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42,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个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
A. 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B. 原始海洋和陆地
C. 河流和海洋D. 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的知识,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的简单有机物,如氨基酸。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氨基酸分子)。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故选D。
【点评】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 下面是小樊同学学习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后总结的观点,小黄同学说其中有一项错误,你认为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同源器官的发现
B.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 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 根据米勒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详解】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而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故A错误。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的是出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等生命的特征,故B正确。
C.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生命特征还有繁殖后代等,所以具备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故C正确。
D.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A。
3. 关于生命起源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原始大气
B.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
C. 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D. 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可以孕育原始生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化学起源说的假设中,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原始大气成分;能量基础是 高温、紫外线、雷电;场所是原始海洋,A正确。
B.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正确。
C.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C正确。
D.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没有证明原始地球可以孕育原始生命,D错误。
故选D。
4. 从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角度来看,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 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D. 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四大类,据此答题。
【详解】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其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其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能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由低等到高等分别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植物分类是本题解题关键。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为“冰墩墩”,该吉祥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是一种以食肉为主的大熊猫,而现在大熊猫却主要以竹子为食,这是( )
A. 自然选择的结果B. 人工选择的结果
C. 定向变异的结果D. 竞争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是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是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详解】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所以始熊猫是一种以食肉为主的大熊猫,而现在大熊猫却主要以竹子为食,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 桃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水果。下列与桃这种植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桃树开花结果是在进行有性生殖B. 桃仁(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C. 桃仁(种子)是桃个体发育的起点D. 桃花的雌蕊中能产生精子和卵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A.桃树开花后,完成传粉受精及结果实的过程中都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A符合题意。
B.桃仁(种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来的,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桃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C不符合题意。
D.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花药成熟以后里面含有花粉粒,花粉粒中含有精子;雌蕊的结构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的结构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关于植物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不产生生殖细胞
B.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C. 植物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D.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块都要有芽眼
【答案】A
【解析】
【分析】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详解】A.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像草莓、马铃薯、落叶生根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产生生殖细胞,开花、结果,进行有性生殖,故A错误。
B.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故B正确。
C.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具有保持母本的遗传性和繁育速度快的特点,故C正确。
D.种植马铃薯时,只要把块茎切成很多小块来栽种,每一小块都要注意带有芽眼,即可繁殖,故D正确。
故选A。
8. 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你认为维恩图中①②③处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 变态发育卵生空中飞行
B. 变态发育卵生体内受精
C. 卵生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D. 变态发育体内受精卵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1)昆虫生殖的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两栖动物的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2)鸟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内受精,鸟类的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3)两栖动物的发育发育过程: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儿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详解】从题干的维恩图可知:①表示两栖动物和昆虫的共同特征,昆虫与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变态发育;②表示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共同特征,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共同特征是卵生,③表示鸟类与昆虫的共同特征,鸟类与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体内受精。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理解掌握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小蝌蚪用鳃呼吸
B. 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
C. 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D. 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详解】AD.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故AD正确。
BC.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故B正确,C错误。
故选C。
10. 据估算,一个鸡卵卵壳上约有7000个气孔,这些气孔的作用是( )
A. 减轻重量B. 气体交换C. 吸收水分D. 坚固卵壳
【答案】B
【解析】
【分析】鸡卵的结构图如下:
【详解】卵壳——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故选B。
【点睛】掌握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生物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 世界上有三种孔雀;绿孔雀、蓝孔雀、刚果孔雀。其中,绿孔雀是我国唯一的原生物种。游人在动物园经常会看到孔雀开屏的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孔雀害怕游人,展开尾羽进行示威
B. 孔雀展开尾羽和游人比美
C. 孔雀饥饿,向游人索要食物
D. 这是孔雀的一种求偶行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对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有些动物的繁殖行为还能使后代得到亲体的良好照顾,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详解】孔雀开屏是雄孔雀吸引异性的行为,是在求偶,属于繁殖行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19年7月4日报道,五对来自俄罗斯的耳聋夫妇希望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生出具有听力的孩子,俄罗斯生物学家Denis Rebrikv计划在“几周内”就此事向俄罗斯有关部门申请许可。下列对此评价合理的是( )
A. 基因编辑改变人类缺陷,完善人类性状,这是人类的必然结果
B. 经过基因编辑后产下的婴儿将来免受一切疾病的困扰
C.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使人类进化成新物种
D. 修饰后基因可能流入整个人类基因库中,具有巨大的技术风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可以人为地实现基因重组,制造自然界中没有的生物或者是改良现有的物种,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详解】A.基因编辑技术只是对个别人个别基因进行编辑,不一定改变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方向,这不是人类的必然结果,A错误。
B.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但不能保证基因编辑后的婴儿将来免受一切疾病的困扰,B错误。
C.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但并没有出现生殖隔离,即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
D.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但修饰后的基因可能流入整个人类基因库中,具有巨大的技术风险和伦理依据,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
13. 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分析、作答:
资料一: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
资料二:年,在德国发现了埋藏在距今亿千万年地层里的一种像鸟的动物化石。其大小和乌鸦差不多,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翅膀一样的前翅,但前肢的末端有指,指端有爪,有牙齿。它的身体结构有些特征像鸟,有些特征则像爬行动物。
(1)_____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科学家通过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越_____;在越新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越_____。
(3)资料二中提到的像鸟的动物是_____。分析材料二可以得出:鸟类是由古代_____动物进化来的。
【答案】 ①. 化石 ②. 简单 ③. 低等 ④. 复杂 ⑤. 高等 ⑥. 始祖鸟 ⑦. 爬行
【解析】
【分析】(1)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详解】(1)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新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3)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埋藏在距今1亿5千万年地层里的一种像鸟的动物化石,即始祖鸟化石,所以资料二中提到的像鸟的动物是始祖鸟。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可以得出: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点睛】掌握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特点及生物进化的历程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_____ 。
(2)从上表看,人和 _____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_____。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 _____方面为生物的 _____提供了证据。
【答案】 ①. 小 ②. 酵母菌 ③. 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大 ④. 分子生物学 ⑤. 进化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14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小,为0。
【15题详解】
通过表格信息可知,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16题详解】
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
15. 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内 的染色体组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图二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分别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作答:
(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请判断,图一中____(填“甲”或“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
(2)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____。
(3)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残翅是隐性性状,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概率是____。
(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 是AA还是Aa,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从图二实验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方案二: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长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
你认为方案____是可行的,理由是①若杂交后代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②若杂交后代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
【答案】15. 乙 16. 相对性状
17. ①. Aa、Aa ②. 12.5%
18. ①. 一 ②. 全为长翅果蝇 ③. 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 ④. Aa
【解析】
【分析】(1)果蝇的“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4)图一中,甲是雌果蝇,乙是雄果蝇。
【小问1详解】
图甲中,第Ⅰ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是雌果蝇;图乙中,第Ⅰ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所以图一中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
【小问2详解】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小问3详解】
图二中,亲代都是长翅,子代出现了残翅,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残翅是隐性性状。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则长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aa)果蝇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果蝇的几率是25%, 果蝇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子代体中出现雌果蝇几率是50%,因此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几率是25%×50%=12.5%。
【小问4详解】
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因此我认为方案一是可行的,理由是①若杂交后代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3:
②若杂交后代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4:
16. 如图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的结构名称:①____;②____;④____;⑤____。
(2)图中的③将来发育成____,种子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⑥发育来的,这种由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除此之外,如月季的扦插,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____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____。
【答案】16. ①. 雌蕊 ②. 雄蕊 ③. 卵细胞 ④. 精子
17. ①. 果实 ②. 受精卵 ③. 母体 ④. 无性生殖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雌蕊、②雄蕊、③子房、④精子、⑤卵细胞、⑥受精卵。
植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有性生殖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无性生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慢慢长成新植株,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开花,经过传粉、受精结出果实。
【小问1详解】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许多胚珠。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由图可知:①雌蕊、②雄蕊、③子房、④精子、⑤卵细胞。
【小问2详解】
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人们把竹用地下茎生殖,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细胞色素C的差异
0
1
12
13
21
35
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连线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开发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开发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