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同步练习练习题(含详解)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综合测评试卷(无超纲)
展开
这是一份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综合测评试卷(无超纲),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我国现在多家科研机构已经研制出了新冠疫苗,而且现在可以免费接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C.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D.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2、下列疾病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痢疾 B.流感 C.扁桃体炎 D.脚癣3、据统计,由女性艾滋病患者所生育的孩子中,大约有1∕3的孩子会成为新的艾滋病感染者,那么,这种母婴传播的途径最有可能是( )①胎盘传播 ②产道传播 ③母乳传播 ④餐具传播 ⑤空气传播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4、下列疾病为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 B.狂犬病 C.水痘 D.流行性感冒5、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 )A.吃饭时应该避免暴饮暴食 B.为节省时间,吃饭时要狼吞虎咽C.食物中含糖的成分要多 D.青少年应多吃肥肉等高脂肪物质6、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牛痘预防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 B.肺结核、蛔虫病都属于消化道传染病C.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D.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7、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的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B.皮肤和黏膜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8、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号召“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能使肌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增多B.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C.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D.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9、今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关于预防这一疾病,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避免去疫情高发地 B.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C.避免开窗通风 D.戴好口罩10、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药物可以治愈。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会导致人感染B.静脉注射毒品会传播艾滋病病毒C.艾滋病毒不会瓦解人体免疫系统D.艾滋病不会通过分娩传给胎儿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______、血液、________。2、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______和免疫物质。3、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_____。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其中人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属于________。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________病。4、进行心脏复苏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在操作中,先做____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5、女性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生下的孩子也会带有艾滋病病毒,这是由于怀孕过程中母体通过 _____直接将病毒传递给了胎儿。6、为了预防天花病毒,人们接种了牛痘疫苗,接种后人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 蛋白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人体产生的这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免疫 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免疫。7、当抵抗___________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8、传染病由________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9、药物的外包装上如标有“OTC”,则表明该药物属于__________药。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________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________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10、都说病人能吃药不打针,从治疗效果看科学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三、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患过麻疹的人获得了对麻疹的免疫力,是特异性免疫。(____)2、每年的11月14日被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表达了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______)3、注射新冠病毒的疫苗也能有效预防流行感冒。(______)4、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对特定病原体有防御作用。(________)5、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6、只要注意场合,少量吸烟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____)7、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______)8、目前全国普及新冠疫苗的接种,这属于特异性免疫。(______)9、只要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就不会被感染。(____)10、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小男孩阳阳五岁了,妈妈又生了二胎明明。按照计划免疫的要求,医生给婴儿接种乙肝疫苗,针一刺入身体,婴儿就疼哭了。(1)明明肯定是一名女孩。(______)(2)给婴儿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______)(3)婴儿一打针就疼哭了,属于简单的反射。(______)(4)发育成女婴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组成是XX。(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详解】AB.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AB正确。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D.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C。2、B【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详解】A.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一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因此引起痢疾的是细菌,A错误。B.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B正确。C.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源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C错误。D.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D错误。故选B。3、D【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详解】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怀孕时通过胎盘传播、生产时产道传播和母乳喂养过程中通过母乳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可见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4、A【分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详解】A.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白化病属于常见的遗传病,A符合题意。BCD.狂犬病 、水痘 、流行性感冒是由于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A【分析】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人每天摄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三餐分配要合理,不偏食、不挑食,食不过量。【详解】A.青少年的合理营养。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不偏食、不挑食;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所以吃饭时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利于健康,正确。B.吃饭时狼吞虎咽,会损伤胃肠,不利于健康,错误。C.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食物中含糖的成分过多,容易得糖尿病,不利于健康,错误。D.脂肪在人体内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多吃含高脂肪的食物,不但会使人发胖,还使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对健康不利,错误。故选A。6、B【分析】(1)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种牛痘预防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B.肺结核、蛔虫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但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C.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能引起人体患艾滋病,C正确。D.皮肤和黏膜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B。7、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详解】由分析可知,属于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中,它像“巡逻兵”一样,时刻监视着入侵人体的病原体。一旦发现有病原体侵入体内,吞噬细胞就会迅速地游向病原体并将其消灭,以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而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也可使病毒失活,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C正确。8、A【分析】此题考查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肌收缩和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详解】A.肌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数目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运动不能使肌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增多,A错误。B.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长期锻炼,骨骼肌纤维逐渐变粗,肌肉体积增大,收缩有力,协调能力增加,B正确。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C正确。D.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就能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多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其结果是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D正确。故选A。9、C【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详解】A.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B.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C.避免开窗通风,不可以预防传染病,相反还会加速传染病,正确。D.戴好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以预防传染病,正确。故选C。10、B【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详解】A.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不会传播艾滋病,A错误。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B正确。C.艾滋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缺陷,C错误。D.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艾滋病会通过分娩传给胎儿,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性行为 母婴 【详解】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2、免疫细胞【详解】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淋巴结三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组成。3、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结核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人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4、30【详解】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比如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突然出现停止呼吸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让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进行心脏复苏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在操作中,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5、胎盘【详解】HIV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妊娠期会将艾滋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6、抗体 抗原 特异性 【详解】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免疫学角度属于抗原,故牛痘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给人体注射牛痘疫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7、抗原【详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8、病原体 流行性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9、非处方 体质 剂量 【详解】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10、不科学 吃药比打针到达病患处慢 【详解】吃药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药物才被送往患处;而打针是直接把药物经静脉注射送入循环系统,比吃药到达患处更快。所以,“病人能吃药不打针”的观点错误,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给药方式。三、判断题1、正确【分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其作用为特异性免疫,患过麻疹的人治愈后能产生抵抗麻疹的抗体,只获得对麻疹的免疫力为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正确。【点睛】知道出特异性免疫是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其作用的免疫。2、正确【详解】每年的11月14日被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表达了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和对糖尿病患者的关爱,故题干观点正确。3、错误【详解】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属于抗原。将新冠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该抗体只能消灭新冠病毒,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注射新冠病毒的疫苗不能有效预防流行感冒,故题干观点错误。4、正确【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详解】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特异性免疫是利用产生的抗体,来消灭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特异性免疫可以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免疫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5、错误【分析】吞噬细胞对所有的抗原均起作用,不具有特异性,在所有的免疫过程均参与。【详解】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处理抗原的抗原决定簇(这种处理指使抗原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然后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另外在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出来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抗体的Fc段可以和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将抗原吞噬消灭。因此,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题干说法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6、错误【详解】据科学家测定,烟草中含有数百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主要损害的人体器官是肺。故即使注意场合,少量吸烟,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故答案为错误。7、正确【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详解】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该说法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8、正确【分析】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详解】接种新冠疫苗是人体后天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题干说法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区分免疫的类型。9、错误【详解】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有些传染病可以经水和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播;经蚊虫等叮咬,即虫媒传播,以及血液和体液等途径也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故题干说法错误。10、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分析】(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2)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3)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1)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那么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是50%。题干说法错误。(2)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灭活的、低毒的病毒,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因此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题干说法正确。(3)一打针就哭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属于简单反射。题干说法正确。(4)男性性染色体中的Y染色体只会传给儿子,而不会传给女儿;这是因为: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题干说法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