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5,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15,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第1页
    15,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第2页
    15,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5,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5,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n~65, “一切活动皆课程”,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切活动皆课程”。麓外校园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艺术节时制作雕版画B. 科技节时用橡皮泥做分子模型
    C. 消防演习时点燃火堆D. 运动会时彩旗飘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作雕版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橡皮泥做分子模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消防演习时点燃火堆涉及物质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彩旗飘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让人一天的心情都美好,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
    D. 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说明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并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但二氧化碳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并不难说明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反应,一定条件下,稀有气体可以与其他物质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3.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A. 检查气密性B. 滴加液体
    C. 熄灭酒精灯D. 添加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示操作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不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B. 水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
    C. 含洗涤剂的水去除油污是乳化作用
    D. 硬水蒸缩后可以转化为软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错误;
    B、水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选项正确;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含洗涤剂的水去除油污是乳化作用,选项正确;
    D、硬水蒸缩过程中发生了煮沸,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降低了水的硬度,所以硬水蒸缩后可以转化为软水,选项正确,故选A。
    5. 这个寒假,一部《热辣滚烫》让很多人热血沸腾,贾玲暴瘦100斤更是重燃肥胖人群的希望。其实《科学》杂志在2023年12月14日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将胰高糖素样肽-1(GLP-1)(化学式为)受体激动剂的开发以及发现的可缓解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药物列为年度突破之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GLP-1是氧化物B. GLP-1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6∶59
    C. 每个GLP-1分子由540个原子构成D. GLP-1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GLP-1由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GLP-1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6):(16×59)=117:59,错误;
    C、每个GLP-1分子由(156+275+51+59=541)个原子构成,错误;
    D、GLP-1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正确。
    故选D。
    6.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氢气、过氧化氢、氯酸钾B. 汞、蒸馏水、石油
    C. 稀有气体、石灰石、氯化钠D. 洁净空气、氧化镁、液态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是单质,过氧化氢、氯酸钾均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汞属于单质,蒸馏水属于化合物,石油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氯化钠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洁净空气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是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只含一种元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2024年1月19日,河南的英才学校发生火灾,造成13人遇难,多人受伤,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下列相关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 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C. 高层楼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乘坐电梯逃离D.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符合题意;
    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厨房内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故B不符合题意;
    C、高层楼房着火,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险,故C不符合题意;
    D、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个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B. 实验二酒精灯②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C. 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D. 实验二应先点燃酒精灯①,再通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两个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实验二酒精灯②的作用是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两个实验都有铜生成,铜是红色的,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二应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①,否则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是指这种溶质达到溶解的最大量,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正确;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是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常温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错误;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错误;
    D、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从而使溶液温度降低,正确。
    故选AD。
    12.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黄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 “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釜底抽薪”—通过移除可燃物来灭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冰是固态的水,化学性质相同,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D、灭火的三种方法: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釜底抽薪”是通过移除可燃物来灭火,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 Cu粉(Fe)一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气体(O2)一通过炽热的炭层
    C. CaO固体(CaCO3)一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D. CuO固体(C)一在氧气流中灼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碳氧气流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B。
    14. 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有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海绵”一种单质B. “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C. “碳海绵”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D. “碳海绵”具有吸附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因此“碳海绵”是一种混合物,故A错误;
    B、碳元素具有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碳元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C错误;
    D、“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D正确。
    故选BD。
    15. 总结、归纳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可以作航天飞机的助燃剂,正确;
    ②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光,可以用于制作霓虹灯,正确;
    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B、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错误;
    ②人类利用最早的金属是铜,正确;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铁丝燃烧实验时未看到火星四射可能是氧气的浓度不够,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燃烧的熔融物掉落使瓶底炸裂,两者无关,错误;
    ②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可能是由于没有先预热就直接加热试管的底部,试管受热不均匀,正确;
    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进入菜窖做灯火试验,以防发生窒息危险,正确;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16. 科技腾飞,化学助力。
    (1)嫦娥奔月—“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富含硅、铝、铁等,这里的“硅”“铝”“铁”指的是___________(填“原子”“离子”或“元素”)。
    (2)蛟龙探海—“蛟龙号”潜水器的外壳材料主要采用钛合金,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____。
    【答案】16. 元素 17. 22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硅”“铝”“铁”不是以单质、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小问2详解】
    依据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圈内数字是质子数,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则X=22。
    17. 我国明代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书中介绍了古代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炼锌罐剖面图如图所示。(已知:锌的熔点为419℃,沸点为907℃)。
    (1)Zn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炼锌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7. +4 18. CO
    19. 防止锌在高温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化合物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x=+4;
    小问2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ZnCO3=Zn+3X↑可知,反应前碳、锌、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锌、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
    【小问3详解】
    “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其原因是防止锌在高温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18.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2)t2℃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后,它们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关系为___________。
    (3)A中含少量B,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18. 25g 19. B>A=C 20. 降温结晶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
    【小问2详解】
    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恒温蒸发10g水后,它们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关系为B>A=C;
    【小问3详解】
    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A中含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19. 认真阅读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LNG运输船
    LNG运输船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已形成多个大型LNG运输船建造企业集群。
    天然气装载时,在环境下将其变为液态,液化后的体积是气态的1/625,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因此需要LNG运输船创造低于的液化天然气储存环境和极高标准的密封性。
    制造LNG运输船的核心材料是殷瓦钢。殷瓦钢俗名不变形钢,含铁、镍、碳等物质。LNG运输船上使用的殷瓦钢非常薄,只有0.7mm,在之内它的收缩量膨胀系数非常低,它在空气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空手摸一下,24小时就会锈穿。
    (1)殷瓦钢的含碳量比生铁___________。
    (2)LNG运输船货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过程中,要注意预防火灾,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9. 低 20.
    【解析】
    【小问1详解】
    钢和生铁均为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则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
    【小问2详解】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含有的实验室废液中回收金属汞和铜,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操作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加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时,说明滤渣A中的铁已经完全反应。
    【答案】20. 过滤 21. 使废液中Hg(NO3)2、Cu(NO3)2中的Hg、Cu完全被置换出
    22. ①. Fe+H2SO4=FeSO4+H2↑ ②. 溶液中恰好没有气泡产生
    【解析】
    【分析】废液中加入的过量的铁,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和汞都活泼,因此可以把金属铜和汞从盐溶液中都置换出来,因此在得到的滤渣中都含有金属铜和汞,还有过量的铁,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就把过量的铁除去,然后把过滤得到的滤渣在空气中加热,铜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由于汞受热容易变成汞蒸气,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小问1详解】
    操作①②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是过滤;
    【小问2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排在Cu、Hg之前,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使废液中Hg(NO3)2、Cu(NO3)2中的Hg、Cu完全被置换出;
    【小问3详解】
    滤渣A中含有过量的铁粉、铜、汞,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把过量的铁粉除去,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铜、汞不与稀硫酸反应,在滤渣中;判断加入稀硫酸“适量”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恰好没有气泡产生。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气体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回忆有关知识,根据如图回答: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可以利用装置A和F制备并收集CO2,石灰石应放在___________;装置的连接顺序a→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可使用B装置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收集氨气不选择装置D和装置E,由此推测氨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写一条)。
    【答案】21. 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形成稳定的水柱
    22. ①. 有孔塑料板上 ②. f
    23.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能溶于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检查A装置气密性时,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2详解】
    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可将石灰石放在有孔塑料片上;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f口通入。
    【小问3详解】
    不能选用装置D、E收集氨气,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能溶于水。
    22.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知识回顾】
    (1)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慢慢锈蚀,是铁与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实验探究】(以下实验均在室温和1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进行)制作暖宝宝要用到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物质。
    【实验1】
    (2)如图1所示,称取2.0g铁粉和2.5g活性炭,搅拌均匀,用滤纸包好,再滴入约1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迅速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实验进行到450s时搓揉一次滤纸包使表面结块的混合物松散,实验过程中测得混合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图中450s后混合物温度继续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无烟食品加热剂(内装有镁粉、铁粉和氯化钠等化学品)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使用时向化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能迅速反应升温使水沸腾,对食物进行加热。
    【实验2】
    (3)向加有100mL水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表各组物质,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测得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①分析上述实验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
    ②无烟食品加热剂的成分不能用于制作暖宝宝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③在实验2基础上,要证明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镁参与了反应,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
    【实验3】
    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见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瓶中的氧气可以几乎耗尽,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4)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若将如图装置中的铁粉换成足量的铜粉进行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的判断和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22. O2、H2O
    23. 搓揉后促使了样品与氧气充分接触,使铁生锈速率加快,放出热量增加
    24. ①. 镁的形状(镁与其他药品的接触面积) ②. 反应后温度过高,会烫伤皮肤 ③. 向加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加入2.8g铁粉、5.85g NaCl粉末,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测得温度的变化未有组别Ⅰ中明显,说明温度升高是镁参加了反应
    25. 不能,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二氧化碳含量仅为0.03%,故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慢慢锈蚀,是铁和O2、H2O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小问2详解】
    图中 450s 后混合物温度继续升高的原因是:搓揉后促使了样品与氧气充分接触,使铁生锈速率加快,放出热量增加;
    【小问3详解】
    ①三次实验除了镁条的大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但产生的热量不同,因此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探究镁的接触面积大小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②无烟食品加热器(内装有镁粉、铁粉和氯化钠等化学品)使用时,向化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能迅速反应升温使水沸腾,产生的温度过高,会灼伤皮肤,因此无焰食品加热器的成分不用于制作暖宝宝;
    ③在实验2的基础上,若要证明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镁参与了反应,设计的方案是:向加有 100mL 水的隔热容器中加入 2.8g 铁粉和 5.85g NaCl 粉末,连续搅拌,每 50s 记录一次温度,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再与图 2 中曲线做对比;
    【小问4详解】
    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装置中的铁粉换成足量的铜粉进行实验,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 0.03%,铜无法将装置中氧气几乎耗尽。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3. 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盐酸,标签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黄铜(Cu和Zn的合金)样品粉末(假设样品中除两种主要成分外,无其他物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__。
    (2)求该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23. 0.2g
    24. 解:设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
    x=7.3%
    答:该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铜样品20g,盐酸100g,反应后混合物质量为119.8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物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物质总质量,所以减少的质量为氢气质量为:20g+100g-119.8g=0.2g;
    【小问2详解】
    过程见答案。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化学之最
    ①氧气能支持燃烧—作航天飞机的助燃剂
    ②氖气通电发出有色光—制作霓虹灯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铁
    ②人类利用最早的金属—铜
    C.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D.化学与安全
    ①铁丝燃烧实验时未看到火星四射—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细沙
    ②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没有先预热就直接加热试管的底部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做灯火试验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组别
    物质

    2.4g的整根镁条、2.8g铁粉、5.85gNaCl粉末

    2.4g镁条剪成100份、2.8g铁粉、5.85gNaCl粉末

    2.4g镁粉、2.8g铁粉、5.85gNaCl粉末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水的体积
    体积/mL
    131.0
    90.0
    63.6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