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微专题2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微专题2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微专题2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微专题2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微专题2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4页。
    微专题2 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2023·广东信宜期末]洱海根据轮廓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湖区。受北岸农业发展和雨季水土流失影响,大量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流入湖泊。某研究团队发现,洱海污染物随风成环流运动扩散。在西南风影响下,北部、中部湖区各形成两个环流,南部湖区形成一个环流。读洱海水系图(下图),完成1~3题。1.在西南风影响下,污染物在①、②区的运动方向分别为(  )A.逆时针、顺时针B.顺时针、逆时针C.逆时针、逆时针D.顺时针、顺时针2.甲、乙、丙、丁四处湖泊水文观测点中(  )A.丙流速最快,甲水质最差B.丙流速最慢,丁水质最差C.丙流速最慢,乙水质最好D.丙流速最快,丙水质最好3.洱海的水质污染,可能会造成(  )①西部藻类生物数量较东部更多②短期内湖泊生态功能大幅破坏③南部沉水植物长势较中部更好④洱海湖泊水体含氧量逐渐减少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2023·河北唐山期末]下图为某矿山废水监测示意图,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型水质采样监测点。据此完成4~5题。4.四地水质采样监测结果最可能是(  )A.水质由好到差的排序为甲、乙、丙、丁B.丙地与乙地水中污染物差异明显C.湖泊对矿区排放污水无净化作用D.尾砂池的余水可以作为生活用水5.矿山大规模开发带来的问题是(  )A.降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B.形成地表矿坑,不利地表水储存C.水污染加剧,破坏生物栖息地D.导致地下采空区,耕地面积增加[2023·山东济宁期末]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地区水体微塑料取样点及丰度(每立方米所含微塑料个数)。据此完成6~7题。6.与青藏高原东南部相比,祁连山地区微塑料含量明显偏低,推测其原因为(  )①人口密度小②生态保护区建设③植被覆盖率高④设施农业发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青海湖微塑料浓度在祁连山地区最高,推测其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是(  )A.农业覆膜B.旅游活动C.牲畜粪便D.工业生产[2023·内蒙古名校联盟期末]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土地类型丰富但空间差异显著,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下图示意中国土地资源某种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据此完成8~9题。8.图示土地资源存在的生态敏感性问题可能是(  )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土地石漠化D.地表下沉9.从图示土地资源的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土地资源服务功能较强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东北平原D.东南丘陵[答题区]微专题2 环境问题及其影响1~3.答案:1.B 2.C 3.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洱海水流运动形式为风成环流,在北部湖区和中部湖区各形成2个环流。①湖区位于北部湖区的北部,受陆地轮廓影响,在西南风影响下,污染物随湖水顺时针流动,A、C错误;②湖区位于中部湖区南部,据题干信息“北部、中部湖区各形成两个环流,南部湖区形成一个环流”信息,可推测,南部湖区受西南风和陆地轮廓影响,形成顺时针环流,位于其北侧的②湖区应该形成与之不同的环流,即污染物随湖水逆时针方向运动,B正确,D错误。故选B。第2题,丙处位于南部湖区和中部湖区的连接部分,同时受两湖区环流影响,湖水向两岸流动,但是由于丙处湖区狭窄,向岸水受陆地阻力大,流速慢;甲乙丁处湖水运动皆为环流,流速较快,故丙的流速最慢,A、D错误;洱海湖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为北岸农业发展和水土流失,北部湖区同时受两种因素影响,故甲水质最差;乙位于中部湖区中部,距陆地污染源较远,且环流速度快,污染物易扩散,故水质最好;丙处水流速度慢,来自南部大理市区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水质较差;丁靠近大理市区,水质较差,B错误,C正确。故选C。第3题,由材料可知,水土流失会影响湖泊水质,洱海西岸径流多,雨季水土流失更严重,故西部污染物更多,湖水有机质、无机盐含量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数量比洱海东部多,①正确;洱海水质污染属于积累性环境问题,不会短时间内使生态功能大幅减弱,②错误;由上一问可知,南部湖区水质较中部水质更差,浮游藻类生长状况南部较中部更好,而浮游植物会遮蔽沉水植物所需阳光,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故南部沉水植物长势更差,③错误;污染物增多会造成水华现象,会遮蔽沉水植物光照,减少湖水含氧量,④正确。故选A。4~5.答案:4.B 5.C解析:第4题,图中甲地位于采矿场上游,水质不受采矿场影响,水质最好;丁地位于丙、乙及湖泊下游,污染物经过湖泊的净化,水质应比丙、乙两地好。丙地位于采矿场下游,污染物来自采矿场;乙地位于尾砂池下游,污染物来自尾砂池,因而两地水中污染物差异明显。湖泊对矿区排放污水具有很好的净化和稀释作用。尾砂池的余水有污染,不可以作为生活用水。故选B。第5题,对矿山进行大规模开发,如毁林、滥垦、开荒等不良行为造成的植被破坏以及在矿山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都会破坏生物栖息地;大量未处理的矿山废液、废水的排放,加剧了区域性、流域性水体污染及部分湖泊富营养化。故选C。6~7.答案:6.A 7.B解析:第6题,祁连山生态恢复区人类活动少,微塑料含量少,青藏高原东南部为青藏高原主要人口集聚区,因此人口密度较大,生活和生产所使用的塑料较多,故①正确;祁连山地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故②正确;青藏高原东南部水热条件更好,植被覆盖率更高,且设施农业更加发达,故③④排除。故选A。第7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湖微塑料浓度在祁连山地区最高,祁连山生态恢复区人类活动少,微塑料含量少;青海湖为内流湖,是流域内水体微塑料迁移的终点;青海湖水量蒸发较大,导致微塑料含量升高;青海湖游客较多,游客随身携带的塑料袋较多,分解的微塑料变多;运载游客的交通工具数量增多,造成车辆轮胎摩擦增多,微塑料含量提高等。故选B。8~9.答案:8.B 9.D解析:第8题,从材料可以看出,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的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北部,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化,B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土地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云贵高原,地表下沉主要分布在地下水超采的华北平原。综上所述,故选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丘陵的生态不敏感,说明当地的土地资源服务功能较强,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东北平原都存在敏感的土地资源。故选D。 题号123456789答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