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3,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223,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第1页
    223,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第2页
    223,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23,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23,江西省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农业上需用密度为1,3kg,故A不符合题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85 分钟;2.试卷和答题卡上都要写上班级、姓名;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 步入温馨物理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是研究 ___________、光、___________、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答案】 ①. 热 ②. 声
    【解析】
    【详解】[1][2]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______变了;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______。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 男生在“变声期”声带变厚变长,发声时振动频率变小,则音调变低。
    [2] 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是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音色相近。
    3. 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______m远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上的“E”字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虚像。
    【答案】 ①. 2 ②. 反射
    【解析】
    【详解】[1]平面镜成的像,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则视力表的像到镜面距离也为3m,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离视力表的距离应为
    5m-3m=2m
    [2]人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上的“E”字是视力表上的“E”字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像。
    4.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并且这时的雾会附着在玻璃车窗______(选填“内”或“外”)侧,使玻璃变模糊。
    【答案】 ①. 液化 ②. 内
    【解析】
    【详解】[1][2]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是因为车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车窗,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内侧。
    5. 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柱会慢慢升高,此过程中水银的质量_______,密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不变 ②. 变小
    【解析】
    【详解】[1][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状态、温度、形状、运动状态无关。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柱会慢慢升高,此过程中水银的质量不变,水银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由可知,水银密度变小。
    6. 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加压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答案】 ①. 汽化 ②. 吸收
    【解析】
    【详解】[1][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后,会在皮肤上迅速汽化为气态,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使皮肤温度迅速降低。
    7.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____________,界面的____________(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答案】 ①. OB ②. 左
    【解析】
    【详解】[1][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可以判断PQ为法线、入射光线为CO,反射光线为OA,折射光线为OB,由图中的角度关系可知,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60°,折射角为30°,因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界面的“左侧”是空气。
    8. 农业上需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进行选种,现有某盐水样品的质量为650g。体积为500mL。此盐水样品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为达到选种要求,应往样品加水____________kg。
    【答案】 ①. 1.3 ②. 1
    【解析】
    【详解】[1][2]已知盐水的质量m样品=650g,体积为
    盐水的密度为
    设加水的质量为m,所加水的体积,达到要求之后盐水的密度为
    则有
    解得加水的质量为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请将选项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9.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 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3kg
    B.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C. 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6km/h
    D. 中学生正常说话响度约10dB
    【答案】C
    【解析】
    【详解】A.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300g=0.3kg,故A不符合题意;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18km/h,接近16km/h,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说话响度约50d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体温计用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
    B. 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D.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体温计特点,用后要将夜柱甩回玻璃泡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读取被测物体温度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使温度计离开测量物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光屏
    B. 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将看不见反射光线
    C. 光屏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D. 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光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粗糙的光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法线在光屏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光屏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光屏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光屏上,则我们在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光屏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的普遍规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对于公式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因而当体积一定时,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B. 对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 是密度的计算式,实质上密度和质量、体积无关
    D. 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时,体积也一定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有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0.8g/cm3,因此,只能说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故选C。
    13.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在EF段,该物质需要吸热
    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 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答案】BD
    【解析】
    【详解】分析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在BC段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BC段是该物质熔化的过程;该物质在EF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因此EF段是该物质凝固的过程。
    A.在t=5min时,该物质仍处于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EF段,该物质正处于凝固过程,该物质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该物质熔化过程从第3min大约持续到第8min,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5mi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是晶体,石蜡没有固定熔点,是非晶体,该物质不可能是石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14.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逐渐变大B. 像距逐渐变大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答案】AB
    【解析】
    【详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 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共22分)
    15.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科学家曾测出从地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所有的时间约为2.56s,若光在空气(或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1)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是多少?
    (2)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1.28s; (2)3.84×108m
    【解析】
    【详解】解:(1)光从地球到达月球时间为
    (2)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
    答:(1)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是1.28s;
    (2)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3.84×108m。
    16. 星期日,晓彤跟妈妈步行去商场购物。
    (1)晓彤跟妈妈从商场返回家中他们步行速度是1.2m/s,从商场步行到家用了0.5h,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了多少m?
    (2)晓彤和妈妈在商场购买“××××牌”大豆油,油桶上标注大豆油的净含量为5×10-3m3,晓彤查得该品牌大豆油的密度为0.9×103kg/m3,则每桶该品牌大豆油的质量是多少kg?
    【答案】(1)2160m;(2)4.5kg
    【解析】
    【详解】解:(1)已知回家用时
    速度v=1.2m/s,由 可得,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的路程为
    (2)由可知,大豆油的质量
    答:(1)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了2160m;
    (2)每桶该品牌大豆油的质量是4.5kg。
    17. 小红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运油的油罐车很感兴趣,她很想测出油罐车内油的质量,但她只知道这个油罐车的容积是50m3,不知道油的密度,于是她从油罐内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cm3这种油的质量是16g,请你帮她计算:
    (1)车内油的密度;
    (2)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的油的质量。
    【答案】(1)0.8×103kg/m3;(2)40t
    【解析】
    【详解】解:(1)油的密度为
    (2)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体积等于油罐的容积,根据密度公式,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油的质量为
    答:(1)车内油的密度为0.8×103kg/m3;
    (2)这辆油罐车最多能装的油的质量为40t。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 如图甲,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1)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________作为平面镜;
    (4)把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平面镜”前后,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________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
    (6)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所得的实验结论和其他实验小组不同,他又发现“平面镜”的一面有一层特殊的反射膜。如图乙,他用笔分别接触“平面镜”的两面,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重合,另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有段距离。分析小明操作过程,可知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________cm。
    【答案】 ①. 暗 ②. 大小 ③. 玻璃板 ④. 蜡烛A的像 ⑤.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像的虚实情况 ⑥. 将玻璃板没有反射膜的面作为镜面的位置 ⑦. 0.25
    【解析】
    【详解】(1)[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因此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2]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用蜡烛B替代蜡烛A的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3)[3]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既能透光,又可以成像,便于找到蜡烛的像的位置。
    (4)[4]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5)[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光屏上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若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6][7]由表格数据可知,三次实验的物距和像距之差相同,都为0.5cm,说明是同一原因引起的,由图乙可知,他用笔分别接触“平面镜”的两面,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重合,另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有段距离,因此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将玻璃板没有反射膜的面作为镜面的位置。若该平面镜的厚度为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则
    8cm-d=7.5cm+d
    解得d=0.25cm。则该“平面镜”的厚度是0.25cm。
    19.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所示,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丁图__________(选填“A”或“B”),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5)另外一位同学采用如图戊所示,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用此方法进行加热足够长时间,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 ①. 碎冰块 ②. 晶体 ③. 减少 ④. 不变 ⑤. A ⑥. 液化 ⑦. 不能
    【解析】
    【详解】(1)[1]为了使受热均匀,测量准确,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
    (2)[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由乙图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0℃不变,即冰有一定的熔点,满足晶体的熔化特征,所以冰是晶体。
    (3)[3]质量越少,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更快,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应该减少烧杯中的水。
    [4]由冰的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故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不变。
    (4)[5]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内部温度均匀,继续吸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因此气泡越来越大。因此图A表示水沸腾时的示意图。
    [6]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液化成了小水珠,所以“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5)[7]由液体沸腾的条件可知,若要水沸腾,需要到达沸点且能够继续吸热。而水在沸腾的时候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同时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5.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3)在图乙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那么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____________cm处,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4)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节;
    (5)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则须使光屏向凸透镜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①.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②. 放大 ③. 倒立 ④. 缩小 ⑤. 70.0 ⑥. 下 ⑦. 靠近
    【解析】
    【详解】(1)[1]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这样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便于观察像的特点。
    (2)[2][3]由图可知,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5]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物体处于二倍焦距之外,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光路可逆可判断将凸透镜移动到70.0cm处,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4)[6]此时像呈现在了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需要将凸透镜向下移动,经过光心的光线向下移动,像随之向下移动,移动到光屏中央。
    (5)[7]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将凸透镜更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此时像距减小,因此必须使光屏向凸透镜靠近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1. 物理小组测量一个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_________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数据,测得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_________kg/m3;
    (3)如果不借助量筒,是否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如图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则 _____(填“甲”或“乙”)液体是煤油,用刻度尺量出甲和乙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煤油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用h1、h2、ρ水来表示)。
    (4)该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规格的托盘天平、水、烧杯、滴管等器材设计制作一个天平密度秤,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5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写出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的符号表示),若m1=50g,m2=100g,理论上,可以鉴别差异不小于 ________g/cm3的液体。
    【答案】 ①. 零刻度线 ②. 左 ③. 2.32×103 ④. 乙 ⑤. ρ煤油=ρ水 ⑥. ρ水 ⑦. 0.004
    【解析】
    【详解】(1)[1][2]将天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3]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之和,所以小石块的质量
    m=20g+3.2g=23.2g
    小石块的体积
    V=35mL﹣25mL=10mL=10cm3
    所以小石块的密度
    (3)[4]由题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由于ρ水>ρ煤油,根据知,V水<V煤油,因为两个容器相同,所以乙液体是煤油。
    [5]两容器相同时,横截面积相等,所以V水=Sh1,V煤油=Sh2,因为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所以
    ρ水V水=ρ煤油V煤油

    (4)[6]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则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m水=m2﹣m1
    根据可知
    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m液=m3﹣m1
    水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相同:V液=V水;则液体的密度为
    [7]由题意可知,空烧杯的质量m1=50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100g,则烧杯内水的质量
    m水=m2-m1=100g-50g=50g
    烧杯内水的体积即液体的体积
    由托盘天平的分度值0.2g可知,该“密度计”可以鉴别液体质量的差异为0.2g,则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50
    2.00
    2
    4.50
    4.00
    3
    8.00
    750

    相关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创新部):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创新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永修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试物理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永修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试物理模拟试卷+,文件包含永修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试模拟试卷docx、永修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试模拟试卷pdf、永修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模拟试卷答题卡docx、永修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模拟试卷答题卡pdf、永修县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答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三):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三),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