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时作业(30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显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读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 )
A.硫、氮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
B.中国人均硫、氮排放量较高
C.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较高
D.发达国家人均硫、氮排放量较低
2.据调查北欧的芬兰、瑞典等国的酸雨主要和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有关,其转移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运动B.跨国河流
C.洋流D.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
[2023·山东聊城期末]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0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和亚洲。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区的阿格博格布洛西是世界上较大的电子垃圾末端处理地区之一。已通过层层回收的电子垃圾最后到达这里,当地居民通过焚烧清除掉废弃电器上的塑料,获取少量可以回收的金属,无价值的部分直接填埋。据此回答3~4题。
3.阿格博格布洛西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其根本原因是( )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差B.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
C.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4.下列关于跨国污染物转入对阿格博格布洛西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区域发展潜力下降
B.处理方式主要污染大气,对水源影响较小
C.利于产品零部件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D.通过获取高价值的回收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可以跨国界传输,使周围国家受害,引起国际纠纷,影响国家安全。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污染物可以随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读图,完成5~6题。
5.北欧曾经深受酸雨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欧的污染物排放量大
B.受中纬西风影响,污染物输入
C.盆地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
D.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
6.为了有效防治酸雨,欧洲可采取的科学合理措施是( )
①使用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②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物排放 ③加强国际交流,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私家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四川巴中期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突然、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7~9题。
7.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
A.发生得快,消失得也快
B.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
C.是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
D.消失得快,因此危害较小
8.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
B.我国东南部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繁忙
C.我国东南部地区风速较小,污染物扩散慢
D.我国东南部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9.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这两段时间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滞后
C.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
D.油气资源开采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中10%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其面积达3.43×105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
(1)大量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2)如何控制该海域“垃圾场”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山东德州期末]产品从原料获取、制造加工、运输销售到成为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整个过程中所释放的空气污染物被称为“隐含空气污染物”。图1示意2005~2015年中美两国商品贸易概况,图2示意两国贸易隐含空气污染物。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显示,2005~2015年( )
A.两国贸易规模不大
B.两国贸易总额逐年减少
C.b国是隐含空气污染物的净出口国
D.a向b出口隐含空气污染物整体呈下降趋势
12.两国贸易隐含空气污染物排放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a国对b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
B.a国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b国
C.b国煤炭能耗占比远大于a国
D.a从b进口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
[2023·天津河西区期末]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提高企业收益B.增加就业机会
C.促进国际合作D.减轻环境污染
14.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
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
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
[2023·山东青岛期末]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15~17题。
15.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邻近的印度次大陆等地,工农业活动密集
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
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6.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
A.夏季、夏季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D.冬季、冬季
17.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2023·湖南名校联盟大联考]甲藻类生物(例如夜光藻等)大量聚集在海面且靠近海岸的位置时,就容易产生荧光海现象。2023年3月深圳大鹏新区西冲湾夜光藻赤潮爆发,出现了美丽的荧光海。读图,完成18~19题。
18.与西冲湾形成荧光海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海水富营养化
B.人类活动影响小
C.纬度低,海水温度高
D.海区相对封闭,风浪小
19.美丽的荧光海现象出现,对当地的影响有( )
A.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B.加快了当地能源结构调整
C.导致渔业损失严重
D.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答题区]
20.[2023·浙江温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清远市许多企业从国外进口价格低廉的废弃电子产品,在家庭作坊中进行拆解、酸碱浸泡、热熔、焚烧得到再生铜,龙塘河沿岸是清远市再生铜生产区之一。图1是广东省局部略图及清远市境内龙塘河部分采样点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分布图。
材料二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清远市政府建立再生铜产业园,引导分散的再生铜家庭作坊进园生产。2017年开始,我国逐步禁止废弃电子产品等固体废弃物的进口。
材料三 我国铜精矿进口量大。近年来,我国铜材消费增幅放缓。图2是铜产业链示意图。
(1)龙塘河干流图示河段从上游至下游河床淤泥中铜含量变化特征是________,说出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降水对龙塘河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3)说出固体废弃物进口禁令颁布后清远市再生铜产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并指出在产业园集中生产的优势。
(4)从产业链角度,简述我国炼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1~2.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判断出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大,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均硫、氮排放量也较高。第2题,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随西南风,向北影响北欧地区。英国、德国与北欧各国之间没有跨国河流,洋流主要影响沿海地区。
3~4.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加纳首都阿格博格布洛西地处西非,由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发展其他产业,所以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D正确;成为世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并不是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差,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民众生活环境艰苦,焚烧塑料获取金属是经济来源,民众是当地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排除A、B;国家环境标准门槛低有利于电子垃圾的输入,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处于世界电子垃圾的处理末端,大部分无价值的垃圾直接填埋,损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导致区域发展潜力进一步下降,故选A。
5~6.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些西欧国家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源,北欧主要位于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把西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吹送到北欧,所以造成酸雨污染,故选B。第6题,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矿物燃料。防治酸雨,一方面可提高废弃大气处理技术、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现的污染加大治理力度,同时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故选D。
7~9.答案:7.B 8.D 9.A
解析:第7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得快,大多数消失得也快,会造成重大危害,但有些影响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A、D错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危害,B正确;污染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污染物快速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形成的,C错误。故选B。第8题,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我国东南部地区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这是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东南方向的主要自然原因。故选D。第9题,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引进了大量污染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污染环境,增加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因此,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导致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故选A。
10.答案:(1)大量的塑料垃圾会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塑料颗粒被海洋生物吞食会导致疾病和死亡;通过食物链,又可能进入人类体内,危害健康;塑料垃圾表面能吸附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大量的塑料垃圾漂浮在海洋面上,严重影响航海业、沿海捕捞业、养殖业等。
(2)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能力。
解析:第(1)题,危害可以从对社会、对经济、对生态环境三方面考虑。对生态环境来说,固体垃圾可以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容易被海洋生物吞食,导致海洋生物的疾病和死亡率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塑料垃圾表面能吸附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同时随着洋流的流动,扩大海洋的污染范围。对社会来说,固体垃圾被海洋生物吞食后通过食物链可能会进入人类体内,影响人类健康,对社会发展不利。对经济来说,塑料垃圾漂浮在海面上,会影响航船的速度,严重影响航海业;塑料垃圾携带的污染物使海洋生物产生疾病,渔业衰竭,导致养殖业亏损,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第(2)题,为控制该海域垃圾场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排放、加强合作及回收处理等方面考虑,具体包括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能力等。
11~12.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图中显示,a、b两国贸易规模很大,A错;由图1可知,两国贸易总额总体呈增加趋势,B错;由图2可知,国际贸易中,a为隐含空气污染物净出口国,b为隐含空气污染物净进口国,C错;由图2可知,2005~2015年间a国对b国出口的隐含空气污染物整体呈下降趋势,D正确。故选D。第12题,据材料可知,a、b两国指的是中美两国,a对b出口中隐含空气污染物较高,a从b进口中隐含空气污染物较低,可推断a为中国,b为美国,由于中国技术水平相对美国较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的单位产值能耗大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货物,B正确。由图1可知,a国对b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但是贸易顺差大不能决定隐含空气污染物差距就大,A错误。a为中国,b为美国,根据两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可知,b国煤炭能耗占比应小于a国,C错误。b国技术水平更高,a从b进口商品多为技术密集型,因此隐含空气污染物较低,D错误。故选B。
13~14.答案:13.A 14.D
解析:第13题,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对;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就业机会不多,B错;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故选A。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而不是产品利用前、利用中、运输中的污染,D对,A、B、C错。故选D。
15~17.答案:15.C 16.B 17.D
解析:第15题,材料提及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使得POPs数量较多,③正确;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青藏南部地区临近印度,其人口众多,工农业活动多,POPs数量多,①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与高原面积广并无关联,主要是位置特殊性影响,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第16题,青藏高原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而夏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在冬季影响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故选B。第17题,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渐续性,A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让中亚国家负担不太可行,B错误;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D。
18~19.答案:18.B 19.C
解析:第18题,材料告知,2023年3月深圳大鹏新区西冲湾夜光藻赤潮爆发,说明本次夜光藻的爆发与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赤潮有关,温度高有利于藻类繁殖,海区封闭风浪小污染物不易扩散都加剧了赤潮爆发;赤潮的爆发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大,结合题意,故选B。第19题,海水富营养化危害很大,它会导致海水中的藻类呈现爆发性增长,最终形成赤潮。难以计数的藻类覆盖在海面上,不仅遮挡了阳光,它们的繁殖、生活、死亡以及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掉海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其他的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海洋生态环境和近海的海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结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 支流污染严重,支流河水携带大量铜注入干流;铜逐渐在河床沉积;下游河水中铜浓度逐渐降低
(2)冲刷地表,将更多污染物搬运至河流(增加河流中污染物);河流径流量增大,对污染物有稀释作用(降低污染物浓度);扩大污染范围。
(3)变化:原料来源渠道减少;原料成本提高;对港口的依赖性减少。
优势:增加交流,促进技术提升;便于管理,集中处理污染物;共用基础设施。
(4)多渠道进口铜矿(铜精矿);加大铜矿勘探力度;增加对国内废铜回收利用;加强技术投入,提高铜矿利用率;提高铜产品附加值;开拓国际市场,增加铜产品出口。
解析:(1)据图可知,采样点铜含量在上游含量为680.87,在流经再生铜生产区的支流汇入后,采样点铜含量就上升为1174.76,往下游走才依次降低为812.85和570.37。因此,变化特征为: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污染严重的支流汇入干流,将铜元素带入干流并不断沉入河底,越靠近支流汇入口铜含量越高,越往下游铜含量越低。(2)降水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可从增加污染源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扩大污染范围作答。(3)固体废弃物进口禁令颁布后,我国固体废弃物进口减少,使清远市再生铜产业对进口废弃物原料的依赖相应减少,从而在区位选择时降低了对港口的依赖。从产业集聚生产优势分析。(4)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炼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可以从原料供应的安全性、增加产品的竞争性和开拓市场三个方面来作答。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测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共8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