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7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64874/0-17099032367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7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64874/0-17099032367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时作业(30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7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微专题7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5页。
微专题7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2023·青海海东名校联考]西支溪和牧场溪都源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流域自然环境相似,汇水面积相似。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每年利用西支溪水进行人工造雪。下图示意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的径流差。据此完成1~2题。1.5月西支溪与牧场溪流域出口径流差最大,主要是因为西支溪流域5月( )A.大气降水较多B.积雪融水较多C.下渗较强D.地表蒸发较弱2.下列月份中,西支溪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是( )A.2月 B.4月C.9月 D.11月[2023·吉林通化市期末]如图展示了某年6月1日至6月3日我国四个城市空气中PM10(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微小颗粒物)小时浓度变化。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四个城市6月2日至6月3日空气中PM10小时浓度暴增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频繁B.交通污染加重C.突发强沙尘暴D.燃煤污染加剧4.图中四个城市距离污染源地最近的是( )A.张家口B.北京C.天津D.乌兰察布[2023·山东威海期末]多瑙河(下图)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等10个国家,最后注入黑海。2000年2月初罗马尼亚边境城镇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造成中欧出现严重的环境灾难。2001年,欧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黑海生态环境计划”,多瑙河环境治理进入新阶段。据此完成5~6题。5.罗马尼亚曾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引发严重的环境灾难,是因为多瑙河( )A.正值枯水期,水体自净能力差B.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C.盐度升高,造成生物大量死亡D.为国际河流,对沿岸国家影响大6.“整治多瑙河—黑海生态环境计划”标志着此后该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将( )A.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管理B.对全球生态问题进行法律监督C.由各国均衡出资防治污染D.统一布局流域内的工业类型[2023·重庆市期末调研]全国造纸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超过了40亿吨,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20%左右。废纸造纸产生的废水量大,且水质各不相同,大部分还含有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对其加以有效处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下图示意某地区造纸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据此完成7~8题。7.造纸废水首先进入“格栅+调节池”预处理系统的根本目的是( )A.筛留有用纸浆,节约造纸原料B.加强废水散热,促进废水渗漏C.减轻对后续各工艺设备的破坏D.缩小对区域水体污染的扩散范围8.图中综合废水处理系统中PAC和PAM的主要作用是( )A.烘干失水B.凝聚沉淀C.密封防漏D.提高效率[2023·云南大理期末]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经过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现已取代PM2.5成为多个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下图为2016~2020年广东韶关市主城区O3和NO2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9~11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3和NO2质量浓度呈反比例关系B.受气温影响,NO2浓度变化呈双峰状C.正午光化学反应最强烈,O3浓度上升D.傍晚NO2浓度升高,且维持较长时间10.依据韶关正常年份的天气状况,下列时间近地面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是(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11.下列缓解近地面臭氧污染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转移重化工业B.限制私家车出行C.推广新能源汽车D.增加氟氯烃排放[答题区]12.[2023·贵州黔南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鱼洞河流域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北部,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无序的采煤活动煤矸石任意堆放和数量众多的废弃矿井使鱼洞河流域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每年夏季,鱼洞河河水呈低酸性,造成了山荒水“锈”的境况,形成“黄河水”流入清水江。近年来,鱼洞河流域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多措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贵州省流域治理的先进案例。下图为早期采煤业生产流程示意图。(1)指出早期采煤业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2)阐述夏季鱼洞河河水呈低酸性的原因。(3)推测鱼洞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采取的措施。微专题7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2.答案:1.B 2.B解析:第1题,两个流域自然环境相似,降水差别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支溪上游建有滑雪场”,5月份气温回升,滑雪场的积雪春季融化量大,径流量也较大,西支溪与牧场溪径流差最大,B正确;滑雪场的建设破坏了森林,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硬化,因此西支溪流域下渗较弱,C错误;由于下渗弱,地表径流量大,地表水多,且缺乏森林的荫蔽,地表蒸发较强,D错误。故选B。第2题,由图可知,西支溪流域春季大规模融雪,融雪挟带滑雪季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域,导致水污染最为严重,故4月符合。故选B。3~4.答案:3.C 4.D解析:第3题,PM10小时浓度暴增是突发事件,城市建设、交通污染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突变,6月燃煤污染较轻,A、B、D错误。强沙尘暴一般来自于西北,图中出现PM10高峰的顺序依次是乌兰察布、张家口、北京、天津,基本上按照西北—东南排列,符合沙尘暴运动方向,C正确。故选C。第4题,图中出现PM10高峰的顺序依次是乌兰察布、张家口、北京、天津,基本上按照西北—东南排列,符合沙尘暴运动方向,图中四个城市距离污染源地最近的是乌兰察布,故选D。5~6.答案:5.D 6.A解析:第5题,罗马尼亚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临近地中海气候区,气候特征与地中海气候相似,2月份降水不少,不是枯水期,A错误;氰化物废水泄漏会引发水体严重污染,藻类大量繁殖,造成的水质恶化主要是指水体富营养化,而多瑙河带来的环境灾难主要是由于其为国际性河流,污染的范围大,B错误,D正确;氰化物排入河流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盐度指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故盐度并不一定会升高,C错误。故选D。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域内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河流污染问题,将会污染整个流域,“整治多瑙河—黑海生态环境计划”,跨越整个流域,有利于加强多瑙河流经国家之间在流域治理方面的合作和分工,加强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故选A。7~8.答案:7.C 8.B解析:第7题,废水首先进入“格栅+调节池”预处理系统,用以截留废水中较大的杂物与纤维(或较大杂物),减轻对后续工艺设备的破坏,达到保护后续设备运行安全的目的。故C正确;后续的沉淀池主要目的是筛留有用纸浆,节约造纸原料,故A排除;该系统为预处理系统,故对废水散热和缩小对区域水体污染范围作用较小,故B、D排除。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共同用于造纸废水混凝反应沉淀池,说明这两种物质主要用于吸附、凝聚细小颗粒沉淀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选B。9~11.答案:9.D 10.C 11.C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O3和NO2质量浓度呈反相关关系,但不是反比例关系,A错误;受白天紫外线强,化学分解O3较多,NO2浓度变化呈双峰状,B错误;正午O3浓度上升速度不及上午,C错误;傍晚到夜晚,紫外线减弱直到消失,氮氧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减弱直到停止,故NO2浓度升高,且维持较长时间,D正确。故选D。第10题,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经过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广东雨季为4~9月,此段时间降水丰富,紫外线弱,B错误;10月到次年3月为干季,降水少,紫外线强,但10月相比2月、12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紫外线更强,故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可能更大,臭氧污染最严重,故选C。第11题,近地面臭氧主要由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形成的,与重化工业有密切关系,但转移重化工业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从而缓解臭氧污染,C正确;限制私家车出行不利于生活水平提高,B错误;增加氟氯烃排放可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但可能形成大气臭氧空洞,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C。12.答案:(1)地表塌陷,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植被破坏,煤炭资源加速枯竭。(2)鱼洞河流域靠近采煤区,夏季降水量大,降水混入煤灰、工业粉尘,受其影响,雨水酸性成分增大;降水导致的坡面径流挟带固体废弃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鱼洞河,导致鱼洞河的河水变酸。(3)全流域统一规划治理,加强行政监管;针对采煤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进行治理,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循环生产,减少向外界排放废弃物;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提高就业率,促进居民收入提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解析:(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方面,结合当地早期开采煤矿相关信息,环境污染方面:煤矸石任意堆放,会造成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开采煤矿过程中产生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过度开采地下煤矿导致地面塌陷;废弃矿井众多说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早期开采煤炭开采效率低下,导致煤炭资源加速枯竭。(2)当地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和地表坡面径流,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而附近有煤矿开采,降水混入煤灰、工业粉尘,受其影响,雨水酸性成分增大;煤矸石任意堆放,降水导致的坡面径流挟带固体废弃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鱼洞河,导致鱼洞河的河水变酸。(3)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地采取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分析这三方面。题号123456答案题号7891011答案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