市,导致人口大量外迁,造成人口负增长,D选项正确;该地区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迁出有关,受老龄化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地形较为平坦,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B选项错误;育儿成本高是所有地区共同面对的压力,并非只有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突出,故人口负增长与之无关,C选项错误。故选D。第6题,江苏省全域位于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并非只有苏州,A选项错误;苏州市非改革开放的首批城市,C选项错误;与连云港相比也不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但与上海陆域相连且为近邻,承接了上海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新增就业岗位多,工资待遇好,有较强的人口拉力,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7~8.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人口素质高,影响的是一个城市的人口道德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一体化无关,A错误;城镇体系完备,并且在距离上很近,有利于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B正确;农业历史悠久影响的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对工业的影响,C错误;工业部门齐全影响的是产业基础和产业升级,都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D错误。故选B。第8题,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高级阶段。区域一体化包括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具体领域的一体化规划、建设与治理。在动力机制上,既有市场力量的驱动,又是政策干预的结果。从市场角度看,区域经济的集聚与疏解动态演进,在核心城市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通过级差地租、产业转移、涓滴效应等途径实现要素的空间流动,描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从政策角度看,政府通过空间规划、重大功能与设施布局等手段,统筹解决集聚与疏解的关系问题,国土均衡优化布局问题,城镇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产业分工问题,公共服务的标准对接与共享问题等,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描述正确,B不符合题意;按照一般规律,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区域通常都会有集聚和辐射能力超强的核心城市起龙头带动作用,描述正确,C不符合题意;公共服务用同一个标准描述错误,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应从实际出发,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9~10.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上海航空运输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1、港口货运量(包括海洋运输、内河运输)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1、铁路货运量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9,只有铁路货运量位次较为靠后,因此,相对其他城市,上海辐射带动能力影响较弱的是陆路运输,C正确,A、B、D错。故选C。第10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通常货物运输量也高。依据图中信息,从货物运输量上看,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总货运量排名第2、深圳排名第8;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货运量排名第1、杭州排名第5、南京排名第6;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总货运量排名第4、北京第11;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总货运量排名第3。综合来看,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三个,且总货运量排名也比较靠前,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正确,A、C、D错。故选B。
    11.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成都是四川省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辐射功能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地位较高,辐射功能显著;成都以电子产业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3)城市群内部:加强城市群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增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流,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产业方向: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国家政策,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生态建设: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
    解析:第(1)题,成渝城市群地处长江流域,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因此参与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战略中;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处在“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内。第(2)题,根据材料,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辐射功能强;成都位于古蜀道要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枢纽地位明显高于省内周边地区,辐射功能显著;根据材料,成都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56所,科技水平高,成都以电子产业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第(3)题,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从城市群内部、产业方向、生态建设等三方面分析。城市群内部:可借鉴国际城市群建设的经验,加强城市群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加强城市群内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缩短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增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流,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避免城市功能的趋同;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提升成都和重庆这两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和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产业方向: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成渝城市群内旅游资源丰富,可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生态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相关试卷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