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07,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Mg-24 O-16
一、选择题(1-10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11-12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力发电B. 电灯通电发光C. 液化石油气燃烧D. 酒精挥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力发电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电灯通电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液化石油气燃烧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故选:C。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贮存少量氧气B.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D. 液体的量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且玻璃片的毛面向着集气瓶口,符合题意;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取液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烟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放热
C.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无色溶液中产生气泡
D. 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减少,表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叙述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故叙述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中产生气泡,故叙述正确;
D、石灰石和足量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减少,表面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生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故叙述错误。
故选C。
4. 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B. +2C. +3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故选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气体的密度不同
B. 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都有变化
C. 常见的气体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D. 同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工业上分离空气得到氧气,是利用氧气和其他气体的沸点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变,题干没有说二氧化锰是否作催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中氮元素呈现-3和+5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基本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6.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气体能被压缩,体积变小,是受压时,分子间距离变小的原因,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该选项错误;
B、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该选项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该选项正确;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金属汞原汞原子构成,所以水银温度计受热示数升高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A。
7.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的种类是否是一种,可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再根据元素(原子)种类是否是一种,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详解】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8.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研究表明喷洒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液可有效灭活病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 过氧乙酸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C.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质量比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过氧乙酸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6×3)=6:1:12,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6: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同种元素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但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带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含K、Cl、O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H2O和NH3质子数相同,不是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①和②,向①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 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是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产量,故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多,但是加了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且氯酸钾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产生氧气。
故选A。
11.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中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B
【解析】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足量的木炭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B。
12. A原子质子数为a,它的阴离子Am-与阳离子B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A. a-m-nB. a+m+nC. m+n-aD. m-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则A的阴离子Am- 的核外电子数为a+m,阴离子Am- 与阳离子Bn+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即Bn+ 的电子数也为a+m,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B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m+n。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即B原子质子数是a+m+n。
故选B。
二、填空题
13. 用化学符号表示:
(1)7个金原子______。
(2)2个氧分子______。
(3)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4)硫酸铜______。
(5)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13. 7Au
14. 2O2 15.
16. CuSO4 17.
【解析】
【小问1详解】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7个金原子表示为7Au;
【小问2详解】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
【小问3详解】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3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4详解】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硫酸铜可表示为:CuSO4;
【小问5详解】
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铝元素化合价是+3,可以表示为。
14. 如图 A~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答案】 ①. BD ②. CD ③. He、Na+
【解析】
【详解】(1)在A~D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BD,故填:BD;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CD,这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故填:CD;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He(氦原子)和Na+(钠离子),故填:He、Na+。
15.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请根据以下反应事实推导出该事实中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答案】 ①. 氧气的浓度 ②. 反应温度或反应条件 ③. 催化剂
【解析】
【详解】(1)空气和氧气的不同,主要是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淡蓝色,而在氧气中呈蓝紫色;
(2)常温和点燃时的温度不同,所以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或反应条件;
(3)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较慢,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影响因素是催化剂。
16.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①冰水混合物 ②空气 ③铁 ④食盐水 ⑤高锰酸钾 ⑥过氧化氢 ⑦氮气 ⑧海水
【答案】 ①. ②④⑧ ②. ③⑦ ③. ①⑥
【解析】
【分析】
【详解】混合物是指含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食盐水中含有食盐和水,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故填②④⑧;
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铁、氮气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填③⑦;
氧化物是指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氧元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也属于氧化物,故填①⑥。
17. 某固体A加热时生成无色气体D,淡黄色固体G能在D中燃烧生成H,白色固体E与黑色固体B混合后加热,可生成白色固体F和无色气体D。K是一种红色固体,D和K在加热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试推断出下列物质并写出其化学符号:H______,K______;
(2)试写出反应②所对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写出G在D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
【答案】17. ①. SO2 ②. HgO
18.
19.
【解析】
【分析】某固体A加热时生成无色气体D、黑色固体B和C,推出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D为氧气,淡黄色固体G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H,推出G为硫,H为二氧化硫,白色固体E与黑色固体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可生成白色固体F和氧气,推出E为氯酸钾,F为氯化钾,K是一种红色固体,氧气和K在加热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推出K为氧化汞,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
【小问1详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H为二氧化硫,化学符号为SO2,K为氧化汞,化学符号为HgO;
【小问2详解】
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E为氯酸钾,F为氯化钾,则反应②所对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G为硫,D为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8. 现有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经测定镁的质量分数为33.6%,则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16%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式可知,碳酸镁可以看做是氧化镁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根据镁的质量分数为33.6%,可得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33.6%÷(×100%)=56%,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酸镁的质量分数为:44%÷(×100%)=84%,所以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1-84%=16%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小题。19小题6分,20小题7分,21小题9分,共22分)
19. 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①中夹持铁丝的仪器名称是______。①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2)实验②中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由此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一条),在做该实验时,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
(3)实验③若测定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1点)。
(4)三个实验中都用到了水,水的作用各不相同,请说出:实验②水槽中的水:______。
【答案】19. ①. 坩埚钳 ②.
20. 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②. 增强水的导电性
21. 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22. 作反应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①中加持铁丝的仪器是坩埚钳;①中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小问2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纯水导电性较弱,故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是溶液中有大量的阴阳离子,增加了溶液中的带电粒子从而增强了导电性;
【小问3详解】
实验③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使装置内的氧气未被完全消耗,从而是测量结果偏小;未待完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此时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而膨胀,则使测量结果偏小等;
【小问4详解】
实验②是电解水实验,故水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20. 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图1是按照课本上进行的实验,但是在实验结束揭开大烧杯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1)图2中E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2)进行b操作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试管中的溶液______(选项“很快”或“慢慢”下同)变成红色,C 试管中溶液______变成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①能防止______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
②能够得出在不同______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答案】(1)与B、C两试管中的酚酞溶液作对比(答案合理即可)
(2) ①. 慢慢 ②. 很快
(3) ①.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 ①. 氨气##NH3
②. 温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酚酞溶液本身是无色的,当遇到碱性溶液如氨水会变成红色,所以E试管的作用是:与B、C两试管中的酚酞溶液作对比;
故答案为:与B、C两试管中的酚酞溶液作对比;
【小问2详解】
进行b操作时,由于A试管在室温下进行,而D试管在热水中进行,温度较A高,所以A试管中分子运动速度较D慢些,可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的溶液慢慢变成红色,C试管中的溶液很快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慢慢;很快;
【小问3详解】
由b操作后,B、C试管中酚酞溶液均变红,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由b操作后,C试管中酚酞溶液先变红,而B试管中酚酞溶液后变红,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小问4详解】
改进前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实验装置不密封,挥发出的氨气会污染空气;且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无法观察分子运动快慢,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即: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故答案为:氨气或NH3;温度。
21.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若装置F的气密性良好,但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加热;④熄灭酒精灯;⑤把药品装入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连接仪器;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选用______装置作为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填字母)。
(4)E装置的用途很广。下列关于该装置的用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当装置内盛满水,若收集氢气,气体从b通入;若收集氧气,气体从a通入。
②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若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来,水从a通入。
③当装置内盛有一半水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率,a端连氧气钢瓶。
【答案】21. ①. A ②. ③.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④.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收集了(合理即可) ⑤. ⑥①⑤③②⑦④
22. ①.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②.
23. A 24.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应选装置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D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结果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有: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收集了或集气瓶未注满水;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故顺序为:⑥①⑤③②⑦④;
【小问2详解】
图C所示装置能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需要加热,故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
【小问4详解】
①氧气不易溶于水,先在顶部聚集,所以从短口b进气,故①错误;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加入水后,在水上方聚集,所以排出内部氧气,需要从长口a进气,故②正确;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通入水中产生气泡,所以从a进气通过观察气泡速率从而知道输送氧气的速率,故③错误;
故选②。
四、计算题(共5分)
22. 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一个丙氨酸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2)C3H7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3)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______。
(4)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17.8g丙氨酸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3 (2)89
(3)
(4)
(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丙氨酸的化学式是C3H7NO2,可知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共13个原子,故填:13;
【小问2详解】
C3H7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填:89;
【小问3详解】
丙氨酸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是:
【小问4详解】
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5详解】
见答案。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气体能被压缩,体积变小
分子体积变小
B
在阳光下,湿衣服容易晾干
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C
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水银温度计受热示数升高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组成微粒
组成微粒种类
物质种类
原子种类
物质类别
A
1
1
1
单质
B
1
1
2
化合物
C
1
1
1
单质
D
2
2
混合物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水
过氧化氢
加入适量MnO2,过滤
B
氯化钾
氯酸钾
加热到完全反应
C
氮气
氧气
加入足量的木炭,点燃
D
锰酸钾
高锰酸钾
充分加热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1)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淡蓝色,而在氧气中呈蓝紫色
______。
(2)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______。
(3)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2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化学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