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6,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

    16,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第1页
    16,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第2页
    16,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6,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6,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海边观察由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球绕太阳公转D. 海平面上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海边观察由远处驶来的轮船,先见桅杆再见到船身,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与地球的自转、公转、海平面的升降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 )
    A. 5.1亿平方千米B. 5.1亿千米C. 5.1亿立方千米D. 5.11平方千米
    【答案】A
    【解析】
    【详解】经过测量,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因此,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5.1亿平方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明明所在的经纬度是
    A. (25°N,50°E)B. (40°N,40°E)
    C. (30°N,0°)D. (40°S,40°W)
    4. 关于图中明明和贝贝的说法,你的判断是
    A. 明明的说法是正确的B. 贝贝的说法是正确的
    C. 两个小朋友都讲对了D. 两个小朋友都讲错了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明明所站的位置是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位置是(40°E,40°N),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明明站的位置纬度是40°N,是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一年中既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说明明的说法是错误的;贝贝站的位置是在20°W至160°E之间的东半球,而不是西半球,所以贝贝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经纬网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判断经纬线的度数及方向。
    5.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 我们生活的地方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 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 我们发现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 我们每天都经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故D正确;我们生活的地方四季分明、学校正午旗杆影长夏季比冬季短、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作息时间,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故ABC错误。故选D。
    6.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交替 ②四季变化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⑤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②③符合题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故①④⑤不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 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理现象是( )
    A. 四季冷暖差异B. 昼夜长短变化C. 正午影子长短变化D. 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时间差异,D正确;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冷暖差异,A错误;由于地球公转,使得一年中同一地点的太阳高度不同,于是产生了昼夜的长短变化,B错误;正午影子长短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C错误。故选D。
    8. 下图中各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 山脊、盆地、山谷、山峰B. 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C. 山脊、山峰、山谷、盆地D. 山谷、山脊、山峰、盆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B处呈闭合状态,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C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D处呈闭合状态且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地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 根据下图,判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
    A. 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向西C. 自东南向西北D. 自西向东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小河自西向东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A所在地区的地形是
    A. 盆地B. 高原C. 山地D. 丘陵
    11. 若要在图示地区修建水库,水库大坝坝址最好选择在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的部位则为盆地地形的判读方法来判断A所在地区的地形是盆地,故选A。
    【11题详解】
    水库的大坝地址应在盆地的最狭窄出口处--C处,此处修建水库大坝工程量小,并且上游开阔,蓄水量大,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 872米B. 783米C. 924米D. 679米
    13. C点与山峰B点的相对高度是( )
    A. 751米B. 600米C. 151米D. 251米
    14. C点所在地形部位是( )
    A. 山脊B. 山谷C. 鞍部D. 陡崖
    15. 若A、B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它们的实地水平距离约为( )
    A. 200米B. 300米C. 400米D. 500米
    【答案】12. A 13. C 14. A 15. C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本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A山峰外围等高线的数值为800米,故A山峰海拔在800-900米之间,只有872在范围之中,故A正确,故选A。
    【13题详解】
    C点海拔为600米,山峰B点海拔为751米,两点相对高度为751-600=151米。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C等高线数值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A正确。高线数值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为陡崖、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故排除BCD。故选A。
    【15题详解】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是2厘米,比例尺是1:20000,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0000厘米,故2÷1:20000=2×20000=40000厘米=400米,C正确;排除ABD,选C。
    【点睛】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16. 全球海陆所占比重大约是( )
    A.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 四分海洋,六分陆地D. 四分陆地,六分海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约占百分之七十一,陆地约占百分之二十九,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故选A。
    【点睛】
    17. 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洲是( )
    A. 北美洲B. 非洲C. 亚洲D. 南美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故A错误;非洲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故B错误;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故C正确;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故D错误。故选C。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图案。下图所示枕头上就有世界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在“枕面地图”中未能示意的大洲是( )
    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南极洲
    19. 在“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是( )
    A. 北回归线B. 南回归线
    C. 赤道D. 南极圈
    【答案】18. D 19. C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世界七大洲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枕面地图” 中未能示意的是南极洲,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枕面地图”中的这条横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南美洲的北部,非洲的中部以及亚洲的东南亚,所以该线最有可能示意的是赤道,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分布。
    2022年1月,岛国汤加境内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卫星探测显示,火山灰到达了30千米的高度,下图为汤加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汤加位于( )
    A. 东半球B. 南温带C. 低纬地区D. 大西洋
    21. 汤加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跃B. 位于板块碰撞地带,地壳稳定
    C.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壳活跃D. 位于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活跃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纬度0°~23.5°为热带,23.5°~66.5°为温带,66.5°~90°为寒带。读图可知,汤加的经度在180°附近,属于西半球,A错误。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B错误。纬度在0°~30°之间,为低纬度,C正确。汤加位于太平洋,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火山、地震,B错误、D正确。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A错误。汤加位于板块碰撞地带,不是张裂地带,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 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22. 北京某一天的天气情况是多云,3℃-12℃,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示的是雷阵雨,故A错误。表示的是多云,故B正确。表示的是晴,故C错误。表示的是大雨,故D错误。故选B。
    23.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是地形对气候和物候的影响,A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下雪的情景,是反映天气,B正确;“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反映的是黄梅雨和东南季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夏季风不能到达玉门,都是反映气候,CD错误。故选B。
    24. 读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
    C. 乙→丙→甲D. 丙→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上各地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的总体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甲位于北寒带,乙位于热带,丙位于南温带,其气温由低到高的排列分别是甲→丙→乙,故选B。
    25. 东南亚居民全年以单一薄衫为主,德州居民却冬季穿棉夏季穿单。这种衣着差异主要是受( )
    A. 经济条件的影响B. 物产差异的影响C. 地形的影响D. 气候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影响当地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如东南亚地区属于终年炎热的热带气候,衣着单薄。德州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冬季穿棉夏季穿单。综上所述,这种衣着差异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而与经济条件、物产差异和地形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 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 北半球中、低纬度
    B. 南半球中、高纬度
    C. 南半球中、低纬度
    D. 北半球中、高纬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详解】从南北半球位置,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人口的分布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27. 我们现在都在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
    A.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
    B. 英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
    C.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D. 英语是世界上最容易学会的语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A错;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除了英语外,还有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五种语言,B错;英语的使用分布广泛,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对。故选C。
    28. 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B. 欧洲的西部
    C.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D. 北美洲的东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故选A。
    29. 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均奉为圣城的是( )
    A. 耶路撒冷B. 罗马C. 开罗D. 悉尼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西亚也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故选A。
    30. 渔村、牧村、农村、林场等不同聚聚落类型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 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 各地政治制度不同D. 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渔村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是捕鱼,牧村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是放牧,农村主要是从事种植业,林场主要的劳动生产方式是林业,所以渔村、牧村、农村、林场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故选D。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31.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
    (2)图中支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自____流向____;甲村在乙村的____方向。若测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距离是3cm,则实地距离是____km。
    (3)图中①山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____m;②山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____m;②山与甲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在____m至____m之间。
    (4)从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可判读出:其地形类型以____为主。
    【答案】(1)山脊 (2) ①. 东 ②. 西 ③. 正西方 ④. 1.5
    (3) ①. 1000 ②. 1000 ③. 500 ④. 700
    (4)山地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A地所在位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脊,也叫分水岭。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图中支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甲村在乙村的正西方;若测得甲村与乙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则它们的实际距离= 3×50000厘米 =1.5千米。
    【小问3详解】
    图中等高距是100米,①处外围的等高线是900米,则①处的海拔高度应不高于1000米;②山的海拔是900-1000米,甲村海拔是300-400米,因此②山与甲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范围在500-700米之间。
    【小问4详解】
    从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可判读出:该地区海拔大多超过500米,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3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千米。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地球公转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轴是____的,而且它的____不变。
    (4)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郑州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郑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____图所示最相似,原因是____。
    (5)如图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 南寒带B. 北温带C. 热带D. 北寒带
    【答案】(1) ①. 1天 ②. B (2)4万
    (3) ①. 自西向东 ②. 倾斜 ③. 空间指向
    (4) ①. 北回归线 ②. 昼长夜短 ③. B ④. 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郑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故影子最短。
    (5)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的周期、自转的地理现象、赤道的长度、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状况、旗杆的影子长短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约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故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原因是地球公转,故第二空选B。
    【小问2详解】
    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的周长是4万千米,所以环绕地球一周全长是4万千米。
    【小问3详解】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此时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日期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昼长夜短,物体影子长度达到最短,因为郑州位于河南省,北回归线以北,所以物体影子朝向北方,故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郑州市昼长夜短,影子长度与B相似。
    【小问5详解】
    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66.5°,B点位于66.5°以北的地区,位于寒带,而且位于北半球,故是北寒带。故选D。语 言
    主 要 分 布 地 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相关试卷

    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共8页。

    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李屯乡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中国的疆域,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弦” ①主要是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