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37,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标志中,应贴在浓硫酸运输车上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在浓硫酸运输车上应该贴上腐蚀标签,故选A。
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量
A. 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B. 氧气和氢气:闻气味
C. 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D. 石灰水和水:通入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和双氧水都是无色液体,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水没有明显现象,但双氧水有大量气泡生成,故选项A正确;
B.氧气和氢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区分这两种物质,故选项B错误;
C.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看颜色,能区分这两种物质,故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选项D正确;
答案:B。
3.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
B. 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为无色透明,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叙述正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确;
C、三种物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B。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氧气用于航天,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②金刚石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石墨用于电刷,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④氢氧燃料电池用于客车,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放出热量,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②③。
故选D。
5.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可以说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C.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都比原子大
D. 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B、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不是因为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肯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是,毫无联系的分子和原子没有可比性,如汞原子比氢分子大,故错误;
D、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只能说明氯化钠在水的作用下容易解离,实际上氯化钠在空气中不能扩散而逐渐挥发,故错误。
故选A。
6. 在一定条件下,将X、Y、Z、W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表中a的值为11B. 该反应中W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X 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3: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8+9+2+16=a+16+6+2,a=11,正确。
B、反应前后W质量不变,该反应中W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正确。
C、反应后X质量增加,Y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Z质量减小属于反应物,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不确定,X、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是3:7,错误。
故选:D。
7. 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 MnO2B. 稀盐酸C. BaCl2D. NaH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可用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二者相遇会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而使过碳酸钠变质,故A错误;
B、盐酸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过碳酸钠变质,故B错误;
C、BaCl2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使过碳酸钠变质,故C错误;
D、NaHCO3既不与双氧水反应,也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不会使过碳酸钠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8. 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制取高纯CO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物质表示为
B. CO中碳元素显+2价
C.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D. 反应生成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生成物丙中含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还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在乙中,乙物质表示为,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碳元素为+2价,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选项说法正确;
D.乙和丙的质量比为,所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 化学学习应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宏观与微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B. 模型与推理: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变化与守恒: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物氧气中有氧元素,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只需设计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还应该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D。
10.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Fe3O4+4CO3Fe+4CO2,置换反应
B. S+O2SO3,化合反应
C. 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D. Ca(OH)2+Na2CO3=2NaOH+CaCO3↓复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硫,正确的方程式为S+O2SO2,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为气体,反应前没有气体反应物,所以氧气后应加气体符号,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
11.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氢氧化钠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组成与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习惯上还是看做无机物,说法不完全正确;
B、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有些氧化反应为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并列关系,说法不完全正确;
C、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生产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说法完全正确;
D、人体中最多元素的是氧元素,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水,说法错误。
故选:C。
1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都能够制取氧气,下列能同时反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0,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解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但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为0,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解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C、三个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物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其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物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增加,氯酸钾、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共10分)
13.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铜、制备较为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任意写一种)。
(2)A的化学式为______,加入过量A的作用是______。
(3)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溶液乙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1) ①. 过滤 ②. 玻璃棒##漏斗##烧杯
(2) ①. Fe ②. 完全除去硫酸铜,回收铜
(3) ①. Fe##Cu ②. Cu##Fe
(4) ①. ②. Fe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流程可知,操作①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名称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小问2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水中回收铜和硫酸亚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的过量的金属A应是铁;加入过量A的作用是完全除去硫酸铜,回收铜;
【小问3详解】
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由于铁是过量的,固体中甲中有剩余的铁(Fe),还有生成的铜(Cu);
【小问4详解】
固体甲是铁和铜的混合物,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之前,铜在氢之后,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稀硫酸反应,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流程图可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水中回收铜和硫酸亚铁,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乙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FeSO4。
14. 随着碳中和、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
(1)图甲中A、B两种原子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原子均属于同种元素。
(2)2023年3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将光伏、风力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②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答案】(1)C (2) ①. 2H2O2H2+O2↑ ②.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③. 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C原子的质子数为1,D原子的质子数为2,所以图甲中A、B两种原子和图乙中的C原子均属于氢元素。
【小问2详解】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电解水的反应实质:在直流的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②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三、实验题(共6分)
1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
(1)指出标号仪器名称:
a _____ ;b 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 (填写序号),在装药品前,应首先 _____ ,收集氧气可用 _____ (填序号)装置,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_____ (填写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4)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应选用 _____ 装置(填写编号),收集氨气应选用 _____ 装置(填写编号)。
【答案】 ①. 试管 ②. 长颈漏斗 ③. A ④.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⑤. C或E ⑥. ⑦. B ⑧. CaCO3+2HCl=CaCl2+H2O+CO2↑ ⑨. A ⑩. D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a是试管,b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在装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氧气可用C或E;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因此不需要加热,选用装置B;
(4)实验室里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四、科学探究题(共6分)
16. 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I.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 HCOOH;
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对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①猜想I:该气体是 CO2;猜想Ⅱ:该气体是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 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若猜想Ⅱ成立,则实验时装置 C 中的现象是_______;发生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④实验时装置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讨论交流】
(4)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红 (2)H2O
(3) ①. CO##一氧化碳 ②. 不成立 ③.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 ④. ⑤.
(4)D装置出气口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解析】
【小问1详解】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小问2详解】
对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分解成的两种氧化物中的一种应该是水(H2O);
【小问3详解】
①由于乙酸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一种生成物是水,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所以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另一种生成物可能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所以猜想I:该气体是 CO2;猜想Ⅱ:该气体是CO;
②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证明不是二氧化碳气体,则猜想Ⅰ不成立;
③若猜想Ⅱ成立,则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则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实验时装置 D 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从环保的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处理方法是在D装置出气口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将一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
五、计算题(共6分)
17. 某复合肥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复合肥有效成分之一是尿素,则尿素中碳、氧、氮、氢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2)一袋该化肥至少含_______.
(3)从“注意事项”看,该复合肥料的物理性质是____.化学性质是_____(写一种)。
【答案】(1)3:4:7:1;(2)2.5;(3)易潮解;受热易分解
【解析】
【详解】(1)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尿素中碳、氧、氮、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16×1:14×2:1×2×2=3:4:7:1。故答案为:3:4:7:1;
(2)一袋化肥中至少含有的总养分约为25%,且一袋化肥中至少含有50kg。则一袋化肥中P2O5的质量至少为:=2.5kg。故答案为:2.5;
(3)从注意事项上看,该化肥的保存需要在避热、避潮湿处保存。所以可以推测出该化肥易潮解,属于物理性质;受热易分解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易潮解、受热易分解。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8
9
16
2
反应后的质量/g
a
16
6
2
A对化学物质多样性的认识
B化学概念间的关系
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③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氧化物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③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
C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
D化学之最
①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②利用化学生产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产量
③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①人体中最多元素的是钙元素
②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区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八一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模拟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